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版: 正文:徐勇刚副主任中医师是浙江省知名针灸专家,深受“金氏针灸”熏陶,得其精髓,行医20余年,深研中医针灸经典,善于诊治周围性面瘫。笔者有幸跟随徐医师门诊,受益匪浅,现从选穴及理论人手,将徐医师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罗禹珩  樊同涛  王光义 《新中医》2019,51(8):321-322
<正>周围性面瘫是一种面肌瘫痪疾病,由非特异性面神经炎症导致,临床上也将其称为面神经炎,属中医"口喎"范畴[1-2]。此病最早的记载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指出:"胃足阳明之脉,是动则病,口喎唇胗",临床表现为患侧面肌瘫痪,额纹消失或变浅,闭眼不能合,鼻唇沟平坦、变浅,口角向健侧歪斜,部分患者发病初期可伴有耳后疼痛,或有舌前2/3的味觉减退甚至消失、听觉过敏等症状。目前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明显[3]。  相似文献   

3.
笔者采用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52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一、一般资料52例中,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3岁,40岁以上12例,20~40岁35例,20岁以下5例;病程最短1天,最长2个月。全部病例依据1996年上海市卫生局颁...  相似文献   

4.
李志亮  谭双 《北京中医药》2012,31(12):897-898
王居易老师依据50余年临床经验,创立了经络诊察法,通过察经、辨经、选经、取穴,将经络诊察与调整经络应用于临床.对于周围性面瘫,尤其是难治性面瘫,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笔者择其要者归纳、总结了王老调整经络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经验,包括经络诊察的要领、取穴的重点、不同时期异常经络的特征及经络变动的特点等,并附以经典病案一则.  相似文献   

5.
<正>山东中医药大学曹晓岚教授治疗周围性面瘫有独到经验,认为周围性面瘫的发生无论是新发还是久发未愈大多与风、痰、瘀等致病因素有关,强调祛风化痰、逐瘀通络在治疗中的作用。现将曹老师的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从足阳明经筋辨证论治周围性面瘫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采用循经辨证取穴的方法进行针刺治疗,发现足阳明经筋与周围性面瘫关系密切,从足阳明经筋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治疗等方面论治周围性面瘫更为确切.  相似文献   

7.
王照浩老师擅长治疗周围性面瘫。根据他多年来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一套治疗周围性面瘫有效的治疗方法。他倡导早期面瘫浅刺不加电,配合耳穴疗法,针药结合,同时,强调起居调摄和面部护理。其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8.
周围性面瘫为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文章从病因病机、辨病辨证辨经、同病异治、巧用下关等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列举医案阐述高宏主任中医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9.
郑魁山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从倡导早期针刺、针刺主张轻浅透、留针坚持时间短、起针之际防出血以及矫正过度须谨防等5个方面对郑魁山教授在周围性面瘫上的治疗经验进行了初探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周围性面瘫,即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古称“口僻”,以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发病迅速,伴有面部呆滞,患侧额纹消失,眼睑不能完全闭合,鼻唇沟变浅等。多由卫气不固,脉络空虚,风邪乘虚侵袭面部络脉,久则瘀滞经脉,导致经络阻滞,气血痹阻,筋脉失养,筋肉弛缓不收而发病。针灸治疗面瘫,疗效肯定,已得到国际上的广泛认同。田霞主任从事针灸临床近30a,博闻勤勉,爱患如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在近10a中开展了面瘫专科治疗,每日接诊面瘫患者达三四十人次,对针灸治疗面瘫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宋南昌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江西省针灸学会副会长,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从事针灸临床、教学和科研30多年,擅长针灸、耳穴及穴位贴敷等多种疗法,临床上屡起沉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在治疗面瘫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笔者有幸成为宋南昌老师的弟子,耳濡目染,受益颇多,现将宋老师诊治面瘫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袁健辉  李姗  付球  楚佳梅  包烨华 《新中医》2017,49(10):180-182
<正>周围性面瘫俗称歪嘴风、口眼歪斜,是临床上的常见病,流行病学显示全国每年的发病人数至少有335万人~([1])。本病多由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而入,中面部经络,导致气血痹阻,筋脉失于濡养,以致肌肉缓纵不收而发。目前周围性面瘫(面神经炎)在西医中病因尚未明确,病毒感染、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均可引起面肌瘫痪~([2])。西医治疗上  相似文献   

13.
周围性面瘫多因感受风寒或病毒感染所引起面神经管或其周围的小血管痉挛 ,使该处面神经受阻、缺血、水肿 ,神经冲动失去传递而致。笔者近几年来采用针灸及药物治疗 6 8例 ,疗效满意 ,现将治疗结果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6 8例患者中 ,男 4 8例 ,女 2 0例 ;年龄最小者为 2 0个月 ,最大者为 6 7岁 ,以 2 0~ 4 5岁为多见。病程最短者 2天 ,最长者 2年。该病多因脉络空虚 ,风寒之邪乘虚侵入致气血阻滞 ,经筋失养 ,突然发病 ,面部表情肌瘫痪 ,纵缓不收 ,前额纹及眉间皱纹消失 ,眼闭合不全 ,流泪 ,人中沟歪斜 ,患者口角向健侧歪斜 ,流涎 ,鼓腮泄气…  相似文献   

14.
面瘫,俗称“口眼歪斜”、“口僻”、“口”,属于现代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认为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络脉空虚,邪侵阳明、少阳,以致经气阻滞,经脉失养,肌肉弛缓不收而发病。笔者采用针刺、穴位注射、TDP综合疗法治疗面瘫16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66例患者,其中男91例,女75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83岁;右侧发病94例,左侧发病72例;病程最短1天,最长3个月。诊断标准: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蹙额皱眉,眼裂增大,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病侧口角下垂,鼻唇沟变浅,露齿口角歪向健侧,鼓腮时病侧口角漏气,漱口时病…  相似文献   

15.
武连仲教授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专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从事临床研究40余年,尤其擅长于以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笔者有幸跟随武老学习,受益匪浅,现将武老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经验初步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6.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主要表现为患侧面肌瘫痪,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心理健康。梁栋富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正气不足为本,外邪侵袭、经络不通为标,治疗上重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针药并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介绍罗和平教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经验。罗和平教授主张针、灸、药并用,中西医结合;倡导分期施术、分组取穴,取穴兼顾面神经解剖分布规律;巧用患侧额颞部发际邻近穴位、透刺眼睑法治疗顽固性面瘫;注重心理疏导,正确调养。实践证明疗效良好,对临床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8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针刺为主,配合按摩及经络电冲击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80例,并与单纯针刺治疗60例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痊愈73例,显效4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75%,治愈率为91.25%;对照组痊愈43例,显效10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67%,治愈率为71.67%;两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X2=6.21,P<0.05).  相似文献   

19.
刘素芳 《河南中医》2012,32(10):1287-1287
总结王季良老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经验.指出治疗小儿面瘫时,应多取局部穴位,针刺轻浅,稍做甚至不做手法,疏通面部经络,即可使患儿康复,切忌治疗过度,矫枉过正,损伤脏腑经络,造成面肌痉挛,甚至形成“倒错症”.治疗成人面瘫时,根据疾病发展阶段,邪气所居何处,采用相应针刺治疗.病症初期,邪在腠理,治以祛风通经络,采用局部取穴与循经取穴相结合方法;恢复期症状改善不明显者,说明病邪已入肌肉,应激发机体阳气,加强抗邪能力,配合面部穴位刺激加强,双管齐下,促进机体整体和病变局部气血循行;后遗症期加用透刺法,加强面部经络、腧穴之间联系,使经气得以相互沟通,行气理血;发病超过3个月以后,邪已入脏腑,单纯针灸已难治愈,针药并用方能奏效.  相似文献   

20.
宋南昌教授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宋南昌教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经验与特色.宋老临证分期论治,刺激轻重有别,重视四肢远端取穴,面部以温为要,继承宗瑞麟名老中医徐捻轻压针法,同时擅长疗法互补,因人分期运用针、灸、电针、耳穴贴压、中药等多种疗法,注重心理疏导、生活调摄,使患者最短时间内达到康复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