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总结针刺3步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分3步3期的综合治疗方法.结果:此疗法可有效地提高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总有效率97.8%.结论:用"3步"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是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絮刺火罐疗法联合隔姜灸综合治疗1例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浅析絮刺火罐疗法及隔姜灸对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与电磁波照射、穴位注射、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综合疗法,对照组采用电针与电磁波照射治疗,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33%,结论:综合治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4.
戴珍 《中医研究》2012,25(8):53-54
目的:观察针剌配合翳风穴刺血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电针患侧阳白、鱼腰、四白、下关、颧髎、迎香、地仓、颊车,每次20 min,每日1次;同时配合患侧翳风刺血拔罐,治疗前3d每日1次.30 d后判定疗效.结果:痊愈42例,显效13例,好转3例,无效2例,显效率占91.67%.结论:针刺配合翳风穴刺血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针刺配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周围性面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针刺配合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48例,并与针刺治疗组48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综合治疗组和针刺对照组的治愈率、显效率之间有显著差异,但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针刺配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不仅显著地提高疗效,而且大大缩短了疗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挑疗法与电针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对比.方法:180例中应用针挑疗法治疗(治疗组)90例,电针治疗方法治疗(对照组)90例,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针挑治疗组治愈率为91.11%,总有效率为100%,两者之间疗效对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无1例出现副作用.结论:针挑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为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提高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的方法。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结果根据患者的不同病理性质及不同病程阶段,采用相应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全部痊愈。结论炎性周围性面瘫治疗的关键主要在于急性期炎症的治疗,要避免因急性期治疗不当或者恢复期误治而造成的神经变性或神经损害。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效果好,疗效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浅刺综合疗法治疗不同神经变性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范郁山  黄河  赵彩娇 《陕西中医》2009,30(11):1514-1516
目的:研究运用神经电生理检查判定浅刺综合疗法对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治疗组44例,使用浅刺综合疗法,对照组23例,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抗病毒治疗。治疗3疗程后,应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比治疗前后面神经损害程度,并统计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疗程内痊愈、显效、有效病例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程前后H-B分级的差值优于对照组(P<0.01);不完全神经变性时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浅刺综合疗法能使周围性面瘫面神经损害程度减轻,有效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面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贾卫华 《中国针灸》2004,24(Z1):13-14
目的寻找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运用短针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60例,并与对照组60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愈显率为95.0%,对照组为6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短针浅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良好,不失为理想的疗法.  相似文献   

10.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疾病,目前临床西医治疗周围性面瘫以营养神经、抗病毒治疗为主,但单纯西医疗法疗效不佳。门诊收治1例因腮腺混合瘤术出现周围性面瘫面瘫的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配合理疗,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经筋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树勇 《四川中医》2008,26(3):118-119
目的:观察经筋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采用筋经疗法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针灸疗法.主要观察临床疗效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43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治愈26例,好转10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运用经筋理论指导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针刺、物理治疗、药物等综合治疗及康复护理对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对6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进行综合治疗及康复护理,包括针刺、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及康复护理等.结果 20d后进行疗效评定,临床治愈37例,显效15例,好转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06%.结论 针刺、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与康复护理能有效治疗周围性面瘫.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等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针刺等综合性治疗,对比分析不同面瘫程度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综合性的临床治疗,所有患者的面瘫症状均有所改善,其中,63例痊愈,4例显效,2例好转,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8.60%。[结论]针刺等综合治疗对周围性面瘫,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特别是轻度面瘫患者,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显著疗效是被世界公认的,但是对于周围性面瘫后遗症采用单纯的针灸疗法往往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路绍祖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贵州省针灸名家,在对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治疗中采用普通针刺配合头针,重视背腧穴的运用以调节脏腑功能,加强对患者的心理辅导及康复训练的综合疗法。这种针灸的综合疗法在临床上治疗效果明显,治疗思路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确诊为周围性面瘫的4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综合运用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血管扩张剂、B族维生素及针灸等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并选取同期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39例作为对照组,仅采用西医治疗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41例患者中显效38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高达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49%,两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于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中,其临床效果确切,显著优于单独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王超  刁利红 《中医药导报》2002,8(4):181-182
目的 :观察针刺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15 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 75例以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 75例以针刺面部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配合少阳经穴加隔姜灸。结果 :治疗组 75例中治愈 38例 ,显效 2 6例 ,好转 9例 ,无效 2例 ,总有效率为 97.3% ,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针刺综合疗法对周围性面瘫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周围性面瘫也称面神经麻痹,是由于茎乳孔内的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将有可能遗留后遗症状,而直接影响患者的外观形象.笔者于2006年12月~2008年6月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39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选取2006年12月~2008年6月在我院门诊及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78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罐结合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灸、拔罐、推拿综合对30例面瘫初中期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同时与30例针灸组对照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周围性面瘫的症状改变量表分析,表明综合针灸、拔罐、推拿法治疗周围性面瘫能使面瘫症状得到改善,缩短面瘫的治疗时间,减轻后遗症。结论:综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肯定,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9.
《辽宁中医杂志》2017,(5):1067-1069
目的:观察眼针配合雷火灸结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3例中度或中重度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眼针配合雷火灸结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组47例和常规西医疗法对照组46例,观察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上,眼针配合雷火灸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眼针雷火灸结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具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20.
刘桂琴  薛峰 《四川中医》2011,(11):118-118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电针(阳白、鱼腰、下关、听宫、地仓、颊车、牵正、四白、迎香、翳风、合谷、足三里、太冲);刺络拔罐;隔姜灸、中药内服。结果:总有效率为89%。结论:综合疗法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疗效肯定,使患者得到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