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虚寒证大鼠肝全基因表达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虚寒证大鼠肝全基因表达谱的改变。方法:使用中药复方生石膏、龙胆草、黄柏和知母建立虚寒证大鼠模型,应用基因芯片检测各组大鼠肝脏基因表达,筛选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功能分类注释。荧光定量PCR验证芯片结果。结果:虚寒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99条基因差异表达,主要涉及刺激应答功能。结论:虚寒证可能通过多种刺激应答相关基因的下调,导致免疫应答功能、防御应答功能及对其他生物体刺激应答功能的降低。虚寒证的物质基础可能与此类基因的异常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2.
运用基因芯片研究骨关节炎虚寒证的基因表达谱述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斌  黄信勇  王米渠  李常度 《中医药学刊》2004,22(11):2008-2010
目的:研究骨关节炎虚寒证的基因表达谱。方法:临床上选择骨关节炎虚寒证患者8例。同时选择8例正常人,取血、提取mRNA、经标记、杂交、清洗、芯片扫描、图像的采集与数据分析等过程获得差异基因表达谱。结果:获得表达差异大于2.0倍的基因75条。讨论:对75条基因中已知功能的41条基因从病、证、基因多功能等角度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运用基因芯片研究骨关节炎虚寒证的基因表达谱述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骨关节炎虚寒证的基因表达谱.方法:临床上选择骨关节炎虚寒证患者8例,同时选择8例正常人,取血、提取mRNA、经标记、杂交、清洗、芯片扫描、图像的采集与数据分析等过程获得差异基因表达谱.结果:获得表达差异大于2.0倍的基因75条.讨论:对75条基因中已知功能的41条基因从病、证、基因多功能等角度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附子对虚寒证大鼠肝全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使用中药复方生石膏、龙胆草、黄柏、知母建立虚寒证大鼠模型,附子治疗后应用基因芯片检测大鼠肝脏基因表达,筛选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功能注释,荧光定量PCR验证芯片结果。结果:虚寒治疗组与虚寒模型组比较有212条基因差异表达,主要涉及免疫应答及氧化还原酶活性相关基因。结论:附子能够上调虚寒证大鼠的免疫应答相关基因及氧化还原酶活性相关基因,可能是经典热药附子温阳散寒作用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5.
从辨证论治的 3点不足 ,前瞻现代数理思维的重要性 ,引进前沿生物科技的必要性 ;从虚寒证的研究基础和寒的本义论述了虚寒证现代研究的优势 ;对于虚寒证等中医复杂证候的研究 ,必须多学科的交叉 ,尤其是目前可利用的利器 :基因芯片、生物信息等 ,可望从虚寒证的基因组研究切入 ,突破“证”的瓶颈  相似文献   

6.
中医证候研究及寒证量化方法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证候的研究一直是中医现代化研究的热点之一。传统中医具有整体性等特点,而无法用单纯的现代还原方法去研究,近年来,有学者提出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去阐述中医内涵,为中医证候的定量提供了可能。文章就寒证量化提出了应用复数结构去定量,希望能为后期的寒证量化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寒证动物模型的研制对研究寒证的实质以及中医药辨证论治的机理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检索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对寒证动物模型研制的实验研究文献,总结了寒证常用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寒证动物模型的研制基本可概括为中药灌胃造模、化学药物造模、低温冷冻造模等3类,具有方法多样、操作简单、重复性较好的特点。虽处于试用阶段,造模的方法亦需要进一步开发和完善,但已成为中医进行"寒证"实质研究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基因表达谱芯片与中医寒证的7类相关基因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目的:用基因芯片的前沿方法筛选寒证服用热药有疗效者的基因表达谱,探索寒证所涉及的相关基因类别。方法:精选典型寒证病例,对其治疗有明显疗效者,在治疗前后分别采外周血,提取血液中的mRNA,再逆转录为cDNA以备检测。采用2035条人的靶基因cDNA制备成基因表达谱芯片。用Cy3和Cy5两种荧光物质分别标记治疗前与治疗后cDNA,用其制备成探针与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通过计算机扫描后获得分子生物学信息,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初步筛选出了差异表达基因59条,涉及到与能量代谢、糖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代谢、核酸代谢、免疫和内分泌等7类基因,并举例说明。结论:以疗效为科研起点,可将基因芯片切人寒证的整体辨证研究。  相似文献   

9.
虚寒证-基因组预选的代谢类基因功能模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课题组近年探索虚寒证-基因组的研究进行概述,展示预选的代谢类基因功能模块.方法 在万人流行病学调查与典型虚寒证患者筛选的背景中,通过病证结合、普查辨证、家系分析、温针反证、温肾反证、动物实验等6种研究角度作基因表达谱芯片实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虚寒证的差异表达基因较为集中地出现于代谢与免疫两类基因,对这一趋势初步总结出虚寒证的代谢类候选基因,即LPL脂蛋白脂肪酶1等35条基因.结论 虚寒证的发生涉及多种基因的异常表达,候选基因只是极其有限的第一步探索,对预选的代谢类基因功能模块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揭示寒证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内经》中对寒证概念、范畴、表现都有较详细的记载,《内经》中不但体现寒气与藏象的密切相关性,更明确地指出了寒热与人体、五脏其象相应。现代医学对寒证的深入研究以内分泌代谢及免疫等生化指标的研究较多,而对分子生物学方向的研究相对不足。现基于《内经》条文中的启示来探讨寒证及现代医学对寒证本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感染后咳嗽的中医证型证素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41例感染后咳嗽患者的中医证素,进行描述性统计。运用因子分析和“Q型”聚类分析结合方法进行非线性降维研究,提取主要病性及病位证素并加以总结分析。结果 利用因子分析共提取公因子8个,累计贡献率为62.454%。主要病性证素是风(63.48%)、湿热(48.55%)、寒饮(41.49%)、阳虚(21.99%);主要病位证素是肺(100%)、脾(73.86%)、咽(43.98%)、胃(26.14%),主要证型为风邪伏肺证(66.8%),湿热蕴肺证(61.8%),寒饮伏肺证(12.4%),痰湿蕴肺证(9.1%)。通过聚类分析得:湿热病邪可单独聚为一类,湿热可与风邪相兼聚类,风邪与湿热及阳虚相兼为患者可聚为一类。结论 感染后咳嗽的主要病性证素为风、湿热、寒饮;主要病位证素为肺、脾、咽、胃;主要证型为风邪伏肺证、湿热蕴肺证及寒饮伏肺证。不同聚类方法所得结果与临床感染后咳嗽的复杂病机相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中医证候及诊断要点。方法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收集680例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并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根据因子、聚类分析结果及结合临床判定相应中医证候及诊断要点。结果 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中医证候因素主要有痰浊、血瘀、气虚、气滞、阴虚,中医证候可分为5类,结合专家组意见,判定证候名称为肝肾阴虚证、痰瘀阻滞证、痰浊壅盛证、心脾两虚证、气滞血瘀证,并初步确定了各证候的诊断要点。结论 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中医证候可分为5类,根据四诊信息可确定各类诊断要点,为本病的中医证候分型和中医诊断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贾越博  刘林  白光  唐旭东 《世界中医药》2022,(15):2121-2126+2134
目的:总结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用药经验,分析遣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住院治疗患者数据,根据其临床症状进行分型,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运用Cytoscape软件绘制进行复杂网络药物分析图,归纳总结胃食管反流病的常用药、常用药对、用药规律。结果:最终纳入的204例患者中,中医证型中证频数最多的为肝胃不和证,且与肝、脾、肺、胃、肾、心密切相关。在肝胃不和证型的用药规律分析中,治疗药物多以甘、苦味为主。温药、寒药在治疗上使用频次相当,无明显偏向性。治疗的核心处方包括18味中药。结论:肝胃不和证型是胃食管反流病中分布最多的证型,核心处方主要由柴胡疏肝散、二陈汤、四君子汤等方剂加减变化组成。  相似文献   

14.
黄精属药用植物聚类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林琳  林寿全 《中药材》1994,17(6):12-18
本文对黄精属17种药用植物从植物形态、生药性状、组织特征以及化学成分等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并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初步探讨了各类群间的系统亲缘关系,为该属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栓前状态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类中心聚类法对154例血栓前状态病例的临床资料和证候信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传统临床辨证分为12种证型,分别为血瘀证、气虚证、湿浊证、阴虚证、阳虚证、痰浊证、湿热(毒)证、气滞证、血虚证、痰热证、寒凝证;其中,血瘀证、气虚证明显多于其他证候,占49.1%,寒凝证最为少见。证候聚类分析结果得出4型,其中阳虚血瘀证占60.4%,痰湿蕴热兼气滞证占20.1%,气阴两虚证占13.0%,寒凝证占6.5%,阳虚血瘀证是血栓前状态的最常见的中医证型。结论:聚类分析对于中医证候研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以为证候的归纳提供相对可靠的辨证依据,为辨证治疗用药及科学地评估中医疗效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进行探索。方法:对20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问卷式调查,建立子宫腺肌病患者一般情况和症状的数据库,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对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经统计分析将本研究调查的20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分为临床常见的3类证型,其中以肾阳不足为主要表现者79例,占38.35%;以脾肾气虚为主要表现者78例,占37.86%;以肝郁气滞为主要表现者49例,占23.79%。  相似文献   

17.
几种金银花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别与系统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鉴别17种金银花的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进行分析,获得反映样品整体化学特征的数据,利用聚类分析进行分类。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建立了稳定可控的药材高效液相色谱图,系统聚类法可将样品有效地分类。结论该方法鉴别金银花是可行的,能为其质量评价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胃炎(胃脘痛)的证候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采用流行病学的调研方法和聚类的统计方法,对胃炎(胃脘痛)的临床证候进行中医分型。方法:收集380例胃炎(胃脘痛)病例,记录症状、舌象和脉象等临床资料,对临床资料进行变量聚类分析。结果:胃炎(胃脘痛)临床证候可分为三类:肝胃不和、胃阴亏虚、脾胃虚寒。结论:胃、肝、脾三脏功能失常导致了胃炎(胃脘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基于聚类分析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用药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常用药物和配伍规律。方法以199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以中药汤剂联合西医抗炎、止咳化痰平喘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且经过临床疗效观察有效的中药复方为研究对象,对其用药进行聚类分析,探索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常用药物和配伍规律。结果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使用最多的药物为炙麻黄、甘草、苦杏仁、半夏、苏子、地龙、五味子。聚类分析显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常用药物可分为6类,包括解表清里、温肺化饮、化痰、祛风止咳、补益肺脾、活血化瘀等药物。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病因病机分邪实、正虚两端,邪实以痰热、寒饮为主,正虚以肺脾气虚为主,用药以解表清里、温肺化饮、补益肺脾类中药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失眠症中医证候特征。方法:纳入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单位收集的失眠症患者,收集其一般社会学资料、相关量表评分(PSQI、SAS、SDS)、中医四诊信息,应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证候要素提取,分析证候分布特点。结果:收集完整病例资料477例,失眠症以中青年女性、慢性失眠为多,因子分析显示失眠症主要证型为肝郁脾虚证、心胆气虚证、肾虚证、脾虚证,分别占比23.48%、20.96%、17.61%、15.72%;失眠常见主症为入睡困难、早醒、神疲乏力、时睡时醒、精神不振,分别占比78.8%、62.9%、61.4%、50.1%、49.7%。结论:肝、脾、心、胆、肾的生理功能、病理状态与失眠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