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王常海  李峰  张蓉  施延昭 《中国针灸》2010,30(3):183-187
目的:研究膝骨性关节炎不同经筋证型的步态特征,探讨现代生物力学技术在经筋辨证客观化研究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不同经筋证型的19例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共30个患膝,运用足底压力测量系统测试步角、足跟部冲量、旋内旋外值及地面最大垂直反力出现时间占支撑期总时间的百分比。结果:在步角和足跟部冲量上,足少阳经筋病变膝和足三阴经筋病变膝均大于正常(均P0.05),足阳明经筋病变膝正常;足阳明经筋病变膝在支撑中期旋外均值大于正常(P0.05),足少阳经筋病变膝在推离期旋内均值大于正常(P0.05),而足三阴经筋病变膝在推离期旋外均值大于正常(P0.05);足阳明经筋病变膝地面最大垂直反力出现时间显著推迟(P0.05)。结论:KOA患者不同经筋证型在步角、足跟部冲量、旋内旋外值、地面最大垂直反力出现时间等步态指标上各有不同,可以作为KOA患者经筋辨证的客观依据,生物力学技术可以运用于KOA的经筋辨证。  相似文献   

2.
膝骨性关节炎经筋辨证的步态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不同经筋证型的步态特征.方法 选取不同经筋证型的19例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共30个患膝,运用足底压力测量系统测试步角、足跟部冲量、旋内旋外值及地面最大垂直反力出现时间占支撑期总时间的百分比.结果 在步角和足跟部冲量上,少阳经筋病变膝和三阴经筋病变膝均大于正常(P<0.05),足阳明经筋病变膝正常;阳明经筋病变膝在支撑中期旋外均值大于正常(P<0.05),少阳经筋病变膝在推离期旋内均值大于正常(P<0.05),而三阴经筋病变膝在推离期旋外均值大于正常(P<0.05);阳明经筋病变膝地面最大垂直反力出现时间显著推迟(P<0.05);而少阳经筋病变膝和三阴经筋病变膝与正常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20).结论 KOA患者不同经筋证型在步角、足跟部冲量、旋内旋外值、地面最大垂直反力出现时间等步态指标上各有不同,可以作为KOA患者经筋辨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寻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常见结筋病灶点在膝关节近端与远端的分布规律。方法:选择516例KOA患者的765个患膝,以经筋理论为指导,采用触诊法,结合经筋病灶点的解剖特点,统计经筋病灶点在膝关节近端与远端出现的部位和频次。结果:共触诊KOA患者近端经筋病灶点11 835次,远端经筋病灶点9455次。足阳明经筋、足太阳经筋、足少阳经筋及足三阴经筋4种证型的结筋病灶点分别占膝关节近端经筋病灶点总数的37.1%(4388/11 835)、34.9%(4127/11 835)、9.5%(1129/11 835)及18.5%(2191/11 835);占远端经筋病灶点总数的24.7%(2333/9455)、25.2%(2380/9455)、28.5%(2700/9455)及21.6%(2042/9455)。结论:KOA患者近端和远端经筋病灶点与膝关节解剖学结构及其生物力学特性密切相关,此经筋病灶点分布规律的研究为临床各种针灸疗法选择有效治疗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膝骨关节炎的六经筋辨证分布特点,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依据。方法:统计95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疼痛部位、疼痛程度、其它合并的临床症状、X线片的变化等,分析其六经筋辨证特点及分布规律。结果:KOA患者以足阳明经筋病变所占比例最大。单一的足阳明经筋型占29.51%,加上复合型,足阳明经筋病变占到59.86%,在病灶点的分布上,足阳明经筋占41.97%。单一的足太阳经筋型占12.3%,在病灶点的分布上,足太阳经筋占30.05%。结论:膝骨关节炎与足阳明经筋以及足太阳经筋病变密切相关,有从足阳明经筋证型向足太阳经筋证型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陈宇  吴煊  李正 《新中医》2016,48(7):109-111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KOA)经筋辨证的临床特征规律,进一步完善KOA经筋辨证体系的内容,完善经筋疗法临床规范化及标准化。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KOA患者基本资料及相关症状体征,填写KOA经筋辨证情况调查表,结合KOA流行病学、中医证候分型、影像学病变特征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足阳明经筋型在单一筋型中出现率最高;阳明-三阴型是所有证型出现率最高;单一型经筋分型影像学病情分级主要分布在0级、I级、Ⅱ级,复合型经筋分型主要分布在Ⅲ级及Ⅳ级;复合型经筋病变主要与肾虚,脾虚,肝虚证素相关。结论:KOA患者存在多种经筋证型,证型与患者年龄、病程长短及影像学病变情况密切相关;经筋病变后期多表现为筋骨衰惫,其与中医证候肝肾亏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寻膝骨关节炎患者经筋病变分布的基本规律。方法选择23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253个患膝,以经筋理论为指导,采用触诊法,统计经筋病灶点在膝关节周围出现的部位及频次。结果在病灶点的分布上,足阳明出现的总频次占39.1%,其中单一足阳明经筋型占23.3%,复合型占48.5%。足太阳出现的总频次占32.4%,其中单一足太阳经筋型占21.3%,复合型占44.5%。足阳明经筋+足太阳经筋病变占14.6%,单一足三阴经筋型占15.0%。结论对于足阳明、足太阳经筋型膝骨关节炎的治疗,应该多从"筋"论治。  相似文献   

7.
黄旭东  韩清民 《新中医》2016,48(8):135-137
目的:基于经筋辨证分析膝后侧牵拉痛在膝骨关节炎中的发病情况。方法:统计分析69例膝后侧牵拉痛(足太阳经筋证型)以及膝前疼痛(足阳明经筋证型)膝骨关节炎患者病程、疼痛程度、X线病变分级情况。结果:足阳明经筋组病程长于足太阳经筋组,疼痛程度轻于足太阳经筋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X线分级的总体分布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足阳明经筋组的X线分级多集中在Ⅲ、Ⅳ级。结论:膝后侧牵拉痛可以作为早中期膝OA病变特点的研究切入点,进一步运用经筋辨证及肌肉筋膜链理论,对于其对应走行的肌肉筋膜群进行研究,找出适合中医药早期干预治疗膝OA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激光散斑成像技术观察健康志愿者筋结点与KOA患者结筋病灶点血流灌注量的差异,印证经筋结构-功能相关性。方法:KOA组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0月间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第二医院门诊及住院的KOA患者,通过经筋辨证为足阳明经筋型103例。健康组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0月间在辽沈地区,经诊断无膝骨性关节炎及其他腿部疾病的健康社区居民100名。(1) KOA组经触诊后,统计结筋病灶点出现频次,记录频次最高的5个结筋病灶点;(2)以激光散斑成像系统观察记录平静状态下KOA组结筋病灶点以及健康组相应筋结点的血流灌注量。结果:(1) 103例足阳明经筋型KOA患者频次最高的前5个结筋病灶点分别是髌内下(95. 15%)、胫骨内髁(92. 23%)、髌下(84. 47%)、髌外(82. 52%)、足三里次(72. 82%);(2)与健康组筋结点相比,KOA组的髌内下、胫骨内髁、髌下、髌外、足三里次的平均血流灌注量明显抬高(P 0. 05,P 0. 017)。结论:足阳明经筋型KOA患者膑内侧支持带、胫侧副韧带的筋结点损伤机会较多,结筋病灶点反映病候的功能可能是导致其血流灌注量升高的原因,激光散斑成像技术有助于建立经筋病候的客观疗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周经筋辨证分型的规律,初步形成股骨头坏死的经筋辨证体系,为其经筋疗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19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循髋周足六经筋进行触诊,统计各结筋病灶点出现的频次以及所属的经筋,分析各经筋证型的分布特征。[结果] 190例患者(双侧患病169例,单侧患病21例),总计359髋,其中27髋因结筋病灶点不明显(占7.52%)无法判定经筋证型;332髋存在数量不等的结筋病灶点(占92.48%)。单一经筋证型(47.08%)与复合经筋证型(45.40%)的出现频率基本相当。最常见的单一经筋证型为足阳明经筋型(16.99%),其次依次为足三阴经筋型(15.04%)、足太阳经筋型(8.64%)和足少阳经筋型(6.41%)。在两经筋复合证型中,足阳明经筋的总出现率为21.45%,足三阴经筋的总出现率为20.34%,足太阳经筋的总出现率为17.55%,足少阳经筋的总出现率为15.88%。少见3经筋以上的复合证型(5.29%)。[结论] 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周经筋病变存在多种证型,该证型分布有着明显规律,该规律与髋周经筋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对临床运用经筋理论指导股骨头坏死的保髋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山东中医杂志》2016,(2):169-172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生物力学机制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发病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上基于生物力学的治疗方法虽然较多,但在实际应用上却比较单一,没有体系化的治疗方案。以中医经筋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简述经筋力学失衡导致KOA发病的力学机制,提示临床上可从经筋力学角度制定能有效改善患膝力学环境的治疗方案。参考文献38篇。  相似文献   

11.
《世界针灸杂志》2015,25(4):53-56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riple-therapy in treat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 (KOA).MethodsMeridian sinew needling, tendon-soothing maneuver and medicine moxa sticks were applied for treatment of 78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and clinical efficacy was evaluated after treatment for two weeks by reference to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Osteoarthritis.ResultsThe therapy was markedly effective in 28 cases (35.8%), and effective in 45 cases (57.8%), with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93.6%.ConclusionMeridian sinew needling, tendon-soothing maneuver and medicine moxa sticks promote each other mutually, and triple-therapy is confirmed to be one of the effectively complex treatment methods in treatment of KOA.  相似文献   

12.
膝骨性关节炎(KOA)是以膝关节软骨的变性、周围韧带松弛、肌肉萎缩及滑膜炎症等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针刀治疗KOA可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延缓病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然其机制尚不明确。笔者总结针刀治疗KOA的相关文献,从分子生物学、生物力学、血液流变学、中枢镇痛机制等方面对针刀治疗KOA的机制研究概况进行总结,从而深化针刀治疗KOA的认识,为临床运用针刀治疗KOA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足阳明胃经生理功能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足阳明胃经生理功能以丰富经络学说内容。方法:整理足阳明胃经的相关经典文献,分析足阳明胃经的循行部位、气血多寡、病候及腧穴主治规律与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经为十二经脉之长;胃经脉大血多、气盛阳旺;足阳明主润宗筋。结论:足阳明胃经是经络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经脉,联系脏腑器官众多。通过化生气血、调节气机来调控整个机体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步态分析结合JOA评分评估运动疗法结合中医手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KOA患者采取运动疗法结合中医手法治疗3个月,用步态分析及JOA评分评定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1、3个月JOA评分及步速、步幅、步频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运动疗法结合中医手法治疗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步态分析可客观评估其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药熏洗配合小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配合小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50例82膝,其中轻度21膝,中度37膝,重度24膝,应用自制中药熏洗每日2次,小针刀治疗每5日1次,20d为1个疗程。结果:比较治疗前后效果,显效26膝,好转50膝,无效6膝,有效率92.7%。结论:中药熏洗配合小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6.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推拿手法治疗KOA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近5年来推拿治疗KOA的文献,对推拿手法治疗KOA的系统评价证据进行综述,以了解推拿手法治疗KOA的最新进展,为治疗KOA的方案选择提供新思考。  相似文献   

17.
回顾并总结中医对膝骨性关节炎的认识和临床治疗方法。通过对膝骨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以及中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进展研究,对此病中医治疗进行总结。中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方法众多,副作用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90年代至今的周围性面瘫中医药治疗的方法选择、辨证论治、遣方用药、经络腧穴运用、治疗时程的特点,总结其总体趋势和不足。方法:回顾1991年6月-2012年12月之间采用中医药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文献,计算各种治疗方法、中医辨证、经方运用、经络腧穴、治疗时程选择的文献频数,统计分析其总体趋势。结果:中药内服、针灸(包括电针)及与西药同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占的比重较大;急性期面瘫仍以风邪为主要病因,并分为风寒和风热,其中风寒略多于风热;针灸治疗使用频率较高的穴位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迎香、禾髎、合谷;足少阳胆经阳白;足太阳膀胱经攒竹;手少阳三焦经丝竹空、翳风;手太阳小肠经颧髎;足阳明胃经下关、颊车、地仓;足厥阴肝经太冲;经外奇穴鱼腰、太阳、牵正。99.46%文献报道中针灸治疗频率为每日1次或隔日1次,78.49%的文献报道该病在30~45天痊愈。结论:周围性面瘫的中医药治疗呈现以中西药物内服、针灸火罐并举的特点,该病的辨证在急性期以风寒和风热外袭为主,慢性期以气血不足为主;方药的选用以经方为主,其中牵正散是最主要的方剂;针灸所用经络以面部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的穴位为主。针灸治疗频率以每日1次或隔日1次为宜,该病大多数在30-45天可以痊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红花化瘀汤薰蒸联合理筋手法在膝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膝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72例,男29例,女43例;年龄59~78岁,中位数69.5岁;左侧24例,右侧33例,双侧15例;病程5~10年,中位数6.5年.随机分为2组,每组36例;观察组采用红花化瘀汤薰蒸联合理筋手法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理筋手法进行康复治疗;共治疗1个月.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测量2组患者患膝关节活动度,并依据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标准对患膝进行评分.结果: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患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809,P=0.000),存在时间效应;2组患者间患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68,P=0.000),存在分组效应;术前2组患者间患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250°±11.560°,90.140°±11.090°;t=1.131,P=1.000);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115.159°±6.534°,100.884°±9.024°;t=7.650,P=0.000);术后6个月,2组患者间患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2.614°±4.999°,117.558°±7.018°;t=2.709,P=0.108);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11.344,P=0.000).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患膝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59,P=0.002),存在时间效应;2组患者间患膝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18,P=0.002),存在分组效应;术前2组患者间患膝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318±10.108)分,(38.256±13.093)分;t=0.557,P=1.000];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膝评分高于对照组[(85.250±4.309)分,(76.140±6.364)分;t=5.411,P=0.000);术后6个月,2组患者间患膝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273±4.321)分,(87.280±4.435)分;t=0.383,P=1.000);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9.725,P=0.000).结论:采用红花化瘀汤薰蒸联合理筋手法对膝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可促进患膝功能恢复,近期疗效优于单纯理筋手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内服加外敷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4例膝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内服虎力散胶囊+外敷通络骨质宁膏治疗。对照组口服美洛昔康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72例中,显效48例,有效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3.10%。结论:中医内服加外敷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显著,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方面有很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