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静  朱峰 《河南中医》2003,23(5):50-50
胸痹是由于正气亏虚 ,痰浊、瘀血、气滞、寒凝而引起心脉痹阻不畅 ,临床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正如《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所言 :“胸痹 ,心中痞气 ,气结胸中 ,胸满 ,胁下逆抢心……”所述气结于胸 ,郁滞不通达 ,治在疏散气机 ,解其郁滞。笔者临床应解郁法治疗胸痹 ,其疗效颇佳 ,现总结于下。1 疏肝解郁法适用于肝气郁结 ,气机不畅 ,气滞血瘀。症见 :心胸满闷 ,隐痛阵发 ,善太息 ,多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 ,或兼脘胀 ,得嗳气或矢气则舒 ,苔腻 ,脉弦。方选 :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加减。使肝气舒 …  相似文献   

2.
胸痹以胸痛为主症,多由阴寒、痰浊、气滞、淤血痹阻胸阳、气机闭塞所致,笔者用益气养心,理气活血法为主治疗胸痹疗效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谢仁广 《陕西中医》1997,18(5):212-213
根据传统方法将胸痹标实证分为阴寒、痰浊、瘀血3个证型。主张治疗时在认清病因病理的前提下应明白相关治则的差别与联系。如温阳与通阳、豁痰与祛温、活血与理气益气等。临证运用时有主有次,灵活配合,才能合理组方选药。  相似文献   

4.
段富津教授治胸痹经验(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著名老中医段富津教授治疗胸痹的临床经验进行了概括、总结,归纳出十种治法,即益气活血法、益气养阴法、益气养血法、益气温阳活血法、益气温阳滋阴养血法、理气宽胸除痰法、活血化瘀法、理气活血法、养血理气法与益气开郁法,并对各治法的组方配伍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每一治法均附有验案,以期为临床治疗胸痹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浅议活血通阳法治疗胸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卫  刘新桥 《国医论坛》2007,22(2):49-49
胸痹是由于正气亏虚,痰浊、瘀血、气滞、寒凝而引起心脉痹阻不畅,临床以胸骨后或心前区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相当于西医的冠心病心绞痛.  相似文献   

6.
项葛霖 《新中医》1997,29(8):61-61
胸痹主要指“阴寒痰湿痹阻胸阳”所致的胸痛、胸闷、痛彻背肩,喘息不得卧等症状而言,其病变主要在心脉。本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治疗颇为棘手,现将仲景治胸痹归纳为8法,简述如下。1通阳散结,豁痰下气法此法用于胸阳不振,痰饮上乘,肺气失其肃降,阳虚邪痹,气机不通,不通则痛。症见心胸疼痛骤作,痛引肩背,或胸部憋闷如重压感,心悸气短,动则加剧,坐卧不宁,胸闷自汗,头目眩晕,腰肢软,舌下有瘀筋,舌暗红、苔薄白,寸口脉沉迟,或关上脉细而紧。一般多用括萎薤白白酒汤。方中瓜萎开胸中痰结;薤白辛温通阳,豁痰下气;白酒轻…  相似文献   

7.
胸痹心痛多与寒邪内侵、情志失节、饮食失调、劳倦内伤、年老体衰等因素有关,总属本虚标实之证。实为寒凝、血瘀、气滞、痰浊、痹阻胸阳;虚为气虚、阴伤、阳衰,脏器亏虚,心脉失养。血瘀是病理关键,活血化瘀为治疗关键,理气、益气、温阳、痰瘀并治共用,不通则痛,通则不痛。  相似文献   

8.
陈瑞春通阳益气治胸痹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瑞春教授认为气的正常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是协调平衡各种生理功能的重要环节,气机失调则易产生各种疾病.基于此,陈老在治疗胸痹证时,采用通阳益气之治,自创通阳益气汤进行治疗,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泄浊豁痰法治疗胸痹心痛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痹心痛,其临床特点以本虚标实为主,标实又为痰浊、血瘀为主.<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太阴在泉……民病积饮,心痛."指明痰浊所致胸痹心痛特点在于痰湿壅盛,胸阳失展,以致痰浊内阻心脉而见咳唾、胸背痛、短气之症,以此立瓜蒌薤白半夏汤等,方以温阳豁痰通络.  相似文献   

10.
沈萃萃  宋平 《吉林中医药》2012,32(9):871-872
宋平教授认为,胸痹的主要病机为气阴两虚兼瘀血阻络,气机郁滞,甚则气郁化火,耗伤阴液,心阴不足,不能濡养心脉,心脉拘急而痛;劳倦伤脾,气血生化乏源,气虚行血无力,血行瘀滞而成胸痹.治宜活血化瘀为主,自拟益气滋阴活血汤(太子参、麦冬、五味子、远志、合欢皮、降香、郁金、丹参、三七等)益气滋阴,活血通脉,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明显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11.
痰饮与瘀血都是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病理产物,但又能倒果为因,成为致病因素。许多研究指出瘀血形成之时必有痰浊形成,痰瘀同源而互衍,交互为患。痰瘀互结常见于中医学的中风、胸痹、癫狂、痹证、膨胀、症瘕、瘿瘤等疾病的过程中。因此,医学家们提出痰瘀同治的理论。本文就痰瘀同治法的临床应用规律作一初步探析。1疲瘀同治当以治气为先人身之气血津液贵于流畅,而津血的运行又与“气”息息相关。其一,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虚则运血无力而瘀;其二,人之气道贵乎顺,顺则津液流通,决无痰饮为患。气滞、气虚则津液…  相似文献   

12.
<正> 胸痹包括现代医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便塞等疾病引起的心绞痛。近年来,随着活血化瘀疗法的盛行,据此问世的组方、成药日益增多,此类方药对胸痹心痛确有疗效,然不效者也非鲜见。究其原由,笔者认为:本病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实为痰浊瘀血阻滞,虚为气血阴阳亏虚,故益气补肾法在胸痹病的治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胸痹主要是指阴寒痰浊痹阻、胸阳不振所致以胸闷、胸痛,甚则胸痛彻背,背痛彻胸,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其病变部位主要在心脉。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本病的论述,如《素问·脏气法时论》云:“心痛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并描述其“痛如锥刺心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 ,中医称之为胸痹。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常见于中老年人。在各种症型的胸痹中 ,以气虚血瘀型为多。现将补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之体会 ,介绍如下 :1 气虚血瘀型胸痹临床表现主要有胸闷、气短 ,动则甚 ,心前区隐痛或刺痛 ,甚则胸痛彻背、背痛彻胸 ,入夜尤甚 ,或多汗、心悸、心慌、舌紫暗 ,有瘀斑或瘀点 ,舌体胖大 ,脉沉细或结代。2 气虚血瘀型胸痹成因气虚血瘀的成因不外两种 :其一 ,久病不愈致气虚血瘀 ;其二 ,中老年人本身生理性衰老是患各种疾病的温床。研究表明 :中老年纤维蛋白原的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使全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属于气滞血瘀、痰浊阻滞型胸痹的疗效。方法:将近5年来诊治的属于气滞血瘀、痰浊阻滞之胸痹用血府逐瘀汤加半夏、瓜萎、丹参、黄芪等进行治疗。结果:疗效满意,总有效率为95.83%。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痰浊阻滞之胸痹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脏病以脏腑虚损为本,与阳气不足相关,肺肾气虚则卫表不固,易于招致外邪;脾肾不足则固摄无力,精微散失;运化失司、气化无权则代谢失常。瘀血在慢性肾脏病的病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导致血尿、蛋白尿出现和疾病逐渐进展的重要因素,瘀血痹阻肾络,可结为癥瘕。故慢性肾脏病在诊治中应重视益气通阳活血法,在临床处方中综合运用补气固表、补肾健脾、通阳化气、活血化瘀等治法,依据病情灵活化裁。  相似文献   

17.
补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英琳 《中医药学刊》2001,19(4):350-350
  相似文献   

18.
探讨以疏肝理气活血法治疗胸痹的机制及方法。分析情志异常所致胸痹心痛与心、肝二脏的关系,归纳胸痹病机为心脉痹阻、气机不畅,法当调畅气机,通络止痛为主,达到“气行则血行”目的。中药药理作用及临床实践分析治疗当以疏肝理气活血为法。临床运用时当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19.
胸痹是由心脉痹阻不通所引起的一种疾病,痰浊闭阻证是其常见证型,导师刘雪娜副教授以瓜蒌薤白半夏汤为底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进行加味拟成豁痰宣痹汤,临床上治疗该病证每获良效,本文通过介绍刘师运用豁痰宣痹汤治疗胸痹痰浊闭阻证的验案1则,分享其临床用药经验及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依据<金匮要略>关于胸痹证治的思想,将其分为阳虚、气虚寒凝、痰浊及血瘀论治,强调以扶阳益气为治疗之本,斟情佐以温经散寒、化痰泄浊、活血化瘀等法治标,使阳气得复,则寒祛痰化瘀行而心脉自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