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在普通人群的患病率为10%~25%,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黏膜肿胀等为其主要特点[1]。中医则称为鼻鼽。笔者在2014年临床中,采用苍耳子汤加半导体激光治疗过敏性鼻炎10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6例患者,均为2014年中本院耳鼻喉科门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具有鼻后滴流症状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布地奈德鼻腔喷剂和/或氯雷他定分散片治疗AR患者。比较鼻后滴流症状AR患者和普通AR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结果鼻后滴流症状AR临床特征:①喷嚏、轻度鼻痒;②咽部瘙痒或可因此引发刺激性咳嗽;③鼻咽部倒流涕(非黄脓涕和黏液涕,从鼻前孔流出的清水涕无或少);④咽部或鼻咽部异物感,总想咯咳或鼻腔倒抽动作或用鼻腔气流冲击鼻咽部以缓解咽部不适;⑤鼻腔黏膜苍白水肿或充血肿胀,内窥镜检查未见鼻腔息肉和窦口鼻道复合体病变;⑥咽部黏膜多苍白,多可见咽后壁清亮涕的反光呈"水晶晶"表现。鼻后滴流AR组中持续性重度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普通AR组(P<0.05)。鼻部症状评分2组比较无明显差别。治疗效果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具有鼻后滴流症状的AR患者因仰卧位鼻涕倒流入咽腔引发咽部不适和咳嗽而影响睡眠,给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和/或氯雷他啶分散片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变应性鼻炎(AR)是一种以鼻黏膜病变为主的Ⅰ型(速发型)变态反应性病变,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黏膜肿胀为主要特点,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常采用脱敏方法治疗,但起效慢,疗程长,患者的依从性较差[1].笔者2007年11月-2008年12月随导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采用微波治疗仪热凝治疗43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变应性鼻炎(AR)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报我国多个城市AR的患病率为8%~20%,是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鼻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AR的主要药物,同时是治疗中一重度持续性AR的首选药物,本研究采用患者自身对照方式,观察鼻用曲安奈德治疗4周(220μg/d),对持续性中一重度AR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的影响,以期评估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正>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也称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症,临床上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粘膜肿胀为主要特点。AR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如环境、精神、生活习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研究的思考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晓阳  李颖  连增林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8):2419-2422
变应性鼻炎(AR)是一种由IgE介导的,针对环境过敏原的鼻黏膜炎症反应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鼻痒、喷嚏、流涕、鼻塞等.中医认为古病"鼻鼽"包括了AR.对比AR的临床表现特点和中医风邪致病特点及风病临床表现特点,可以看出AR应属中医风病范畴.近10年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显示,治疗AR处方中出现最多的药物是风药(每方均有).文中针对近十年中医临床研究中存在的3方面问题,探讨今后研究应关注的5个问题,为中医治疗AR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儿童鼻鼽发病特点及中医体质特征。方法分别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南区儿科门诊≤15岁鼻鼽患儿86例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科变态反应中心9~15岁鼻鼽患儿133例,分别以致敏原皮肤点刺实验及临床症状明确诊断,以标准化中医体质量表评价患儿发病特点及其中医体质特征。结果 86例患儿中,变应性鼻炎(AR)占52.3%,非变应性鼻炎(NAR)占5.8%,病因不明病例占41.9%。133例患儿中,101例AR患儿中医体质分别是特禀质32.7%、阴虚质15.8%和湿热质13.9%,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例NAR患儿中医体质分别是特禀质21.9%、气虚质21.9%和阳虚质15.6%,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患鼻鼽者AR居多,多伴有明显的家族病史、湿疹及哮喘病史;AR患儿中医体质以特禀质、阴虚质、湿热质为主;而NAR患儿以特禀质、气虚质和阳虚质表达为主。  相似文献   

8.
<正>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鼻塞、鼻流清涕等为主要症状,属中医"鼻鼽"范畴。中医治疗AR有较好疗效,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阳明病是六经辨证中的里热实证,临床上表现为阳气偏亢,邪热极盛的证候.笔者结合鼻科特点,将我科自1989年元月至1992年6月,因鼻病住院的资料中属阳明病范畴的40份病例,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五版教材中六经病机阳明病标准,结合鼻科特点,拟定标准:①发热、烦渴、大汗或便秘、大便干结、鼻燥、咽干等;②鼻阻、脓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鼻内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61例中重度AR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81例)和对照组(80例)。针刺组采用鼻内针刺治疗(经鼻内镜针刺双侧鼻腔内迎香穴),留针20 min,隔天1次;对照组每日口服氯雷他定片联合布地奈德鼻喷剂喷鼻治疗,两组均治疗14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体症状及鼻部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QLQ)评分的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针刺组患者血清IgE含量及鼻腔分泌物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神经肽Y(NPY)的含量。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VAS和RQLQ总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针刺组患者血清IgE及鼻腔分泌物SP、VIP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鼻腔分泌物NPY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有效率及VAS、RQLQ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数患者认为鼻内针刺疼痛程度较轻,可以耐受;且患者出血量不多,易止,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鼻内针刺可明显改善持续性中重度AR患者的鼻部症状,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调控鼻黏膜神经功能,并以神经肽为介质,经神经—免疫网络通调节免疫应答,从而降低神经源性炎症程度以有效改善AR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