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细茎石斛花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进行成分分析,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出41个色谱峰,鉴定出29个化合物,占79.05%。其中相对含量大于2.0%的有:2,4,4三甲基-二戊烯(11.17%)、5,5-=甲基-2-己烯(11.12%)、β-石竹烯(6.47%)、异土木香内酯(5.95%)、邻苯二甲酸二乙酯(4.70%)、1,3,3二甲基丁烯-1,1-二苯基(5.20%)、2,2,4三甲基-1-戊醇(4.23%)、2-甲基-N-苯基-2-丙烯(2.73%)、3-甲基丁醛(2.12%)、异长叶烯(2.03%)等。结论: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细茎石斛花挥发性成分进行的、分析研究表明,烯、醛、酯和醇类等挥发油成分构成了细茎石斛花的芳香特征,与铁皮石斛花的挥发油成分组成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铜皮石斛花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细茎石斛花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进行成分分析,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出41个色谱峰,鉴定出29个化合物,占79.05%。其中相对含量大于2.0%的有:2,4,4三甲基-二戊烯(11.17%)、5,5-二甲基-2-己烯(11.12%)、β-石竹烯(6.47%)、异土木香内酯(5.95%)、邻苯二甲酸二乙酯(4.70%)、1,3,3二甲基丁烯-1,1-二苯基(5.20%)、2,2,4三甲基-1-戊醇(4.23%)、2-甲基-N-苯基-2-丙烯(2.73%)、3-甲基丁醛(2.12%)、异长叶烯(2.03%)等。结论: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细茎石斛花挥发性成分进行的分析研究表明,烯、醛、酯和醇类等挥发油成分构成了细茎石斛花的芳香特征,与铁皮石斛花的挥发油成分组成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细茎石斛花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进行成分分析,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出41个色谱峰,鉴定出29个化合物,占79.05 %。其中相对含量大于2.0 %的有:2,4,4三甲基-二戊烯(11.17 %)、5,5-二甲基-2-己烯(11.12 %)、β-石竹烯(6.47 %)、异土木香内酯(5.95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4.70 %)、1,3,3二甲基丁烯-1,1-二苯基(5.20 %)、2,2,4三甲基-1-戊醇(4.23 %)、2-甲基-N-苯基-2-丙烯(2.73 %)、3-甲基丁醛(2.12 %)、异长叶烯(2.03 %)等。结论: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细茎石斛花挥发性成分进行的分析研究表明,烯、醛、酯和醇类等挥发油成分构成了细茎石斛花的芳香特征,与铁皮石斛花的挥发油成分组成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4.
大血藤挥发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玉琼  赵德刚  刘建华  霍昕 《中成药》2004,26(10):843-845
目的:研究大血藤(Caulis sargentodoxae)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血藤挥发性成分,用GC/MS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鉴定出46个化学成分,大血藤挥发性成分大于5%的为δ-荜澄茄烯15.125%,α-杜松醇10 229%,δ-杜松醇5.326%.结论:4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大血藤中检出.  相似文献   

5.
刘建华  高玉琼  霍昕 《中国中药杂志》2003,28(11):1047-1049
目的 :研究穿破石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穿破石挥发油 ,用GC-MS进行测定 ,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 ,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鉴定出 64个化学成分 ,其中相对百分率含量大于 1%的有23个成分 ,含量较高的是L 芳樟醇 (L-linalool)9.852%。结论 :64个挥发性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6.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黔产山茱萸(Cornus of ficinalis Sieb.et Zucc.)挥发油,用GC-MS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分离出74个化学成分,鉴定出57个化学成分,其中相对百分含量大于2%的分别确定为肉桂酸乙酯(Ethyl cinnamate)21.9%,1,2-亚甲二氧基-4-甲氧基-5-(-2烯丙基)-苯8.53%,苯二甲酸丁酯(Butyl phthalate)3.63%,冰片(BORNEOLL)3.37%,茴香脑(Anethole)3.33%,α-古巴烯(Alpha-Copaene)2.86%,α-松油醇(alpha.-Terpinene)2.63%。  相似文献   

7.
茯苓皮的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茯苓皮的挥发性成分,为茯苓皮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茯苓皮挥发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104个化学成分,鉴别出67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79.69%,其主要成分为d-杜松烯(9.360%),α-衣兰油烯(6.780%),α-紫穗槐烯(4.898%),1-b-红没药烯(4.756%),橙花叔醇(3.479%),长叶烯(3.243%),α-二去氢菖蒲烯(3.041%)。结论:本文首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茯苓皮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为茯苓皮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千斤拔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建华  高丽欣  高玉琼  霍昕 《中成药》2003,25(6):485-487
目的:研究千斤拔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千斤拔(Radix Flemingiae philippinensis)挥发油,用GC—MS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鉴定出39个化学成分,其中相对百分率含量大于4%的分别确定为α—雪松烯(1),γ—雪松烯(2),β—雪松烯(3),β—愈创烯(4),Italiccnc(5)。结论:千斤拔挥发油中近80%成分已查清。  相似文献   

9.
茯苓超微粉挥发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茯苓的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有机溶剂-水蒸气蒸馏提取茯苓挥发性成分,用GC-MS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茯苓超微粉中分离出131个成分,鉴定出67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51.145%,其中相对百分含量大于2%的分别确定为壬醛Nonanal 2.058%;樟脑Camphor 2.401%;2,3-二甲基萘烷2,3-dimethyl Decalin 3.819%;反橙花叔醇trans-Nerolidol 2.266%;金合欢醇Farnesol 3.322%;α-柏木醇α-Cedrol 7.936%。结论首次报道利用简便的有机溶剂-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茯苓超微粉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猪牙皂Gleditsia sinensis的挥发性成分,为猪牙皂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猪牙皂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挥发油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99个化学成分,鉴定了81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5%。其主要成分为右旋大根香叶烯(8.144%),芳樟醇(6.214%),δ-杜松烯(5.907%),α-古巴烯(4.657%),α-芹子烯(3.606%),正己醛(3.395%)。α-衣兰油烯(2.955%)。结论: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猪牙皂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为该植物的深度开发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1.
铁皮石斛培养的产业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泉锋  毛碧增 《中草药》2004,35(4):438-440
目的 筛选适宜的铁皮石斛不定芽增殖与生根培养基 ,选择适合继代扩繁的不定芽高度。方法 在相同培养条件下 ,不同高度的不定芽在不同的增殖与生根培养基中生长 ,对结果所产生的不同生长状况 ,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及综合分析。结果 不同高度的不定芽之间有显著差异 ,不同的增殖与生根培养基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 铁皮石斛继代以 (1.2± 0 .1) cm高的不定芽为宜 ,增殖培养基以 MS添加 BA1.0 m g/ L、NAA0 .2 mg/ L 为佳 ,生根培养基以 1/ 2 MS添加 NAA 0 .2 mg/ L为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稀土微肥对铁皮石斛试管苗壮苗的影响。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以石斛小苗为外植体,培养在附加了3种不同稀土元素组合的1/2MS 20%的香蕉提取物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结果3种稀土元素中的镧(La)对试管苗增质量、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石斛多糖的量都有显著的影响;3种稀土元素都对试管苗的叶片数、根数、分蘖数以及叶绿素a的量影响不显著。结论为铁皮石斛试管苗的壮苗以及品质的提高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铁皮石斛试管培养物多糖含量测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冬青  廖俊杰 《中药材》2005,28(6):450-451
目的:比较铁皮石斛试管培养物与原药材的多糖含量.方法:用比色法测定石斛多糖的含量.结果:铁皮石斛原药材含多糖量最高,其次是原球茎和试管苗.结论:铁皮石斛原球茎多糖含量比试管苗多糖含量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当归藤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为当归藤的质量标准建立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13个不同产地当归藤中挥发油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13个产地当归藤挥发油成分的组成差异,并将10个产地的当归藤挥发油总离子图谱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建立其指纹图谱。结果:不同产地的当归藤挥发油成分中共鉴定出124种化合物,共有的成分有正十三烷、十六烷、十八烷、2,4-二叔丁基苯酚。10个不同产地当归藤挥发油指纹图谱有18个共有峰,10个产地当归藤药材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相似度>0.9。结论:不同产地的当归藤挥发油成分差异较大,不同产地的当归藤挥发油成分指纹图谱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铁皮石斛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ndidum Wall.ex lindl)又名黑节草、铁皮兰,为多年生附生型草本植物,属国家2级保护的名贵濒危药材[1],《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2],在《本草纲目》中也被收录。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石斛具有抗肿瘤、抗衰老、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扩张血管的功效[3]。由于受特殊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限制,其自然繁殖力极低、  相似文献   

16.
金钗石斛、环草石斛挥发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建华  高玉琼  霍昕  杨迺嘉  赵德刚 《中成药》2006,28(9):1339-1342
目的:研究金钗石斛、环草石斛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有机溶剂-水蒸汽蒸馏提取石斛挥发性成分,用GC/MS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金钗石斛分离出109个成分,鉴定出63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6.26:环草石斛分离山63个成分,鉴出52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7.48。2种石斛挥发油成分中,含有10种相同成分。结论:首次报道利用有机溶剂-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石斛挥发性成分,并对其进行定性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7.
铁皮石斛与绞股蓝原生质体融合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魏小勇  张铭 《中草药》2004,35(7):811-814
目的 探索铁皮石斛与绞股蓝原生质体杂交融合,为中药材的改良提供新途径。方法两种原生质体通过PEG法进行成对融合,融合子培养在添加BA 2mg/L及NAA 1mg/L改良的MS液体培养基中。结果分离得到了高产量、活力强、纯度高的铁皮石斛及绞股蓝叶肉原生质体。结论融合获得了有活力的杂种细胞,培养3d后,杂种细胞开始分裂,共进行了3次分裂。  相似文献   

18.
铁皮石斛药材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铁皮石斛药材的RP-HPLC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梯度洗脱的方法,以Kromasil9(R)KRl00-5C18(250 mm×4.6 mm,5 μm)为分析用色谱柱,以乙腈-0.4%磷酸溶液为流动相建立了铁皮石斛药材的指纹图谱,并进行了相似度的计算.结果 该方法可使铁皮石斛中各成分得到较好的分离,并根据检测结果确定了15个共有指纹峰.结论 该指纹图谱检测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可作为铁皮石斛药材质量控制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Liu C  Xu YT  Liu DP  Tu J  Hu QS 《中药材》2011,34(7):1065-1067
目的:分析木犀科女贞属植物小叶女贞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用GC-MS进行成分分析。结果:利用GC-MS法对小叶女贞挥发油进行了化学组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共分离出76个色谱峰,并且确认了其中3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2.62%。主要成分为十六烷酸(17.28%),其次为(Z,Z,Z)-9,12,15-十八烷三烯酸乙酯(12.13%)、叶绿醇(5.80%)。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20.
铁皮石斛水溶性多糖含量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铁皮石斛不同采收期和不同生长期水溶性多糖的含量变化规律,以期确定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以葡萄糖为对照测定。结果水溶性多糖含量,冬季采收含量较高,开花前含量最高;开花期,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花期后,又开始回升。随着生长期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结论以生长期在1~2年间,并在开花前的1~3个月,应为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