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的干预作用。方法:将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埋线组予以穴位埋线治疗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6个月内COPD急性加重(AECOPD)次数、重度AECOPD次数、肺功能、血清中TNF-α、IL-8水平。结果:埋线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内AECOPD次数、重度AECO-PD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血清中TNF-α、IL-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均未见差异(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COPD患者可以减少AECOPD次数,特别是重度AECOPD次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其治疗机制可能与下调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8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概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西医治疗现状,探讨穴位埋线治疗本病的机制、治疗思路、取穴原则,并分析其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3.
穴位埋线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以穴位埋线加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6个月内COPD急性加重(AECOPD)次数、中度以上AECOPD次数、中医证候积分、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安全性指标等。结果治疗组治疗开始后6个月期间,AECOPD次数、中度以上AECOPD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开始后6个月期间的AECOPD次数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咳嗽、胸闷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开始后6个月SGRQ的症状、影响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仅SGRQ的影响评分有所改善(P〈0.05);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尤其是FEV,均无明显好转(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能减少COPD稳定期AECOPD次数,改善咳嗽、胸闷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将72例COPD稳定期肺脾两虚兼肾阳虚证患者按照完全随机分组原则分为2组.2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6例加穴位真埋线治疗,对照组36例加穴位假埋线干预.比较2组治疗前、随访6个月中医证候评分、急性加重次数、COP...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肺肾两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以穴位埋线治疗加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6个月内COPD 急性加重期(AECOPD)次数、中度以上AECOPD次数、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治疗组治疗开始后6个月期间,AECOPD次数为(1.08±0.17)次,中度以上AECOPD次数为(1.04±0.16)次,分别较治疗前(2.30±0.29)次及(1.81±0.21)次有明显减少(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1.59±0.18)次比较明显减少(P <0.05);治疗组治疗开始后6个月中医证候总积分(3.40±0.36)较对照组治疗后(4.50±0.35)明显改善(P<0.05);尤其是咳嗽、胸闷的改善(P<0.01);而两组的呼吸困难症状改善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埋线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能减少AECOPD次数,改善咳嗽、胸闷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微创穴位埋线联合西药治疗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微创穴位埋线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年,观察AECOPD次数、重度急性发作次数、SGQR评分(临床症状、活动能力、疾病影响等)、焦虑HAMA及抑郁HAMD评分、6 min步行距离、肺功能(FEV1、FEV1/FVC)及安全性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1最终完成试验病例185例,治疗组脱落7例,对照组脱落8例。2组间治疗后比较,AECOPD次数、重度急性发作次数、SGQR评分(临床症状、活动能力、疾病影响评分及总分)、HAMA及HAMD评分、6MW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治疗后比较,肺功能(FEV1、FEV1/FV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穴位埋线联合西药治疗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显著减少AECOPD(尤其重度急性发作)次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活动耐力及焦虑抑郁心理。  相似文献   

7.
王湘雨 《中医研究》2012,25(7):61-63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每10 d 1次.2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13例,显效30例,有效21例,无效6例,有效率占91.42%;对照组临床控制4例,显效19例,有效29例,无效18例,有效率占74.29%.2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疗法能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肺功能、动脉血气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培土生金中药联合穴位埋线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164例COPD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A组(41例,常规西药治疗)、B组(41例,常规西药治疗+穴位埋线)、C组(41例,常规西药治疗+培土生金中药)、D组(41例,常规西药治疗+穴位埋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痰热壅肺)的临床疗效。方法AECOPD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发生AECOPD的次数及重度AECOPD的次数、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结果穴位埋线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67%,优于对照组的76.67%,并在中医证候总积分方面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治疗后咳嗽、咯痰、喘息、气短、乏力、紫绀、痰色黄黏及咯痰不爽的单个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治疗后3个月内,穴位埋线组AECOPD次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而重度AECOPD次数两组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在SGRQ的症状、活动、影响及总分的评分上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其中穴位埋线组治疗后在症状、影响及总分的改善上优于对照组,而在活动评分上,两组改善相近。结论穴位埋线治疗AECOPD患者(痰热壅肺)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能够改善中医证候,减少AECOPD的发作次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常常伴有严重便秘症状,后者往往导致病情加重,影响着患者生活质量。自2013年1月-2014年3月,我科对COPD稳定期便秘患者采用常规护理配合穴位按摩,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COPD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评分、CAT评分及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显效率、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53.68%,86.84%,对照组分别为21.05%,71.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CAT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治疗后CA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D3~+、CD4~+以及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CD8~+降低,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疗效确切,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调节T细胞亚群,进而调节免疫机能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后再贴敷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便秘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2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便秘能够促使患者便秘症状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改善,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注射液穴位注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愈后的影响。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曲安奈德穴位注射。观察2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及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2组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氧分压(PaO2)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一秒钟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治疗后肺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穴位注射曲安奈德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增加患者血氧,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脂肪肝)发病率逐年增高,与肥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中,大部分研究以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干预治疗为主,但在疗效评估方面仍欠完善,研究多使用症状积分、血脂及BMI指标作为疗效依据,其中仅2篇文章以B超作为辅助疗效依据,仅1篇文章涉及肝酶指标前后变化,0篇文章涉及放射学评价作为辅助依据。穴位埋线对调节血脂、瘦素及细胞内皮因子等多方面有相应的影响,对体质量、体内脂肪分布的改善都有一定的效果。但在客观指标评价、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以及单纯性脂肪肝相关的指标改善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扶正解毒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HBV)携带者的临床疗效。方法:53例HBV携带者均给予穴位埋线联合扶正解毒颗粒。观察患者血清HBV标志物转化情况。结果:治疗1 a后,HBs Ag阴转率为3.77%,HBe Ag阴转率为49.06%,HBe Ag阴转率为39.62%,HBV-DNA阴转率为33.96%。结论:穴位埋线配合扶正解毒颗粒治疗HBV携带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治疗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穴位(足三里、天枢、大肠俞等)消毒麻醉后,将2号医用羊肠线穿入腰穿针,植入选定的穴位。结果观察96例便秘患者,5d后起效96例,(占100%)。三个月后随访显效以上88例(占91.7%),符合治愈标准的71例(占78.7%)。结论穴位埋线可激发经络之气,改变人体内分泌及体内的神经体液平衡,从而有效的治疗便秘。方法简易而行,患者痛苦少,疗效可靠,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嘉士健  陈娟 《河南中医》2016,(2):340-341
穴位埋线效能的产生与机体的功能状态、穴位的功能作用、埋线针具的类针刺样的作用、药线的机械刺激作用、药理作用、生物酶变态作用、药物的循经作用、药线与穴位的交互作用相关联。穴位埋线要讲究补泻手法,穴位埋线的补泻与埋线时的针刺迎随、推线快慢、埋线针提插、埋线针粗细、药线的长短粗细、出针的开阖、穴位特性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模型大鼠胃黏膜及血清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改善CAG的机制。方法:将60只成年SD雄性健康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2只与造模组48只,采用自由饮用100μg/mL的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溶液,并配合饥饱失常法造模,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埋线组10只、模型组9只、自然恢复组10只,模型组大鼠予以立即剖杀,采取相关标本以备检,自然恢复组、空白组不予干预措施,埋线组大鼠予以"足三里"(双)、"脾俞"(双)、"中脘穴"埋线治疗,每10 d治疗1次,共治疗6次,各组均正常饲养。采用肉眼和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体质量,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结果:①肉眼、光镜下各组大鼠胃黏膜有显著性差异,与自然恢复组相比,埋线组改善明显;②与自然恢复组相比,埋线组大鼠体质量增加明显(P0.05);③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自然恢复组IL-1β、IL-6、TNF-α表达均升高(P0.01);④与自然恢复组相比,埋线组IL-1β、IL-6、TNF-α表达均降低(P0.01);⑤与模型组相比,自然恢复组IL-1β、IL-6、TNF-α表达稍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可能通过降低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表达从而起到抗胃黏膜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穴位埋线对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功能维护作用的效果.方法:将60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在5~12分的颅脑损伤患者按就诊顺序交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在入院后24 h内所表现的不同病机和症状,辨证取穴进行埋线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入组后不同时点腹腔压力检测情况,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腹泻、呕吐)发生率,肠内营养可耐受率达到目标值(30 kcal/kg·d)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内营养可耐受率达到目标值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入院后48 h、4天和7天腹腔压力均低于对照组[(11.10士1.47) mmHg vs (13.50±1.43) mmHg、(8.40±1.25) mmHg vs (11.90±1.56) mmHg、(6.73±0.74) mmHg vs (10.80±1.30) mmHg,均P<0.01].观察组消化道出血、腹泻、呕吐3种并发症的发生例数为8例,发生率为26.7%(8/30),低于对照组的70.0%(21/30,P<0.01).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穴位埋线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少肠内营养的不耐受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