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气机升降是阴阳交感的基础,是人体气血运行、协调脏腑功能的关键,脏腑之间气机升降协调是以维持阴阳平衡。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黄芪、代赭石可升脾降胃、斡旋中气,使清升浊降、运化得施。肝胆升降相宜,气机疏泄,血行畅达,柴胡、黄芩可疏泄肝胆,以助脾胃运化。肺气宣降相合,气机调节,津液正常输布,桔梗、杏仁符合肺气宣发肃降,助肺气通调水道。肝升肺降,调达人体一身之气,川芎、石膏升降相宜、寒温相合,调达肝肺之气。本文基于“升降相因”探讨脏腑气机升降及药对配伍之理论,通过阐明脏腑升降之关系进行相应药对配伍,以此提出脏腑升降组方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2.
曹颖  李志国 《吉林中医药》2013,(10):980-981
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以“中气升降”为中心,阐释脏腑气机的圆运动,在临床治疗中重视人体中气,调畅脏腑气机,复其升降枢转之常。黄氏第五代弟子麻瑞亭将“中气升降”理论进一步完善,认为脏腑气机升降紊乱所致之病,均当复其升降之常,而复其升降之常的关键,重在调理脾胃中气升降,并将黄氏气滞之主方下气汤加减完善为治疗脏腑功能失调、气机升降紊乱之内伤杂病方,可用以指导临床脏腑气机失调类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通过其内在的理论体系阐述了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描绘了生命图像,阐述了生命本质。通过中医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五脏气机升降运动、经络循行等方面的运动规律-圆运动来描述人的生命活动本质。同时运用耗散结构论加以印证。  相似文献   

4.
<正> 肝主疏泄,以字义而言:疏是疏通、畅达;泄是宣泄。肝主疏泄是对肝性柔和、喜条达、不郁不亢的疏泄气机这一生理功能的概括。这种特异的气机运动形式,体现在使人体气机升降出入调畅。人体脏腑气血,处于不断的升降出入运动之中。脾升胃降,肝升肺降,肾水宜升而心火宜降,肝气宜升而胆火宜降等等。其中脾升胃降,为脏腑气血升降的枢纽。但是脾胃上下升降运动有序,运化健旺,必须得到肝的疏泄。唐容川谓:“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水之气以疏泄,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肝气疏泄正常,气机调畅则气血充盛,精神焕发,心情舒畅,善于谋虑,思维与动作敏捷。这是由于肝藏血,以血为体,以气为用,血属阴,气属阳,故谓肝体阴而用阳。肝的阳气是肝气升发和疏泄的一种能力。肝的阴血  相似文献   

5.
人体正常情况下气机升降协调,阴阳相交则可得安眠.由于外邪、内伤、情志等各种病因导致阴阳失衡、气机升降失调为失眠的病机.通过潜相火、滋阴血、温肾阳、固肾精、补中气、温肝寒、解肝郁等治疗方法,使用小建中汤、炙甘草汤、四逆加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温氏奔豚汤、附子理中汤、乌梅汤、柴胡桂枝汤等方剂,运用圆运动理论从不同角度调控阴阳平衡,恢复气机升降协调,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中气升降思想源于《易》、《河图》之理,《内经》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金元时期创立中气升降理论,明清时期中气升降理论得到发展。不同时期医家将此理论用之于临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用药各具特色尤以明清时期医家对其阐述最为明确详尽。从历代医家观点看,中气主要是指脾胃之气,很多医家都强调中气升降在脏腑气机上下阴阳相交中的枢机作用。中气升降是阴阳升降、五行生化、脏腑气机升降之枢轴,中气衰败,升降失司,就会产生种种病变。  相似文献   

7.
圆运动理论构建了一个中气为轴、幹旋阴阳、四象轮旋的中医运动模型.若中土虚衰,升降失衡,轮转失度,阴阳异位,遂百病乃生.根据"清气左旋,赖乎阴中之阳生"理论,认为阳气是圆运动旋转的核心,并试从六气圆运动探析阳虚失眠的病机特点.由于各种病因导致元阳衰败,阳不化气,中气左旋不足,升降失司,阴阳失和,六气运动不圆,为寤寐失常的...  相似文献   

8.
清代名医黄元御对"中气"的认识,见解新颖,独树一帜。明了黄元御所述中气的内涵,有助于理解"中气升降"理论,把握人体气机。黄元御的理解较合经典之义,所述中气是气机升降的枢机,其要在位,其位在中,即阴阳水火沉浮动静之间,因阴阳交感和合而生,进而引发气机的升降出入,具造化生生不息之功。应于人身,因脾胃同居中焦,脾为太阴胃为阳明,且脾主升胃主降,升降相贯成圆运动,成为人身中气的中心,故脾胃之气从属于中气,中气的概念高于脾胃之气。  相似文献   

9.
"圆运动"思想是将人体的内在本质看作一个圆,从气机周流循环的角度把握疾病的诊治,是一种高度升华概括的医学思想。"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出自《金匮要略》水气病篇气分病的病机和治则,意为只有阴阳气机得运,上下气机得条,方能气行津布,水气泄之消散。本文通过五行圆运动思想对此理念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0.
疏肝达肺运脾胃 斡旋气机建中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疏 ,疏泄 ;达 ,达之意。疏肝达肺即使肝肺气机疏畅条达 ,各司其职 ,则脾胃功能不失其常。因脾胃居于中焦 ,为气机升降之枢 ,在五行属土 ;肝主疏泄 ,调畅全身气机 ,属木 ;肺为气之主 ,主宣发肃降 ,属金。木能克土 ,金赖土生 ,肺金又能制约肝木 ,使木受制而横 ,则中土得安 ,升降有序 ,此“亢则害 ,承乃制” ,五行生克制化之妙也。故肝、肺与脾胃关系至为密切。临床上调理脾胃的同时 ,宜兼顾疏肝达肺。今就此浅述管见 ,与同道商榷。1 调治中州 ,以利气的升降有序人体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与气血阴阳的相互联系 ,无不依赖于气的升降出入 ,而“升…  相似文献   

11.
段文慧  史大卓 《世界中医药》2013,8(12):1381-1383
心血管病患者多伴发紧张、焦虑、惊恐、悲伤和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精神心理问题可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二者共存于一个个体,现代医学称之为"双心疾病"。目前西医一般采用心血管病药物和抗焦虑、抗抑郁药联合治疗,但因药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且患者依从性差,往往难以获得理想效果。作者长期临床观察发现,双心疾病的基本病机为肝气郁结、气机失调、气血失和,治疗当以疏肝解郁、调畅气机、调理气血为主。在此基础上,根据正虚邪实的轻重和兼夹病邪的不同属性,施以不同的扶正祛邪、调和气血方药,随证治之,常可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脾胃论》的精髓是五运六气,该书是在"脏气法时"和"气运衰旺"指导下写成的,重视四时阴阳升降浮沉,把五运六气理论从外感引入到内伤之中,不但用五运六气理论阐述脾胃病的病因病机,还把五运六气理论扩大到治则及制方遣药方面去了。本文开发了研究脾胃内伤病的最新思路,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3.
卫气是中医学中重要的人体之气,关于其与三焦的关系,有“卫出上焦”“卫出下焦”等多种说法。文章通过分析认为,卫气本于中焦,成于下焦,散于上焦,行于三焦,上述“出”字不可片面理解,可解释为发出、化生、长成、上传、宣散等多种含义。依据卫气与三焦的特殊关系,引申出补中焦,固下焦,调上焦和畅三焦来治疗卫气相关病证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4.
“随变而调气”出自《灵枢·卫气失常》,此治则虽针对针刺治疗而设,但其适用范围绝不限于此,在中医辨证施治过程中亦有重要指导意义。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多发病、难治病,临床起病隐匿、病程较长。刘启泉教授临证之时,认为CAG病机复杂,虚实相兼,以气机不调为基本病机,且CAG患者同病不同症,是因多种病因交织引起气机变化,气机不畅发为呕恶,气滞生湿而生月真胀,气不行血而成痛症,气机不降发为嗳气,气行不畅以致食积。刘启泉教授承古法创新义,临证中将“随变而调气”治则,延伸至治疗CAG中,因变而随治,以调气治之,以行气、理气、降气、运气四法调治CAG,常得佳效。  相似文献   

15.
试析《灵枢》对气至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灵枢》对气至的认识 ,提出气至是指谷气至 ,是补泻气调的过程。《灵枢》把谷气至作为针刺取效的关键 ,故明确气至的实质 ,对于针灸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肝失疏泄的病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肝气郁、肝气逆证是肝失疏泄的主要病理特征;对其源流、发展和现状及其诊断依据与治法方药进行了探讨;并明确了进一步规范两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补肺调营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受传教授认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机为肺卫不固、营卫不和,当以补肺固表、调和营卫为治疗大法。感染间歇期是扶正固本的关键期,自拟金屏汤,并改良剂型,制成糖浆,应用于临床,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18.
气机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其功能障碍是导致各种疾病的根本原因。因此,从调畅气机入手对各种疾病的病因、病机、症状表现进行分析、归纳和辨证施治,具有广阔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表示物质存在的基本概念。先秦时期气主要指区别于液体、固体的流动而细微的存在。气(精气)是《黄帝内经》构筑医学理论体系,解释自然、人体、生理、病理"一以贯之"的基本概念,是《黄帝内经》中表示既不是液体也不是固体的流动而细微的物质存在的重要概念范畴,从而使中医药理论扎根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沃土上。《黄帝内经》用"气"来解释在当时无法认识的生命物质存在,使中医药理论跨越了物质是什么的问题,直接进入到物质发生了什么样变化的研究探索中,推动了医学科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