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太白位于足大指本节后内侧,梅核样小骨下凹陷中,其处分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的吻合支。该穴既是足太阴脾经“脉气所发”的输土穴,同时因为阴经以输代原故,也是脾经的原穴不仅能够治疗脾经循行所过之处病变,同时太白作为脾经原穴可以治疗脾脏异常时所产生的疾病,而且对其余四脏疾患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患者与正常人太白穴红外辐射光谱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研究冠心病患者与正常人太白穴自发红外辐射特性。方法:采用自制高灵敏度PHE201体表红外光谱仪检测48名冠心病患者和47名健康成年人太白穴1.5—15.9μm波段红外辐射光谱。结果:冠心病患者与正常人太白穴红外辐射光谱形态基本相似;在某些波段,冠心病患者与正常人的红外辐射强度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冠心病患者太白穴的某些波段处红外辐射强度变化承载心脏的病理信息。  相似文献   

3.
电针太白穴对实验性脾虚家兔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实验通过对原穴之一的太白穴治疗脾虚证家兔的观察,发现该穴不仅可以提高血清淀粉酶活性及小肠吸收功能,而且还可以提高血清胃泌素含量,从而达到改善脾虚证的目的,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太白穴的特异性健脾作用,同时也说明了原穴与所属脏腑的特异性关系,为古人“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的理论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耳鸣患者太白穴和三阴交穴压痛反应及压痛阈,研究二穴在耳鸣时的敏感性,为临床诊治耳鸣提供选穴依据。方法选取耳鸣患者75例作为耳鸣组,非耳鸣者30例作为非耳鸣组,对2组受试者太白穴和三阴交穴进行按压,记录压痛反应阳性频次,并采用压痛测试仪测量太白穴和三阴交穴压痛阈。结果耳鸣组与非耳鸣组三阴交穴及太白穴压痛频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不同侧别耳鸣患者双侧太白穴和三阴交穴压痛频次均明显多于单独左侧和单独右侧(P均0. 05),而单独左侧和单独右侧压痛频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耳鸣组太白穴和三阴交穴压痛阈均明显低于非耳鸣组(P均0. 05);不同侧别耳鸣及脑鸣患者太白穴和三阴交穴左、右侧压痛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结论耳鸣患者太白穴和三阴交穴压痛均以双侧为主且对压痛均敏感,左、右侧无明显差异,二穴是耳鸣的敏感反应穴。  相似文献   

5.
劳宫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荣穴,国家制订的《经穴部位文献考与解剖》[1]一书及针灸专业的本科教材《胎穴学》[2]和中专教材《针灸学》[3],均定位于:掌心横纹中,当第三掌骨的桡侧,屈指握拳时,中指指尖所点处取穴。现代定位虽然非常明确,但是对该穴的定位历来颇有争议。因此笔者对此穴进行了考证,并做了循经感传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劳宫穴的面积大小应包括手掌中心部位,以2—4掌骨间隙为宜。下面逐条论述,不妥之处,敬请同道斧正。1劳宫穴位于2—3掌骨间隙的历代记载 劳宫穴,最早记载见于《灵枢·本输篇》,位于“…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研究冠心病患者与正常人太白穴自发红外辐射特性。方法:采用自制高灵敏度PHE201体表红外光谱仪检测48名冠心病患者和47名健康成年人太白穴1.5~15.9μm波段红外辐射光谱。结果:冠心病患者与正常人太白穴红外辐射光谱形态基本相似;在某些波段,冠心病患者与正常人的红外辐射强度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冠心病患者太白穴的某些波段处红外辐射强度变化承载心脏的病理信息。  相似文献   

7.
关于大鼠“神阙”穴的定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王海军  冀来喜 《针刺研究》2007,32(5):312-312
神阙之名首见于《外台秘要》,历代文献又称为脐中、脐孔、气舍、维会、命蒂等。因神阙穴具有调理先后天之气进而协调五脏六腑功能的特殊作用,历代医家将其广泛用于治疗内、外、妇、儿多种疾患。同时现代研究发现:神阙穴施术可调整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进而达到治疗多种疾病的目的。因此,神阙穴也被人们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的大鼠模型的研究中;另外,神阙穴还经常被作为一个体表解剖标志以定取大鼠其它经脉上的其它穴位。然而,大鼠为无脐动物,所以现在对此穴位的选取还存在一些不当和混乱之处。就实验针灸学的教材而言,从邓春雷、殷克敬…  相似文献   

8.
定喘穴属于经外奇穴,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屡获良效。中国古代医籍无定喘穴穴名,现代中医药教材中虽然有定位、功效、主治,但是出处不详。为进一步推广定喘穴的临床应用,该文对定喘穴穴名、定位的源流进行考证,以便为临床正确选用该穴提供一定借鉴。结果显示定喘穴经历了从"阿是穴"到"新穴",再到"经外奇穴"的发展历程。定喘穴发展到与当今国标相同的穴名、定位,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即穴名相似、定位不同,穴名相似、定位相近,穴名相同、定位不同,穴名相同、定位相同。  相似文献   

9.
陆永辉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0):757-757
地仓穴位于口角旁,由于面部神经血管丰富,特别是嘴唇口角处组织致密,痛觉敏感,如果定位取穴不准确,针刺操作不恰当,不但容易引起口角局部疼痛不适,而且也会影响临床疗效.笔者对地仓穴的定位作一探赜,以供同道研究参考. 1 近代之前地仓穴的定位 地仓穴,最早记载于晋代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1]:"一名会维,挟口旁四分,如近下是."  相似文献   

10.
通过整理《针灸大成》中极穴的相关条文,了解其定位、治疗方法、主治、配伍规律,总结分析其临床应用。中极穴属任脉,为膀胱之募穴,在脐下4寸,其治疗方法有刺法及灸法,以治疗泌尿系统病证、妇科病为主,配穴多分布在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和任脉,与三阴交、肾俞、气海配合使用频率最高。此文结合现代文献研究对中极穴进行总结分析,旨在为中极穴的临床应用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论妊娠期禁针合谷、三阴交穴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金春兰  朱江 《针刺研究》2005,30(3):187-190
针对古今针灸文献中有关妊娠期禁针问题的不同认识与观点,本文以合谷、三阴交这一传统下胎对穴为切入点,对妊娠禁针穴的依据、禁针的时期以及孕期如何安全合理使用禁针穴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分析。认为合谷、三阴交穴促进各孕期子宫收缩,从而存在导致流产的可能;妊娠子宫对电针刺激的敏感性随妊娠进展而逐渐增加,针刺作用又因其机体所处机能状态不同而对妊娠产生不同影响。建议在妊娠中期可适当选用禁针穴,在妊娠早期应慎用,妊娠晚期则应禁针。文中还提出了提高针刺下胎效果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为回顾性临床评价研究,通过提插点刺针法刺攒竹穴配快速捻转针法刺公孙穴的方法治疗42例顽固性呃逆患者,观察攒竹配公孙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结果:发现此针法能很好的止呃抗逆,针3次治愈率90.05%、好转率7.1%,总有效率97.6%。结论:攒竹疏太阳之邪,公孙补太阴之虚,攻补兼施,内外兼调,具有调畅气机,宽胸利膈,止呃抗逆之功,攒竹与公孙配伍操作方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徐鸿燕  杨芳  朱江  贺稚平  陈艳 《中国针灸》2007,27(2):103-105
目的:探讨减轻药物流产近期副反应的治疗方法。方法:将90例早孕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只服用药物;电针1组在服用米索前列醇后30~60分钟内同时电针合谷、三阴交;电针2组在服用米索前列醇后30~60分钟内依次电针合谷、三阴交。结果:电针组电针后近期副反应减轻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且先电针合谷后电针三阴交减轻腹痛的程度有更为显著的趋势。结论:电针合谷、三阴交可以减轻药物流产近期副反应,其中先电针合谷后电针三阴交减轻腹痛的程度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三阴交、合谷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足月分娩孕妇的镇痛疗效.方法:选择本院要求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48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联合组给予针刺三阴交、合谷配合硬模外阻滞镇痛,对照组仅给予硬膜外阻滞镇痛.在镇痛前(T1)、硬膜外阻滞镇痛后30 min(T2)、硬膜外阻滞镇痛后1h(T3)和宫口全开(T4)4个时间点分别观察孕妇宫腔压力、宫缩间歇时间、宫缩持续时间及VAS评分等4项指标,并详细记录孕妇分娩过程中硬膜外镇痛用药量、催产素用量、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不良反应、新生儿Apgar评分及新生儿脐静脉血气.结果:两组VAS评分、子宫收缩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5 min)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及新生儿情况均良好,无不良反应出现;联合组硬膜外用药量、催产素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联合组新生儿Apgar评分(1 min)、脐静脉血气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刺三阴交、合谷联合硬膜外阻滞镇痛在孕妇分娩中可有效减少镇静镇痛药物及催产素的使用量,明显改善新生儿一般情况,安全性较佳.  相似文献   

15.
电针不同穴位对大鼠子宫平滑肌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电针不同穴区对子宫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共79只Wistar大鼠,包括40只正常未孕和39只已孕18~19 d的临产大鼠,用1.5%氯醛糖(50 mg/kg)和25%乌拉坦(420 mg/kg)混合液腹腔麻醉。前者随机分为对照、内关、合谷、三阴交组,每组10只;后者随机分为对照、内关和三阴交组,每组13只。腹壁切开后,于左侧中段子宫浆膜下埋藏一对针式不锈钢电极,记录子宫平滑肌肌电活动。电针取双侧"内关"合谷"三阴交",刺激参数为:频率2/15 Hz,强度1~2 mA,持续20 min。结果:1)在正常非孕鼠上,与对照组比,电针"三阴交"后,子宫肌电爆发波的频率及幅度、慢波的幅度明显增加(P<0.05);电针"合谷"对爆发波的频率有类似"三阴交"的作用;而电针"内关"穴后,爆发波的频率及幅度和慢波的频率明显降低(P<0.05)。与内关组比较,"三阴交"合谷"电针期间和停电针后0-5 min大多数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2)在妊娠后期大鼠上,与对照组比,电针"三阴交"后,子宫肌电的爆发波频率和幅度及慢波的幅度增加(P<0.05)且持久;电针"内关"穴后,子宫肌电爆发波、慢波的频率明显减低(P<0.05);两组相比,爆发波的频率和幅度、慢波波幅电针期间和停针后许多时程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三阴交"和"合谷"穴可兴奋子宫平滑肌的电活动,"三阴交"穴的作用更强,而电针"内关"穴则抑制子宫肌的电活动,不同穴位的作用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四关"穴是针灸临床要穴,为历代针灸医家及当今针灸医家及学者们所推崇,为了使从医者对"四关"穴有进一步的了解,现从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两个角度论述了"四关"穴的理论基础,并列举了吾师符文彬教授临床应用"四关"穴的治病奇验。  相似文献   

17.
电针"合谷""三阴交"穴促分娩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王美卿  朱江  张露芬  袁红 《中国针灸》2003,23(10):593-596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电针“合谷”“三阴交”穴促分娩的作用机理。方法:选健康成年Wistar大鼠55只,分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合谷”组、“三阴交”组、“合谷”加“三阴交”组。以子宫颈及子宫体组织前列腺素E2(PGEa)、血清及羊水雌二醇(E2)和孕酮(P)为指标。结果:电针“合谷”穴使晚孕大鼠宫体及宫颈组织PGEa、血清E2、羊水中P含量显著升高;电针“三阴交”穴仅使晚孕大鼠羊水中P含量显著升高;同时电针“合谷”“三阴交”穴对本实验所测各项内分泌指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fMRI探讨针刺合谷穴和后溪穴主治疾病的中枢神经生理学机制及两穴功能的相对特异性。方法:共募集40名健康志愿者,均为右利手。分为针刺合谷穴组与针刺后溪穴组,每组各20名。采用改良后的组块设计方案,用相同的磁共振扫描序列采集针刺两组健康志愿者左侧合谷穴或后溪穴任务态fMRI数据。利用AFNI程序分析脑激活区,对所有的功能数据进行组分析和组间分析,并利用Monte Carlo方法对分析结果进行多重比较校正(P=0.002,α≤0.05)。结果:针刺左侧合谷穴激活脑区包括:双侧中央前回、顶上小叶、颞上回、豆状核、壳核、小脑,右侧中央后回、顶下小叶、额中回、颞中回、缘上回、丘脑、丘脑底核、尾状核、扣带回,左侧额下回、枕中回和脑岛;针刺左侧后溪穴激活脑区包括:双侧脑岛、小脑,右侧中央前回、额中回、尾状核头和体,左侧扣带回、丘脑和腹后内侧核;针刺左侧合谷穴和后溪穴,组间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合谷穴组较后溪穴组右侧额中回、额下回激活减弱,左侧扣带回、左侧中央前回激活增强。结论:本研究为"面口合谷收""后溪通督脉"理论提供了客观的证据,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合谷穴治疗汗症、后溪穴治疗颈项腰背部疾病以及两穴的镇痛作用的中枢神经机制;并进一步从中枢神经层面表明了部位相近的穴位存在功能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合谷穴的局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临床合谷穴针刺、穴位注射提供解剖学参考资料。方法:在100只成人手标本上解剖观测合谷穴局部。结果:合谷穴直刺进针时,针尖穿经层次由浅至深依次为皮肤、皮下组织、第一骨间背侧肌、拇收肌横头。拇指呈伸位时,针体经手背合谷穴皮肤至第一骨间背侧肌掌面的组织厚度是1.26±0.46 cm,至拇收肌掌面的组织厚度是2.38±0.34 cm,该厚度均超过合谷穴手背至手掌面皮肤组织厚度的一半。桡动脉末端位于针体近侧端,皮肤进针点与桡动脉末端穿第一骨间背侧肌入肌点的距离是3.14±0.22 cm。掌深弓亦位于针体的近侧端,伴尺神经深支走行,穿拇收肌后与尺神经深支终末段逐渐分开,行向掌背近侧端与桡动脉末端相接。针尖刺中掌深弓时,针体与掌背平面所成的远侧角最大为28.3±4.5°。尺神经深支终末段穿拇收肌横头与拇收肌斜头之间入拇收肌后间隙,并在此间隙内发出各肌支。结论:合谷穴针刺时,拇指应呈伸位,直刺进针,深度以不超过患者皮肤进针点至手掌面皮肤组织厚度的一半为宜。垂直手背平面直刺或透向后溪、劳宫方向斜刺为针刺的安全方向。应尽量避免在合谷穴进行穴位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