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安阿玥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主任医师,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认为先天禀赋异常为溃疡性结肠炎(UC)发生的重要前提,忧、思、郁、怒等不良情志刺激为其诱因,嗜食生冷、肥甘厚味、饮食不洁致湿热疫毒之邪内侵肠道为发病最直接的原因,三者常相兼为患。诊断用药强调中西医并重,二者互补短长。治疗用药方面,UC初起或急性期主张以清热化湿、行气和血为主,病程日久以调补脾胃为主,辅以清热化湿、寒温并用,补泻兼施、寒温并用以和其阴阳,辛苦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局部应用康复新液灌肠治疗。  相似文献   

2.
闫慧敏教授治疗小儿脾系疾病颇有建树,其辨证用药注重平补脾胃、醒脾助运,运脾以健脾;肝脾同调,动态调畅脏腑气机;活用消导,补泻兼施,健脾开胃;重视幽门螺杆菌的清除,清热化湿,攻伐有度;调和气血、行气散瘀、行补兼施等,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摘要总结陈意治疗脾胃湿热证用药经验,临证中善用苦寒清热药佐苦温燥湿药清热除湿,注重调畅中焦气机,清热除湿消滞兼投并进。湿热证虚实夹杂,以实为主注重清热化湿,待湿热退再以健脾固本为治法。对脾胃湿热兼证的治疗,临证中做到用药与治法丝丝入扣。  相似文献   

4.
介绍王松龄教授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经验。认为多发性硬化病理基础为肾虚为本,湿热为标。结合验案总结临证辨治多发性硬化的方法,即实者以清热化湿、活血解毒为主,兼顾补虚通络;其虚者以补肾健脾,填精益髓为主;兼顾活血除湿。辨病、辨证、辨症相结合;注重三因制宜;处方灵活,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总结孔嗣伯老中医内科疾病临床辨证用药经验方法精选孔嗣伯专家诊疗有效、记录完整的病历585份,建立孔嗣伯专家内科病案方药数据库,采用病证结合的方法,按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肾脏疾病、恶性肿瘤分为6大科目,建立病案方药子库,利用现代信息学技术,采用"名老中医经验智能分析平台",统计分析6大系统疾病对应药物。结果数据库共计大约11万字病历,585份有效处方,35种疾病,254味药物。其中排名前20位的内科疾病为:高血压、胃炎、糖尿病等;排名前20位的中药为:琥珀、黄柏、川牛膝等。初步确立孔老常见系统疾病基本处方。结论数据统计结果结合长期跟师经验分析可以得到:孔老临证用药以寒凉、理气、化湿为主;呼吸系统疾病用药以清肺热为主;消化系统疾病以湿热辨证为多,以理气化湿药为主,用药寒凉苦温夹杂;心脑血管疾病与内分泌疾病用药以介类为多,强调肝经的辨证,重视平肝和滋肝;肾脏疾病讲究通补兼施,多以清利湿热、健脾益肾为组方原则;对恶性肿瘤的治疗讲究疏通调和,并不一味地扶正或攻逐,用药偏于寒凉,以清热理气散结药为主。  相似文献   

6.
介绍尚品洁教授运用清温涩肠汤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的经验。炎症性肠病辨证以脾肾阳虚为主,伴有湿热浊毒蕴结肠腑,是一种脏虚腑实、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的疾病。治疗当寒温并用,补泻兼施。尚品洁教授运用清温涩肠汤治疗炎症性肠病,表里兼顾,清温并用,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介绍王松龄教授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经验。认为格林-巴利综合征病理基础为肾虚为本,湿热为标。结合病例总结临证辨治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方法,即实者以清热化湿、活血解毒为主,兼顾补虚通络;其虚者以补肾健脾,填精益髓为主;兼顾活血除湿。辨病、辨证、辨症相结合;注重三因制宜;处方灵活,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总结贺菊乔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贺菊乔教授门诊2356诊次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2356诊次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以湿热蕴结+气滞血瘀证居多,治疗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其中清热利湿药以金钱草、益母草、白花蛇舌草使用频次最高;活血化瘀药以丹参、红藤使用频次最高。结论:贺菊乔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辨证以湿热蕴结与气滞血瘀复合证型为首,其处方用药规律符合这一辨证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总结金实教授治疗慢性肝病的辨证与治疗思路。方法:通过Medcase V3.2仓公诊籍国医脉案数据记录挖掘系统,运用频数分析与关联规则分析,从症状、证型、病机、治法等多方面对金实教授治疗慢性肝病的典型医案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在纳入的1 915例慢性肝病医案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最多,占43.1%;临证中所见慢性肝病病机以湿热瘀毒互结、肝脾失调为主,分别占19.7%,10.6%;证型分类以热毒内结证、肝胆湿热证最为常见,分别占22.6%,19%;治法以调肝运脾、清热化湿最为常见,分别占12.2%,8.2%。结论:金实教授临床辨证慢性肝病以热毒内结、肝胆湿热证为主,重视湿热瘀毒互结的病理因素,治法以调肝运脾为主,辅以清热、化湿、解毒、化瘀等,可归纳为"清、疏、运、化、补"。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结肠炎(UC)属临床难治性疾病,西药治疗本病其复发率较高。谢晶日教授从医多年,临床经验丰富,特别是运用中医药治疗UC方面有独到的见解。笔者介绍了谢晶日教授对于活动期UC的认识及临证经验。谢师认为,活动期UC多表现为虚实夹杂之象,以脾胃虚弱为本,湿热血瘀为标。治疗上,活动期UC以祛邪为主,主张运用清热化湿、行气活血法治其标,健脾助运治其本,同时佐以通腑导滞、调畅气机等治法。除此之外,谢师还特别注重对患者的饮食和心理调护,以防病情复发。  相似文献   

11.
总结黄峰教授中医辨证与辨病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验。黄教授认为慢性乙型肝炎常为虚实夹杂之态,即正气不足致虚,实则为湿、热、瘀、毒之邪。注重清热解毒化湿以保肝降酶,活血化瘀通络以抗纤维化,补肾疏肝健脾以增强免疫力,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2.
杨文华教授临床辨治溶血性贫血擅长从"湿""瘀""虚"着手,临床上运用清胆化湿、健脾补肾等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杨文华教授认为溶血性贫血表现为贫血、黄疸,而黄疸与湿邪密切相关,湿为阴邪,致病易阻遏气机、伤人阳气,脾阳虚兼湿浊或湿热为阳黄、阴黄病机。临证治疗在疏肝利胆退黄的同时还应顾护脾运,活血化瘀并用。杨文华教授认为肾虚寒凝、胆汁外泄,气血虚弱、百骸失养也是该病的重要病机。  相似文献   

13.
介绍蔡淦教授辨治慢性胃肠疾病湿热证的临床经验。认为其病机以脾失健运为本,湿热内蕴为标;以中焦脾胃为主,波及上下二焦,病程缠绵难愈,多兼夹食滞。治疗宜健脾助运、清热化湿,调畅气机、分利三焦,治中焦如衡、以平为期,湿食并治、消积化滞。并举验案2则。  相似文献   

14.
王阳阳  晁旭  黄峰 《吉林中医药》2021,41(3):344-347
黄峰认为,肝硬化腹水的特点是正虚为本,邪实为标。肝郁气滞导致脾虚,脾虚无以运化则水湿停聚形成腹水,湿邪化热阻滞中焦又进一步加重肝郁脾虚,肝肾同源,久之累及于肾,最终导致肝、脾、肾受损及三焦运化失司。黄峰遵循辨病结合辨证的思想,主张从肝脾肾之本入手,辅之行气、利水、清热、活血以治标,采用温肾健脾、宣肺疏肝、清热化湿、活血化瘀通络之法,注重开上焦以通肺气、畅中焦以助运化、调下焦以利水湿的治疗原则,并结合患者症状、体征以及西医相关检查来判断疗效。  相似文献   

15.
针对胃痞夹杂证的治疗,应从五脏六腑整体观出发,方能取得更好疗效,此正是周仲瑛教授所创病机辨证方法。临证审证求机,针对复合病机,虚实夹杂者当以补消并用,寒热错杂者当以寒热平调。扶正重在升降气机、健脾安胃,或滋肾或宁心,祛邪包括理气解郁、消食导滞、祛风除湿或清热化痰等复法制方,每方药味15~25味,看似杂乱,实则切合复合病机,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6.
周晓园教授辨治胆管癌经验丰富,认为胆管癌的病机演变不离湿热二字,主张在规范化治疗基础上根据临床辨证予以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理气化瘀等治疗,同时关注癌症患者正虚特点,寒热并用以顾护脾胃、改善症状,常选用茵陈蒿汤合平胃散作为主方,并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进行加减,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方面获得一定疗效。列举验案1则以说明。  相似文献   

17.
王陈妮  刘燕 《河南中医》2020,40(2):199-202
明代医家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指出,痛风的发生为内外因共同作用所致,肝肾不足,脾失健运,气血虚弱为本,痰湿瘀血内结,外感风寒暑湿之邪为标,属本虚标实证。其治疗痛风以虚实为纲,气血为本,如辨为气血不足者,用参五秦艽汤加减补益气血,祛风散寒除湿;如辨为营卫失调者,用续断丸以益气养荣,补益肝肾;如辨为风湿痹阻者,采用消风饮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如辨为湿热内蕴者,采用二妙散清利湿热,通络止痛;如辨为瘀血痹阻者,采用舒筋散温通经脉,活血散瘀;如辨为痰瘀互结者,采用赶痛汤活血祛痰通络;如辨为劳倦过度者,采用十全大补汤益气补血等。治则明确,或攻、或补、或攻补兼施,以固护脾胃,调理气血为特点;治法灵活,补虚以健脾补肾,补益气血为主,配以祛风、散寒、除湿、清热、化痰、行瘀等攻邪治法;提倡内外兼治,善用中药内服及熨法、雷火针法外治;组方严谨,药物配伍以寒热并用、固护脾胃、重调气血为特点。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线索,分别筛选治疗"脾气虚证"、"脾胃气虚证"的方剂54首、284首,采取"Excel数据透视表","SQL Server 2005_DMAddin关联规则","SPSS 17.0因子分析"等方法,探讨"脾气虚证"、"脾胃气虚证"用药配伍规律的异同。结果显示,"脾气虚证"、"脾胃气虚证"其治疗方剂同中有异,两者均以补气、消食药配伍理气、温里、祛湿药等组成,均以白术、陈皮为基础方。但"脾气虚证"方剂以补脾治本为主,喜用"人参";"脾胃气虚证"方剂以补脾、行气、渗湿、消食等同用,标本兼治,喜用"党参"。  相似文献   

19.
张志远老师认为外感邪气、饮食不节、情志内伤是慢性胃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升降失常、气运不达为主要病机,气滞、湿热是关键病理因素,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病性是本虚标实、寒热错杂。张志远认为胃病患者久病伤阳、伤阴、易致瘀,治疗上遵调理升降、健脾和胃之大法,同时针对兼夹病机提出疏泄郁气,和中养胃、寒热并用,疏补同开的治疗方法。张老师认为,慢性胃病反复发作,发作期与恢复期往往交替出现,故论治胃病谨遵治脾必知其欲升,治胃必知其欲降。张老师临证用药特点:寒热兼苦辛、缓肝兼益胃、清补不壅塞、甘润益胃阴、慎用攻下药。  相似文献   

20.
《山东中医杂志》2016,(2):91-93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肠道黏膜炎症,其发病机制与李东垣的阴火理论有相通之处。脾胃气虚,元气不足,阴火鸱张是本病的病理基础;血中伏火,浊瘀酿毒,迸入肠道是其病机关键。治疗上应以补脾胃、泻阴火为主,清热利湿、化瘀解毒为辅。上述认识为溃疡性结肠炎的辨证论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