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医证候特点及其与影像学的关系。方法:收集150例RA患者的中医证候、X线分期、年龄、病程等相关资料,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150例中以寒湿痹阻证最多,其次为肾气虚寒证;证候类型与患者年龄和病程相关,肾气虚寒证和肝肾阴虚证年龄偏高,病程较长,与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X线Ⅰ期分布明显多于肾气虚寒证与肝肾阴虚证,而前者的X线Ⅲ期分布明显少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RA的证候以寒湿痹阻证和肾气虚寒证为主,年龄越大,病程越长,湿热痹阻证和寒湿痹阻证越少,而肾气虚寒证和肝肾阴虚证越多。湿热痹阻证和寒湿痹阻证X线分期以Ⅰ、Ⅱ期居多;而肾气虚寒证和肝肾阴虚证X线分期以Ⅱ、Ⅲ期分布较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湖南地区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主要中医证型流病学分布规律,为其临床辨证论治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内科就诊且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病历资料299例。建立数据库,并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中医证型在性别、年龄及病程方面的分布规律。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各证型分布存在显著差异(χ2=179.679,P=0.000)。类风湿性关节炎各证型在性别(P=0.217)、病程(P=0.804)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而在年龄(P=0.012)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年龄方面:年龄40岁的患者,证型分布依次为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肾气虚寒证肝肾阴虚证;40~60岁的患者,证型分布为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肝肾阴虚证肾气虚寒证痰瘀互结证;年龄60岁的患者,证型分布为寒湿痹阻证肝肾阴虚证湿热痹阻证肾气虚寒证痰瘀互结证。结论:湖南地区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证型为寒湿痹阻证,其次为湿热痹阻证、肝肾阴虚证,肾气虚寒证、痰瘀互结证相对较少。年龄可能是影响湖南地区类风湿性关节炎证型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风湿科住院的258例哈萨克族RA患者临床特点、中医证型及实验室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8例哈萨克族RA患者中,女性占84.1%,男女比例为1∶5.3;寒湿痹阻型76例(29.5%),湿热痹阻型85例(32.9%),痰瘀痹阻型56例(21.7%),肝肾阴虚型41例(15.9%);湿热痹阻型患者血沉水平高于寒湿痹阻型患者(P0.05),湿热痹阻型患者C反应蛋白和血小板水平均高于肝肾阴虚型(P均0.05),湿热痹阻型补体C3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肝肾阴虚型(P均0.05)。结论新疆哈萨克族RA患者中多见湿热痹阻型,且湿热痹阻型RA患者疾病活动度高,病情较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特点及其与影像学关系。方法选取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00例,行X线诊断分期与中医症候诊断,进行对比。结果湿热痹阻、寒湿痹阻者年龄、病程低于肾气虚寒、肝肾阴虚者,湿热痹阻者年龄低于寒湿痹阻者,湿热痹阻、寒湿痹阻多Ⅰ、Ⅱ期,肾气虚寒、肝肾阴虚多Ⅱ、Ⅲ期,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类风湿性关节炎证型湿热痹阻、寒湿痹阻、肾气虚寒、肝肾阴虚其影像学分期总体呈递增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IKA)的中医证型与病程、类风湿因子(1KF)的相关性。方法:选择IKA患者201例,按照本课题组统一制定的临床观察表对患者进行随机调查,研究中医证型与病程、RF之间的关系。结果:证型分布为寒湿痹阻i00例占49.75%,湿热痹阻32例占15.92%,肾气虚寒29例占14.43%,痰瘀痹阻21例占10.45%,肝肾阴虚19例占9.45%。5个证型按构成比排列顺序为寒湿痹阻〉湿热痹阻〉肾气虚寒〉痰瘀痹阻〉肝肾阴虚。寒湿痹阻型与湿热痹阻型病程均较短,与肾气虚寒型、痰瘀痹阻型、肝肾阴虚型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各证型均以1KF〈16比例较大,与本证型自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肝肾阴虚型1KF〈16的比例最高,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湿热痹阻型、肾气虚寒型、痰瘀痹阻型RF〉64的比例较高,与寒湿痹阻型、肝肾阴虚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RA起病时多见寒湿痹阻与湿热痹阻型,随着疾病的发展渐以肾气虚寒、肝肾阴虚、痰瘀痹阻型多见;而RF并不能反映中医证型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刘梅娟  王志刚 《新中医》2021,53(8):41-46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脂肪因子趋化素(Chemerin)水平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4月收治的15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疾病组),对疾病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比较不同中医证型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病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评价(DAS28评分)、中医证候积分、X线分期]及血清Chemerin水平。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29例(健康组)检测血清Chemerin水平作对照。结果:疾病组血清Chemerin水平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7例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瘀血痹阻证、肝肾阴虚证、肾气虚寒证分别占22.93%(36/157)、36.31%(57/157)、16.56%(26/157)、15.92%(25/157)、8.28%(13/157);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瘀血痹阻证、肝肾阴虚证、肾气虚寒证在性别、年龄、BMI、病程、中医证候积分及X线分期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的DAS28评分中湿热痹阻证评分最高,肝肾阴虚证评分最低,除肝肾阴虚证与肾气虚寒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证型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血清Chemerin水平中湿热痹阻证水平最高,肝肾阴虚证水平最低,除肝肾阴虚证与肾气虚寒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证型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病例中湿热痹阻证占比最高,其次为寒湿痹阻证,再次为瘀血痹阻证及肝肾阴虚证,最后为肾气虚寒证;且血清Chemerin水平以湿热痹阻证最高,寒湿痹阻证次之,肝肾阴虚证与肾气虚寒证大体相当。  相似文献   

7.
吴昊  王文婷  张雷  姚丽萍 《新中医》2019,51(9):17-20
目的:探索腕关节超声检查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中医辨证分型的应用。方法:将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设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另选择同期于本院实施健康体检的20例健康体检人员设为健康组,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组中医分型包括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瘀血痹阻证、肝肾阴虚证、肾气虚寒证,每种证型20例,对所有人员进行腕关节超声检查,分析各类人群的超声检测结果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结果: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肾气虚寒证、肝肾阴虚证、瘀血痹阻证、健康组人员滑膜厚度、腕关节滑膜炎及腱鞘炎超声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湿热痹阻证患者滑膜厚度明显高于寒湿痹阻证、肾气虚寒证、肝肾阴虚证、瘀血痹阻证、健康组(P 0.05)。湿热痹阻证患者腕关节滑膜炎超声评分及腱鞘炎超声评分明显高于寒湿痹阻证、肾气虚寒证、肝肾阴虚证,瘀血痹阻证患者(P 0.05)。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肝肾阴虚证、瘀血痹阻证、肾气虚寒证患者滑膜血流信号依次逐渐减少,湿热痹阻证患者血流信号分级与寒湿痹阻证相比无明显差异(P 0.05);但湿热痹阻证患者血流信号分级与肝肾阴虚证、瘀血痹阻证、肾气虚寒证患者相比差异明显(P 0.05)。瘀血痹阻证、肝肾阴虚证、肾气虚寒证、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腕关节骨侵蚀发生率依次逐渐降低;瘀血痹阻证、肝肾阴虚证、肾气虚寒证患者腕关节骨侵蚀发生率明显高于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患者(P 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同中医分型患者实施腕关节超声检查显示的滑膜厚度、滑膜血流信号、滑膜炎、腱鞘炎、骨侵蚀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可通过超声检查辅助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患者血清IL-17、TNF-α水平。方法选择68例皮肌炎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组,热毒炽盛证20例,湿热蕴结证14例,寒湿痹阻证12例,脾肾两虚证12例,肝肾阴虚证10例,并选择64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证型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IL-17、TNF-α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热毒炽盛组、湿热蕴结组、寒湿痹阻组患者血清IL-17升高(P0.01),各证型组TNF-α升高(P0.01,P0.05)。与热毒炽盛组比较,寒湿痹阻组、脾肾两虚组、肝肾阴虚组患者IL-17降低(P0.01),脾肾两虚、肝肾阴虚组患者TNF-α降低(P0.01)。与湿热蕴结组比较,寒湿痹阻、脾肾两虚、肝肾阴虚组患者IL-17降低(P0.01),脾肾两虚、肝肾阴虚组患者TNF-α降低(P0.01)。与寒湿痹阻组比较,脾肾两虚、肝肾阴虚组患者IL-17、TNF-α降低(P0.01,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皮肌炎患者血清IL-17、TNF-α水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水平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医不同证候间的分布规律,逐步建立中医治疗RA在微观指标方面的客观评价体系,完善中医痹病的研究。方法:选取60例RA患者,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辨证分型标准进行分组,对纳入病例记录临床表现,进行整体评估,并测定ACTH浓度,分析不同证型间ACTH的表达水平。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寒湿痹阻组ACTH水平明显降低(P〈0.05),肝肾阴虚和肾气虚采组ACTH水平显著降低(P〈0.01);②组间比较,寒湿痹阻、肝肾阴虚、肾气虚采3组ACTH水平明显低于湿热阻络组(P〈0.01),肾气虚塞组ACTH水平比肝肾阴虚组及寒湿痹阻组有降低趋势,但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A中医各证型的ACTH浓度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寒湿痹阻茂肾气虚寒、肝肾阴虚型RA患者存在ACTH表达水平明显低下,提示ACTH分泌水平与RA中医主要证候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水平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医不同证候间的分布规律,逐步建立中医治疗RA在微观指标方面的客观评价体系,完善中医痹病的研究。方法:选取60例RA患者,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辨证分型标准进行分组,对纳入病例记录临床表现,进行整体评估,并测定ACTH浓度,分析不同证型间ACTH的表达水平。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寒湿痹阻组ACTH水平明显降低(P<0.05),肝肾阴虚和肾气虚寒组ACTH水平显著降低(P<0.01);②组间比较,寒湿痹阻、肝肾阴虚、肾气虚寒3组ACTH水平明显低于湿热阻络组(P<0.01),肾气虚寒组ACTH水平比肝肾阴虚组及寒湿痹阻组有降低趋势,但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A中医各证型的ACTH浓度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寒湿痹阻及肾气虚寒、肝肾阴虚型RA患者存在ACTH表达水平明显低下,提示ACTH分泌水平与RA中医主要证候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血瘀证患者B型钠尿肽(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39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7例和治疗组7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桃红四物汤,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NT-proBN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证属气阴两虚、心血瘀阻型的患者NT-proBNP水平为(2 025.74±45.7)ng·L~(-1),证属气虚血瘀水停证型的患者NT-proBNP水平为(2174.23±108.1)ng·L~(-1),证属心肾阳虚、血瘀水停证的患者NT-proBNP水平为(2 347.26±62.6)ng·L~(-1),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有效率87.5%,对照组有效率为82.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T-proBNP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治疗血瘀型CHF临床疗效显著,NT-proBNP水平可作为CHF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2.
赵瑞成教授认为,失眠以五脏不和为本,心神不安为标,倡导从五脏入手治疗失眠。心脾受损所致失眠多以虚证为主,以归脾汤为基础方治疗。从肝论治失眠主要分为4个证型:肝气郁滞证,肝郁化火证,肝血瘀阻证,肝阴亏耗证。肝郁气滞者予柴胡疏肝散;肝郁化火者予四逆散合龙胆泻肝汤加减;肝血瘀阻者予桃红四物汤加减;肝阴亏耗者可予钩芍通络汤配合酸枣仁汤加减。赵教授从肾阴虚、肾阳虚、心阴虚、心阳虚、心肾阴阳两虚5个方面论治心肾不交型失眠。肾阴不足者,方选黄连阿胶汤加减;肾阳不足者,方用交泰丸加减;心阴虚者,用黄连阿胶汤合交泰丸加减;心阳不足者,可用桂枝加桂汤;心肾阴阳两虚者,用桂附地黄丸加人参、沉香。若失眠患者肺气虚弱,在基础方中配合补肺汤;肝火扰心患者,在清肝泻火,镇心安神的同时可加用枇杷叶;肺肾阴虚,虚热扰心者,用生脉地黄饮加减。赵教授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针灸治疗,常以百会、四神聪、安眠穴、神门、足三里、三阴交、照海、申脉为基础穴组,灵活取舍。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寒热错杂、虚实兼夹,可分为湿热蕴脾证、肝郁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胃热阴虚证、肠道湿热证、血脉瘀滞证等证型,治疗当运用和法辛开苦降、疏肝理气、清泻热结、滋阴清热、清热利湿、活血化瘀,选用半夏泻心汤、四逆散、大黄黄连泻心汤、大柴胡汤、白虎加人参汤、葛根芩连汤、桃核承气汤以调整气机、平调寒热、补虚泻实,并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注重饮食、运动,调和身心。使机体恢复"阴平阳秘"的状态,"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肘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肘关节骨折术后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术后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肘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IL-6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ayo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治疗肘关节骨折术后患者疗效确切,抗炎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万凌峰  赵红兵  邵铭  薛博瑜 《中医杂志》2012,53(15):1318-1320
目的 研究肝硬化肝肾阴虚证的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 检索2003-2011年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关于肝硬化肝肾阴虚证中医辨证论治的文献,同时手工检索2002-2011年出版的有关肝硬化肝肾阴虚证辨证论治论述的书目.将符合要求的文献和书籍目录登记造册,治疗原则、处方、用药等Excel数据库,对输入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计算机检索符合条件的文献69篇,手工检索出符合要求的医学书籍20种.肝硬化肝肾阴虚证的治疗原则为滋阴柔肝补肾,常用方剂21首,有一贯煎、六味地黄汤(丸)、兰豆枫楮汤、金铃子散、二至丸等;常用中药83味,有生地黄、麦冬、白芍、枸杞子、鳖甲等.结论 肝硬化肝肾阴虚证应以脏腑辨证为主,同时体现中医整体观念,以滋阴柔肝补肾为治疗大法,并针对气、血、水、湿、热等病理因素合理配伍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加味联合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72例,对照组给予MTX,肌肉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加味。两组患者均给予用药护理和心理护理相结合,同时严密仔细观察病情,给予患者出院指导和健康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包块缩小情况、HCG下降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05%,对照组有效率为66.7%,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19例患者包块缩小30%,21例患者HCG下降,住院天数为(17.9±10.26)d;观察组有67例患者包块缩小30%,67例患者HCG下降,住院天数为(14.0±4.78)d,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味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显著,可降低手术率,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7.
六经辨证是中医最常用的辨证方式之一,主要应用于外感疾病,也可用于眼病的整体辨治。中医学认为,津液代谢障碍能够导致干眼,其病机有津液缺乏、津液停滞两种,可发生于六经传变的各个阶段。本文即运用六经辨证,从津液角度将干眼分为太阳证、阳明证、少阳证、太阴证、少阴证、厥阴证6大类。太阳证中,正气充盛,若未传变,则尚未耗及津液;太阳蓄水可引起膀胱气化津液不利,太阳、少阴两感则直接影响肾水。阳明证中,阳明之热可以灼耗津液;少阳证中,气机郁结可导致津液通道受阻;太阴证中,脾肺湿热与脾肺寒湿都可导致全身水液代谢失常;少阴病中,肾阴虚,则津液供给不足;肾阳虚,则阳气推动津液无力;厥阴证中,寒热错杂,肝木不得肾水所养。则津液代谢障碍,发为干眼。六经辨证进一步完善了中医对干眼的认知,有利于发挥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则有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干燥综合征106例中医证候分类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郝伟欣  董振华 《中医杂志》2006,47(7):528-530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SS)中医证候学及病因病机的特点.方法:对106例SS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将中医首诊时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证候分类,分别统计各证候类型与发病年龄、病程、临床症状、舌象、脉象及主要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结果:将SS分为阴虚内燥、气阴两虚、阴虚血瘀、阴虚湿热、气阴两虚血瘀、气阴两虚血瘀湿热6个证候类型.结论:SS以肝肾阴虚为主,累及肺脾气虚,兼夹瘀血、湿热为患.虚实夹杂为SS的证候学特点,阴虚津亏为本,气虚、阳虚为其所累,瘀、痹、燥为标,属本虚标实之证.  相似文献   

19.
润肺散结汤治疗气阴两虚痰浊泛肺型晚期肺鳞癌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润肺散结汤治疗气阴两虚痰浊泛肺型晚期肺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阴两虚痰浊泛肺型肺鳞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服用润肺散结汤,每天1剂,早晚分服;对照组采用放射疗法。均30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主症好转率、无进展率优于对照组,其生活质量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润肺散结汤是治疗气阴两虚痰浊泛肺型晚期肺鳞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规律。方法:统计分析近30年来国内公开报道的肝硬化辨证分型文献,运用多组间χ2检验对总结出的各组病例数据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明确提出肝硬化辨证分型的有78篇,病例共5283例,肝硬化常见中医证型依次为:气滞血瘀证、血瘀证、湿热内蕴证、肝肾阴虚证、脾虚湿盛证、脾肾阳虚证。结论:肝硬化病例的统计结果对确立该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