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应用文献计量分析手段,对《外台秘要》中涉及细辛的汤剂进行整理,总结共97首汤剂中使用细辛,对其不同剂量频次分类整理,得出细辛的日常用剂量为13.8g、27.6g和41.4g,剂量范围在6.9~69g,明显高于《中国药典》对细辛用量范围的规定。文章分析《外台秘要》汤剂中应用细辛剂量明显大于《中国药典》的规定,原因是唐代以前医家认为细辛无毒,并且唐代以前单味中药用量普遍大于现代用量规定;应用细辛的剂量范围较广,可能与《外台秘要》不同医家的中药用量经验有关。本研究为细辛用量研究提供文献学的依据,为《中国药典》及《中药学》教材中细辛剂量的标准设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细辛在《本草别说》完成之前的历代临床汤剂中的用量特点,为细辛临床汤剂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Excel软件建立从汉代的《伤寒杂病论》至宋代的《本草别说》(公元约200年至1092年)细辛汤剂用量数据库,选取各个朝代最具代表的医学著作,包括细辛汤剂的方名、细辛药量、加水量、服法等。统计汤剂中细辛出现的频次、最常用量、常用量上限、常用量下限、最大用量、最小用量、平均用量。结果 :整个汉代、两晋、隋唐时期,汤剂中细辛的用量范围很大,平均用量均在20g以上,最常用量在13g至41g之间;至北宋时期,由于煮散剂的普及应用,与其他药物一样,细辛用量明显下降,其在汤剂中的使用频次也显著减少。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本草别说》以前800多年中含细辛方剂的分析,得出细辛在汤剂中的用量远大于李时珍所说的"不过钱"和《药典》中的1~3g。  相似文献   

3.
中药细辛的用量受《中国药典》《中药学》教科书的规定和"细辛不过钱"之说等的限制,现在中医临床对细辛的使用仍然十分谨慎,导致用量过轻,取效甚微。应认清细辛已知的毒性和有效成分,中医临床除了准确辨证、掌握细辛的适应症外,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体质、发病季节等因素结合细辛的品种来灵活调节细辛的使用量。细辛入汤剂时,还应做到先煎或延长煎煮时间;取得临床疗效,中病即止,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赵一 《广西中医药》2001,24(3):176-178
中药制剂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简称《中国药典》)、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制剂规范》等规定的处方 ,将中药加工或提取后制成具有一定规格 ,可以直接用于防病治病的一类药品。中药汤剂是中医临床用药剂型之一 ,系指将药物用煎煮或浸泡去渣取汁的方法制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典》是国家为保证药品质量、保护人民用药安全有效而制定的法典;是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监督检验药品质量的技术法规;是我国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所必须遵循的依据。藏药成方制剂的处方直接关系到藏药的临床疗效,《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以下简称《药典》)对每种藏药成方制剂的处方都作了明确规定。笔者在工作实践和藏药生产工艺中发现《药典》部分藏药成方制剂的处方组成存在一些不妥或不足之处,为使《药典》更趋完善、规范,特提出建议,供下版《药典》修订时参考。1北寒水石、南寒水石、寒水石中药寒水…  相似文献   

6.
目的:整理2015年版《中国药典》所有使用大枣的成方,探讨大枣在成方中的应用情况.方法:从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所含大枣的成方数、含大枣的成方治疗疾病的类型、剂型分类、服药方法、与大枣配伍的药物及辅料、大枣的用法用量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共收载大枣治疗疾病的成方60个,其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治疗疾病种类丰富,含大枣方剂所成中药剂型较多.结论:《中国药典》中大枣临床应用广泛,治疗疾病种类丰富,对现代临床应用大枣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蔡颖莲  彭连共 《光明中医》2016,(23):3508-3510
目的 揭示我院细辛临床使用规律.方法 以细辛为检索词,对我院2012-2014年的门诊及住院处方进行搜索,含细辛的中药处方共41782张,利用Excel程序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中药处方中细辛用量与药典的法定剂量不统一,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剂量的占74.3%;临床上细辛主要用于治疗风寒犯肺、阳虚外感的喘咳、鼻渊、风寒感冒、头痛及脾肾阳虚的泄泻五种病证.结论 细辛的法定使用剂量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临床应基于细辛在经典方中的应用,扩大其在更多适应症上的治疗,同时开拓其新的治疗模式,发挥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伤寒卒病论》中细辛的使用条件及使用方法。方法:以宋版《伤寒卒病论》为数据来源,采用excel软件,汇总分析包含细辛的收载处方。结果:《伤寒论》中含细辛的方剂共有5个,占全书所在方剂的4. 42%;《金匮要略》中含细辛的方剂共有14个,占全书所在方剂的5. 34%,其中内服汤剂为6个,内服散剂为5个。结论:《伤寒卒病论》中细辛入汤剂用量一般在二两以上,而入散剂则为三分,为今后临床合理使用细辛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医临床处方饮片用量调研报告(妇科)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调研中医妇科临床处方饮片用量,为制定中药饮片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在全国不同区域,选取18个省市的21家医院,采用分层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收集门诊中医妇科内服汤剂处方41 226张,构建中药饮片用量数据库,基于Weka数据挖掘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明确了300味药物的中医妇科临床用药频次、相应的用量区间、及其与《中国药典》规定用量不相符合的155味药物具体的用量,大多数药物的临床用量区间为(36],(912],(1215] 3个区间,具体集中在9,10,12,15 g等几个用量上。结论:《中国药典》部分中药的规定用量与中医妇科临床实际用量严重不符,需要修订,并为制定用量新标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医临床处方饮片用量调研报告(外科)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调研中医外科临床处方饮片用量,为制定中药饮片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在全国不同区域,选取18个省市的21家医院,采用分层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收集门诊中医外科内服汤剂处方84 759张,构建中药饮片用量数据库,基于Weka数据挖掘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明确了300味药物的中医外科临床用药频次、相应的用量区间、及其与《中国药典》部分中药的规定用量不相符合的155味药物具体的用量,大多数药物的临床用量区间为(3-6],(9-12],(12-15],(18-21]4个区间,具体集中在3,6,10,12,15,20 g等几个用量上。结论:《中国药典》规定用量与中医外科临床实际用量严重不符,需要修订,并为制定用量新标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清肺排毒汤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推荐临床使用的中药复方,临床疗效显著,由于受到"细辛不过钱"传统认识的影响,部分学者对清肺排毒汤中使用细辛6 g提出质疑。该文基于文献回顾,系统整理了古代经典方剂和现代临床中细辛的应用情况和使用剂量,梳理和分析了古今医家对细辛毒性的认识,探讨清肺排毒汤应用细辛的合理性。结果发现:①历代本草文献对细辛的毒性记载并不相同,"细辛不过钱""细辛有毒"认识的形成曲折而又复杂,具有一定的片面性;②现代临床应用细辛的剂量并未拘泥于"细辛不过钱"传统认识,多数临床医师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合理增加了使用剂量后获得疗效,未发现不良反应;③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处方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酌情增减药物的使用剂量。因此,以临床"急用、实用、效用"为导向,细辛在清肺排毒汤中的使用安全、有效、合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大数据方法,探讨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临床真实环境中,风湿科常用中药(泽泻、细辛、寻骨风、威灵仙)饮片的肾毒性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将储存于计算机系统中的龙华医院近5年间使用过泽泻、细辛、寻骨风、威灵仙的所有患者的个人资料(年龄、用药记录等)、处方以及肾功能(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等信息共1 256万条,通过大数据系统处理,分析肾毒性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使用泽泻、细辛、寻骨风、威灵仙四味中药的患者肾毒性的发生率分别为,泽泻1.15%,细辛2.46%,威灵仙1.50%,寻骨风0.00%。泽泻肾毒性的发生随着累积用药剂量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而威灵仙、细辛未出现此情况。5年间临床使用寻骨风者仅有1例,累积用量300 g,未发生肾毒性情况。泽泻、威灵仙、细辛肾毒性的发生有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结论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君臣佐使配伍使用泽泻、细辛、威灵仙较为安全,肾毒性的发生率远低于相关的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1.4)挖掘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的取穴用药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万方数据收录的1987年1月-2018年1月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研究文献。采用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并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1.4),采用系统的频次分析、核心处方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纳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经筛选,共纳入穴位贴敷取穴处方171首,涉及腧穴60个,频次最高的腧穴为肺俞,为159次。穴对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大椎-肺俞、肾俞-肺俞、脾俞-肺俞、脾俞-肾俞、肾俞-大椎。主要核心处方为肺俞、大椎、肾俞、脾俞、风门、膏肓。涉及贴敷药物处方167首、中药64味,频次>100的中药依次为芥子、细辛、醋甘遂、延胡索,药对排名前五位的为细辛-芥子,醋甘遂-芥子,细辛-醋甘遂,延胡索-芥子,细辛-延胡索。核心处方为芥子、醋甘遂、延胡索、细辛、麻黄。结论:古今医案云平台(V1.4)分析得出的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取穴、用药规律可指导临床应用。选用最精简、最核心的药物可节约用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精简腧穴又能减少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痛苦;且对以后临床研究穴位贴敷对AR起作用的免疫学、病理学基础及临床应用等实验研究提供统一规范的选穴、用药依据。  相似文献   

14.
北细辛G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中药北细辛GC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方法: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对北细辛提取物进行分析,选择适宜的程序升温条件,并利用标准品对照确认指纹图谱中的特征指纹信息。结果:获得了较为理想的包含特征信息的细辛GC指纹图谱。结论:用本研究确定的分析条件所获得的指纹图谱可较全面地反映北细辛的化学成分,为北细辛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细辛类药材挥发油薄层层析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给细辛类药材的鉴别提供依据,采用薄层层析法比较了细辛类药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发现正品细辛地上部分与对应地下部分挥发油的薄层层析图谱仅稍有差异;汉城细辛挥发油的薄层层析图谱与北细辛相似,与华细辛区别较大;细辛类药材挥发油的薄层层析图谱在种内有较好的稳定性,种间差别明显。表明正品细辛地上部分与相应地下部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组成相似;该方法可用于细辛类药材的种间鉴别。  相似文献   

16.
细辛GC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研究中药细辛GC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方法 :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对细辛提取物进行分析 ,选择适宜的程序升温条件 ,并利用GC/MS技术确认指纹图谱中的特征指纹信息。结果 :获得了较为理想的包含特征信息的细辛GC指纹图谱。结论 :用本研究确定的分析条件所获得的指纹图谱可较全面地反映细辛的化学成分 ,为细辛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细辛在眼科临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举细辛配伍其他中药治疗中心性视网膜炎、青光眼、角结膜炎等,认为细辛治眼疾的作用机理是其具有开通玄府的作用,既可内服,又可外用,关键是掌握好剂量。  相似文献   

18.
基于核DNA ITS序列的细辛药材基源及分子鉴定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细辛药材3个基源同等入药的遗传基础,汉城细辛和北细辛的分类位置及细辛药材分子鉴别的可能性。方法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纯化,测序,然后结合国产其他细辛属植物的ITS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获得辽细辛、华细辛和汉城细辛的ITS和5.8SrDNA完整序列;细辛药材的3种原植物形成一个非常稳定的独立分支,其中北细辛和华细辛聚合成一个分支,汉城细辛形成另一个分支;3种细辛药材ITS序列有差异。结论细辛药材3个来源亲缘关系非常密切,它们相互替代入药是有遗传基础的,支持北细辛是库页细辛的变种,汉城细辛的分类位置未能确定,汉城细辛、北细辛和华细辛ITS序列之间的差异可用作分子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谢昭明  李顺祥  刘杰 《中成药》2007,29(12):1808-1810
目的:考察细辛不同部位应用的合理性。方法:用高效液相测定细辛不同部位马兜铃酸A的含量。结果:细辛药材根及根茎中不含马兜铃酸A或含量极低,叶中均含马兜铃酸A,含量稍高。结论:细辛以根及根茎入药比全草入药更好,与在古代细辛以根入药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细辛、威灵仙联合应用止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细辛、威灵仙联合配伍治疗几种疼痛的疗效.方法:3种疼痛病证共229例:胃热阴虚型牙痛77例,基本方为玉女煎;风寒凝聚型三叉神经痛76例,基本方为川芎茶调散;风寒湿痹型风湿痛76例,基本药为黄芪、当归、独活、羌活、苍术、薏苡仁、防己.每种疼痛病证都按就诊顺序分别分成4组,每组19例左右:对照组用基本方稍加减;细辛组即基本方加细辛;威灵仙组即基本方加威灵仙;细辛-威灵仙组即基本方加细辛、威灵仙.疗程为两周,分别观察其止痛情况.结果:每组有效率>84.2%,细辛-威灵仙组有效率>94.44% (P =0.000).结论:细辛-威灵仙组疗效最佳,说明细辛-威灵仙联合配伍加入应证方药,治疗顽痛疗效明显,为临床用药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