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成洪  段艳冰  张磊  张汉明  张卫东  陈万生 《中草药》2006,37(11):1730-1733
目的通过诱导培养短葶飞蓬毛状根产生有用次生代谢产物。方法利用发根农杆菌C58C1感染短葶飞蓬无菌苗叶盘诱导毛状根,小量提取脱农杆菌完全的毛状根DNA用于rol基因的PCR检测,经PCR检测阳性的毛状根采用4种不同液体培养基振荡扩大培养,对于获得的毛状根系测定其中总黄酮和灯盏花素的量。结果发根农杆菌感染10min共培养2d可取得较好的转化效果,继代培养约两个月后可脱菌完全,获得的毛状根PCR检测阳性率为52.9%,4种液体培养基中B5培养基更适合于毛状根的生长,毛状根中总黄酮量要明显高于正常根中的量,但灯盏乙素的量明显低于正常根中的量。结论通过短葶飞蓬毛状根大量培养可获取灯盏黄酮类药用成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4种发根农杆菌15834,R1601,1025,1000诱导黄秋葵产生毛状根,建立黄秋葵的毛状根培养体系.方法 利用共培养法研究不同外植体、菌株、预培养时间和侵染时间等对黄秋葵毛状根诱导率的影响和不同液体培养基对毛状根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最佳培养基,并研究了不同蔗糖浓度和外源激素对毛状根生长的影响.结果 利用发根农杆菌R1601,预培养48 h的叶片为转化材料,感染8 min的诱导率最高,最佳培养基为MS液体培养基.结论 黄秋葵毛状根离体培养体系的建立,为研究黄秋葵的有效药用成分的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李想韵  朱鸿  孙一铭  孙敏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1):1391-1394
目的:建立桑的遗传转化体系,并对其毛状根生长特性和次生代谢产物槲皮素含量进行探索。方法:利用卸甲型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C58C1侵染桑的黄化无菌苗,建立毛状根的诱导与培养体系;优化毛状根的扩大培养条件并测定其生长曲线,对桑毛状根T-DNA转化结果进行PCR检测;利用RP-HPLC检测槲皮素的含量。结果:用C58C1侵染无菌苗外植体,侵染10 min、分别预培养、共培养2 d及添加质量浓度为100 mg.L-1的乙酰丁香酮(AS)可得最高转化率;PCR检测结果表明,发根农杆菌Ri质粒的rolB,rolC基因片段已整合入桑的毛状根基因组中;C58C1侵染桑黄化无菌苗茎段10 d后,茎段伤口处陆续产生毛状根,30 d后幼茎上产生毛状根的外植体达92%;在1/2MS+0.05 mg.L-1IBA液体培养基中培养50 d后,由HPLC检测结果表明,毛状根中槲皮素含量相比于原植株增加了8.5倍。结论:成功建立桑科毛状根诱导与离体培养体系,为其他木本植物毛状根培养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并进一步为槲皮素等药用活性成分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加工方法对杜仲桃叶珊瑚苷含量的影响,为杜仲的产地加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桃叶珊瑚苷量,色谱条件: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溶液(10∶90),检测波长203nm,柱温25℃,流速1.0m L/min,进样量10μL。结果:不同加工方法杜仲桃叶珊瑚苷含量有差异。同一干燥方法,未发汗杜仲桃叶珊瑚苷量高于发汗杜仲;同一性状,烘干、晒干、阴干三者间桃叶珊瑚苷量具显著差异,以烘干最高,晒干次之,阴干最低;不同性状,板片状以100℃烘干、宽丝状以60℃烘干含量最高。结论:不同加工方法对杜仲桃叶珊瑚苷含量影响显著,临床应用如以桃叶珊瑚苷的生物活性为主,结合实际生产,建议杜仲采用趁鲜切宽丝,不发汗,60℃烘干的产地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两种发根农杆菌A4,R1000诱导狭叶松果菊产生毛状根,建立狭叶松果菊的毛状根培养体系.方法 利用共培养法研究不同外植体、菌株、预培养时间和浸染时间等对狭叶松果菊毛状根诱导率的影响和不同液体培养基对毛状根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最佳培养基.结果 利用发根农杆菌R1000,预培养48 h的叶柄为转化材料,浸染10 min的诱导率最高,毛状根悬浮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 IBA0.5液体培养基.结论 狭叶松果菊毛状根离体培养体系的建立,为狭叶松果菊的次生代谢产物的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白花曼陀罗毛状根的诱导及东莨菪碱和莨菪碱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白花曼陀罗毛状根诱导和培养体系并对毛状根中东莨菪碱和莨菪碱的动态合成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以白花曼陀罗子叶为外植体,利用发根农杆菌C58C1诱导毛状根,测定白花曼陀罗毛状根的生长曲线及东莨菪碱和莨菪碱的动态合成曲线,利用HPLC测定不同毛状根单克隆系中东莨菪碱和莨菪碱的含量。结果:以野生白花曼陀罗的子叶为外植体,消毒后直接诱导毛状根,诱导率达70%,25 d液体悬浮培养的毛状根生物量积累及东莨菪碱和东莨胆碱含量达到最高。获得高产东莨菪碱的毛状根系M2和高产莨菪碱的毛状根系M1,毛状根中东莨菪碱和莨菪碱的积累效率分别是是野生白花曼陀罗叶片中含量的2.53,5.37倍。结论:白花曼陀罗毛状根诱导和培养体系的建立为实现东莨菪碱和莨菪碱的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HPLC法测定杜仲仁中桃叶珊瑚苷的含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小梅  尚平平  刘建斌  孙文基 《中草药》2003,34(10):附7-附9
杜仲仁为杜仲科植物杜仲 Eucommia ulmoidesOliv.成熟种子的种仁 ,含有脂肪油、蛋白质、糖类及桃叶珊瑚苷等多种化学成分。目前的利用价值仅限于从杜仲仁提取油脂。关于杜仲仁的研究 ,未见报道 ,笔者从中提取分离出桃叶珊瑚苷 ,并用 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 ,测得杜仲仁中的桃叶珊瑚苷有较高的含量。1 仪器与试药Beckman Coulter高效液相色谱仪 ,SystemGold1 2 5 Solvent Module,System Gold1 68Detec-tor;桃叶珊瑚苷对照品 :自制 ,TLC检查为单一斑点。 HPLC检测为单一峰 ,归一化法计算纯度为99%以上 ,其甲醇溶液的紫外扫描图谱中λma…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藏药兔耳草环烯醚萜苷类主要成分(梓醇、桃叶珊瑚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不同基原兔耳 草及不同药用部位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采用 Waters Atlantis T3 C1(8 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 乙腈-0.1%磷酸水(1∶99);检测波长:210 nm;流速:1 mL·min-1。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所建立的梓醇、桃叶珊瑚苷含量测定方法分离度高,在测定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好,精密度、重复 性、稳定性的RSD 均小于2.0%。梓醇、桃叶珊瑚苷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94%、100.85%。各基原兔耳 草环烯醚萜苷类主要成分(梓醇、桃叶珊瑚苷)比较:全缘兔耳草>紫叶兔耳草>短穗兔耳草>圆穗兔耳草>革叶 兔耳草>短筒兔耳草。同一基原不同药用部位比较:梓醇含量地下部位优于地上部位,而桃叶珊瑚苷含量地上 部位优于地下部位。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快速、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藏药兔耳草梓醇、桃叶珊瑚苷的含量 测定,为兔耳草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短筒兔耳草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含量低于其他5 种基原。建议将各基原兔 耳草均作为藏药兔耳草使用。  相似文献   

9.
粘毛黄芩毛状根培养体系的建立及其黄芩苷的动态合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王淑芳  孙一铭  雷桅  杨蕊  孙敏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4):1669-1672
目的:建立粘毛黄芩毛状根培养体系,并对其生长特性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进行初步探索。方法:采用卸甲型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ofaciens C58C1感染粘毛黄芩无菌苗的茎段,获得毛状根,并得到了优质株系;测定了毛状根的生长曲线;利用PCR对毛状根进行T-DNA转化的检测及利用HPLC进行黄芩苷含量检测。结果:PCR检测结果表明,发根农杆菌Ri质粒的rolC基因已整合入粘毛黄芩毛状根基因组中。C58C1感染粘毛黄芩无菌苗茎段8 d后,毛状根陆续在其伤口处产生,28 d时幼茎产生毛状根的外植体达81%。1/2 MS液体培养32 d后毛状根干重增加了17.42倍,总黄酮和黄芩苷含量分别增加了21.60,25.56倍。结论:粘毛黄芩毛状根离体培养的建立为进一步进行药用活性成分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不同季节3种桃叶珊瑚中桃叶珊瑚苷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桃叶珊瑚属3种植物的HPLC和TLC方法,比较不同季节中3种桃叶珊期植物中桃叶珊瑚苷的含量.方法 采集不同季度的3种桃叶珊瑚采用70%乙醇回流提取桃叶珊瑚普,用TLC和HPLC法对桃叶珊瑚苷进行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结果 3种桃叶珊瑚中桃叶珊瑚苷含量均高于2%,其中以洒金桃叶珊瑚最高;在4个季度的比较中,又以1月采集的含量最高.结论 3种桃叶珊瑚植物具有较好的药用开发价值,为制定桃叶珊瑚属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王不留行毛状根的诱导及培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利用4种发根农杆菌R15834,R1601,R1000,A4诱导药用植物王不留行产生毛状根,建立王不留行的毛状根培养体系。方法:采用共培养法研究不同外植体、菌株、外源激素、侵染时间、预培养时间和共培养时间对王不留行毛状根诱导率的影响。结果:用王不留行叶片作为外植体,外植体预培养60 h,共培养48 h,发根农杆菌R1601侵染10 min,培养基中添加0.1 mg.L-1吲哚丁酸(IBA)转化率最高。结论:王不留行毛状根诱导成功,为其遗传转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甘草Ri质粒转化及不同理化因子对甘草毛状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甘草毛状根的诱导及外界因子对其生长的影响。方法:用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LBA9402和R1601感染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外植体。结果:2种发根农杆菌均能诱导甘草产生毛状根,LBA9402比R1601表现出较强的对甘草的感染能力,下胚轴的转化率高于子叶。在WP培养基上毛状根生长最快。光照对毛状根生长有抑制作用。毛状根中5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总量比愈伤组织中高1.5倍,其中甘草查耳酮含量是愈伤组织中的15.5倍。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甘草毛状根培养系统,为研究甘草毛状根大量培养生产黄酮类化合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掌叶大黄毛状根的诱导及其蒽醌类化合物产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掌叶大黄毛状根的诱导及蒽醌类化合物的生产。方法:用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LBA9402和R1601感染掌叶大黄外植体。结果:2种发根农杆菌均能诱导掌叶大黄产生毛状根,LBA9402比R1601表现出较强的对掌叶大黄的感染能力。毛状根单克隆DH7 a(由R1601诱导)生长速度高于DH5 a,DH5 c(由LBA9402诱导),且明显比非转化根(NOR)快。DH5 a中蒽醌类化合物以大黄素为主,DH5 c则以大黄素甲醚含量最高,DH7 a中4种蒽醌———大黄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含量相近,非转化根中大黄酚含量最高,而芦荟大黄素的含量在4种根中均较低。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掌叶大黄毛状根培养系统,为研究大黄毛状根大量培养生产蒽醌类化合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甘草毛状根诱导培养及其黄酮含量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影响甘草毛状根的诱导培养的因素及其总黄酮含量。方法 利用发根农杆菌的遗传和液体培养技术,研究了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毛状根的诱导和离体培养及其黄酮的产生情况。结果 不同发根农杆菌中,A4菌株侵染效果最好,约96%的子叶节外植体产生毛状根;不同外植体中,子叶节的转化效果最高,毛状根产生只需3~4 d;在毛状根的液体培养过程中,接种量为0.3 g,培养容积为500 mL时生长速率最快,毛状根湿重增长41倍;毛状根能产生药用成分甘草黄酮,根系中最高黄酮含量高于商品甘草,达干重的2.042%,约为未转化植株根的4.3倍;毛状根中的黄酮还分泌到培养液中,最高量为每100 mL培养液1.36 mg。结论 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甘草毛状根的诱导培养条件和总黄酮量,为今后规模培养甘草毛状根生产药用甘草黄酮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套利用发根农杆菌转化四倍体菘蓝的有效方法。方法:利用发根农杆菌R1601,ASTCC15834和A4感染四倍体菘蓝的子叶外植体诱导出毛状根,再将毛状根置于含不同激素的培养基上诱导再生植株。结果:3种农杆菌具有不同的诱导能力,毛状根在不含激素的MS固体培养基上快速生长并表现出典型的毛根性状:多分枝、多根毛且无向地性,经冠瘿碱分析证明确已被转化。毛状根在无激素的MS增养基中悬浮培养两周后其生物量增加近35倍,在含BA的MS固体培养基上不经愈伤组织阶段直接分化出不定芽,所有不定芽都可在生根培养基上生根长成再生植株。冠瘿碱检测表明Ri质粒的T-DNA部分已转化到再生植株基因组中。结论:发根农杆菌可以诱导四倍体菘蓝长出毛状根,经诱导出的毛状根具有再生完整植株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长春花毛状根培养及抗癌生物碱产生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孙敏  曾建军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0):741-743
目的:建立长春花毛状根转化体系,从毛状根中获得生物碱。方法:用发根农杆菌A4和R1000菌株分别感染长春花的不同外植体获得毛状根,并对毛状根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采用A4感染叶片,分别预、共培养2d及添加100mg·L-1的乙酰丁香酮(As)可得到最佳转化效果,毛状根的诱导率达86.25%。以蔗糖为碳源及以水解乳蛋白为氮源的1/2MS培养基为毛状根的最佳生长条件。检测结果表明,毛状根中的总生物碱含量高于长春花的原植株和愈伤组织。结论:可通过毛状根的培养来获得抗癌生物碱长春碱和长春新碱等。  相似文献   

17.
野葛毛状根的诱导及离体培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野葛毛状根的诱导和无激素离体培养。 方法:用含超强毒性基因的发根农杆菌R1601与野葛离体叶片共培养。 结果:经感染的野葛叶片表面直接形成大量生长快、分枝多、负向地性的毛状根,毛状根离体培养具有抗卡那霉素特性和激素自给特征。 结论:建立了发根农杆菌诱导野葛毛状根的方法和野葛毛状根的离体培养系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建立黄花败酱发状根培养体系,并考察其抑菌效果。方法:采用发根农杆菌1601、15834、A4、1000等4种G-土壤杆菌诱导黄花败酱外植体产生发状根,考察不同外植体、菌株、侵染时间、预培养和共培养时间对黄花败酱毛状根诱导率的影响,并对发状根进行PCR检测;同时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其抑菌效果。结果:黄花败酱茎段作为外植体,预培养和共培养48 h,发根农杆菌A4侵染8 min,MS液体培养基pH为6时添加蔗糖浓度为40 g/L时转化率和增殖量最高,提取毛状根中总黄酮的含量为9.12%。应用PCR证实A4质粒上的rolB基因片段成功转入被感染的黄花败酱发状根中。结论:建立了黄花败酱毛状根培养体系,其发状根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