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学“未病”概念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洪钧 《天津中医药》2008,25(4):307-308
依据中医典籍相关论述和临床实际,认为"未病"作为一种人体特殊的健康状态是指"体内已有病因存在但尚未致病的人体状态",即疾病前期;结合实际,未病又扩展包括了疾病复发前期、康复期、"既病防变"期,称为特殊未病状态.未病的成因为内在的体质异常或/和外来的邪气伏藏体内,而均以体质异常(含体质性邪气,如素体湿盛)为内在基础.故体质检测、分类诊断、干预措施是未病诊治,疾病各级预防的必备手段.人体健康时不属于"未病"状态,但仍有必要防病,故"治未病"比人体"未病"状态所对应的范围更广,包含了流行性疾病的防治.现代医学的"亚健康"属于疾病状态,不是"未病".  相似文献   

2.
薰衣草挥发性有机物及其药理功效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薰衣草的生态习性与分类、挥发性有机物的成分、药理作用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发现薰衣草挥发性有机物的成分较多,并因不同品种、不同产地和不同的提取工艺而差异较大.同时其药理作用较多,应用广泛.随着"治未病"理念的复兴,享有"芳香药草之后"美誉的薰衣草必然成为医学界以及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医药调理脾胃在"治未病"过程中的作用及优势,探寻运用中医药调理"治未病"的方式.方法:用中药对中医内科门诊的不同证型相关人群以不同方式进行调理,观察疗效,分析病机,总结方法.结果:运用中医药调理脾胃"治未病"取得良好效果.结论:中医药调理脾胃"治未病"具有成本低、疗效好、副作用少等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但当前对中医"未病状态"的认识不够清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治未病"干预技术和方法的推广和应用。对"未病状态"的表现分类概要进行阐述,为"未病状态"的辨识提供判别的临床参考,从而为明确中医"治未病"干预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对象,为中医"治未病"应用路径和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四大方针之一.祖国医学历来就重视预防,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包含"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从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干预,以达到维护健康的目的.本文从"未病先防"的角度谈一谈"火郁发之"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针灸临床如何贯彻中医"治未病"思想,突显其特色与优势,加强针灸在"治未病"中的实际应用,从治神合道、规避邪气、起居调摄、辨别体质以及临床治疗的不同层次,阐述了针灸"治未病"的内涵.认为针灸"治未病",既要重视针灸技术在无病预防、欲病防起、才病即治、治未盛之病等不同层次的灵活应用,也不能忽视中医学通行的养生法则.对全面发挥针灸的临床价值,使中医"治未病"理念在针灸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治未病"是中医防治疾病的重要思想和较高境界,"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现代治未病理念在"大健康"理念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整理治未病中关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思想的相关论述,对现代"治未病"理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调研收集北京、天津、辽宁等部分地区三级中医医院中医"治未病"标准制修订建议项目338项,对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280项进行关键词标引统计,根据中医"治未病"标准制修订工作重点任务及数据分类完整性,将其分为亚健康、养生保健、药膳、康复和其他5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后提出加强中医"治未病"理论和标准体系研究、"未病先防"是当前标准制修订的方向以及"治未病"标准要易于理解与推广使用等观点。  相似文献   

9.
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源远流长,中医治未病有"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层含义.历代医家对此有精妙的论述和广博的阐发.继承和发扬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对于提高中医防病治病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体检人群中医体质分类与亚健康状态的相关性,为中医"治未病"调理偏颇体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体检者资料671份,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将调查对象分为8种偏颇体质类型,并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亚健康状况评分,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中医偏颇体质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