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血痰郁辨证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杂病辨证施治体系,它形成于元而完善于明清。由于它能确切地反映杂病的病理变化。因而在杂病的辨证施治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气血痰郁辨证,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是中医辨治气病、血病、痰病、郁证等杂病的基础,对于现代医学目前尚无良好的治疗办法及疗效不佳的各类难治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代谢性、免疫性、遗传性疾病,心身疾患等,气血痰郁辨证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晓云  钱晓璐  张涵  倪海祥 《新中医》2019,51(9):307-309
简版:[摘要]气血痰郁理论能确切地反映杂病的病理变化,因此在杂病的辨证论治中有一定的代表性。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出yroiditis,HT)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与气、血、痰、郁密切相关。笔者以气、血、痰、郁为纲,对此病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3.
朱丹溪的医学成就,主要是创立了"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同时确立了"滋阴降火"的治则大法,倡导滋阴学说以痛击时弊。在杂病治疗方面则创立气、血、痰、郁的辨证纲领,在临证上以气血痰郁为纲,六气致病为目,对后世杂病论治影响较为深远。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朱丹溪辨治杂病多以气血痰郁立论,尤善辨治痰证,文章对其辨识痰证、审因论治、遣方用药及痰瘀并治等逐一作了分析。这在当今临床上仍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朱丹溪其学术以养阴闻名于世,然在杂病的辨治上,并不囿于阴虚之成见,临证常以气血痰郁立论,尤其对痰病证治更具特色.现就朱丹溪痰病证治及治痰基础方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气血辨证是肝病大家关幼波教授学术思想的核心内容,关老临床注重气血对人体重要作用,关老虽然不是从气血角度去论治疾病的第一人,确是临床主张将气血辨证与传统八纲辨证相结合,倡导十纲辨证的第一人。气血辨证虽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中已见雏形,直至明清温病学派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建立,才再次引起医学界的重视,但应用也较局限,未在内科杂病等较大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气血辨证经关老补充发展,中医辨证的层次更加明晰,从动态角度把握疾病的演变规律,本文就从其渊源、内涵及现实意义谈下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五脏层次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洪健 《山西中医》2000,16(6):60-61
历代中医对疾病的辨证都很重视病邪进入人体的不同部位和层次。如伤寒病以三阴三阳为层次 ,按照寒邪耗伤人体阳气的程度来划分疾病的不同阶段 ;温病以卫气营血分4个层次 ,按照温热邪气伤人体之阴津的多少确定病情的轻重缓急 ;内伤杂病一般选用脏腑辨证 ,用五脏定位 ,气血阴阳寒热痰瘀概括疾病的性质。那么 ,每一脏器的病变过程 ,难道不存在层次的差异吗 ?五脏只是体内不同空间的概念而没有层次的含义吗 ?笔者在学习《内经》和临床实践中 ,体会到内伤杂病所使用的脏腑辨证 ,实质也是一种层次辨证 ,现简要论述如下。1 《内经》中有关五脏层次…  相似文献   

8.
散结法在临床上的应用祁爱菊北京石景山区八角医院散结法应首先认清气血痰结的辨证关系,气行脉外属表,血行脉中属里。气病及血,使血行不利必瘀,血病及气,气行不畅必阻,瘀为血滞而成,痰为津液所化,津液同源,故津血为病,则有痰瘀并结情况。《景岳全书》云:“块乃...  相似文献   

9.
占永标 《河南中医》2012,32(5):568-569
丹溪一生建树颇多,提出“阳有余阴不足”理论,倡导滋阴降火治疗疾病的理念,同时以气血痰郁为纲,六气致病为目,论证杂病的治疗.对于泄泻的治疗,朱丹溪从气血痰、六郁、六淫等角度从析其病因病机,从而准确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0.
李玉清 《四川中医》2000,18(11):2-3
《本草纲目》是集明中期以前药物学之大成的巨著,然其于治疗学方面亦成就蜚然,在辨证论治方法的运用上,在临床药物炮炙学等方面均有新的阐发,现聊述如下。1综合运用八纲、脏腑、气血痰都等辩证方法 《本草纲目》综合运用了八纲、脏腑、气血痰郁等辨证方法辨治各科疾病。如《本草纲目》序例“百病主治药”中疾病的分型即体现了李氏辨证论治的思想,此篇象一部小型的内科书。李时珍以病名为纲,以辨证分型为目进行分类。其不是简单地按病名将药物罗列,而是在病名之后,突出了辨证论治这一原则,根据具体的辨证分型,提供具有相应主治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