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电针配合穴位贴敷治疗顽固性面瘫4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电针配合穴位贴敷治疗顽固性面瘫45例,并与单纯电针治疗30例对照,结果显示两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电针配合穴位贴敷明显优于单纯电针治疗,且病程越短,疗效越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温电针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针刺温电针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结果:100例中,临床痊愈50例,显效30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00%。结论:针刺温电针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结合电针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退行性膝关节炎治疗选择提供必要的依据。方法:将60例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贴敷结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配合电针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电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归纳总结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搜集各类文献资料,归纳穴位贴敷疗法在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作用机制,在临床治疗上多采用穴位贴敷单一疗法、穴位贴敷配合电针、穴位贴敷结合壮医药线点灸、穴位贴敷配合拔罐、穴位贴敷配合神阙穴贴敷、穴位贴敷配合穴位注射、穴位贴敷配合超短波治疗、穴位贴敷配合中药内服等方法。结果穴位贴敷是通过经络穴位的刺激和药物经皮给药共同作用的一种外治疗法,可以通过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恢复人体生理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单一穴位贴敷与穴位贴敷结合电针、拔罐、中药内服等多种治疗的综合疗法均可有效治疗过敏性鼻炎。结论过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证明其机制主要为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肺俞穴穴位贴敷配合电针联合西药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将11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给予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60例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电针疗法、肺俞穴穴位贴敷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总疗效、症状严重程度、肺功能变化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多项观察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俞穴穴位贴敷配合电针联合西药防治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推拿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142例患者随机分为针推组72例、西药组70例,针推组采用电针、推拿和穴位贴敷治疗,西药组采用青霉素钠、甲硝唑注射液静脉点滴,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针推组总有效率为91.7%,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7.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推拿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结合电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敷贴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则单纯给予电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疼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结合电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镇痛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腰背部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配合穴位埋线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0例支气管哮喘的门诊病人随机分成单纯穴位贴敷组和穴位贴敷配合穴位埋线组,采用相同的穴位、相同的时间进行治疗。结果:单纯穴位贴敷组和穴位贴敷配合穴位埋线组的总有效率分别达到84.4%和95.2%,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和穴位贴敷配合穴位埋线两种方法对哮喘的急性发作的预防和减轻发作时的症状都有很好的疗效,而后者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电针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Jia YB  Feng XX  Liu XF 《中国针灸》2010,30(9):717-719
目的:对比电针配合穴位贴敷及西药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成电针+穴位贴敷组和西药组,每组45例。电针+穴位贴敷组穴取①中脘、天枢、关元、气海和②上巨虚、脾俞、大肠俞、足三里两组穴位,轮流采用电针和药物贴敷的方法;西药组口服美沙拉嗪。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临床症状评估、结肠镜检查,比较疗效差异。结果:电针+穴位贴敷组总有效率为91.1%(41/45),结肠镜下改善黏膜病变程度总有效率为84.4%(38/45),均优于西药组的73.3%(33/45)和66.7%(30/45),均P0.05。结论:电针配合穴位贴敷能显著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结肠镜下黏膜病变程度,效果优于西药美沙拉嗪。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维药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电针组、维药组、电针+维药贴敷组每组各30例;分别采用电针治疗,维药外敷治疗及电针结合维药外敷治疗,治疗20 d.结果:电针组痊愈2例,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0例;维药组痊愈5例,显效19例,有效6例,无效0例;电针+维药贴敷组痊愈17例,显效11例,有效2例,无效0例,三组疗效有显著差异.症状评分单纯维药贴敷组和单纯电针组相比,两组没有差异性(P>0.05);电针+维药贴敷组与单纯维药贴敷组和单纯电针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结合维药贴敷组疗效优于单纯维药贴敷组和单纯电针组,两种方法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重灸翳风穴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汉义  张学玲  王燕  闫乐法 《中国针灸》2005,25(10):713-714
目的:观察重灸翳风穴合电针与单纯电针两种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重灸翳风穴合电针治疗组与电针对照组.治疗组47例,重灸翳风穴加电针阳白、迎香、地仓等穴;对照组40例,单纯用电针治疗.两组均治疗3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7.5%,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重灸翳风穴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2.
电针结合高压氧治疗面瘫3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胡克  徐辉  张如云  姚兵 《中国针灸》2003,23(1):5-13
目的:对比电针结合高压氧与单纯电针治疗的疗效。方法:运用电针结合高压氧治疗病程在3个月以上面瘫38例,并与单纯电针治疗36例对照。结果:前者有效率97.4%,后者有效率55.6%,两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电针结合高压氧治疗顽固性面瘫效果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9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电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高于对照组的87.8%(P〈0.05)。结论:电针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1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9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电针治疗,分别在1个疗程后、2个疗程后和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6.4%,总有效率为91.9%;对照组分别为32.2%和79.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程与疗效关系比较显示,治疗组治疗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68.4%,对照组为2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有助于面神经功能的恢复,能提高疗效和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5.
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分析(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6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只采用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痊愈时间较对照组有缩短趋势。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单纯电针疗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索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新方法。方法将4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两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0 d后、治疗3个月后HBN进行评分并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0 d后和治疗3个月后HBN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30 d后和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5.0%和95.0%,对照组分别为60.0%和80.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In the present study,200cases of periphery facial paralysis were treated with combined therapies of handle needle,electroacupuncture(EA),electronic moxibustion and oral administration of Supplemented Qianzheng San.After treatment,of the200cases,176were cured,15had marked im-provement and 9had improvement.Two groups of acupoints were chosen and used alternately for keeping the excitement of acupoints,preventing acupoint fatigue and raising the therapeutic effect.In the acute stage of periphery facial palsy,acupuncture treatment was performed using shallow needing,mild manipulation and no needing penetration.In the convalescence stage and sequela stage,penetra-tion needling was adopted and stronger stimulation given.During acute period and when facial muscu-lar spasm appeared,EA stimulation was not suitable for facial acupoints.Over use of vision should be avoided.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运用针刺联合电针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在我院针灸科门诊进行急性周围性面瘫治疗的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50例为针刺联合电针治疗组,另50例为单纯针刺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常规的毫针对患者选穴进行针灸,得气后施予平补平泻手法,再接电针轻强度连续波刺激,每次留针30 min。对照组则使用单纯常规针刺治疗,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每天针灸1次,一个疗程10次,持续2个疗程。疗效采用H-B评价系统分析研究与评价,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等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为60%,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则分别为32%、7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电针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单纯针刺对照组,且越早进行针灸治疗预后越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不同疗法与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晓哲 《中国针灸》2005,25(5):320-322
目的:寻找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将477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A组,常规取穴多针浅刺法)、电针治疗组(B组,常规取穴加电针)、药物治疗组(C组)、针刺加药物治疗组(D组)、电针加药物治疗组(E组),经40次治疗后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各组有效率分别为84.0%、57.1%、60.6%、95.8%、73.5%.D组疗效最好,且与其他各治疗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A组与B组、C组疗效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和药物的结合是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最佳治疗方案,且多针浅刺法优于电针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0.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不同针灸方法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19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5例)、对照组(72例).观察组采用穴位注射配合温针治疗,穴取翳风、完骨、下关、牵正、太阳为主;对照组采用电针疗法,穴取翳风、阳白、下关等,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痊愈率76.0%、总有效率100.0%,优于对照组的48.6%、86.1%(均P<0.01).结论:急性期面瘫采用穴位注射配合温针疗法有助于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