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介绍周永明教授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经验。周师认为急性白血病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即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正虚主要是气阴亏虚,邪实主要是痰湿瘀毒,本虚标实出现在急性白血病的各个阶段,或以本虚为主,或以标实为主,治疗时应注重标本缓急,祛邪不伤正、扶正不恋邪,并倡导分期论治,化疗前期以祛邪为主,佐以扶正,为化疗创造条件;化疗期当健脾和胃、助运化湿,意在增效减毒;化疗间歇期主张健脾益肾、益气养血,兼以清解邪毒。  相似文献   

2.
冯志荣主任医师治疗肺癌,认为首先按阶段把握病机,早期肺癌以邪实为主,中期肺癌邪实与正虚并重,晚期肺癌以正虚为主,临证时要辨清气血阴阳何虚,邪实中气滞、血瘀、痰湿、热毒、水饮何重,治疗主张中医综合治疗,以辨证为基础,初期可重用祛邪之品,中期祛邪扶正并用,晚期重用扶正,少用祛邪。  相似文献   

3.
薛博瑜教授认为,慢性丙型肝炎的发病外因感染湿热疫毒之邪,内因正气亏虚,抗邪无力所致。病机要点则为热毒瘀结,肝脾损伤,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提出"清化瘀毒、调养肝脾、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强调分清祛邪扶正主次,注重调补脾胃,重视中医调摄。  相似文献   

4.
邓铁涛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的辨证论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敏州  王磊 《中医杂志》2006,47(7):486-487
邓铁涛认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属于中医“祛邪”治法,术后患者的病机特点以本虚为主,兼有邪实;术后中医治疗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研制通冠胶囊用于介入术后患者的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认为肺心病的过程是正邪斗争的过程,临证的表现特点为"本虚标实"。根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其治疗方法不外扶正与祛邪。当急发期或慢迁期时,应先处理标证,则邪去而正自安;在缓解期正气虚弱的情况下,则须予以扶正固本,使正足而邪自去。中医非常强调后者的治则,即所谓"治病必求其本"。根据全国各地的临床研究证实,扶正固本可以调节机体的内环境,激发机体的自卫机能,  相似文献   

6.
吴根银教授治疗疑难病注意调整阴阳,攻邪不忘扶正,多采用攻补兼施或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之法,正虚邪实、反对一味攻下,邪盛正气虚时,重在祛邪.认为疑难病病机涉及虚、热、瘀,并指出了相应的治则和用药特色.其用药特色扶正气,崇尚通补、化痰浊、妙用半夏;祛瘀血,虫蚁搜别;清毒邪,治从于肝.  相似文献   

7.
介绍刘燕池教授以滋阴学派思想为指导,自拟滋阴散结方治疗肺癌术后的临证经验。认为肺癌术后的病因病机是以气阴两伤为主的正虚邪实;肿瘤的本质为热邪,易耗伤精血津液及正气;正气本虚,经手术再伤正气;术后肿瘤虽祛除,但体内仍有痰饮等实邪,易致恶化。其治则治法为扶正为纲,培土生金,补脾胃之气阴以生肺之气阴;祛邪为辅,化痰软坚,散结消肿兼以调气。临床在消瘰丸基础上以自拟滋阴散结方作为基础方应用于肺癌术后的治疗,再根据不同变证加减化裁。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8.
肿瘤免疫编辑假说描述了免疫系统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双重作用,并分为免疫清除、免疫平衡以及免疫逃逸三个序贯的阶段。中医学认为正虚邪实是肿瘤最重要的基本病机,并以此指导扶正培本及以毒攻毒治法的临床运用。应用肿瘤免疫编辑假说,将正气与免疫功能、病邪及癌毒与肿瘤细胞联系起来,将肿瘤"正虚邪实"病机拓展为"全身不一定虚,局部虚实夹杂",以此病机所指导的治法由"扶正培本及以毒攻毒"拓展为"匡扶病灶中的正气及靶向以毒攻毒"。尝试对"正虚邪实"及其治法进行拓展,可为肿瘤免疫治疗领域中充分发挥中医药多靶点、多层次、多因素的网络调节作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病机为脾肾两虚,《金匮要略》虚劳病机为气血阴阳俱虚,虚实寒热错杂,二者病机相似,故RSA可从虚劳论治。虚劳以虚为本,故补益脾肾为其基本治则,但虚劳又有夹瘀、夹痰、虚寒、虚热的不同,治疗时张仲景遵循"补不足,损有余"的原则,采用薯蓣丸补益气血,大黄■虫丸活血祛瘀,瘀祛生新,则胞宫得养;酸枣仁汤清热养血,热清血和胎自安;辅以祛风邪之品治疗虚劳风气百疾。正虚为主者扶正为主,佐以祛邪,正复邪自祛;以邪实为主者以祛邪为主,佐以扶正,邪祛则正自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本虚标实,湿邪内蕴,日久兼瘀的病因病机;依标本缓急,分为急性发作期祛邪扶正利湿为要、慢性发作期扶正兼祛余邪养血为要、迁延终末期谨守病机,随证治之等分期论治等方面总结杨淑莲教授中医诊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经验,并附典型医案。  相似文献   

11.
气与元气     
从气之原始意义、气与自然的关系、气与机体的联系、气与宇宙万物之间的相互演化等方面就气的涵义及与万物的化生关系阐述,从元气理论的起源与发展、元气理论在传统医学中的运用2方面就元气理论的发展与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卫气、营气、宗气是中医学里三个相当重要的术语,在《内经》一书,这三个术语共出现了近200次,当中更有5篇的是以营、卫气作篇名的。笔者从“阴阳学说”入手,探讨卫气、营气、宗气的意义、属性及根源,并进一步讨论此三气在,临床上的重要性。本文认为,卫气、宗气旨在说明阳气温煦、保卫、动的属性与作用;营气旨在说明阴血濡养与静的属性与作用。卫气、宗气与营气皆根在肾,长养于脾胃,并透过心肺二脏发挥其属性与职能。透过卫气、宗气与营气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对古代医藉的理解,并加强临床上各种证候的认识与整理,及阴阳气血治则的建立。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5,(10):1878-1879
文章首先系统梳理了肾气、元气、原气、生气、肾间动气、真气这一组概念的源流,并对其内涵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其次,对肾气与元气、原气、生气、肾间动气、真气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详细辨析。  相似文献   

14.
"气分阴阳"与"气虚脉数"机理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般而言 ,数脉主热 ,数而有力为实热 ,数而无力为虚热 ;迟缓脉为阳虚有寒。但临床上常遇到心气虚病人出现数脉 ,似与阳虚脉缓理论矛盾。气虚脉数的机理是什么 ?此气虚是阳气虚 ,还是阴气虚 ?为说明此点 ,先引入“气分阴阳”的概念。1 “气分阴阳”的概念中国古代哲学家为认识宇宙万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 ,将阴阳概念引入 ,并与气的概念相结合 ,逐渐形成了“气分阴阳”的概念。如《道德经·四十二章》曰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认为阴阳二气由一气所生 ,而一气由道所生 ,阴阳二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联合左旋卡尼汀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就诊的肾性贫血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左旋卡尼汀治疗,观察组给予当归补血汤联合左旋卡尼汀治疗,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贫血相关指标、肾功能、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为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P<0.05);2组患者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比容(HC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RBC、Hb和H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治疗后肾功能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果:当归补血汤联合左旋卡尼汀能显著提高肾性贫血患者RBC和Hb水平,改善贫血相关症状体征及肾功能,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申梦岚  李仝 《世界中医药》2022,17(2):246-250
放疗是目前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在肿瘤综合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但是其常会导致消化系统方面的不良反应,其中尤以放射性肠炎最易发生。李仝教授认为,放射性肠炎属中医“泄泻”范畴,以气虚为本,气壅为标,病变脏腑在脾、大肠,累及肝、肾,病理因素为湿、热、瘀、毒、虚互结,临床治疗以运脾化湿为主,并遵“调气”原则,采用“补气理气”法,恢复各病变脏腑气机协同作用,临床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17.
"宗气为后天之气"浅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身之气,不外乎元气、宗气、营气、卫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诸种[1]。其中,元气又称真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它禀受于父母,发源于肾脏,由先天之精所化生,靠后天之气的滋养和补充,故被称为“先天之气”,这自不待言。宗气又称大气,是人体在出生之后,从后天获得的,它由肺所吸入的自然清气和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聚于胸中,然后借助肺气的宣发肃降之力而升降出入,以布达全身:注入脉道则为营气;行于脉外则为卫气;走至脏腑则为脏腑之气;流入经络则为经络之气;入于肾脏则化生为肾气,以滋养和补充日渐消耗的先天之气;如此等等。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8.
自 70年代体质学说提出以来 ,许多学者论述了体质与证的相关性及差异。本文从气虚体质和气虚证的概念、形成原因、特征、转归及调养与治疗入手 ,进一步说明体质与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从文理、医理以及文化内涵多角度剖析《灵枢·决气》所载"六气为一气"的思想内涵。精、气、津、液、血、脉"六气"为人体之基础,然同源于"一气",其功能体现了阴阳互根互用。"六气为一气"观的文化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中国古代地理、社会、政治、哲学文化大环境下,其思维方式以"尚同""求一"为根本;二是万物为"一气"的哲学思维,即"气一元论";三是"气一元论"的延伸即"整体思维",正是中国古代文化"同源"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通过梳理《内经》阴气、经气、脏气等理论阐述,认为阴气是经气的一部分,阴气与脏气在生理上保持着某种一致性,但阴气不应等同于脏气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