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斌 《四川中医》1993,11(3):4-5
下利是少阴病的重要临床表现,《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原文45条,言及下利者23条,足见少阴病下利之多。有鉴于此,笔者试就少阴病虚寒下利相关问题讨论如后: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第319条中所述的少阴热化证,其实是由少阴寒化证转化而来,虽然少阴病猪苓汤证以阴虚内热表现为主,但是仍然不可忽视阳虚水泛的基础,而下利一证就是水气为患的典型表现。猪苓汤证虽为少阴热化证,阴虚内热,但是本质上为阴阳俱虚,其阳虚主要体现在水湿泛滥所导致的下利上,所以在清热育阴的基础之上,又要渗利水湿,故选取猪苓汤。  相似文献   

3.
四逆散证见于《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篇 ,向被认为是探讨阳郁致厥、气机阻滞的证治 ,因而四逆散也就成为后世疏肝解郁、调畅气机的基础方剂 ,应用相当广泛。由于仲景将其列入少阴病篇 ,且原文开头即云“少阴病 ,四逆……”,而其所用方药与少阴阳虚阴盛的四逆汤类方又相去甚远 ,故使得后世研习《伤寒论》者 ,对此颇有争议 ,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四逆散证是否属于少阴证。笔者在学习《伤寒论》过程中 ,反复推敲此条方证 ,认为四逆散证乃少阴病阳虚轻证 ,兹浅析如下。1 从四逆散证的病机及用药加减来看原文云 :“少阴病 ,四逆 ,其人或咳…  相似文献   

4.
“万病起于一元伤损”,郑钦安推重阳气,临证时首先考虑阳气损伤情况,对阳虚阴盛证候的辨识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全面的认识,按其程度由轻到重分出纯阴之象、阴盛格阳(含虚阳上浮和虚阳外越)、虚阳欲脱3种证候,郑钦安对其分别作了非常详细的论述,笔者将其归纳为郑钦安所论“阴证三候”或称“阴证三层次”。尤其是由阳虚衍化而出现的种种变化之证,如阴气上僭、阴盛格阳(含真气上浮和阳虚外越)、  相似文献   

5.
少阴包括手少阴心与足少阴肾。少阴病为伤寒六经传变过程之危重阶段,下利是少阴常见症。宋本《伤寒论》少阴篇四十四条条文中,明言下利之条文有十五条,尚有数条少阴下利证者散于厥阴篇中。  相似文献   

6.
诸多版本的《伤寒论》教材或将四逆散证划归为少阴病类似证、兼变证,或将其划归为厥阴病。笔者结合少阴和少阴病本质、四逆散方药组成及化裁加减,一论将四逆散证条划归少阴病类似证之非,二论将四逆散证条划归少阴病兼变证之过,三论将四逆散证条划归为厥阴病厥证之谬。认为少阴为三阴之枢,四逆散为少阴之虚郁而设,四逆散证和四逆汤证同为少阴病本证。前者开郁以利其枢机,使郁阳得疏、通达四末;后者温阳以利其枢机,使虚阳得壮、温暖周身。改变了以往对少阴病四逆散证的认识,拓展了其在危急重证中应有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少阴病是以心肾两脏虚衰为特征的病变,而以肾脏的虚衰为少阴病的根本所在。其中又可辩为少阴阴虚和少阴阳虚两大证候。关于形成少阴病的主要原因,可有两个方面:一是三阳证的传变而成,一是寒邪直中少阴;前者  相似文献   

8.
少阴病危重证概有三类,即难治证、不治证、死证。一、难治证《伤寒论》第294条(以下省略《伤寒论》,只注条文号)曰:“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少明病,但厥,无汗”,因于阳气衰微,既不能温煦四肢而为暖,复不能蒸腾化气而作汗,治当扶阳消阴而严禁发汗,即使外兼表证,也只能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之类温经解表。今却“强发”少阴阳虚之汗,不仅阳气更伤,而且营血  相似文献   

9.
二、阴盛格阳証 (一)临末症状: (1)临床主要症状: 按少阴病阴盛格阳証,与少阴病阳虚厥逆証,同为少阴寒化、阴寒内盛、阳气衰微的症侯,不过阴盛格阳证的病势較之阳虚厥逆証更为严重。因而关于阴盛格阳証的阴寒方面症状,其临床上見症悉如阳虚厥逆証,詳細症状参看上述阳虛厥逆証临床症状簡表。但由于阴盛格阳証的阴寒内盛,阳气衰微至极,所以它不仅俱有下利清谷、呕吐厥逆等阳虚厥逆症状,而且又因为其里寒太甚,阳气被阴寒所格,所以同时还表现有“身热不恶寒、面紅目赤”等假热症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316条论及"真武汤"时云:"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其中前云"自下利者",后复云"或下利",前后不一,历来众说纷纭颇有争议。从考据学出发,综合运用文字学、版本学、校勘学等方法,对此条原文重新进行考证。研究发现,该条文在流传过程中出现文字增衍与讹化,经历了由"不利"到"而利"最终到"自下利"的讹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