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正> 关于大脑皮层参与疼痛及针刺镇痛过程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已有报导。我们也观察到电刺激大脑皮层体感Ⅱ区(SⅡ),可减弱丘脑中央中核(CM)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电针穴位同样获得CM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抑制效应。我们设想大脑皮层参与疼痛及镇痛过程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各种信息在皮层内的整合,也可能是通过某些信息影响皮层后产生了下行性作用。虽然,起源于皮层的下行冲动可影响皮层下许多神经元的活动,但对于伤害性传入信息的下行性影响较少研究,尤其是来自大脑皮层体感Ⅱ区  相似文献   

2.
电针对大鼠大脑皮层SI区神经元伤害感受性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袁斌  刘新领 《针刺研究》1992,17(2):90-95
<正> 大脑皮层是否参与疼痛的感受长期以来是一个争议的问题,但近年来记录皮层发诱电位和单个神经元活动的方法已证明伤害感受性信息可以达到皮层体感区(SⅠ  相似文献   

3.
<正> 近年来,大量的针刺镇痛研究资料表明,大脑皮层体感Ⅰ区(SⅠ区)和丘脑中央外侧核与痛和针刺镇痛关系密切。如电刺激猫牙髓,可在皮质体感Ⅰ区记录到由Aδ传入纤维引起的皮层诱发电位。当电针“下关”等穴时,则可抑制皮质体感Ⅰ区内的这种诱发电位。表明皮质体感Ⅰ区即可以接受痛信息,又可接受针刺穴位的信息。中央外侧核是丘脑内参与针刺镇痛的重  相似文献   

4.
刺激猫前肢不同穴位和非穴位引起皮层诱发反应的特异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 针感与大脑皮层的感觉整合机能密切相关。Marshall和Woolsey等早就应用诱发电位技术研究躯体感觉的皮层定位;近代出现的累加技术,更为体感诱发电位的研究提供了方便。本工作用猫,参照人体穴位的解剖位置,模拟穴位和非穴位区,以SI区皮层诱发电位为指标,探讨穴位反应的特异性。方法实验用20只成年猫,雌雄不分,体重2.1~4.2公斤。在氯醛糖(70毫克/公斤体重)麻醉下进行手术,暴露左侧大脑皮层后  相似文献   

5.
<正> 我们在佐剂诱发的急性关节炎大鼠上研究的结果已经表明,电针穴位和电刺激皮层体感运动Ⅰ区(SmⅠ区)均可明显抑制关节炎鼠丘脑束旁核(Pf)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用利多卡因局部阻滞SmⅠ区时,电针对Pf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抑制作用削弱,说明皮层SmⅠ区对Pf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  相似文献   

6.
孔健  杨秀珍 《针刺研究》1997,22(4):283-286
本研究采用美国NEUROSCAN公司生产的128-ESI系统对刺激手三阴经不同经穴大脑皮层体感诱发电位(SEP)N20成分及其后约20毫秒内的SEP脑地形图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刺激穴位后SEP皮层早成分在皮层的分布范围,不仅局限于刺激部位对侧的大脑皮层中央的体感区,而是能够扩及到皮层的许多部分,并且有一个动态的衍变过程。表明人类大脑对接受刺激经穴的信息有相当复杂的机制。对刺激不同的穴区得到的SEP皮层早成分地形图进行观察,发现大脑皮层的兴奋区时序变化都有一个大体近似的过程,额区、中央、颞、枕等区都参与了针刺信息的感知过程,为进一步揭示针刺作用机理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7.
经穴体感诱发电位与听皮层声诱发电位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庆辉  曾兆麟 《针刺研究》1998,23(2):135-139
以穴位电针作为躯体感觉刺激,观察了大脑皮层经穴体感诱发电位与声诱发电位的相互作用。在豚鼠听皮层可记录到电刺激穴位的体感诱发电位以及同时给予穴位电刺激和短声刺激引起的听觉-体感复合诱发电位。听觉-体感复合诱发电位不是独立的听皮层诱发电位和穴位体感诱发电位在听皮层相加的结果,说明这种多感觉信息处理来源于皮层下水平。  相似文献   

8.
<正> 在针刺镇痛原理研究方面曾有报道认为:丘脑束旁核(Pf)为接受痛觉冲动的结构。其神经元的痛放电可被针刺穴位所抑制。而传导痛觉的 C 类纤维的传入信号,可在皮层引起潜伏期较长的诱发电反应。本实验室也观察到:用2%利多卡因局部阻滞皮层体感(?)区(S(?))或给予 r-氨基  相似文献   

9.
<正> 近年来我们实验室以猫丘脑髓板内核群(中央中核CM;束旁核Pf;中央外侧核CL)神经元的伤害性放电反应为指标,观察到大脑皮层体感Ⅱ区(SⅡ)对上述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及针刺镇痛效应有下行调节作用。从皮层到丘脑髓板内核群的这条下行通路中有一中间结构—尾核。尾核参与疼痛的调节,在形态上,尾核与CM、Pf、CL有直接的纤维联系,也有纤维投射到皮层,并接受来自皮层的纤维投  相似文献   

10.
<正> 我们曾设想大脑皮层参与疼痛和针刺镇痛过程的调节机制除通过各种信息在皮层内发生整合作用外,尚有可能通过某些信息(包括针刺信息)激活皮层后产生的下行性作用。最近我们的工作表明以γ-氨基丁酸(GABA)滤纸施加于猫的大脑皮层体感Ⅱ区(SⅡ)后,电针对丘脑束旁核(Pf)伤害性反应的抑制效应被取消。在另一批实验中以2%利多卡因滤细施加于猫的SⅡ后,电针可取消丘脑中央中核(CM)的伤害性反应。这些结果提示SⅡ可能参与针刺镇痛的下行性调节。国内有资料报道刺激家兔大脑皮层体感Ⅰ区(SⅠ)可影响丘脑Pf及  相似文献   

11.
不同范围损毁感觉运动皮层对NRM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应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邹挺  刘乡 《针刺研究》1990,15(1):55-60
  相似文献   

12.
外周C纤维传入在电针镇痛中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方宗仁  于琴 《针刺研究》1992,17(1):48-53
<正> 针刺镇痛的研究中,外周神经中哪一类纤维参与针刺镇痛效应一直是个争论的问题。候宗濂等认为C纤维传入是主要的,张香桐等提出外周神经中Ⅱ、Ⅲ类纤维是重要的,吕国蔚等则看到主要是Aβr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脏处于生理和病理的不同状态,体表穴位功能的动态变化及其脊髓机制。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22只,给予持续1min的80mmHg直结肠扩张(CRD)刺激作为内脏伤害性刺激,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L1-3节段脊髓背角广动力型(WDR)神经元活动,观察CRD刺激前后,不同强度电针(1mA、4mA、7mA、10mA)同侧"足三里"穴对WDR神经元激活率的效应。结果:CRD前,电针对WDR神经元放电活动的激活率分别为(18.12±13.56)%(1mA,P0.05)、(152.38±36.19)%(4mA,P0.001)、(231.21±49.74)%(7mA,P0.001)、(331.54±61.89)%(10mA,P0.01);而CRD刺激后,电针对WDR神经元的激活率分别为(226.78±39.59)%(1 mA,P0.01)、(282.80±47.54)%(4 mA,P0.001)、(343.06±58.35)%(7mA,P0.01)、(338.62±80.04)%(10mA,P0.01)。与CDR前的电针效应相比,CDR后,1mA、4mA、7mA的激活效应进一步增加(P0.001,P0.01),而10mA的激活效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内脏伤害性传入可以易化穴位对大鼠脊髓广动力型神经元的激活效应,表明体表穴位的功能和敏感程度在内脏病理状态下会增强,但是,这种穴位敏化效应在电针达到一定的刺激强度时又会达到一个平台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手针、电针刺激大鼠"足三里"穴区时支配该区域的神经束诱发的放电变化,比较不同参数的手针和电针诱发的神经束放电的差异,初步揭示针刺信息的外周传导规律。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手针足三里组和电针足三里组,每组15只。动物用20%乌拉坦麻醉(750 mg/kg),分离支配右侧"足三里"穴区坐骨神经分支后,分别以不同手法的手针(捻转、提插、捻转提插,1 Hz)及不同参数的电针(5 V、10 V1、5 V,3 Hz)刺激大鼠"足三里"穴各1 min,对刺激过程及刺激前后神经束诱发放电记录采样各1 min,然后进行单位时间神经放电脉冲计数(Bin:1 s)。结果:捻转提插手针"足三里"其神经束放电峰电位数增加最为明显:刺激前的计数为(42.20±1.98)pulses/s;刺激后增为(74.20±18.92)pulses/s(P<0.05);刺激结束后即刻恢复到(41.40±4.85)pulses/s,与刺激后比较P<0.05。单纯提插手针刺激时其神经束放电峰值计数从刺激前的(42.00±3.89)pulses/s增加为(60.60±10.79)pulses/s(P<0.05);针刺结束后即刻恢复至(45.00±18.10)pulses/s,与刺激后比较P<0.05。而单纯捻转手针刺激无明显变化。电针刺激"足三里":强度从5 V左右开始可诱发类似手针诱发的神经放电现象,10 V以上电针其神经放电增加显著,15 V电针接近于单纯提插手法手针所产生的效应:放电峰电位数从刺激前(42.60±3.87)pul-ses/s增加至电针时(64.20±9.36)pulses/s(P<0.05);电针结束后恢复到(48.00±7.55)pulses/s,与电针时比较P<0.05。结论:提插及捻转提插手法的手针刺激大鼠"足三里"可诱发支配该区域的外周神经束放电,且后者放电现象更为明显;一定强度的电针刺激可产生与手针的机械刺激类似的神经放电效应。  相似文献   

15.
蒋昊春  刘乡 《针刺研究》1993,18(1):33-36
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NRM)神经元单位放电及其对尾尖伤害性刺激的反应,研究表明刺激 SmⅡ可增加 NRM 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抑制其伤害性反应;与电针对 NRM 的效应相似,发现两者具有相关性。提示:SmⅡ对 NRM 镇痛机制可以发挥下行性调控,电针对 NRM 的影响可能部分是经激活 SmⅡ,再转而作用于 NRM 的。  相似文献   

16.
<正> 近年来研究证明脑内存在有以脑室周围灰质和导水管周围灰质为中心的镇痛系统。它可以通过延髓的下行抑制通路,阻遏脊髓背角痛信息的输入而起到镇痛作用。我们以往的工作多次证明电针“足三里”确实可以激活延脑中缝大核(NRM)这  相似文献   

17.
18.
感觉运动皮层的锥体束通路对NRM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邹挺  刘乡 《针刺研究》1993,18(1):29-32
感觉运动皮层可通过锥体束及锥体外系对躯体运动进行控制。本实验证明大鼠感觉运动皮层也可通过锥体束对痛觉进行调制。锥体束切断后可明显增强电针“足三里”的镇痛作用。表明锥体束完整的情况下对电针的镇痛效应有拮抗作用。这可能是患者情绪急躁全身肌肉紧张时,针刺疗效不佳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记录鼠NRM神经元的单位放电,观察到损毁尾核头部前刺激SM后肢区,能明显激活NRM神经元和显著抑制NRM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而在损毁尾核头部后刺激SM,这两种效应几乎消失,提示刺激SM后肢区对NRM的效应可能是经尾核头部中继的,结合以往的工作,对SM通过锥体系与锥体外系两条途径参与痛调制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