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六棱菊的生药鉴定方法。方法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结果六棱菊根的韧皮部有大型分泌腔,茎有帽状中柱鞘纤维束,叶表面有短腺毛,这些及黄酮类化合物理化鉴别结果均可作为其鉴别特征。结论六棱菊生药学特征明显,可为药材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淡紫松果菊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佟巍  张英涛  刘文芝  艾铁民 《中草药》2002,33(3):266-269
为淡紫松果菊的鉴别与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形态、性状与显微鉴定。结果 淡紫松果菊与狭叶松果菊虽然内部结构极为相似,但二者有一些明显区别点。结论 研究结果可为制订淡紫松果菊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六棱菊总黄酮的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六棱菊总黄酮(LAF)的抗炎活性。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甲醛致大鼠足跖肿胀、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致大鼠皮下气囊白细胞游走和角叉菜胶致大鼠皮下气囊肿4个模型分别考察LAF对炎症反应3个不同时相的抑制作用,并通过检测肾上腺中胆固醇和维生素C的含量,了解药物对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影响。结果LAF在50,100和200 mg·kg-1剂量下能显著抑制小鼠耳肿胀,抑制率分别为41.0%,52.6%和68.4%。在200 mg·kg-1给药剂量下,能显著抑制甲醛致炎后3,6,12和24 h的足肿胀,抑制率分别为21.4%,33.3%,56.5%和76.2%;能显著抑制CMC-Na致炎后3和6 h的大鼠皮下气囊白细胞游走,抑制率分别为42.5%和54.4%;能显著抑制角叉菜胶所致大鼠皮下气囊肉芽组织增生和炎性渗出,抑制率分别为51.5%和54.0%。此外,LAF对大鼠肾上腺中胆固醇和维生素C含量以及肾上腺指数均无显著性影响。结论LAF对以上3种炎症反应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与2.5 mg·kg-1剂量地塞米松接近;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的抗炎活性在50mg·kg-1剂量下强于穿心莲内酯(200 mg·kg-1)和齐墩果酸(200 mg·kg-1);其抗炎机制可能并不依赖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民族药菊三七的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多民族常用的植物药菊三七进行生药学鉴定,为其鉴别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原植物、性状、显微鉴别方法.结果 菊三七在原植物、性状、显微等方面具有专属性的特征.结论 通过原植物、性状、显微能够很好地鉴定菊三七.  相似文献   

5.
六棱菊属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国内外关于六棱菊属药用植物的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该属植物主要次生代谢产物为倍半萜类、黄酮类和酚酸类物质。药理试验表明该属植物提取物具有治疗急慢性炎症、抗肿瘤、抗病毒等功效。为其在临床上长期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症、腮腺炎、病毒性流感以及顽固性疱疹病毒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较为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我国六棱菊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六棱菊属植物在民间广泛用于清热解毒,我国有3种,分别为六棱菊Laggera alata、假六棱菊L.inter-media和翼齿六棱菊L.pterodonta。现代临床医学研究显示翼齿六棱菊(臭灵丹)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10余年来,对本属化学成分的研究已鉴定100余种化合物。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本属植物,作者就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六棱菊总黄酮(LAF)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塑造UC大鼠模型,并予以不同剂量的LAF进行干预,用HE染色病理学检侧LAF对UC的疗效,用FCM检测LAF对大鼠UC模型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率,用DNA琼脂糖电泳检测结肠黏膜细胞凋亡的生化特征,用western blot检测结肠黏膜细胞Bcl-2、Bax、Cyt-c、Caspase-9、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LAF对UC大鼠模型有着显著的疗效,经不同浓度的LAF作用结肠黏膜细胞后,与模型组比较,细胞凋亡数目减少,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琼脂糖电泳DNA典型的梯形条带消失,伴随Bcl-2蛋白表达上调,Cyt-c、Caspase-9、Caspase-3蛋白表达下调(P<0.05),Bax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而Bcl-2/Bax比值下降(P<0.05)。结论:LAF对UC大鼠模型有着显著的疗效,其机制可能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抑制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8.
赵晓彬 《陕西中医》2014,(10):1430-1433
目的:研究六棱菊总黄酮(LAF)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塑造UC大鼠模型,并予以不同剂量的LAF进行干预,用HE染色病理学检侧LAF对UC的疗效,用FCM检测LAF对大鼠UC模型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率,用DNA琼脂糖电泳检测结肠黏膜细胞凋亡的生化特征,用western blot检测结肠黏膜细胞Bcl-2、Bax、Cyt-c、Caspase-9、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LAF对UC大鼠模型有着显著的疗效,经不同浓度的LAF作用结肠黏膜细胞后,与模型组比较,细胞凋亡数目减少,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琼脂糖电泳DNA典型的梯形条带消失,伴随Bcl-2蛋白表达上调,Cyt-c、Caspase-9、Caspase-3蛋白表达下调(P<0.05),Bax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而Bcl-2/Bax比值下降(P<0.05)。结论:LAF对UC大鼠模型有着显著的疗效,其机制可能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抑制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9.
狭叶松果菊的形态、性状与显微鉴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英涛  刘文芝  艾铁民 《中草药》2001,32(6):545-547
目的 为狭叶松果菊鉴别与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形态、性状与显微鉴定。结果 完成了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与显微特征的描述。结论 部分结果可为制订狭叶松果菊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味牛膝具行瘀血、消肿痛、强筋骨、祛风除湿、散瘀止痛、止血的功效,为我省民间及土家族常用植物药,对其来源、药材性状鉴别、显微特征鉴别及理化鉴别进行了研究,为该品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化学成分预试、薄层色谱鉴别、紫外光谱扫描进行研究.结果 详细描述了该生药的性状及显微特征;薄层板上斑点明显;化学成分预试初步检出其含有皂苷类、生物碱类等化学成分.结论 为该药鉴别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原植物、性状、显微、薄层鉴定的方法对藏药甘松、翼首草进行系统的生药学鉴定,为其鉴别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通过原植物、性状、显微、薄层色谱图研究能够很好地鉴定原植物。  相似文献   

13.
三角叶风毛菊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华旭  史海明  闵知大 《中成药》2004,26(2):137-139
目的:对广西产三角叶风毛菊进行了系统的成分研究.方法:采用柱层析进行了单体化合物的分离,并运用波谱学方法对所分得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自其地上部分分得8个化合物,通过光谱解析鉴定了其结构.结论:黄酮类化合物4个,分别为木樨草素(Luteolin,Ⅰ),槲皮素(Quercetin,Ⅱ),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Quercetin-3-O-α-L-rhamnopyranoside,Ⅲ),芦丁(Rutin,Ⅳ);三萜类化合物2个,分别羽扇豆醇乙酸酯(Lupeol acetate,Ⅴ)羽扇豆醇(Lupeol,Ⅵ);甾体类化合物2个,分别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Ⅶ),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Ⅷ).化合物Ⅰ-Ⅷ均为首次自该种植物分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小鱼眼草(Dichrocephala benthamii C. B. Clarke)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学方法及与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十六烷酸(1)、1-硬脂酸甘油酯(2)、硬脂酸乙酯(3)、二十三烷酸(4)、二十四烷酸(5)、二十八烷(6)、三十二烷酸(7)、3,5-二羟基- 6,7,3′,4′ -四甲氧基黄酮(8)、金腰素乙(9)、千层纸素 A(10)、芹菜素(11)、对羟基苯乙酮(12)、对羟基苯甲醛(13)、芦荟大黄素(14)、大黄酚(15)、大黄素甲醚(16)、花椒油素(17)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8)。结论 除化合物18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鱼眼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民族药臭灵丹的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研究和开发菊科四棱峰属植物臭灵丹laggera pterodonta(D.C)benth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及理化鉴定的方法作系统的生药学研究。结果:证明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倍半萜类化合物等,组织特征为茎维管束23~29个;叶中脉维管束5~8个;全体密被非腺毛。结论:为制定药材质量标准、研究和开发利用该药资源提供了理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云木香挥发油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云木香挥发油提取工艺。方法:以挥发油提取率和油的品质综合评分为指标,对水蒸气蒸馏、超临界CO2萃取、加热回流提取、超声波提取和闪式提取5个提取方式进行实验优选;再以挥发油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对所选提取方式的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效果最佳,经正交实验考察发现对云木香挥发油提取结果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萃取压力,其次是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和分离温度,可结合生产实际进行选择。结论:云木香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临界CO2萃取,CO2流量20L/h,萃取压力18MPa,萃取温度35℃,萃取时间1.5h,分离柱压力6.5MPa,分离温度30℃。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蒲葵子进行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显微特征等生药学研究。方法:采用原植物形态鉴定、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别法进行研究。结果:蒲葵子粉末的石细胞、棕色块、油细胞均可作为鉴别特征。结论:本研究可为蒲葵的生药学鉴定提供生药学资料。  相似文献   

18.

Aim of the study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anti-inflammatory and analgesic activities of the ethanol and aqueous extracts of a Tibetan herb Pterocephalus hookeri (C.B. Clarke) Höeck to provide 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its traditional use such as cold, flu and rheumatoid arthritis.

Materials and methods

Investigations on the analgesic effects of P. hookeri (C.B. Clarke) Höeck were carried out, including hot-plate test and acetic acid-induced writhing. The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were observed by utilizing the following models: carrageenin-induced edema of the hind paw of rats, cotton pellet-induced granuloma formation in rats, acetic acid-induced permeability, and xylene-induced ear edema in mice. The effects of the administration of indomethacin were also studied.

Results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ethanol and aqueous extract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hot-plate pain threshold and reduced acetic acid-induced writhing response in mice. The ethanol and aqueous extracts remarkably inhibited the increase in vascular permeability induced by acetic acid and ear edema induced by xylene. The ethanol extract also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carrageenin-induced rat paw edema perimeter and inhibited the increase of granuloma weight.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thanol and aqueous extracts have both central and peripheral analgesic activities and as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supporting the traditional application of this herb in treating various diseases associated with inflammation and pain.  相似文献   

19.
蒙药吉如很阿嘎如-8的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quantitative study on Mongolian medicine Jiruhenargaru-8 with both microscopic determination and physical and chemical determination was carried out here. it provided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control of quality of the medicine.  相似文献   

20.
丽江前胡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云南丽江地区应用的前胡品种二色棱子芹的根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角型映哺香豆素6-甲氧基当归素,虎耳草素,角型二氢吡喃香豆素白花前胡丙素,丁素,peucedanocomarinⅡ,pteryxin,香豆素二聚体走马芹内酯,非香豆素化合物槲皮素,falcarindiol,棕榈酸,硬脂酸,二十四烷酸。γ-谷甾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