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1年9月11日以来,本院采用自拟灵丹蒲冬汤防治流行性感冒,收到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现介绍方药如下. 1组方 灵丹蒲冬汤由臭灵丹2500g,蒲公英2500g,忍冬藤2500g,桑叶1000g,薄荷500g,黄芩1000g,板蓝根1500g,土连翘1500g,贯众1000g,甘草500g,柴胡500g,山豆根500g,马鞭草1000g,红糖1000g组成.供1000人服用.  相似文献   

2.
张云祥 《北京中医药》2006,25(2):111-111
例1,患者,男,28岁,1997年10月14日初诊.主诉:右拇指红肿疼痛1周.现病史:右拇指红肿疼痛,伴灼热感,口干口渴,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大便干,2日一行,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实验室检查:血尿酸512mmol/L.中医辨证:湿热痹阻经络.立法:化湿清热,通络活络.方药:生薏苡仁30g,金银藤30g,佩兰12g,藿香12g,蒲公英30g,白蔻仁9g,连翘15g,黄芩12g,丝瓜络12g,白通草9g,滑石30g,甘草6g.  相似文献   

3.
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坐骨神经痛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年来笔者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坐骨神经痛21例,收到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1 方药组成 黄芪30g,独活12g,杜仲15g,秦艽15g,防风15g,白芍15g,桑寄生30g,牛膝18g,熟地15g,细辛6g,肉桂6g,当归尾12g,红花12g,桃仁12g,地龙12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中、晚服.  相似文献   

4.
钟天 《江西中医药》2007,38(5):52-52
1发热 陈某某,男,27岁,2001年3月12日初诊. 自诉发热20余日,体温波动于38.5℃左右,午后热甚.伴周身骨节酸痛,精神困倦,乏力,食欲不振,口腔溃烂,口苦且干,不欲多饮,咽红咽痛,无汗,不咳,二便自调.舌质红、苔薄黄而干,脉弦滑数.查血、尿常规无异常,摄胸片未见异常.先后用先锋霉素、氨苄青霉素等药滴注,治疗不效.  相似文献   

5.
中医人十禁     
《光明中医》2012,(7):1384
一禁:迟到早退,工服不整,诊室脏乱,喧哗吵闹,抽烟进食。二禁:粗暴接诊,懈怠接诊,差别接诊,利益接诊,无号接诊。三禁:记录疏漏,记录潦草,资料混乱,资料不全,资料丢失  相似文献   

6.
藤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近期文献,对藤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藤茶有效成分为黄酮类等,该药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可增强、调节免疫,抗炎,抗菌,降血糖,降血脂,降压,保肝、护肝,抗氧化,抗肿瘤等,为临床开拓治疗范围和开发新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金钱草30g,海金沙15g,柴胡10g,川楝子10g,鸡内金10g,半夏10g,枳实10g,郁金10g,延胡索15g,五灵脂10g,茵陈15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用,半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  相似文献   

8.
血虚证是中医虚劳病的证型之一,临床上比较常见,女性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为面黄少华,或苍白萎黄,眼睑、甲床苍白,头晕眼花,少寐多梦,倦怠乏力,甚至精神萎靡,心悸气短,动则为甚.血虚迁延日久,血不载气,五脏六腑失去其滋养,导致脏腑功能低下,可演变成虚劳重症.导师李守朝教授治疗虚劳血虚证颇多心得,他总结出的补血三法,在临床运用得心应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大师乡愁     
圣人在自己的故乡,常常被人误解,耶稣如此,孔子如此,被拣选的都是少数,所以,他们选择离开,走上了周游的苦途,等到载誉而回,魂梦安稳,已经不是那般华年。  相似文献   

10.
徐某,女,17岁,患者16岁月经初潮,期、色、量均正常.1992年仲夏,因经期负重,经量遂增多,并先期而行.1993年1月,经行量多,未经诊治,继血流如注,而致晕厥,遂送某医院住院治疗9天,血止出院.  相似文献   

11.
卢某,女,70岁,2003年3月12日就诊.半年前出现左侧腰部阵发性剧痛,疼痛常呈突发性,呈针刺样,有时疼痛沿左侧小腹向左侧大腿内侧放射.发作时俯仰不能自如,转侧不利,痛处拒按,间或日轻夜重,痛剧时面色苍白,恶心,身冒冷汗,疼痛间隙期如常人.伴腰酸乏力,口苦咽干,溲黄便秘.B型超声波提示:左肾体积10.23cm×4.77cm,右肾体积8.12cm×4.16cm,双肾位置、形态正常,左肾内可探及4枚光点回声,大小为0.86cm×0.4cm,0.9cm×O.48cm,0.51cm×0.3cm,0.7cm×0.5cm,后方伴声影.  相似文献   

12.
蜜汁山药:山药500g,鸭梨1个,葡萄干5g,苹果1个,桂花酱15g,白糖100g。将山药刮去外皮,清水洗净。将鸭梨、苹果削去皮,切开,除核,切成小丁。将葡萄干洗净。锅中注入清水,上火烧开,放入山药,氽一下捞出,切成长lcm的段。沙锅中放入白糖,注入250g清水,上火烧开,放入山药段、鸭梨丁、苹果丁,移至微火上煨20~25分钟。当山药熟烂时,捞出山药段,整齐地码入圆盘中,上面撒上葡萄干。将煨山药的糖汁过细罗,注入另一锅中,加入桂花酱,将汁熬浓,浇在山药上即成。豆浆糊:豆浆1000g,糯米100g,白糖适量。将糯米洗净,放入锅中,加水适量,武火烧沸后改用文火慢慢…  相似文献   

13.
1病历摘要 于某某,女,67岁.2007年9月5日初诊. 患者今年2月份因上呼吸道感染而致发热,虽应用多种抗生素,但发热时作时止,多则十余天,少则三四天,每次需用退热药,迁延至今.期间为此反复住院3次,多方系统检查仅见纵隔有一肿大淋巴结,余无阳性发现,CEA、AFP、CA199、CA125等肿瘤标志物检查阴性.发热一般在39℃以上,最高41℃,热前形寒,有时寒战,口干,大便偏烂,日行3~4次,纳差,乏味,舌质暗红、苔薄黄腻,脉小滑数.  相似文献   

14.
中医人十禁     
《光明中医》2012,(3):531-531
一禁:迟到早退,工服不整,诊室脏乱,喧哗吵闹,抽烟进食。二禁:粗暴接诊,懈怠接诊,差别接诊,利益接诊,无号接诊。三禁:记录疏漏,记录潦草,资料混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治疗疾病时,尽量能中不西,特别是在自己及家人患病时,曾治疗几次高热,现不揣浅陋,举2例报道如下。例1.患者,男,39岁,2010年4月27日起出现发热、项背拘急等症状,舌苔厚腻,脉浮数,初未测体温,按习惯思路处方,处以葛根汤加味:葛根15g,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10g,麻黄8g,柴胡12g,黄芩9g,苍术10g,茯苓20g,半夏10g,枳实10g,干姜10g。2剂。27日晚开始服用,晚间即服1剂,28日日间又服1剂,几近无效,且症状有增无减,测体温39.7℃,仍项背拘急。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30岁。于2006年3月16日左眼被圆木撞伤,当时即出现眼痛肿胀,视物不清,鼻腔出血,头痛头晕,恶心欲吐等,急来诊。检查:视力右眼1.5,左眼0.08;眼睑肿胀,皮下充血,眼球稍突出,球结膜下出血,角膜尚透明。前房深浅正常,下方出血。眼底视神经乳头边缘出血,视网膜水肿,黄斑部有少量出血,中心凹光反射消失。眼压左59.10~69.3mmHg,右29.00mmHg。诊断为外伤性房角后退性青光眼。经西药降压、前房穿刺等疗法治疗2个多月,效果不理想,遂于6月4日改用中医治疗。患者自诉头痛头晕,恶心欲吐,眼眶灼热,目珠胀痛,视物模糊,畏光羞明,重影,大便燥结,心烦…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30岁,2010年2月求治。婚后3年未孕,阴中疼痛,近来尤甚,四肢烘热,经行先期,每次提前七八天,舌红,脉弦数。病由夫妻不和睦,易怒多郁。治法:疏肝解郁。处方:柴胡12g,白芍20g,牡丹皮10g,栀子10g,茯苓10g,甘草6g,白术15g,当归15g,香附10g,薄荷6g(后下),生姜3片。服药6剂后,复诊时阴痛已止,烦热已除,唯腰膝酸软,乃肾精亏损。复诊:治法:滋补肾精,兼以疏肝。处方:熟地黄20g,柴胡15g,白芍15g,茯苓10g,山药15g,泽泻10g,牡丹皮10g,白薇10g,桑寄生15g,甘草6g。讨论本例因夫妻不和睦,情志抑郁,肝失疏泄,以致肝郁血虚而烦热;肝络阴器  相似文献   

18.
我每天清晨醒来,不起床,先将两手互相用力推按,一个个指节扯响。然后,双脚用力抽抖200下。再坐起来,用左手按右脚心,右手按左脚心,各按摩100下随即下床,在阳台上面朝花丛,双手臂举200下,双腿蹲起200下,  相似文献   

19.
王常普 《河南中医》2002,22(1):71-72
李氏清暑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 ,其用以治疗元气本虚 ,感受暑湿之证。笔者近几年来 ,以本方治疗夏暑季节的内科杂症 ,取得良好效果 ,今举隅介绍如下。1 胃脘痛 (慢性浅表性胃炎 )王某 ,男 ,36岁 ,1998年 8月 10日诊。胃痛 9a,胃脘痞满胀痛 ,气干呕 ,不思饮食 ,每遇情绪波动后加重 ,经服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而获效。近日 ,胃脘痛加重 ,自服前方无效。胃脘胀痛 ,胸闷欲呕 ,口干口苦 ,食少便溏 ,神疲乏力 ,气短懒言 ,舌淡苔黄腻 ,脉沉弱。X线钡餐透视确诊为 :浅表性胃炎。证属外感暑湿 ,内伤元气 ,升降失常所致。治以健脾益气 ,清暑…  相似文献   

20.
乌梅论选     
肺主气,气平则降,所以下气;肝属木,木枯火炎,逆于胸中,则热而烦满,乌梅味酸,能收浮热,吸气下行,所以止烦满也。心者火也,木之子,味酸气平,能平肝木,木和心自安也。肢体属脾,脾为土,肝木克土则痛,味酸则敛,所以止痛。肝藏血,血枯则偏枯不仁死肌矣,味酸益肝血,血和则润,不仁死肌愈也。去青黑痣,及蚀恶肉,酸收之味外治,能消痣与肉也。——清·叶天士《本草经解》乌梅,味酸,性涩,入足厥阴肝经,下冲气而止呕,敛风木而杀蛔。《伤寒》乌梅丸,乌梅三百个,干姜十两,细辛六两,人参六两,桂枝六两,当归四两,川椒四两,附子六两,黄连一斤,黄柏六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