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0种雌性大鼠的中医体质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常用实验动物的中医体质学的差别,为中医动物实验的动物选择和实验动物饲育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10种北京市常用的雌性实验大鼠进行外观、大便、舌象观察,并测定动物的体温以及肾上腺、胸腺、脾脏重量和与中医体质学有关的生物化学指标。结果:不同品系、同品系不同微生物等级的实验大鼠间在某些指标上有一定的差异。结论:不同品系、同品系不同微生物等级的实验大鼠间在中医体质学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10种大鼠部分指标相关性与中医体质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在已对 10种实验大鼠进行了中医体质检测的基础上 ,对其部分指标的相关性与中医体质的关系做初步研究。方法 大鼠品系有WistarⅠ级、Ⅱ级、Ⅲ级、SDⅠ级、Ⅱ级、Ⅲ级 ,CD(SD)IGSⅢ级 (大、小体质量 ) ,SHRⅠ级 ,SHR/spⅠ级。均雌雄各 10只。观测体质量 ,体温 ,肾上腺、胸腺、脾脏湿质量 ,测定TT3 ,TT4,FT3 ,FT4,rT3 ,TSH。分析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指标的相关性与动物的体质有一定关系。结论 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同样为机体的重要生理病理特征 ,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体质不仅关系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而且直接影响着临床治疗,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与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况、病变性质及发展趋向.从而指导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说。目前中医体质学说研究内容日趋深入,研究水平日趋提高,研究思路日趋拓宽,但是某些研究还停留在文献整理上,缺乏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紧密度不够,学科研究队伍人数也明显不足。目前本学科理论研究的当务之急是建立体质分型的标准模型,以更好地为临床证治服务。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遵循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原则。其中,因人制宜是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等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中医学的一大特色就是因人制宜,重视人的体质及其差异性,就此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1调研对象 平顶山地区农村、工人、知识分子、大中专学生、军人、企业管理人员等。 2中医体质分类标准 参照王琦教授《中医体质学》及《平顶山市中医院中医辨识检分类标准》。  相似文献   

6.
中医体质学说有着丰富的内容。先秦两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及《伤寒论》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晋隋唐时期、宋金元时期、明清民国时期的医著都对体质学说有了进一步发挥,并充实其学说。建国后是体质学说的大发展时期,尤其是王琦教授编著的《中医体质学》一书,集历代之大成,又结合现代医学的一些观点,使中医体质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医体质学,是在历代体质学说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7.
体质现象是人生命活动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与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随着多学科知识与方法的引入,以及大量临床工作者的努力,中医体质学说正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本文就近数十年来体质学说的研究情况做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8.
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医体质学说自本世纪70年代提出以后,近20a来,对这门学科的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可喜的进展。1 理论研究1.1 中医体质学说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 中医体质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78年被比较明确地提出后[1],受到中医界广大学者的关注,随着第一部中医体质学说专著的出版,中医体质学说的概念已得到确定——“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及发展趋向,从而指导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说。”[2]并认为其基本原理概括为:(1)体质过程论—…  相似文献   

9.
中医体质研究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中医体质研究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如中医体质的定义、分类、中医体质与证的内涵、中医体质学与中医学整体观的关系,以及中医体质的研究与临床疾病的防治和个体的养生康复等,认为研究增强体质方法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中医体质学说的概念中医学古无体质之名,自《内经》始,古代中医药文献中有禀赋、素质、禀质、素禀、气禀、气体等名称。中医体质学说始于20世纪70年代,匡调元最先于1977年发表了《体质病理学研究》的论文。1978年王琦、盛增秀明确提出了中医体  相似文献   

11.
二甲基亚硝胺大鼠肝纤维化中医方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二甲基亚硝胺(DMN)大鼠肝纤维化的中医方证。方法:腹腔注射法制备DMN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别采用5首不同功效的经典方治疗两周,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羟脯氨酸(Hyp)含量及肝功能变化。结果:造模4周后大鼠形成典型小结节性肝硬化,6周后模型组大鼠肝组织损伤较4周时有所缓解。与6周模型组相比,茵陈蒿汤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Hyp含量及肝功能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黄芪汤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Hyp古量亦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茵陈蒿汤、黄芪汤能够有效逆转DMN大鼠肝纤维化,成型期DMN肝纤维化大鼠的主要中医方证为湿热、瘀热内蕴兼气虚。  相似文献   

12.
从四个方面对中医体质学进行展望 :即中医体质学的基础研究、体质学说将促进心身医学的发展、发展中医体质学优势 ,带动临床学科发展及体质预防和康复学。认为体质学说研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 ,可逐步从中医体质生理、病理、药理、诊断、治疗、养生等方面建立学科分支 ,从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开展研究 ,使之进入新的研究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中风病中医临床证型的CT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中风病中医临床证型与头部CT表现的相关性研究,发现:(1)中医之中风病与现代医学急性脑出血管病密切相关,但不等同;(2)中经络以脑梗塞为主,中脏腑以脑出血为主,(3)脑白质变性,脑萎缩既是中风病的发病因素,又是其潜在的危险因素;(4)病损范围与中风病证相关,但应从具体部位分析;(5)中络,中经在脑横断面上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4.
中医湿热证证候模型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中医温病湿热证证候模型的应用基础研究内容为两部分:一是研制湿热证动物模型;二是进行清热祛湿法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以中医温病经典理论为指导,在五种因素,六种造模方法比较的基础上,利用综合因素(饮食+气候环境+致病生物因子)造模方法,所复制成的湿热证模型,无论从发病条件、病变脏腑,还是主要症状体征均近似于中医湿热证型,具有重复性好及操作简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中医辨证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中医辨证特点,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本病治疗提供临床辨治依据.方法:对62例GVHD患者按急慢性分组共计85例次进行中医辨证观察.结果: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50例次,湿热型占68%,半数有肝损害黄疸,血热阴虚型占32%,病情偏重者较多;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35例次,湿热型占25.7%,且多兼阴虚、血瘀,阴虚型占74.3%.结论:GVHD常见基本中医证型为湿热和阴虚型.aGVHD以湿热型多见,重症患者在血热阴虚型中易见;cGVHD则以阴虚型为主;随着病情加重和病程延长阴虚证型呈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16.
3种治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重构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比研究平肝潜阳法、化湿利水泄浊法及两者合法平肝化湿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重构(VR)的影响.方法:SHR随机分为化湿组、平肝组、合方组、依那普利组和模型组,并设Wistar-Kyoto(WKY)大鼠组作为正常对照,治疗8周.观察各组大鼠血压、主动脉胶原含量及其中膜血管平滑肌(VSM)、胶原纤维(CF)、弹力纤维(EF)的相对面积比值等变化.结果:模型组血压、主动脉胶原含量、VSM及CF面积等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模型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核个数显著少于WKY组、合方组及依那普利组,EF变化仅模型组与WKY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3种治法均有降低血压及抑制主动脉胶原沉积和VSMC肥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医不同疗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医不同疗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通过电针内关穴、口服复方丹参滴丸及针药结合3种不同治疗方法记录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图(ECG)和动态心电图(Holter)缺血性ST-T的改变,进行客观疗效比较,找出最佳中医治疗方法,并为电针内关穴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提供依据.结果:3种治疗方法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ECG和Holter缺血性ST-T,尤以针药组疗效显著(P<0.05或P<0.01).结论:(1)单纯运用电针或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均有较好疗效,但针药结合效果更好;(2)电针内关穴对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改良中医情绪疗法"(Modified TCMEmotional Therapy,MTET)的操作方法并研究其接受性及对情绪的影响。方法对60例有情绪困扰者使用MTET,并在治疗前后进行焦虑状态/特质询问表中的焦虑状态问卷(STAI-S)和中医七情自评量表评定。结果治疗前后比较,STAI-S评分降低,中医七情自评量表中正性情绪"喜"评分增高,而负性情绪"怒""忧""思""悲""恐"和"惊"的评分降低,经配对t检验,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MTET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接受性,能增加情绪困扰者的正性情绪,降低负性情绪和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19.
试论中药提取物的产业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标准提取物作为一种新兴的产品正日渐受到重视,它是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对中药材或中药复方进行提取加工而得到的一种具有相对明确药效物质基础、质量标准严格的一种中药产品,可作为中药的新型“饮片”以及中药制剂的原料药。目前的中药提取物可分为三大类:单味中药提取物,复方中药提取物及纯化提取物,包括活性部位和单体化合物。中药提取物是从中药产业中分化出来的新兴领域,它体现了中药产业的技术进步,体现了中药现代化的要求,具有原材料、提取工艺、质量控制、中医临床等方面的优势。中药提取物的产业化将有助于提高中药材的附加值,促进中成药生产分化为原料生产和制剂生产两部分,进而形成中药原料提取物产业,通过这种专业化分工,有利于提高中药生产经营的规范化和集约化水平。其产生和发展,是中药走向国际市场的需要,是中药现代化,培育新兴产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