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广西中医学院一附院陈慧侬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从医40余年,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医术精湛,在中医妇科界享有极高的声誉。陈老师擅长于运用中医药治疗各种妇科疑难病证,尤其对妇科阴虚湿热证的治疗有独到的经验,认为阴虚湿热证的发生与女性的生理特点及生活上调护不当密切相关。陈老师灵活运用养阴清热化湿法治疗本病,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张佩青辨治慢性肾脏病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佩青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CKD)强调病证结合、衷中参西,重视脾肾、善调阴阳,谨守病机、知常达变,立法处方、传承衍变,使CKD复杂庞大的病因及治疗变得简单明了。张师提倡的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融中西医理论为一体的疾病认识思路.将为解决临床疑难杂症提供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3.
介绍蔡淦教授辨治慢性胃肠疾病湿热证的临床经验。认为其病机以脾失健运为本,湿热内蕴为标;以中焦脾胃为主,波及上下二焦,病程缠绵难愈,多兼夹食滞。治疗宜健脾助运、清热化湿,调畅气机、分利三焦,治中焦如衡、以平为期,湿食并治、消积化滞。并举验案2则。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孙伟教授诊治慢性肾病的学术思想及经验总结。慢性肾脏病属中医学的“腰痛”“关格”“虚劳”等范畴,发病主要与脾肾关系密切。慢性肾脏病若发展至终末期阶段,都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孙伟教授认为肾虚湿瘀是慢性肾脏病基本病机,并应用“湿热伤肾”理论系统阐释了该病的诊治方案。认为湿热是本病进展的启动因子,肾元亏虚为发病之本,瘀毒是湿热伤肾的病理结局,明确了湿热证的诊断要点,确立了益肾清利活络治疗原则,从而延缓肾功能进展。  相似文献   

5.
介绍何立群教授辨治慢性肾脏病策略及用药经验。认为其发生多为风邪、寒邪、水湿、毒邪等外邪和七情、饮食、劳倦等内邪共同作用的结果。治宜活血化瘀,理气补肾通络;疏肝理脾,益气养血解郁;祛邪扶正、补调泻兼顾。解析经验方"抗纤灵方""抗纤灵二号方""健脾清化方"。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6.
胡顺金主任医师认为慢性肾脏病(CKD) 3~5期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见于脾肾二脏,随着本病发展,脾肾虚损日甚,湿浊、瘀血等标实内生,虚实交杂,共同致病。治疗上主张根据证候,标本兼治,分清缓急,各有侧重,将证型分为脾虚湿盛夹瘀证、肝郁脾虚夹瘀证、阴虚内热夹瘀证和湿热蕴结夹瘀证,临床工作中获得满意疗效,并列举相关医案,以作考鉴。  相似文献   

7.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胃部恶性病变的前期表现,俗称为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不规则上腹痛或不适、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的症状,部分患者还可伴有贫血。根据国内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1],由于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环境污染等诸多因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年轻化  相似文献   

8.
熊维建教授师从国医大师郑新老中医,是重庆市名中医。熊维建教授从肾病专科临床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各类肾脏疾病,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及总结分析,积累了丰富的肾脏病中医诊疗经验。熊维建教授师传承国医大师郑新老中医“肾病三因论”的学术思想,认为诸多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多责之于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具有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的特征。此文从病因病机的认识、治疗处方用药及临床案例分析3个方面,浅析熊维建教授诊治湿热证肾性蛋白尿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张胜容教授认为“肾衰一病,脾胃先伤”,在慢性肾脏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脾肾两脏相互影响,逐渐走向衰败,并伴有湿、浊、瘀、毒等邪实混杂,贯穿全程.张胜容教授根据自身临证经验,将慢性肾脏病分为4种证型,分别为脾肾气虚湿浊内蕴证、湿热内蕴瘀血内阻证、肝肾阴虚浊毒内蕴证及气阴两虚浊瘀互阻证.治疗上主张早期就应顾护脾胃,并根据慢性肾...  相似文献   

10.
陈扬荣教授以三焦辨证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慢性肾衰竭病机关键为肺失通调、脾胃气机升降失司、肾脏虚损,以致三焦气化失常,五脏俱虚,水液等代谢产物排泄不畅进而出现"痰""湿""毒""瘀"等病理产物及蛋白尿、水肿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其分别从上焦、中焦、下焦不同的生理特性出发,指出三焦各自病机侧重。治疗上,其非常注重疏利三焦,采用宣降、疏调、通调等多种的治疗方法,使气机升降得以枢转,水道乃通,邪气乃散,阴阳乃和。  相似文献   

11.
郑玲玲 《天津中医药》2022,39(10):1273-1276
慢性肾脏病患者长期大量使用激素后容易出现股骨头坏死等后遗症,王耀光教授认为应用中医药分期辨证治疗慢性肾脏病伴发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疗效突出。在慢性肾脏病稳定期,以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为主,即以散寒除湿、清热除湿、通络止痛为主,补肾活血为辅;慢性肾脏病急性加重期,以治疗慢性肾脏病为主,即以补肾活血、健脾益气等为主,辅以清热化湿、散寒止痛、祛风通络,并结合具体验案进行举例。  相似文献   

12.
慢性胃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慢性胃、十二指肠炎症、溃疡、胃神经官能症占多数,部分患者还有不同程度的胃下垂,由于病因不同,表现症状有别,临床治疗较为棘手。笔者从医20余载,在辨治本病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为慢性胃痛的病因可归为气滞、血瘀、痰湿、食积和虫症所致,其病机主要是肝胃不和、热郁湿困、气滞血瘀与脾胃虚弱较常见。因而辨证主张以辨明寒热虚实为主,论治强调从肝脾胃入手,遣方用药往往通补并用,标本兼顾。现将笔者治疗慢性胃痛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聂莉芳治疗慢性肾脏病学术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伟刚 《北京中医药》2009,28(6):415-416
聂莉芳主任医师治疗肾病强调辨病期与辨病证相结合,动态整体地诊治疾病,权衡标本缓急,注重气血阴阳及脏腑辨证,突出脏腑定位,深入研究气阴两虚证,注重调理、固护脾胃,用药考究;广开思路,立足中医根本,综合现代科研方法 实现中医疾病诊治的标准化.  相似文献   

14.
慢性胃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慢性胃、十二指肠炎症、溃疡、胃神经官能症占多数,部分患者还有不同程度的胃下垂,由于病因不同,表现症状有别,临床治疗较为棘手.笔者从医20余载,在辨治本病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为慢性胃痛的病因可归为气滞、血瘀、痰湿、食积和虫症所致,其病机主要是肝胃不和、热郁湿困、气滞血瘀与脾胃虚弱较常见.因而辨证主张以辨明寒热虚实为主,论治强调从肝脾胃人手,遣方用药往往通补并用,标本兼顾.现将笔者治疗慢性胃痛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李有成 《新中医》1989,21(10):23-25
  相似文献   

16.
对湿热的描述,首见于《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宋代朱肱《伤寒类证活人书》开始  相似文献   

17.
叶腾辉主任医师为四川省名医,从医近50载,治疗湿热一证得心应手,立竿见影。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1湿热证的病因病机叶天士将湿热证的病因分为内湿和外湿两方面,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致病。《湿热论》中提到“吾吴湿邪害人最广”,指的是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  相似文献   

18.
吴鞠通"气化则湿化"理论对肾脏病湿热证治疗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学忠 《浙江中医杂志》2002,37(11):463-463
祖国医学的肾脏病发病观 ,将湿热作为一种重要的发病机制。如《症因脉治》很早就提出 :“湿热身肿之因 ,或湿热行令 ,袭人肌表 ,或先伤于湿 ,湿气久留 ,则湿热肿着矣。”现今医家更认为湿热、瘀血是肾脏病之主要标证 ,且有的医家认为湿热贯穿于肾炎病程的始终。虽为湿热 ,然湿与热相较 ,湿为阴类 ,其性重浊粘腻 ,热与湿为依附 ,湿不去则热不清 ;湿去则热不能独存。因此如何有效地祛除湿邪 ,以使湿热分离 ,是治疗肾脏病湿热证的关键。吴鞠通“盖肺主一身之气 ,气化则湿化也”。寥寥数语 ,实为治湿之要诀。也对肾脏病湿热证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思…  相似文献   

19.
张孟仁  张晓阳 《中医杂志》2005,46(10):741-742,755
郭赛珊(1938~),女,北京协和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60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30余年,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颁发的中西医结合贡献奖.师承著名中医专家祝谌予教授、王为兰教授,讲究治法,专于中医内科杂病及疑难病症诊治,疗效显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深入的研究.完成国家科技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多项课题,发表论文60余篇,参加撰写著作8部,获得多项科研成果.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华夏医学会顾问.  相似文献   

20.
介绍杨莹洁主任医师从三焦辨治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经验。杨莹洁主任医师从三焦的形态结构和 实质出发,认为三焦是联系、贯通人体上下的膜系组织,三焦不仅是元气和水液运行的通道,还与营血运行关 系密切,三焦不利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杨莹洁主任医师认为慢性心力衰竭三焦不利的病理性 质属本虚标实,脏腑精气亏虚、三焦气化功能失司是三焦不利之本,气机运行失常、瘀水互结为三焦不利之 标。从三焦不利辨治慢性心力衰竭,以“标本同治,升降气机,条畅三焦”为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