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温度、pH、培养基、碳源和光照对广金钱草茄病镰刀菌生长、产孢以及孢子萌发的影响。方法:设置不同处理,每处理接3个平板,每项实验重复3次。结果:茄病镰刀菌生长温度范围为12~37℃,最适为20~30℃。茄病镰刀菌在pH 3.0~14.0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pH为9.0~11.0。PDA、PSA、OMA和Czapek培养基对茄病镰刀菌生长影响不显著,但对孢子萌发率有较大影响,在Czapek培养液中孢子萌发率最高。不同碳源Czapek培养基上茄病镰刀菌生长和孢子萌发率明显不同,以蔗糖和麦芽糖为碳源的培养基菌落扩展最快,其次是葡萄糖和乳糖,果糖最差,同时以果糖、葡萄糖、麦芽糖和蔗糖为碳源的Czapek培养液孢子萌发最高,而乳糖较低。光照对茄病镰刀菌菌丝生长没有影响,但有利于产孢。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当归褐斑病菌(Septoria sp.)的深入研究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当归生长季节系统观察和描述症状发展变化过程.用平皿培养法和悬滴法测定温度、光照、营养和pH值对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产孢的影响,用硫酸法控制小容器相对湿度测定湿度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和结论:该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产孢的温限分别为5~30℃(最适15~25℃)、5~30℃(最适20℃)和5~25℃(最适15℃);连续光照有利于此菌的生长、萌发和产孢;此菌在75%以上相对湿度中均可萌发,以水中萌发最好;菌丝生长期需pH 4.0~10.0,孢子萌发pH 4.51~9.19,两者最适pH均为5.5,产孢pH 4.5~7.5,以pH 6.0产孢量最大;当归叶片浸渍液和葡萄糖液对孢子萌发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而蔗糖液和土壤浸渍液则有抑制作用.该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速度均缓慢,因此该病害在气温偏低及持续阴雨结露条件下发生较重.  相似文献   

3.
三七根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2019,(9)
目的:旨在分离鉴定三七苗期根腐病病原菌,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从而了解该病原菌的发病条件,为该病原菌引起的三七病害的监测和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集三七根腐病幼苗,用PDA培养基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了2株真菌。通过对菌落、菌丝和孢子形态观察及ITS序列的比对,对其中1株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温度、pH、光照、碳源及氮源等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该病原菌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将病原菌回接一年生三七植株,发现其有很强的致病性。该病原菌在30℃、pH 5的培养条件下生长最快,可有效利用多种碳和氮源,其中以淀粉、乳糖为最佳碳源,硝酸铵为最适氮源。孢子在30℃、pH 6~7的条件下萌发率最高,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结论:明确了三七苗期根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的生物学特性,确定了该病原菌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4.
铁皮石斛根腐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和鉴定铁皮石斛根腐病病原菌,测定碳、氮源、温度、pH及光照等条件对根腐病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以期掌握其生物学特性,为该病害的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采回的典型病株进行分离鉴定,同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结果:引起铁皮石斛根腐病的病原菌为镰刀菌属真菌;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H为7;最适碳源是葡萄糖和蔗糖;菌落生长最适氮源为硝酸钠和硝酸钾,产孢最适氮源为硝酸钠;全黑暗条件能促进菌丝生长和孢子的产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8℃、10 min。结论:引起铁皮石斛根腐病的病原菌为接骨木镰刀菌Fusarium sambucium。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离和鉴定三七黑斑病病原菌,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结合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的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确定三七黑斑病的病原菌为Alternaria alternata Keissl.。根据致病性测定,选择强致病力菌株A和B用于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菌株A和B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8~32℃,pH值范围为2~11,在燕麦培养基、有机氮作为氮源、12 h光暗交替等条件下生长最好,生长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28℃,最适pH分别为11和10,最适碳源分别为马铃薯淀粉和麦芽糖。菌株A产孢最适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硝酸铵,产孢最适培养基为燕麦培养基,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为11,12 h光暗交替更有利于孢子产生;菌株B几乎不产孢。1%葡萄糖溶液可促进菌株A分生孢子的萌发生长,孢子在25℃,相对湿度达93%,pH为4,光暗交替等条件下萌发率最高。结论:明确了三七黑斑病病原菌Alternaria alternata Keissl.的生物学特性,采用燕麦培养基,25~28℃,12 h光暗交替下培养有利病菌生长、产孢及其萌发,高湿度下分生孢子大量萌发。  相似文献   

6.
黄花蒿叶甲醇粗提物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黄花蒿叶甲醇粗提物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抑菌活性。方法:通过体外抑菌实验,利用牛津杯法、琼脂平板表面萌发法、吖啶橙和碘化丙啶染色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黄花蒿叶甲醇提取物对三七根腐病主要致病菌尖孢镰刀菌的孢子萌发率、孢子活力、菌丝生长以及产孢量的影响。结果:黄花蒿叶甲醇提取物能降低尖孢镰刀菌的孢子萌发率和孢子活力,抑制菌丝的生长和产孢量的增加,且随着黄花蒿叶甲醇提取物浓度的增大,其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变强。当质量浓度为25.65 mg·mL~(-1)时,与对照组相比,孢子萌发率、孢子活力分别降低了13.25%和12.50%;产孢量也显著降低,较对照组降低了90.61%。结论:黄花蒿叶甲醇提取物对尖孢镰刀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该研究将为三七根腐病的生态防控以及新农药的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2019年在河南省温县地黄种植园发现一种地黄叶枯病。采集具有褐色病斑症状的地黄植株,从叶部感病部位分离、纯化出3株病原菌。通过对病原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典型特征观察以及ITS、EF1-α、Tub多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出3株病原菌,分别为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和锐顶镰刀菌F.acuminatum,其中锐顶镰刀菌F.acuminatum尚未见有侵染地黄的报道,是地黄叶部病害的新型致病菌。为明确锐顶镰刀菌F.acuminatum的生物学特性,测定了光照、pH、温度、培养基、碳源和氮源在5 d的培养期内对病原菌菌丝生长速率的影响,并探究了菌丝生长的致死温度。研究结果表明,锐顶镰刀菌F.acuminatum菌丝在12 h光照/12 h黑暗条件下生长最好;在5~40℃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在pH 4~11均可生长,最适生长pH 7.0;在多种培养基上均可生长,其中燕麦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对多种碳氮源均可利用,其中利用率最高碳源为可溶性淀粉,利用率最高氮源为硝酸钠;菌丝致死温度51℃,10 min。该研究结果可为锐顶镰刀菌F.acuminatum引起的地黄病害田间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鉴定从重庆云阳橘红基地采集到疑似橘红褐斑病样品病原菌。方法:使用组织分离、形态学鉴定、真菌ITS序列分析及致病性测定。结果:将其鉴定为橘红褐斑病,病原菌为交链格胞菌(Alternaria alternata)。生物学特性分析表明,该病原菌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温度为20~25℃,37℃时不能生长;pH值为4~12时均可生长,最适pH值为10;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该菌可利用多种碳、氮源,最适碳源为果糖和D-甘露醇,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和硝酸钠。结论:不同褐斑病菌株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白庆荣  姜旭宇  高洁 《中草药》2014,45(21):3165-3171
目的研究蝙蝠葛新病害—靶斑病的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和药剂敏感性。方法组织分离法获得分离物并进行致病性测定;结合病原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及r DNA-ITS序列分析确定病菌分类地位;研究培养基种类、温度、p H值、碳氮源、光照对菌丝生长和菌核产生的影响;并用生长速率法测定病菌对1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蝙蝠葛靶斑病由Streptobotrys caulophylli引起。菌丝生长最佳培养基为PDA培养基,菌核形成最佳培养基为PDA和PSA培养基;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0~28℃,最适温度25℃;菌核产生适宜温度范围10~30℃,最适温度30℃;p H 4~9适宜菌丝生长,p H5~11菌核产生数量最多;菌丝生长最佳碳源为蔗糖,氮源为L-谷氨酰胺;菌核生长最佳碳源为菊糖和蔗糖,最佳氮源为硝酸钠;全光照利于菌丝生长,全黑暗利于菌核形成。病菌对腐霉利、嘧菌环胺、异菌脲、咯菌腈、甲霜·锰锌、唑醚·代森联的敏感性较高,其有效中质量浓度(EC50)<1.0 mg/L,EC90<5.0 mg/L。结论首次报道蝙蝠葛靶斑病的病原菌为S.caulophylli;确定了适合菌丝生长和菌核产生的培养基种类、温度、p H值、碳氮源以及光照条件;腐霉利、嘧菌环胺、异菌脲、咯菌晴、甲霜·锰锌、唑醚·代森联6种药剂可作为病害田间防治的备选药剂。  相似文献   

10.
药用真菌隐孔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华启洪  孙静  沈礼 《中国中药杂志》1991,16(12):719-722
通过生态观察和营养生理特性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隐孔菌是一类腐生真菌;碳源以葡萄糖、蜂蜜、果糖、甘露醇;氮源以蛋白胨、酵母粉为最理想;C/N20~25:1为最佳;最适pH值为5.5~6.5;最适温度为25~30℃,是一类适温真菌。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traditional characteristic Lomatogonium carinthiacum and Halenia corniculate. Methods: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by silicagel column, Sephadex LH-20, ODS an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egramphy. The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by NMR and MS analysis technics. Results: Twelve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as isovitexin (1), Luteolin-5-O-β-D-glucoside (2), Isosaponarin (3), Luteolin-7-O-β-D-glucoside (4,7), 1,4,8-Trimethoxy-xanthone-6-O-β-D-glucoronyl-(1→6)O-β-Dglucoside (5), friginosideD (6), 1-hydroxy-2,3,5-trimethoxyxanthone (8), 1-hydroxy-2,3,4,5-tetramethoxyxanthone (9), 1-hydroxy-2,3,4,7-tetramethoxyxanthone(10), 1-hydroxy-2,3,4,5,7-pentamethoxyxanthone (11) and usnic acid (12). Conclusion: Compounds 6 and 12 are obtained from this medicine for the first time.  相似文献   

12.
藏药窄叶小苦荬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藏药小苦荬属植物窄叶小苦荬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普通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技术对植物全草进行提取、分离和纯化,并利用超导核磁共振等现代光谱和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藏药窄叶小苦荬中发现8个三萜类、2个甾体类、2个黄酮类和1个脂肪酸酯类化合物,结构分别被确定为蒲公英甾醇()、蒲公英甾醇乙酸酯()、伪蒲公英甾醇()、β-香树脂素()、β-香树脂素棕榈酸酯()、日耳曼醇()、降香醇()、降香醇乙酸酯()、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棕榈酸-1-单甘油酯()、β-谷甾醇()、β-胡萝卜苷()。结论所得13个天然产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苍术HPLC特征图谱为基础,结合化学计量学判别方法,分析南苍术和北苍术饮片质量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南苍术与北苍术特征图谱,通过对比两者特征峰,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分析18批苍术样品。结果:对比二者特征图谱发现,北苍术4号峰和7号峰成分含量明显高于南苍术,尤以4号峰更为突出,在南苍术中该含量低于检测限;经统计9号峰与7号峰峰面积比值显示,南苍术A9/A7>2,北苍术A9/A7<2,差异明显。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均能将9批南苍术和9批北苍术很好的聚为两个不同组别,并明确导致差异的几个主要成分是4、7、8、9号峰所对应的成分。结论:特征图谱与化学计量学方法相结合可以有效区分南苍术与北苍术,为评价南北苍术的差异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14.
周欣  刘赟  龚小见  赵超  陈华国 《中国药学杂志》2009,44(18):1375-1376
 目的 研究鬼箭羽( Euonymus alatus )的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硅胶, Sephadex LH - 20 ,大孔树脂, 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仪 等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 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 8 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雷公藤内酯甲 (1) ,槲皮素 (2) ,苯甲酸 (3) ,何帕 -22(29)- 烯 -3 β- 醇 (4) , 5- 羟甲基糠醛 (5) ,咖啡因 (6) ,角鲨烯 (7) ,正二十五烷 (8) 。 结论 化合物 4 ~ 8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5.
Zeng XJ  Hu Y  Wen XQ  Hong AH  Cen YZ 《中药材》2012,35(2):223-225
目的:研究瑶药铁包金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铁包金根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十六烷酸(1)、正十八烷酸(2)、β-谷甾醇(3)、豆甾醇(4)、羊齿烯醇(5)、大黄酚(6)、大黄素甲醚(7)、floribundiquinone D(8)、2-乙酰大黄素甲醚(9)。结论:化合物1~4、7~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半夏不同栽培品的成分.方法:采用多指标定量法.结果:半夏新品Y系、鄂半夏一号的蛋白质、总氨基酸及水溶性浸出物等含量较高;来风半夏、荆半夏、昭通半夏的生物碱、总酸及醇溶性浸出物等含量较高.结论:半夏不同栽培品的各类成分间存在此消彼长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白花蛇舌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聚酰胺、Sephadex LH-20和硅胶等多种色谱柱进行分离;理化性质,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5个化合物:穗花衫双黄酮(Ⅰ),2-羟基-1-甲氧基蒽醌(Ⅱ),2.羟基-1,3-二甲氧基蒽醌(Ⅲ),香豆酸(Ⅳ)和E-6-O-香豆酰鸡屎藤苷甲酯(Ⅴ) 结论化合物Ⅰ,Ⅱ和Ⅲ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8.
半夏毒针晶的致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半夏毒针晶引起的刺激性炎症的机体表现及对相关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毛细管通透性实验、小鼠腹腔炎症实验及大鼠足跖肿胀实验,考察不同剂量半夏毒针晶的致炎效应及其量-效关系,并测定相关炎症介质的量。结果半夏毒针晶混悬液可使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腹腔渗出液中炎症介质前列腺素E2(PGE2)、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的量增加;亦可引起大鼠足跖肿胀,并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表现为典型的量-效关系,还可使大鼠致炎足跖中炎症介质PGE2、环氧合酶-2(COX-2)的量显著增加。结论半夏毒针晶刺激性毒性在机体内表现为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狗肝菜和红丝线草中多糖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回收率为99.57%。测得狗肝菜多糖含量为5.23%,红丝线草多糖含量为9.85%。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为狗肝菜和红丝钱草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茅苍术的挥发油,为茅苍术资源的野生抚育及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 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不同产地茅苍术挥发油,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道地产区茅苍术与其组培栽培品聚为一类,其中主要药效成分苍术酮、苍术素、茅术醇、β-桉叶醇相对百分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苍术酮和苍术素含量明显高于非道地茅苍术.结论 研究结果体现了茅苍术药效成分道地性的特征,为茅苍术品质评价提供了依据,组培苗可作为人工补种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