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李士材言:“脾为生痰之源”,柯韵伯则进一步曰:“肺为贮痰之器”,稍后徽州名医吴澄在《不居集》中则强调“肾为生痰之源,胃为贮痰之器”,未久,陈修园、林珮琴等又大讲痰源于肾、动于脾、贮于肺之理,阐述了痰证和脾(胃)、肺、肾的关系,后世医家对此也予以了较多的探讨。然  相似文献   

2.
“肾者,胃之关也”出自《素问&#183;水热学论》篇:“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浮肿。浮肿者,聚水而生病也”。原文主要论述了水肿病的发病机理。人体内的水液代谢,首先来源于胃受纳的饮食水谷,再通过脾的转输,肺的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和肾的蒸腾气化等多个脏腑共同参与下而完成。《素问&#183;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输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精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即是对水液代谢过程的高度概括。肾藏精,内寄元阴元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亦为人体气化作用的原动力。无论是胃的游溢精气,脾的布散精微,还是肺的通调水道,以及小肠的“泌别清浊”皆需要肾的蒸腾气化而完成。肾的蒸腾气化,一方面使“清者”上升,布散全身;一方面使“浊者”下降而化为尿液,注入膀胱。故《素问&#183;逆调论》说:“肾者水脏,主津液”。可见,水液的代谢虽与肺脾等脏密切相关,但其协调和平衡的功能依靠肾来完成。《景岳全书&#183;肿胀》篇亦说:“风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因此说肾在津液的输布排泄中起着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脏腑辨证”是治疗血液病的“精髓”。患血液病都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而贫血与脏腑关系密切。所谓“心主血脉,肝藏血,脾统血,肾主骨生髓造血”,对各种贫血多采用补脾益肾之法,其道理是:“肾为先天之本,藏精化气;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血之源在于肾,气之源在于脾,脾为肺之母,肺为气之宫,肺气伤必救于脾;而肾为肝  相似文献   

4.
水肿为许多疾病的体征或症状之一。李新华用治气利水疗法治疗水肿疗效较好,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水肿之病因有风邪外袭肌表、疮疡之毒内侵、外感水湿之邪、饮食不加节制、躯体劳倦病久、先天禀赋不足等。水肿的基本病机为肺通调之能、脾转输之能、肾失开阖之能、三焦气化之能异常,以致水液代谢紊乱,导致浮肿[1]。《景岳全书·肿胀》云:“其标在肺,其本在肾,其制在脾。”因水在五行对应肾,所以其本在肾;肺为水之上源,所以其标在肺;脾五行属土、克水,故其制在脾。  相似文献   

5.
哮喘缓解期治疗宜肺脾肾三脏并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哮喘的治疗 ,古代医家多宗丹溪“未发以扶正气为主 ,既发以攻邪气为急”之昌 ,以“发时治标 ,平时治本”为原则。对于缓解期的治疗则根据肺虚、脾虚、肾虚等偏重不同 ,分别治以补肺固卫、健脾化痰或补肾摄纳等。1 哮喘本为肺脾肾不足哮喘病位在肺 ,与脾肾的关系也很密切。哮喘的病理产物主要为痰 ,痰的产生除与肺有关外 ,与脾肾的关系更为密切。《景岳全书》云 :“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 ,然无不由脾肾。”明代医家王节斋云 :“痰之本 ,水也 ,原动于肾 ;痰之动 ,湿也 ,主于脾。”即指出脾肾两脏在痰生成方面的作用。肺主呼气 ,肾主纳气 ,肺的…  相似文献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因病机及治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包括慢性支气管炎、不可逆性慢性气道阻塞之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 ,是一种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咳、痰、喘、胸部胀闷等。中医学虽没有本病病名的记载 ,但在“咳嗽”、“痰饮”、“气喘”、“肿胀”等病证的论述中有很多相似之处。特别是“肺胀”与本病的临床症状及病理机制非常接近。1 病因病机1.1 肺脾肾三脏亏虚、气虚气滞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 清代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说 :“盖肺不伤不咳 ,脾不伤不久咳 ,肾不伤火不炽 ,咳不甚 ,其大较也。”不仅明确提出肺、脾、肾三脏是…  相似文献   

7.
肺与脾共为后天之本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权觉武  吕选民 《陕西中医》2004,25(8):726-728
本文从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的生成、肺与脾在生理、病理上的关系、肺脾互见病证的同气表里关系、肺脾与先天之本的关系 ,以及肺脾与肾在临床病证上的密切关系 5个方面谈了肺在其中的作用 ,旨在说明肺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所处的极其重要的位置和在后天方面发挥了与脾同等重要的作用。肺脾二脏经气相通 ,生理相助 ,病理相干 ,关系密不可分 ,共为后天之本。肺脾与肾有对应、协同、互助、互干的关系 ,体现了盛则同盛 ,损则俱损的先后天关系。肾为先天之本 ,肺脾共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 ,脾为后天之本”,早已成为定论。但是 ,从理论和实践不难看出“脾为后天之本”立论有所偏颇 ,因而提出肺与脾共为后天之本 ,以冀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8.
治水当审肺脾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锦海  罗淑君 《光明中医》2003,18(1):F003-F004
水肿者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肿胀》言之最详 ,其云 :“凡水肿等证 ,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 ,盖水为至阴 ,故其本在肾 ,水化于气 ,故其标在肺 ,水惟畏土 ,故其制在脾。”故水肿皆责之于肺脾肾 ,以肺者多因感受外邪 ,失于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脾者多因外感内伤 ,而运化失司不能制水。肾者多因劳倦内伤而失开阖。水肿的治疗 ,《黄帝内经·素问·汤液醪醴论》云 :“平治于权衡 ,去宛陈 ,开鬼门 ,洁净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水气病脉证并治》更为具体指出“诸有水者 ,腰以下肿 ,当利小便 ;腰以上肿 ,当发汗乃愈。”古籍也记有麻黄连…  相似文献   

9.
别福仙  李吉茹 《新中医》1989,21(7):32-34
慢性肾炎的治疗,目前治疗较困难。笔者从二十余年临床中,对慢性肾炎辨证论治,获得一些体会。现介绍如下:一、关于消除水肿问题《内经》云:“三阴结谓之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证治汇补》云:“肾虚不能行水,脾虚不能制水,故肾水泛滥反得浸渍脾土,是以三焦停滞,经络阻塞,水湿渗于皮肤,注于肌肉而为肿。”综上所述,可知水肿一证之因多责于肾、脾、肺三脏。而从慢性肾炎所见,属肾、脾虚惫而发者尤多。因“肾主水”“脾主运化”  相似文献   

10.
<正>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子的一种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前列腺增生症,在祖国医学中多属“癃闭”、“胞痹”之范畴。其病在膀胱,其本在肾,但又与肺、脾、  相似文献   

11.
脾胃学说在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小球肾炎(以下简称“慢性肾炎”)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免疫性炎症性疾病。其临床一般以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或轻度氮质血症为基本表现。根据其临床症状,慢性肾炎均属于中医“水肿”、“腰痛”、“虚劳”范畴。肾炎水肿的发生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内经》认为水肿“其本在肾,其末在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因此,本病的发生以肾为关键,同时与脾胃、肺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小儿哮喘缓解期从脾肺论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哮喘是一种顽疾,古人谓“宿痰内伏”以致反复发作,历代医家多从肺脾肾三脏论治,尤重于肺肾二脏,提出“发时治肺,平时治肾”的治例。笔者多年临床见证以脾肺气虚证最多见,故从脾肺治,尤重于脾,着眼于健脾益气固卫,深感该法对哮喘患儿缓解期的巩固与根治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3.
消渴证治一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消渴证”分三消,即上、中、下消,上消在肺,中消在脾,下消在肾,其病理则均为阴虚火旺,前人对本病治疗一般以滋阴清热为主,从肺脾肾三脏论治。施今墨老先生在医书中提到三消之证多虚,肾藏精主水,为水之本,故其病本则在肾。病本在于肾虚,主张从肾论治。受其启发,结合我多年临床经验,以增液汤合生脉散,再加苍术配玄参,黄芪配山药,从肺、脾、肾三脏入手,尤以脾肾为重点,着重从先后天两方面,以滋养培本论治,屡见奇效。  相似文献   

14.
“肺心”病多由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演变而来,在祖国医学中属咳嗽、痰饮、哮喘、肺痨等范围。多年来随着寻找防治“肺心”病的有效途径,而发展了肺——脾——肾理论,并有不少学者由不同角度探讨了肺、脾、肾的实质。他们认为“肺心”病不同时期表现是由于肺、脾、肾之间相互资生与制约关系失调演变的结果。对肝注意较少。笔者回顾既往的病例,注意到“肺心”病与“肝”的关系其实是很密切的,因而临证时应用治“肝”法来处理“肺心”病者,结果尚属满意。兹把数种常用治肝法简要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5.
苏建华 《陕西中医》1990,11(6):241-242
<正> 徐良兴老中医是铜川市中医医院副主任中医师,他幼承家训,习业于医,精勤不倦,学验俱丰。对肾病从肝论治有其独特见解,尤对经久不愈的慢性肾病注重从肝论治,屡收卓效,兹介绍如下。1 审证求因肾病乃泛指肾脏发生的多种病证,其病因各异,尚若按脏腑辨证,则虚证类多责之于肝肾;而虚实夹错、病情复杂的“水肿”“关格““肾厥”等证则多责之于肺脾肾三脏,一般认为是由于肺脾肾三脏阳虚,功能失调,宣降、运化、气化失权所致,故治之亦多从调理肺、脾、肾三脏着手。然而临床  相似文献   

16.
温阳利水法治慢性肾炎水肿马清东辽宁北宁市中医院(北宁121300))中医学无肾炎病名。据其特点属于中医水肿范畴。水肿产生与脾肺肾有关,尤与脾肾两脏关系最为密切。《内经》指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其本在肾”。《诸病源候论》曰:“水病无不由脾肾虚所为...  相似文献   

17.
急性肾炎属中医“水肿”范畴,其病理过程是人体内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水液代谢失常,病位主要在肺、脾、肾三脏.而且初期在肺,中期在脾,后期在肾。笔者根据本病的发展规  相似文献   

18.
<正> 水肿,《内经》称之为“水”,《金匮要略》称之为“水气”。它是病邪侵袭人体或饮食起居失常,导致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液停骤体内的病变,正如《景岳全书·臌胀篇》所言:“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治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这就指出了“水不自行,赖气以动”之理。因此,在治疗上除用发汗(宣肺)、利尿、攻逐等法外,还有健脾、温肾等法。若有瘀血征象,还应合以活血化瘀之法。  相似文献   

19.
治水一得     
水肿病,亦称“水”、“肿”、“肿胀”、“水气”等,其发病机理历代医家多有论述。《素问》记载:“其本在肾,其末在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张景岳曰:“凡水肿等证,乃脾、肺、肾三脏相干之病……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气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  相似文献   

20.
汗液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复杂,需要多脏腑相互协调配合完成,尤以脾、肺、肾三脏的综合调节为首要。《景岳全书·肿胀》记载:“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为土,故其制在脾。”程为平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治疗汗证应从五脏虚实来调整全身阴阳,并将汗证分为痰热扰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