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膏方不唯"补"当以"衡"为期--颜德馨教授膏方新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德馨教授临证 60余年 ,深感“气为百病之长 ,血为百病之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提出了“久病必有瘀 ,怪病必有瘀”的辨证观点和以调气活血为主的“衡法”治则。他赞同《素问·调经论》“人之所有者 ,血与气耳”之说 ,认为气与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功能动  相似文献   

2.
颜德馨教授应用温阳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昀  颜乾麟  孔令越  颜德馨 《新中医》2005,37(12):17-18
颜德馨是上海同济大学铁路中心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全国名老中医,兼任上海中医心脑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颜教授历60年医苑春秋,学验俱丰,临证倡导“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虚、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的辨证观点,倡导调气活血之“衡法”治则,临床屡收佳效。现将颜教授应用温阳法治疗心血管病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董乃娥 《新中医》2012,(12):150-151
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发现,诸多疑难杂证多源于瘀血,并通过甲皱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等研究,对此观点进行了验证,得出了“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的病因理论,提出了“久病必瘀、怪病必瘀”的新观点,进而提出了“以衡法调气血”治疗疑难杂症的新治则,为中医学理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颜德馨教授治疗心衰经验摭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的老师全国著名中医颜德馨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 ,根据其“气为百病之长 ,血为百病之胎”、“久病必有瘀 ,怪病必有瘀”的理论 ,创立了衡法治则。衡法 ,就是通过治气疗血来疏通脏腑血气 ,使血液畅通 ,气机升降有度 ,从而祛除各种致病因子。1 衡法的理论探讨阳为一生之主宰 ,得之则明 ,失之则不彰。心体阴而用阳 ,心之气阳衰弱即心的正常功能衰退 ,往往出现虚寒证候 ;心主血脉 ,心气不足 ,推动乏力 ,必然表现为瘀血证候。因此 ,颜德馨教授认为心衰是本虚标实之证 ,与气血失常关系密切 ,心衰的病机关键点是心气阳虚 ,心血瘀阻 ,提出“…  相似文献   

5.
<正> 先师许寿仁是江西南昌名老中医,生平对瘀血证颇有研究,提出了“百病皆生于瘀”的观点。他说:“气血是人身二宝,亦可成为二害。气行则血行,以营养周身;气滞则血瘀,以危害全身。《内经》有百病皆生于气之论,气血本为同源,必然气血同病,因而百病皆生于气,必致百病皆生于瘀。”基于上述理论,许师在临床上应用行瘀为主的方法,治愈了不少疑难疾病。举两例病案以示一斑。阳虚淤阻怯风王××,男,三十七岁。平素虚弱,常多优郁,每以自己体弱多病为虑。于是未寒先裹衣,无风早闭户。近一年来畏风怯寒特甚,终日瑟缩家中,厚絮裹体,家人在旁走动,或门窗启闭,便觉风动寒生。盛  相似文献   

6.
颜德馨教授为著名中医理论家、中医临床家,同济大学中医药研究所所长,于2009年获“国医大师”荣誉称号。颜德馨教授立足于气血学说,倡导“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等学术观点,提出调气活血为主的“衡法”治则,为医林所瞩目,在治疗各科疑难杂病、老年病等方面均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颜德馨运用桃红四物汤化栽,异病同治,起顽疴偏头痛,无脉症,再障及系统性红斑狼疮,阐发“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的理论,可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8.
谢科 《陕西中医》2006,27(7):843-843
上海名医颜德馨教授强调“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并以“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为治则,将具有调理气血,活血化瘀功效的治法称之为“衡法”从而为诊断疑难病症提出了一整套崭新的理论和行之有效的治法,衡法三号即是其系列方之一。我们自2003-2005年来,以该方为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7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从痰瘀论治慢性胃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胃炎属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缓慢,病程较长,日久易合并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等癌前期病变。笔者治疗多例慢性胃炎病人,发现慢性胃炎多具有“痰瘀”的病因和症状,尊“百病皆由痰作祟”和“久病多瘀”等古训,从“痰瘀”论治取得了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颜德馨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国医大师,历70年医苑春秋,学验俱丰。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等冠状动脉血管疾病实践中,倡导"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虚、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辨证观点[1-2],以"衡法"法则治疗屡获殊效。兹介绍如下。1阳气与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及急性冠脉综合征颜教授认为,"阳气乃一身之大气",十分推崇唐代王冰提出的"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观点,强调"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