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石学敏院士学术思想探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学敏院士 ,1 93 8年 6月生于天津 ,著名针灸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天津中医学院副院长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石学敏院士从医 40余年来 ,始终如一地坚持学习、继承、发展、弘扬以针灸为主的中国传统医学 ,坚持“中西结合 ,融西贯中”,“针药并用 ,形神兼备”,不仅创立了目前治疗中风有效的“醒脑开窍”针刺疗法 ;而且他的多项针灸、中西医结合科研成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他主持研究的重大科研课题及成果达 3 0多项 ,出版学术专著 1 7部 ,发表专业论著 3 0余篇。石学敏院士被中国工程院…  相似文献   

2.
石学敏院士御神思想管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智龙 《中国针灸》2005,25(12):867-869
石学敏院士强调神在针术中的运用,认为针以守神为首务,效以神应为保证,针刺施术务求神应;并提出神之所在、所主、所病、所治,从神的生理、病理、治疗上剖析了神的内涵,形成了其治神的学术体系.  相似文献   

3.
王自兴 《光明中医》2016,(5):634-636
目的探析石学敏院士治神学术思想。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将针刺调神、医者治神、患者守神,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结果从神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上剖析神之所在、神之所主、神之所病、神之所治的内涵,验证了以脑统神、以神统针、以针调神的"神"的学术思想。结论在临床中倡用"醒神""调神"法治疗中风及中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5.
石学敏针刺治神学术思想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鹏飞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1):1515-1516
石学敏院士在针刺中强调"治神"的应用,认为针以守神为首务,效以神应为保证,针刺施术务求神应,指出脑主神明对治神有重要的意义,并根据此观点提出了达到治神的具体要求,形成了其独特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6.
<正>刁本恕老师执医50年,厚德博学,承古拓新,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学术见解。其主张运用"多元疗法"防治疾病,擅长针、药、食同用,提出"自然生物节律调谐"论,创新"钟型灸罩"和"刁氏药棒灸法",临证针灸取穴独到,尤善用节气敷贴、小儿捏脊、推腹等治疗患者,疗效显著。现将刁老师的针灸学术思想总结如下,虽管窥未见全貌,但愿一二有益于同道。  相似文献   

7.
“窍”是人体内外信息沟通的通道,分为九窍、脑窍、心窍等,与五脏六腑关系紧密。石学敏院士对“窍”见解独特,从“窍”出发创立多种针法用于临床。通过对针灸从“窍”论治的相关针法总结发现,他非常重视脑窍,治窍不离神,别窍论治,擅用内关穴,这些学术思想对指导针灸临床及临证思维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梁栋富老师从事临床、教研工作40余年,对针灸学理论及临床实践都有较深造诣,针灸处方精当、取穴准确、精于手法,尤以擅长治疗疑难病症,对痹症、精虫减少症等疾病颇有心得,兹将梁老的学术经验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三叉神经痛是以三叉神经分布区出现放射性、烧灼样的抽掣疼痛为主症的疾病,是临床上最典型的神经痛。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开窍法,独具匠心地提出调神导气以止痛,治疗当先调神,令气易行,以意通经,使气机条达,血脉调和,通则不痛。  相似文献   

10.
傅南琳 《中国针灸》2007,27(3):213-216
本文从经穴与奇穴、固定穴与非固定穴、穴点与穴区、穴区与非穴区4个方面阐述孔昭遐教授对腧穴的看法。腧穴是气血输注体表的部位,无论是经穴、固定穴,还是奇穴、非固定穴,都有其特异的作用,因此要重视选穴与配穴。由于腧穴所在的部位不同,穴区的大小、治疗作用也不相同,并决定了针刺操作手法各异。针、灸是两种疗法,分别有各自的适应证,应该受到一样的重视。针灸是重要的治疗技术,属外治疗法,根据疾病所需,可单用,或与药物并用。  相似文献   

11.
12.
通过对比常见针刺补泻手法的特点,探索石学敏院士针剌手法量学研究以研究捻转补泻手法作为突破口的科学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施沛是明代的一位重要医家,对他的了解,中医界大多来自其代表作《祖剂》。随着中医善本古籍的海外回归,《藏府指掌图书》、《经穴指掌图书》、《说疗》、《医医》、《素问逸篇》、《脉微》等施氏著作已然面世。以此为据,从方剂来源、脏腑经穴、脉学理论、医德医风等方面,详细论述了施沛的主要学术思想,以期为现今医学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介绍石学敏院士在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中的"调神"思想和临证经验.石学敏院士认为脑主神明,并根据中风病的病机提出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病机为"脑髓空虚,神机失用",治以益精填髓,调神益智.治疗重点在于"调神",分醒神(内关、水沟、三阴交、太冲、丰隆),养神(百会、四神聪、神门、四白、风池、完骨、天柱)两部分取穴,具有严格的手法量学标准,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延缓疾病进展,为临床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吴鞠通络病病机学术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笈  武养星 《山西中医》2010,26(12):1-4
络病是以络脉的功能及结构失常为主要病机的一类疾病。吴鞠通在所著《温病条辨》和《吴鞠通医案》中对络病病机多有论述。分析有关条文,可以看出吴氏判断络病病机,以辨别虚实为首务,实者如络中气滞、热搏络中、络脉瘀阻、寒湿滞络、络脉损伤、络脉痰阻、络中蕴毒;虚者有阴虚失濡、血虚失荣、气虚不充、阳虚不振。在一定条件下,络病病机还可出现不同病邪之间的转化与虚实转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借助中医传承平台(V3.0)软件,分析探讨施杞教授治疗颈腰综合征的用药经验及组方规律,传承施杞教授临床诊治颈腰综合征学术思想。方法 收集归纳施杞教授2018-2020年门诊治疗颈腰综合征的治验处方,将方药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采用改进的互信息法、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用药性味、归经、使用频次、药对组合及方剂配伍规律并发现新方。结果 共整理施杞教授治疗颈腰综合征验方150则,中药183味,多为甘、苦、辛药物,归经以肝、脾为主,兼有心、肾、肺、胃、胆、膀胱、三焦、大肠、小肠、心包经。单味药物使用频次最高的为柴胡,高频药对组合为柴胡-黄芪147次(占98.00%),柴胡-川芎142次(占94.67%);常用角药组合为柴胡-黄芪-川芎140次(占93.33%),柴胡-甘草-黄芪130次(占86.67%),柴胡-秦艽-黄芪130次(占86.67%)。常用药对为柴胡-川芎、黄芪-川芎等。核心处方为柴胡、黄芪、川芎、当归、秦艽、甘草。结论 施杞教授治疗颈腰综合征以圣愈汤为主方,药物以柴胡、黄芪、川芎、甘草、秦艽、当归、川牛膝、大枣等为主,临床诊治时随病、证、症以用药加减,体现了“气血为先,少阳为枢,八纲统领,本于五脏”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信息挖掘技术研究名老中医谢海洲"治痹三要四宜"学术思想之健脾利湿法。方法:利用"名老中医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实现谢海洲教授治疗风湿病临床信息结构化,利用名老中医经验智能分析平台进行数据分析挖掘,采用"人机结合,以人为主"原则,以谢海洲大量临床诊疗病例材料和信息数据为基础,从中医痹病证型、治法、用药等方面,对谢海洲治疗风湿病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加以研究。结果:谢海洲教授治疗风湿病证候名称共46种,证候名称出现频次共5175次,其中气血虚、气虚、脾气虚证候占24.46%,寒湿痹阻、风湿痹阻、湿热痹阻、湿浊痹阻、湿瘀痹阻、寒湿闭阻证候占25.70%。各种治法出现61种,各种治法名称频次12097次,益气、补脾治法占10.50%;祛湿、消肿、利湿、化湿治法占14.18%。各种类药物出现23种,共出现各种类药物名称出现频次8573次。调补药物名称出现频次2230次,占26.01%,祛风湿药使用1360次占15.86%,祛邪药物2350次占27.41%。其中温散祛湿药物名称出现频次62次占0.72%,占祛邪药物2.64%;清热除湿898次占10.47%,占祛邪药物38.21%;祛湿药物1390次占16.2 l%,占祛邪药物59.15%。结论:以上研究较准确体现了谢海洲教授"治痹三要四宜"之健脾利湿法学术思想,从客观实际反映谢海洲教授治痹临床辨证思维模式、治法特点、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徐灵胎论著及后世文献所示线索,从儒道渊源对其学术思想进行探讨.指出徐灵胎治学特点为“从源以及流”,即通过对汉唐以前经典的学习研究.奠定医学根本.而后对后世诸家之书取长去短.完善医学知识结构。同时,本文还提出了徐灵胎崇古、尊古的原因是不忍古来圣人相传之医道衰落,“悉一心之神理,遥接古人已坠之绪”。因此针砭后世医家。维护汉唐以前医学之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