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笔者以中药敷脐配合TDP照射治疗小儿泄泻 ,疗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将丁香、白豆蔻各 2g ,研成细末与中成药参苓白术散 6 g(1袋 )混匀 ,每次取药 1~ 3g ,醋调成糊状 ,敷在脐中后将TDP磁疗灯对准神阙穴 ,选用患儿能耐受的高度 ,照射 1 5~2 0min ,每日 1次 ,3天为 1个疗程。适于大便次数较该患儿平时明显增多 ,大便稀溏 ,色淡不臭 ,多于食后作泻 ,时轻时重 ,面色萎黄 ,形体消瘦 ,神疲倦怠 ,舌淡苔白 ,脉缓弱 ,指纹紫的脾虚泻。体 会 由于小儿内治给药困难 ,故笔者以外治法治疗小儿泄泻。先用中药敷脐 ,以中成药参苓白术散益气健脾 ,渗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苗医内治法之止泻法常见证候及其诊断标准。方法:采用德尔菲法,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及书籍统计汇总,制作第一轮调查问卷,进行发放回收,对第一轮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计算各条目等级和、均值、满分率、变异系数等,评估专家对各条目集中意见与协调程度,对各条目进行删减,形成第二轮专家问卷,重复上述过程。结果:两轮问卷各发放回收有效问卷20份,专家积极系数100%。止泻法常见症候为热毒泻、伤食泻、亏虚泻;较常见为冷毒泻、水泻。热毒泻主症为泄泻腹痛、身热口渴、粪色黄褐,舌红苔黄,脉滑数;冷毒泻主证为大便清稀、大便如水、胃寒,舌苔薄白,脉濡缓;伤食泻主症为泻下粪便臭如败卵、夹杂不消化食物、泻后痛减,舌苔厚腻,脉滑;次症:亏虚泻主症为大便时溏时稀、进食油腻便数增多,舌淡苔白,脉细弱;水泻主症为大便如水肢体水肿、小便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结论:通过两轮问卷分析,明确止泻法的适应证候,各证候的主次症,为止泻法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先父俞长荣擅长应用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腹泻。方中薏苡仁,能利水渗湿、健脾止泻。其应用要点为:舌苔白腻或黄腻,大便不成形,或多黏液。本品功力和缓,尚需根据病情,合理配伍,如与荷叶配伍,其升清降浊、健脾祛湿之功益佳。若偏于湿盛,配合茯苓;偏于湿热,配合铁苋;偏于脾虚,配合参、术;脾虚及肾,配合山药、补骨脂;兼夹食积,配合山楂、神曲。此外,  相似文献   

4.
赵坤教授认为小儿秋季腹泻病因病机乃外邪侵犯,脾虚湿盛而致。以从"湿"治泄为基本原则,并辨虚实寒热。根据症候表现将秋季腹泻分为寒湿泻、湿热泻、伤食泻、脾胃虚弱四型。分别用藿香正气散加味、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自拟健脾止泻汤加味、参苓白术散或七味白术散加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不同中药炮制品组方的参苓白术散及党参代人参组方的参苓白术散的药效。方法:采用正常动物、脾虚模型动物,研究和比较白术、山药等药物不同炮制品组方的参苓白术散对小鼠小肠推进率、腹泻指数、脾虚指数和RBC-C3b-RR、RBC-IC-R、血清淀粉酶和D-木糖的变化的影响。结果:由人参与白术、山药均为生品组方的参苓白术散组可明显提高RBC-C3b-RR及降低RBC-IC-R,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由党参代人参与白术、山药土炒品组方的参苓白术散能明显降低脾虚小鼠的腹泻指数及提高脾虚小鼠的脾虚指数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由党参代人参与白术、山药的麸炒品组方的参苓白术散能显著提高脾虚小鼠血清淀粉酶和D-木糖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西药对照组思密达组对上述免疫指标没有显著影响,说明思密达虽有止泻作用,但没有提高脾虚小鼠免疫机能的作用。参苓白术散在临床上用于脾虚泄泻引起的腹泻便溏、纳呆,组方时白术、山药应用土炒品;用于脾胃不和,食少胀满,运化失常时,白术、山药应用麸炒品,用于提高机体免疫力时,白术、山药应用生品。并确证参苓白术散用于补脾健胃和健脾止泻时,在组方时,可以用党参代替人参。  相似文献   

6.
郁星峰 《河北中医》2014,(2):202-203
泄泻(腹泻病)是由一组多致病因素引起的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脾虚型泄泻儿科临床较为常见。2012-01-2012-10,笔者采用健脾利湿法治疗脾虚型泄泻40例,并与参苓白术散治疗39例、蒙脱石散治疗42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参苓白术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亚敏 《陕西中医》2004,25(5):460-460
参苓白术散源出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功效: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主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或泻或吐,四肢乏力,形体消瘦,胸脘闷胀,面色萎黄,舌苔白、舌质淡,脉细缓或虚缓。临床中运用本方治疗不同疾病,只要辨证得当,症属脾虚,每获良效。1 经行泄泻 李某,女,2 7岁,干部。主诉每  相似文献   

8.
以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28例,并与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28例作比较,1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2组有效率比较虽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以痛泻要方为优,表明,对于肝郁脾虚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疏肝健脾法比健脾法疗效明显提高,也证明了辨证论治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泄泻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脾病湿盛是其主要病机,运脾化湿为其治疗大法。参苓白术散具有健脾益气、化湿止泻的作用,是治疗泄泻脾虚湿盛证的有效方剂,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另外,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泄泻的机理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对其机理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介绍蓝青强教授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经验。临床分为4型辨证论治。脾虚湿盛型治以健脾化湿,和中止泻,方用参苓白术散或资生丸加减;湿邪过盛,大便水样者用胃苓汤或藿香正气散加减;脾肾阳虚型治以健脾温肾,固肠止泻,方用参苓白术散或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对顽固性久泻则用自拟健脾温肾止泻方治疗;肝旺脾虚型治以柔肝健脾,方用痛泻要方加味;寒热错杂型治以辛开苦降,平调寒热,方用半夏泻心汤或乌梅丸加减。同时强调辨病与辨证结合,因人制宜,起居饮食有节。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关注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的问题上,更具有前瞻意识,其中,新生儿游泳加抚触就是近年来兴起的科学、规范、安全的保健服务项目.为了进一步了解新生儿游泳加抚触对新生儿成长发育的影响,2008年6月~2009年6月我院对100例进行新生儿游泳加抚触的新生儿与100例单纯沐浴的新生儿对进行对照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14.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呈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胃粘膜固有腺萎缩,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炎性反应,其诊断主要依靠胃镜发现和胃粘膜活组织检查的病理所见.日本亦因慢性萎缩性胃炎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高而认为本病在老年人中是一种"半生理现象".业师陈天翔主任从医30余载,勤于临证,专于胃肠疾病,医术精湛.在中医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有独特的见解及治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影响.方法: 将1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91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和溃疡病基本知识的宣教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组较对照组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溃疡复发率明显降低,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通过对PU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复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因毒致瘤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小军 《国医论坛》2001,16(1):25-26
肿瘤大致归属于中医的噎膈、失荣、积聚、胃反、乳岩等范畴。毒与肿瘤有密切的关系 ,《诸病源候论》说“诸恶疮皆由风湿毒所生也”;宋代杨士瀛更明确指出“癌毒上高下深 ,岩穴之状 ,颗颗累垂……毒根深藏 ,穿孔透里”。然而后世医家并未对肿瘤发生发展中“毒”的因素引起足够重视。笔者试从毒的角度对肿瘤的病因、病机进行初步探讨。1 毒的含义毒 ,在医学中其义非常广泛 ,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虽有大风苛毒 ,弗之能害。”《素问·五常政大论》:“大毒治病 ,十去其六 ,常毒治病 ,十去其七。”《灵枢·寒热》:“瘰病在于颈腋者 ,此皆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术后实施康复护理训练计划对骨科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将38例关节术后患者采用随机配对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9例.两组术后给以常规抗炎,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训练计划,由责任护士指导并督促其进行功能锻炼.对照组自行活动.结果: 观察记录术后1个月患者患者运动功能,肿胀消退时间和关节活动度,观察组显效17例,总有效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功能训练,可以缩短康复的时间,提高术后关节运动功能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胰岛素泵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30例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患者进行置泵前、置泵时、置泵后的护理干预.结果:30例患者应用胰岛素泵后血糖控制良好、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次数减少,生活质量相应提高.结论:胰岛素泵使用过程中护理干预是保证最佳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治疗失眠宜用半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建平 《光明中医》2004,19(4):36-36
半夏的主要功能是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常用于治疗痰多,咳嗽,胃气上逆,恶心呕吐,胸脘痞闷,梅核气等病,而用于治疗失眠则临床少见。半夏具有治疗失眠功效最早的记载见于《灵枢·邪客》,此后,《千方要方》、《外台秘要》、《杂病源流犀烛》等书中都有引用或类似的方剂列出。如清代的汪昂所著的《本草备要》,在论不眠用半夏秫米汤时,引用《素问》曰“胃不和则卧不安,半夏能和胃气而通阴阳,如半夏秫米汤”。半夏何以能治失眠?这需从睡眠的机理说起。古人认为,卫气在白天行于体表,即行于阳分,夜晚则行于内脏,即阴分。当夜晚卫气从阳分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