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介入诊疗术的护理方法.方法:介绍介入诊疗术的术前、术中、术后阶断护理.结果:1446例中顺利完成了介入诊疗术,20例并发疗患者得到及时救治.结论:认为术前必要的心理护理及各项准备工作,术中熟练规范的护理操作,术后细心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给予心理疏导等介入诊疗术的护理,是保证介入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量化针刺手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等50项中医特色临床诊疗技术规范化的示范研究项目,通过顶层设计和管理,整理规范了52项中医临床诊疗技术.这些诊疗技术大多采用了现代科学技术,如电、磁等,有效地提高了临床疗效,促进了传统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的发展.为总结现代科学技术对传统中医诊疗技术的促进作用,文章系统回顾了中医诊疗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现代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并提出在继承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应积极地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大力促进中医临床诊疗技术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邓晋丰教授治疗膝退行性关节炎经验介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君鳌  邓晋丰 《新中医》2007,39(5):12-12
邓晋丰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骨伤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全国第二批师带徒指导老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理事。邓教授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工作40余年,学贯中西,诊疗经验丰富,尤擅长治疗骨伤科疑难杂症,对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现将其治疗膝退行性关节炎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是中医医疗机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非药物疗法需求的增加,催生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系统规范的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的运用.但目前尚未建立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的研究方法,成为制约中医诊疗技术发展的瓶颈.文章结合我国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研究、推广的工作实践,简要介绍了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研究推广的方法,以促进研究推广工作在我国进一步系统化和科学化,更好地利用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为病人服务.  相似文献   

5.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特色,指导着中医诊疗的全过程,较长时间以来,临床就“症”医“症”的医师越来越多,临床思维单一,影响并制约了中医疗效的提高,对此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提出了“辨体—辨病—辨证”的诊疗模式.在此基础上从天人合一的角度,阐述五运六气在中医诊疗思维中的重大意义,并总结出“四辨”的诊疗模式.  相似文献   

6.
眩晕是空间定位错觉引起的自身或周围物体的运动幻觉,是临床上常见病.本文引述近年来诊疗研究成果,结合临床实践,进行系统的总结,以探讨眩晕较为系统诊断及其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在不同层面从不同的研究方向部署了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研究项目,并取得了大量的科技成果及研究经验,形成了中医临床诊疗技术规范研究的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第三方参与评价的中医临床诊疗技术遴选、评价和管理的技术方法体系,为中医诊疗技术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文章对既往有关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的研究不同方向和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了梳理、总结,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强调整体把握健康状态,注重个体化,突出治未病,临床疗效确切,治疗方式灵活,养生保健作用突出,是独具特色的健康服务资源.目前我国现行的中医特色诊疗的资质认证并颁发的证书仅有"医师执业资格证(中医)"中医刮痧证"两种,导致本行业准入制度不统一、行业内部分支规范真空的现状.为了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的推广与传承、正本清源,制定统一的中医特色诊疗行业准入制度刻不容缓.该制度的建立应根据诊疗效果及诊疗操作所需专业难度区分制定,分为初、中、高三级中医特色诊疗师,各级诊疗师的报考资格、认证标准应不同.  相似文献   

9.
胡建山  李溥  杨勇  陈新春  林莉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0):1618-1620
通过深入调查水族民间医药对骨伤疾病的认识,骨伤疾病治疗的历史、水族民间医生行医方式、传承方式、诊疗方法、诊疗工具等,同时采取对水族民间医药市场进行调研等形式,调查水族医药治疗骨伤疾病的药物资源种类及分布特点,挖掘整理水族医药骨伤诊疗理论体系.通过5年多的挖掘整理,初步形成水族医药诊疗骨伤的理论体系框架和药物应用特色.水族医药诊疗骨伤疾病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值得进一步的挖掘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艾滋病淋巴结肿大中医临床诊疗操作规程.方法 搜集和分析艾滋病淋巴结肿大中医诊疗相关国内外文献,经过专家组论证等方法,设计艾滋病淋巴结肿大中医临床诊疗操作规程问卷,并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专家,进行2轮问卷调查.结果 通过2轮专家问卷,初步建立了艾滋病淋巴结肿大中医临床诊断、治疗、调护及疗效评价规程.结论 该规程明确了艾滋病淋巴结肿大病症含义与病因病机,突出了中医诊疗服务的标准化,同时体现宣教、随访及院内外连续性诊治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