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魏麟  伍贤进  刘胜贵  唐玉莲  贺安娜  徐杰  吴成就 《中草药》2013,44(23):3372-3378
目的 克隆鱼腥草查耳酮合成酶1(CHS1)基因并分析其蛋白质序列。方法 根据已经克隆的植物CHS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以鱼腥草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和SON-PCR的方法快速获得CHS基因序列并连接到pMD18-T Simple载体上,阳性克隆经PCR检测后进行测序。结果 得到一段1 188 bp的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编码395个氨基酸,与其他高等植物CHS基因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62.3%以上,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蛋白含有CHS家族的特征多肽序列“RLMMYQQGCFAGGTVLR”和“GVLFGFGPGL”,不含信号肽序列。相对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CHS1基因在花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地上茎,再次是地下茎,叶片中表达量最低。结论 首次从鱼腥草中克隆了CHS1基因,为有效利用该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药用植物大叶蛇葡萄Ampelopsis megalophylla中克隆得到类纤维素合酶(Cellulose synthase-like,Csl)基因(Am Csl)全长,并对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根据大叶蛇葡萄A. megalophylla转录组测序数据得到的Am Csl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以嫩叶总RNA逆转录的c DNA为模板,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Am Csl基因全长,并进行TA克隆测序,利用多种软件对该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Am Csl全长c DNA为1 438 bp,包含1个561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编码186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式为C_(1011)H_(1547)N_(233)O_(257)S_(10),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22. 40 k Da,理论等电点(PI)为7. 59,脂肪族指数(AI)为116. 88,存在跨膜区,无信号肽,可能定位于内质网膜,平均疏水系数为0. 670,不稳定指数为42. 56,属于疏水性不稳定蛋白,保守结构域包含了1个纤维素合成酶超家族结构域,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Am Csl与同科植物葡萄有较高的同源性。结论:获得了大叶蛇葡萄Am Csl基因的全长,对其进行了初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大叶蛇葡萄多糖的积累和生物合成的调控奠定了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显齿蛇葡萄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友胜  杨伟丽  崔春 《中草药》2003,34(5):402-403
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grossedentataW T Wang系葡萄科蛇葡萄属中的一种野生藤本植物 ,为粤蛇葡萄的变种A cantoniesis (H etA )Pl var grossedentataHand Mazz [1] 。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省区[1] 。其味甘、淡、性凉 ,具清热解毒、祛风湿、强筋骨等功效 ,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咽喉肿痛、黄疸型肝炎、疱疔等症 ,已有数百年应用历史[2 ] 。前人已从该植物体中分离了二氢杨梅素 (ampelopsin/dihy dromyricetin)、杨梅素 (myricetin )、槲皮素(quercetin)、棕榈酸、龙涎香醇 (ambrein)、β 谷甾醇(β…  相似文献   

4.
显齿蛇葡萄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从显齿蛇葡萄地上部分首次分得5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光谱(UV,IR,MS,1HNMR)分析,鉴定为福建茶素、龙涎香醇、β-谷甾醇、杨梅黄素和杨梅甙。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4,(1)
目的研究国内各主产区显齿蛇葡萄中二氢杨梅素的含有量差别,初步研究藤茶原料的资源特点。方法以超声波辅助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二氢杨梅素。结果显齿蛇葡萄不同样品的二氢杨梅素含有量为2.50%39.50%。结论不同地区显齿蛇葡萄中二氢杨梅素量有较明显的差别,其中武夷山脉(黎川县)、武陵山区(来凤县、酉阳县)、佛顶山(石阡县)的二氢杨梅素含有量普遍较高,罗霄山脉(大余县、衡东县)、南岭(连州市、恭城县、平乐县)同期相对偏低。  相似文献   

6.
显齿蛇葡萄总黄酮降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研究显齿蛇葡萄总黄酮[Total Flavone of Ampelopsis Grossedentata(Hand-Mazz)W.T.Wang.(TFAG)]的降脂作用。方法:用腹腔注射(i.p)75%蛋黄乳液高脂血症模型小鼠和实验性高脂血症鹌鹑灌胃给药,观察TFAG的降脂作用。结果:TFAG可明显降低蛋黄型高脂血症小鼠血清TC、TG及AI值,对实验性高脂血症鹌鹑可明显降低血清TC、TG,升高血清HDL-C,降低AI值;明显减少主动脉及肝脏TC含量,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及肝脏脂肪化病变。结论:TFAG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抑制脂肪肝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显齿蛇葡萄热解挥发性成分,比较不同热解温度下热解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技术快速分析显齿蛇葡萄热解挥发性成分,经面积归一法计算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在300℃、450℃、600℃温度下,检出的显齿蛇葡萄裂解产物主要为有机酸、酮类、酚类、醇类、含氮杂环化合物、呋喃类、苯系物、酯类和醛类。共鉴定出45种化学成分,其中,在300、450、600℃温度下,分别检出显齿蛇葡萄热解挥发性化合物20、34共31种。在300℃热裂解时,产生的挥发性成分较少,且在450、600℃热裂解时,产生的挥发性成分明显增多。结论:该分析可为显齿蛇葡萄的质量控制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黄酮的含量,筛选大孔树脂纯化显齿蛇葡萄黄酮的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HPD100树脂的吸附效果最好,当黄酮浓度为137.8 ug/mL、上柱体积为5 mL、吸附30 min,用95%乙醇、以1.5 mL/min流速洗脱时,吸附率为85.44%,洗脱率为94.92%,回收率为95.66%,样品的黄酮质量分数从2.76%纯化至81.1%.实验证明本工艺合理、可行,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9.
显齿蛇葡萄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王岩  周莉玲  李锐  王婴 《中药材》2002,25(4):254-256
目的:研究显齿蛇葡萄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法和光谱分析法分离和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蛇葡萄素(Ⅰ),杨梅素(Ⅱ);杨梅甙(Ⅲ),没食子酸(Ⅳ),β-谷甾醇(Ⅴ),豆甾醇(Ⅵ),二氢槲皮素(Ⅶ)。结论:化合物Ⅳ、Ⅴ、Ⅵ、Ⅶ现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化合物Ⅶ为首次从蛇葡萄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0.
显齿蛇葡萄冲剂治疗急性咽炎风热证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将显齿蛇葡萄冲剂运用于临床治疗急性咽炎风热证,并与夏桑菊颗粒剂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藤茶抗菌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茜雅  陈婧  方建国  王文清 《中草药》2017,48(22):4819-4825
近年来对单味中药、中药提取物、单体化合物以及复方制剂的抑菌实验研究已证实,多种中药均具有较理想的抗菌作用,且不易产生耐药性。民间药食两用藤本植物藤茶富含多种生物功效成分,其中黄酮类成分的量最高,其抗菌活性较好,对耐药菌有抑制作用,并且与抗生素联用时有协同增效作用。综合近10年藤茶抗菌作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对该药用植物的主要抗菌成分、抗菌效果以及作用机制进行整理分析,为藤茶的功效研究、临床应用及产品开发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RP-HPLC法测定显齿蛇葡萄中杨梅素的含量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友胜  杨伟丽  龚雨顺 《中草药》2001,32(11):983-985
目的 测定显齿蛇葡萄中杨梅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RP-HPLC法测定,色谱柱为Nova-PakC18不锈钢柱,检测波长为254nm,用甲醇-水=40:60为流动相。结果 方法的变异系数为2.763%,平均回收率为97.4%,最低检测量为15ng。湖南显齿蛇葡萄植物中不同部位的杨梅素含量为1.57%-2.17%。结论 方法简单、快速、精确,可作为显齿蛇葡萄植物质量检测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范莉  侯小龙  王文清  施春阳  童庆  方建国 《中草药》2016,47(22):4076-4081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藤茶的HPLC指纹图谱与一测多评方法,为藤茶的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5%甲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8、292、369 nm,柱温为50℃,体积流量为0.8 m L/min,并应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不同产地藤茶样品进行质量分类。结果建立了不同产地藤茶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24个共有峰,鉴定了3个主要共有峰,分别为二氢杨梅素、杨梅素和杨梅苷,并建立了对不同产地藤茶中二氢杨梅素、杨梅素和杨梅苷的一测多评方法。结论建立的结合指纹图谱、模式识别和一测多评法的质量控制模式可应用于藤茶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4.
杨恩泽  高辉  吴秋红  王峰 《中草药》2013,44(21):3037-3041
目的 对阳春砂姜黄素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二酮辅酶A合成酶(diketide CoA synthase,DCS)基因的编码cDNA序列进行克隆,为研究阳春砂姜黄素生物合成与基因调控奠定基础。方法 结合阳春砂的转录组注释,根据编码区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方法克隆阳春砂DCS基因的编码区cDNA。结果 PCR扩增了一个长1 170 bp的基因片段,该片段编码由389个氨基酸组成的DCS。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基因编码蛋白与姜黄的DCS具有氨基酸一致性达96%,与水仙等植物的查耳酮合酶(chalcone synthase,CHS)氨基酸一致性达66%~69%。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与姜黄Curcumae Longae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 首次从阳春砂中克隆DCS基因获得其编码区序列,为分析基因表达特性及其在姜黄素生物合成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凌伟红  陈燕  冯淼  王超纯  龚慧敏  田春莲 《中草药》2023,54(17):5725-5733
目的 建立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ta以及近缘种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对有效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使用Ultimate XB-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01%磷酸,检测波长为280、360 nm,体积流量为1 mL/min,进样量20 μL,柱温30 ℃下梯度洗脱,建立显齿蛇葡萄以及近缘种HPLC指纹图谱,结合相似度评价、层次聚类分析(clustering analysis,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与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method-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等化学模式识别方法,评价不同产地显齿蛇葡萄及近缘种的质量。结果 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符合方法学要求,18批显齿蛇葡萄属样品指纹图谱有31个共有峰,经对照品定性指认4、9、11、14、15和24号峰对应的化合物分别为没食子酸、儿茶素、二氢杨梅素、芦丁、杨梅苷和杨梅素,且相似度>0.8;所有样品按产地经CA分为2类,PCA结果与其一致;OPLS-DA筛选出不同产地显齿蛇葡萄及近缘种的13~14个差异标志物,以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为主要差异标志物。结论 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可用于作为藤茶原料的蛇葡萄属植物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6.
高杰  谷巍  周娟娟  吴启南  巢建国 《中草药》2014,45(3):403-409
目的 对连接黑三棱初生代谢及次生代谢途径的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进行基因全长的克隆和生物学信息分析。方法 以黑三棱总RNA为模板,采用同源克隆法和RACE技术克隆黑三棱PAL基因的cDNA全长,并通过DNAMAN软件和ExPASy在线分析等方法对其生物信息学进行分析。结果 获得黑三棱PAL基因全长cDNA,GenBank注册号为KF633470,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cDNA全长为2 413 bp,包含一个2 151 bp的开放阅读框架,编码716个氨基酸的蛋白。预测该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8×105,等电点为4.84,无信号肽,含有PAL酶活性中心序列GTITASGDLVPLSYIAG。结论 首次克隆并获得黑三棱PAL基因全长cDNA,为黑三棱药效成分生源合成途径的阐明和改善中药材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藤茶黄酮类成分体内的潜在作用靶点及可能干预的疾病。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建立藤茶化学成分数据库,运用吸收、分布、代谢、排泄(ADME)筛选藤茶中黄酮类成分;采用PubChem数据库收集藤茶黄酮类成分的潜在作用靶点;采用Metascape数据库对疾病类型、生物过程、通路进行富集分析;运用Cyoscape 3.6.1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预测藤茶黄酮类成分可能干预的疾病。结果:建立藤茶化学成分数据库,收集到136种化合物,运用ADME最终筛选到8个黄酮类成分,对应430个潜在作用靶点。对藤茶黄酮类成分体内潜在的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其潜在作用靶点涉及调节蛋白激酶活性、氧化应激、炎症等信号通路等。“成分-靶点”“靶点-疾病”等网络图显示,肿瘤坏死因子(TNF)、前列腺素内环氧化物合成酶2(PTGS2)、白细胞介素-1β(IL-1β)、雌激素受体1(ESR1)、蛋白激酶B1(AKT1)、肿瘤蛋白P53(TP53)为藤茶黄酮类成分发挥作用的主要靶点蛋白。结论:藤茶黄酮类成分协同发挥药理作用,体现出藤茶“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可能对肿瘤、神经精神类疾病、肝损伤、代谢类疾病有干预作用。同时发现藤茶对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精神类疾病的作用研究较少,值得深入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18.
19.
康亚兰  裴瑾  刘薇  罗静  刘维  陈翠平 《中草药》2014,45(16):2385-2389
目的克隆红花查尔酮合成酶基因(chalcone synthase,CHS),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CHS,比较花期中每天CHS的表达,为红花有效成分合成及调控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方法从新鲜红花花冠中提取RNA,反转录为cDNA,设计特异性引物,克隆获得CHS。通过生物信息学对该基因蛋白的特征进行分析,使用MEGA5.1构建CHS与相关物种CHS的系统进化树,利用real-time PCR分析花期中每天红花CHS的表达量,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克隆获得的红花CHS,序列全长为1 149 bp,具有1 041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346个氨基酸。将该蛋白通过NCBI上的Blastp比对发现,该蛋白属于CHS家族,比对结果显示红花CHS与100余种NCBI上登录的植物有相似性,其中与水飞蓟、翠菊、菊花、红凤菜的相似性分别达95%、95%、94%、94%。将相似性在90%以上的物种用MEGA5.1构建进化树,结果显示红花CHS与水飞蓟CHS亲缘关系最近。通过ProtParam预测红花CHS蛋白分子式为C1678H2693N451O493S20,相对分子质量为37 700,等电点为6.10,负电荷的氨基酸残基数(Asp+Glu)为42,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数(Arg+Lys)为38。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红花CHS在花期第3天的相对表达量最高,远远高于花期其余时间。结论成功克隆、分析并表达了红花CHS,为红花有效成分合成及调控机制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