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伤寒论>第63条及162条原文涵义、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制方原理及有关证候表现,说明风寒之邪由表传里(表邪尽)、化热(热不甚)羁肺、肺失宣肃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的病因病机;清透肺热治本因、宣降肺气治标症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主要组方思想;"喘"、"无大热"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临床使用指征.  相似文献   

2.
寇俊霞 《中医杂志》1991,32(7):17-18
石膏为清热泻火的代表药,医者传统用于清解气分热,而外感初期发热不常运用,待病邪深邃,出现肺胃实热、高烧、口渴、口疮、脉洪大时方用石膏退热,常常获效,不容置疑。据我廿多年的临床实践和不断探索石膏退热用  相似文献   

3.
石膏在教科书中谓甘、辛、大寒。归肺、胃经。性寒清热泻火,辛寒解肌透热,甘寒清胃热,为清泻肺胃气分之要药。但因其大寒之性,又有恐其伤胃而不敢大胆用之于小儿,或用量小,故力小而效不显也。吾跟随老师临诊,每日必能见到老师用石膏以治儿病,初惑儿不畏乎寒?  相似文献   

4.
[答]石膏与麻黄相伍,临床常用于下列三方面。一、邪热壅肺证。方用麻杏石甘汤。石膏配麻黄清热透邪,宣肺平喘。方中石膏量倍于麻黄,取麻黄宣肺平喘之效,变麻黄为辛凉之用。二、风寒表实兼里热证。方用大青龙汤,方中石膏辛寒清里热,麻黄配石膏既可使在里之热外透,又可克制石膏寒凉伤中之弊。本方麻黄配桂枝辛温发汗以散风寒,为发汗之峻剂。三、风水挟热。方用越婢汤。方中麻黄宣散水湿,利水消肿,加石膏清肺胃郁热而止渴。  相似文献   

5.
<正>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系《伤寒论》方。原书谓“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用治风温犯肺,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口渴者。有宣泄郁热,清肺平喘之效。为现今治疗小儿肺炎常用之方。然小儿肺  相似文献   

6.
竹叶石膏汤临床验案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凤芝 《辽宁中医杂志》2002,29(11):687-687
竹叶石膏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主治温热病后期气阴两伤,虚热内扰,肺胃气逆而致咳逆、欲呕等证.笔者几年来,以竹叶石膏汤为清热生津、益气和胃.方药:竹叶、石膏、麦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疾病,取得了满意疗效.临证时,无论是否温热病后期,只要有内热兼气阴不足之证,皆可以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7.
如何恰当地运用中药石膏江苏省泰兴市皮肤病防治院(225400)蔡文科江苏省泰兴市性病监测中心(225400)史璋英关键词石膏,临床运用石膏,辛甘大寒,入胃肺二经,功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因其外能解肌透表,内能清脏腑之热,故运用范围广泛,无论伤寒、温病...  相似文献   

8.
石膏为历版《中国药典》收载的中医临床常用药,味甘、辛,归肺胃经。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功,临床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等症[1]。目前,对于石膏的药理、炮制方法等均有较多文献报导,笔者对200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中成药中石膏的制法及用量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石膏的制剂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正> 石膏是常用中药。中医文献历代都有“性味辛甘大寒,入肺、胃经,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渴,生肌敛疮等”的记载。中医临床应用石膏治疗温热病,温病高热身发斑疹、肺热喘咳、消渴、胃火牙痛头痛、热痹、外科疮疡湿疹等,都有较好疗效。现将笔者多年临床治疗中,应用石膏的体会,介绍如下,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石膏,辛甘大寒,入肺胃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外能解肌透表,内能清脏腑之热,运用范围很广泛。张仲景对石膏的运用有非常详细的论述,在15个方证中使用石膏,且独具特色。即越婢汤证、桂枝二越婢一汤证、越婢加半夏汤证、越婢加术汤证、麻杏石甘汤证、白虎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白虎加桂枝汤证、竹叶石膏汤证、小青龙加石膏汤证、大青龙汤证、风引汤证、厚朴麻黄汤证、木防己汤证、竹皮大丸证。本文从仲景运用石膏的用量和用法两个方面对仲景运用石膏的经验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石膏性寒、味辛甘,入肺、胃经,生用解肌清热、除烦止渴,善治热病,用之得当功非寻常。其用量,近人用之颇重,如张锡纯氏“用石膏以治外感实热,轻症亦必至两许,若实热炽盛,又恒重用至四、五两或七、八两”,林宝瑜氏认为“因石膏无毒性,如辨证无误,大量应用自无意外发生”。  相似文献   

12.
麻杏石甘汤加味配合抗生素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热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国锐 《中医研究》2011,24(9):41-42
麻杏石甘汤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由麻黄、杏仁、石膏、炙甘草组成,具有辛凉疏表、清肺平喘的功效,适用于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1],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发热患者大多属于邪热壅肺证。  相似文献   

13.
樊改英 《光明中医》2007,22(4):34-35
石膏为清热泻火的代表药,中医临证时医者多用于清解气分之热,在外感初期发热时并不常运用.待病邪深邃,表现出肺胃实热证:高烧、口渴、口疮、脉洪大时方用石膏退热,常常能获得较好的疗效,不容质疑.查阅《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对石膏性味主治的记载和通过学习先师张锡纯运用石膏的经验后,使其运用石膏对表热证的治疗打开了新的思路.根据临床多年的实践经验和不断观察、探索,发现外感病初期发热证,重用生石膏后,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且无留弊.现将此体验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石膏,气味淡而甘辛无毒,有解肌清热,除烦止渴,镇静,去肺、胃、三焦之热的功用,可适用于治疗急性热病,高热不退,烦躁口渴,神昏谵语,发狂,肺热喘咳,中暑自汗,疹毒发斑等证。家父在临床上应用石膏大胆、灵活、颇有见地,现整理介绍如下,仅供同志们参考。生石膏其性大寒,根据“热者寒之”的原则,不言而知石膏是用于治疗热性病的。  相似文献   

15.
麻杏甘石汤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瑾  温凯军 《陕西中医》1997,18(4):186-186
<正> 麻杏甘石汤出自《伤寒论》,原方由麻黄四两,杏仁50个,炙甘草二两,石膏半斤组成。《伤寒论》注家众多,却该方孰为主药,终无定论。笔者就薄浅之见,粗理成文。 1 证群庞杂,肺热为宗 《伤寒论》太阳病篇云:“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汗下皆误,邪热传里,内舍于肺,故表无大热,肺为脏腑之华盖,受得本然之正气,受不得外来之客气,邪热壅肺,宣  相似文献   

16.
妙用石膏心得上官钧福建光泽中医院(光泽354100)谢永丹厦门市第一医院石膏为单斜晶系的硫酸钙矿石。味辛、甘,性大寒。归肺、胃二经。临床用于清热降火,由于性大寒,医者往往少用或填用。笔者读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后大受启发,“放胆用之”于临床,每获佳...  相似文献   

17.
麻杏甘石汤方出《伤寒论》:"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用于治疗太阳病,发汗未愈,风寒入里化热,汗出而喘者。后世则多有发挥,凡风寒化热或风热犯肺,或内热外寒,但见肺中热盛,身热喘咳,口渴脉数,无论有汗、无汗,便以本方加减治疗。全方以麻黄为君,杏仁为臣,两药合用既宣肺散邪,又降肺平喘;佐以辛甘大寒的石膏,清而兼透;炙甘草为使药,益气和中。全方兼具"宣、清、透",有清泄肺热、止咳平喘之功。  相似文献   

18.
麻黄辛温轻宣发表汗之功著,石膏辛寒重沉清里热之力大,有谓“汗出不得用麻黄,无大热不得用石膏”,诚是临床用药经验之谈。然而《伤寒论》第63、167二条云:“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汗出反用麻黄,无大热反用石膏,这个问题如何理解呢?笔者认为应当从邪热壅肺证的病机去理解,则其理自明。是证由伤寒误汗(如表实证误用了桂枝汤)后,腠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麻杏甘石汤的临床应用进展,该方剂由麻黄、杏仁、甘草、石膏四味药物线,不仅治疗“外感未解,痰热郁肺的咳喘,临床还可应用于治疗多种其他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20.
一、石膏与麻黄石膏能治“喘息咽热”(《别录》)清泻肺热,所以肺热喘嗽多用之。又能变麻黄辛温之性为辛凉,麻黄宣肺平喘,以降逆气,使之达到“去性存用”之目的。二药相伍,石膏直起抑制麻黄发汗,充分发挥降逆平喘作用。用于治疗肺热咳喘、汗出、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风水恶风,面目四肢浮肿,骨节疼痛、小便不利、脉浮者。共奏宣肺清热、利水消肿、降逆平喘之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