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小鼠肝炎病毒温病湿热证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拟以MHV-A59和大肠杆菌作为生物致病因子,建立两种小鼠温病湿热证动物模型,通过对比探讨小鼠肝炎病毒温病湿热证模型可行性。方法:动物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肥甘饮食+湿热外环境+MHV-A59造模)、肠菌组(肥甘饮食+湿热外环境+大肠杆菌造模),检测小鼠血清TG、TNF-α水平及肝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动物症状及体征。结果:与正常组比较,两种温病湿热证模型组小鼠血清TG及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1),两组造模动物均不同程度出现了发热、疲倦、纳呆、腹泻、体重减少、毛发无泽等症状。结论:以MHV-A59作为生物致病因子,结合肥甘饮食及湿热外环境因素构建的动物模型,可以作为温病湿热证动物模型之一,也是一种新的病证结合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中医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同时探讨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中药茵陈蒿汤对阳黄证动物模型的影响.方法:在采用异硫氢酸苯酯(APIT)灌胃诱导大鼠肝损伤的基础上,结合中医高脂高糖饮食加湿热环境因素,建立中医阳黄证动物模型.观察大鼠一般生物学状态、肝功能变化和体液免疫水平,并予中药复健方茵陈蒿汤治疗,探讨其对阳黄证动物模型的影响.结果:阳黄证动物模型符合黄疸特点,未改变黄疸模型的关键指标,未影响异硫氢酸苯酯(APIT)灌胃造模方法的主要特点;同时模型大鼠出现明显湿热证主证及湿热证客观指标变化,经中药复健方治疗后,黄疸证和湿热证主证及指标明显改善.结论:采用异硫氢酸苯酯(APIT)灌胃,结合中医高脂高糖饮食加湿热环境因素建立的中医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符合中医学传统病因病机理论,方法可靠,重现性强,与人类阳黄证相似,并且经茵陈蒿汤复健后阳黄证动物模型的一般状态、血清胆红素、血清酶、免疫指标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中医黄疸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建立中医黄疸动物模型,并对模型加以评价。方法:在采用异硫氢酸苯酯(APIT)灌胃诱导大鼠肝损伤的基础上,分别结合中医高脂高糖饮食加湿热环境因素,建立中医阳黄证动物模型;中药大黄灌胃加寒湿环境因素,建立中医阴黄证黄疸动物模型。观察大鼠一般生物学状态、肝功能变化及体液免疫水平,并分别予中药复方茵陈蒿汤、茵陈术附汤治疗。从病因、症状、体征、实验指标以及中药治疗反证等方面对模型加以评价。结果:动物模型符合黄疸证疾病特点,未改变黄疸模型的关键指标,未影响异硫氢酸苯酯(APIT)灌胃造模方法的主要特点;同时模型大鼠出现明显湿热证/寒湿证主证及客观指标变化,经中药复方治疗后,黄疸证指标和湿热证/寒湿证主证及指标明显改善。结论:上述方法建立的黄疸动物模型符合中医学传统病因病机理论,方法可靠,重现性强,与人类黄疸相似,为中医药研究治疗黄疸提供了较为合适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茵陈蒿汤对β-葡萄糖醛酸酶UDPGT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中医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同时探讨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中药茵陈蒿汤对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肝细胞摄取、转化、排泄胆红素的影响,揭示其利胆退黄的机制。方法:在采用异硫氰酸-1-萘酯(ANIT)灌胃诱导大鼠肝损伤的基础上,结合中医高脂高糖饮食加湿热环境因素,建立中医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观察大鼠β—葡萄糖醛酸酶含量、UDPGT活性、D-木糖吸收率的变化,并予中药复健方茵陈蒿汤治疗。探讨其对肝细胞摄取、转化、排泄胆红素的影响。结果:中医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符合黄疸证疾病特点;同时模型大鼠出现明显湿热证主证及湿热证客观指标变化。经中药复健方治疗后,黄疸证和湿热证主证及指标明显改善。结论:茵陈蒿汤有保肝利胆退黄的作用,其机理可能与降低肝细胞β-葡萄糖醛酸酶含量、诱导UDPGT活性、促进胆红素排泄,从而改善胆红素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5.
茵陈蒿汤对中医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中医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同时探讨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中药茵陈蒿汤对阳黄证动物模型的影响.方法:在采用异硫氢酸苯酯(APIT)灌胃诱导大鼠肝损伤的基础上,结合中医高脂高糖饮食加湿热环境因素,建立中医阳黄证动物模型.观察大鼠一般生物学状态、肝功能变化和体液免疫水平,并予中药复健方茵陈蒿汤治疗,探讨其对阳黄证动物模型的影响.结果:阳黄证动物模型符合黄疸特点,未改变黄疸模型的关键指标,未影响异硫氢酸苯酯(APIT)灌胃造模方法的主要特点;同时模型大鼠出现明显湿热证主证及湿热证客观指标变化,经中药复健方治疗后,黄疸证和湿热证主证及指标明显改善.结论:采用异硫氢酸苯酯(APIT)灌胃,结合中医高脂高糖饮食加湿热环境因素建立的中医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符合中医学传统病因病机理论,方法可靠,重现性强,与人类阳黄证相似,并且经茵陈蒿汤复健后阳黄证动物模型的一般状态、血清胆红素、血清酶、免疫指标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天力胃泰丸(TLWT)对实验动物的作用及机理。方法:采用脾虚证动物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A)、脾虚模型组(B)、模型+阳性药(吗叮啉或左旋咪唑C)组、模型+天力胃泰丸低剂量组(D)、模型+天力胃泰丸高剂量组(E)。观察各组药物对实验动物多种指标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能明显增加脾虚证小鼠体重(P<0.05),也能增强脾虚小鼠胃肠推进功能(P<0.05),且对脾虚证小鼠的免疫功能有明显的调节作用(P<0.05)。另外,治疗组对化学性腹痛模型有明显的镇痛作用(P<0.05)。结论:天力胃泰丸对脾虚证实验动物的影响,可能是其治疗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复合因素造模法建立大鼠湿热证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清热化湿法(复合治法)对该湿热证模型的影响。并同时进行清热解毒(分治法)、宣气化湿法(分治法)的对比研究,探讨清热化湿等法治疗大鼠湿热证模型胃肠动力紊乱的机理。方法:观察清热化湿法对温病湿热模型大鼠的影响,采用肥甘饮食、高温高湿及外加感染鼠伤寒杆菌等复合因素模拟建立温病湿热证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湿热模型组、清热化湿(A)法治疗组、清热解毒(B)法治疗组、宣气化湿(C)法治疗组、阳性对照(D)治疗组。放免法检测各组大鼠血及胃窦组织中胃动素(MTL)、胃泌素(GAS)水平。结果:清热化湿法具有增加湿热模型大鼠血及胃窦组织中MTL、GAS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大肠湿热证模型大鼠血清IL-1β、IL-6和SIgA含量的变化,探讨大肠湿热证的客观指标。方法:采用综合因素造模(饮食加气候环境加致病生物因子)复制成大肠湿热证动物模型,应用放免法检测模型大鼠血清IL-1β、IL-6和SIgA治疗前后的变化并给予止泻痢药石榴皮水煎剂治疗,观察动物模型给药后的变化。结果:该模型在发病条件,主要症状、体征、病变脏腑以及病理变化(以直肠和回肠为主)等方面均近似于中医大肠湿热证型,模型小鼠血清IL-1β、IL-6和SIgA含量升高,经石榴皮水煎剂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和病理变化基本恢复,检测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血清IL-1β、IL-6和SIgA含量的升高可能是大肠湿热证的部分客观指标。利湿收涩止泻药石榴皮水煎剂可明显改善大肠湿热证模型小鼠的症状体征,并使免疫指标降低,说明该药具有较好的止泻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多因素复合刺激的方法建立大鼠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方法:选用SD大鼠,通过不可预知的慢性睡眠剥夺以及半高脂高糖饮食复合刺激,复制大鼠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检测血液流变学、血脂变化、血管活性分子改变以及血压和心室内压等客观指标方面变化.结果:通过对模型组动物的血液流变学、血脂变化、血管活性分子改变以及血压和心室内压客观指标方面的分析,发现模型大鼠在血瘀证的客观体征上有明显的改变,其中低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明显升高(P<0.05),血浆AngⅡ和ET含量明显升高(P<0.05),血压和室内压有一定下降(P<0.05);与此相对应,经过补阳还五汤干预后前述指标出现明显改变,低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和血浆AngⅡ明显降低(P<0.05),血压和室内压明显升高(P<0.05),表明该模型基本符合目前临床气虚血瘀证候客观变化特点.结论:采用不可预知的慢件睡眠剥夺以及半高脂高糖饮食复合刺激的方法可以成功建立气虚血瘀证大鼠动物模型,该模型的成功有望为将来血瘀证的进一步研究以及活血化瘀方药的筛选提供有益的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多因素干预造模方法建立湿热证哮喘大鼠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多因素干预造模方法:湿热环境、高脂饲料饮食、大肠杆菌灌胃、哮喘激发建立湿热证哮喘大鼠模型。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饮食量较少。常温环境饲养下,模型组大鼠较空白组大鼠体质量增长较快(P0.05)。进入湿热环境后,模型组大鼠较空白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缓慢,肛温显著升高(P0.01),饮食量、饮水量减少(P0.01)。与空白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IL-4、IL-5、IL-6显著升高(P0.01),IL-2、IFN-γ显著降低(P0.01)。结论:多因素干预建立湿热证哮喘模型为湿热证哮喘的基础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联合补佳乐对宫腔粘连大鼠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将4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补肾活血方)、西药组(补佳乐)、中药+西药组(补肾活血方+补佳乐),每组8只。应用双重感染建立宫腔粘连模型后,灌胃给药4周,HE染色观察子宫内膜病理变化; Masson染色观察子宫内膜纤维化; 免疫组化检测子宫内膜Yes 相关蛋白1(YAP1)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最后将每组剩余大鼠与雄鼠合笼,7 d后记录胚胎孕囊数。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中药+西药组的内膜厚度和腺体数明显改善(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西药组、中药+西药组纤维化明显减轻(P<0.05),而与西药组或中药组相比,中药+西药组纤维化程度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中药+西药组YAP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 同西药组或中药组相比,中药+西药组子宫内膜YAP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药+西药组TGF-β1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 同西药组相比,中药+西药组TGF-β1蛋白表达量减少(P<0.05)。与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相比,中药+西药组子宫孕囊数明显增多(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联合补佳乐能够有效抑制大鼠宫腔粘连,减轻子宫内膜纤维化,改善妊娠结局,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YAP1/TGF-β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益气温阳法联合顺铂对Lewis肺癌小鼠调节性T(T Regulatory,Treg)细胞的影响。方法:建立40只近交系C57BL/6纯系雄性小鼠Lewis肺癌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后,将40只造模后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顺铂组及联合用药组,每组10只,单笼饲养。模型组以0.4 mL生理盐水连续灌胃12 d;中药组以0.4 mL中药液连续灌胃12 d(20 g生药/kg);顺铂组以0.2 mL顺铂溶液腹腔注射,分别在第1天、第3天、第5天腹腔注射顺铂溶液(4 mg顺铂/kg);联合用药组以0.4 mL中药液连续灌胃12 d(20 g生药/kg),在第1天、第3天、第5天腹腔注射顺铂溶液0.2 mL(4 mg顺铂/kg)。给予药物干预12 d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脾脏组织Treg细胞的比例。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益气温阳法治疗可显著降低Lewis肺癌小鼠脾脏组织Treg细胞,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顺铂组和联合用药组小鼠脾脏组织内CD4+CD25+Treg细胞比例与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益气温阳法通过降低Treg细胞的水平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而发挥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登革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开展随机对照研究,共入组登革热病例52例,其中观察组27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清瘟败毒饮加减及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在退热时间、中医证候评分、白细胞、血小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方面,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登革热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扶正培元方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免疫逃逸相关T细胞亚群比例的调控作用.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健康C57BL/6J小鼠分为中药组、中药加化疗组、化疗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右侧腋窝皮下接种Lewis肺癌细胞悬液0.2 ml.于接种次日开始给药,中药组灌胃扶正培元方8.17 g/kg;中药加化疗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60 mg/kg,同时灌胃扶正培元方8.17 g/kg;化疗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60 mg/kg,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后13 d,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荷瘤小鼠脾细胞CD4、Foxp3、CD8、CD28细胞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化疗组及中药加化疗组瘤重[(1.76±0.42)g、(1.40±0.43)g比(4.37±0.59)g]减轻(P<0.01);中药组及中药加化疗组小鼠脾细胞CD4+Foxp3+T细胞[(11.25±1.69)%、(9.30±2.68)%比(14.21±1.50)%]下降(P<0.05或P<0.01).结论 扶正培元方可调节荷瘤小鼠调节性T细胞比例,改善其体内存在的免疫耐受状态.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现代应用研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亚刚  李艳  崔琳琳  苗明三 《中草药》2019,50(16):3971-3978
中医药动物模型广泛应用于中医药研究领域,病证结合模型成为当前中医药动物模型发展的趋势。通过查阅文献发现中医药动物模型制备尚存在:所选动物与疾病人群体质不符,部分疾病缺乏证候体现,疾病与证候关联性不强,缺乏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评价体系等问题。模型应用存在:忽视模型的周期性;忽视环境对动物模型的影响的问题;单以正常动物进行中医药毒理研究不符中医药本质。从6方面提出:与发病人群相符体质的动物造模;扩大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使用范围;运用中医药理论"五运六气""子午流注""七情""六淫"气候箱,并以"四诊信息"合参解决病证关联性不强问题;采用"证候"指标+"病"指标,从四诊信息、生化指标、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完善模型评价标准;在模型应用中重视模型周期性,尤其重视环境对动物模型"证候"形成的影响;毒理研究中考虑增设模型动物组,以调整中药应用剂量,提升中药药效。通过以上问题的改善,以期为中医药动物模型的完善及正确应用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防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成功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西药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0例和西药常规加益气活血中药治疗组(加中药组)30例。疗程3个月,观测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心绞痛发生率、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加中药组和对照组比较,在改善临床症状,改善心肌缺血程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减少心绞痛发生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防治PTCA术后再狭窄疗效明显,使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耿挺  王笈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7):1406-1407
目的:通过检测大黄[庶虫]虫合剂对实验性免疫低下小鼠及正常小鼠脾脏T细胞亚群的影响,探讨该合剂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昆明种小鼠100只,雌雄各半,其中50只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6mg/0.2mL/只,每天给药1次,连续3天,造成免疫低下小鼠,然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对照组(六味地黄组)、西药对照组(卡介菌多糖组)、小剂量组、大剂量组;其余50只随机分为正常空白对照组(即生理盐水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小剂量组、大剂量组。上述各组连续用药3天后,处死小鼠摘取脾脏,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T细胞亚群含量。结果:大黄[庶虫]虫合剂能显著提高正常小鼠和免疫功能低下小鼠CD4^+、CD8^+的百分率及CD4^+/CD8^+比值(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大黄[庶虫]虫合剂可通过增强小鼠T淋巴细胞的免疫水平,有效地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重庆市万州区集中救治点普通型、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225例的临床特征及用药情况。方法:提取HIS系统患者流行病史、症状、检查指标、中医药数据,构建数据库,分析相关指标频数及相关性。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输入型病例为主,占比89.33%。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64.89%)、发热(59.11%)、不寐(29.78%)、咳痰(23.56%)、纳差(21.34%)、乏力(18.67%)。淋巴细胞计数减少、CD4^+和CD8^+计数减少、白蛋白降低、超敏CRP升高,以重型病例较为明显,其中淋巴细胞计数、CD4^+和CD8^+计数,与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超敏C反应蛋白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白蛋白在患者入院后1周内有下降趋势,约50%病例胸部CT在1周内出现不同程度进展,与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中药干预195例,参与率87%,中药干预345例次,主要选方主要选方麻杏石甘汤(20.29%)、沙参麦冬汤(13.62%)、三仁汤(10.14%)、千金苇茎汤(9.85%)、藿朴夏苓汤(8.4%),与症状学表现基本符合。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普遍易感,以中老年人居多,万州片区治疗点以输入型病例为主。淋巴细胞计数、CD4^+和CD8^+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可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价指标,白蛋白、胸部CT可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情进展预测指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核心病机归纳为“湿、热、毒、虚”,采用“宣肺化湿、清热解毒、益气养阴”为主要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9.
陈伟  范海媚  张青  王玲 《新中医》2012,(6):162-164
目的:观察预防性应用滋阴清热复方中药对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模型小鼠的影响。方法:小剂量中药组、中剂量中药组、大剂量中药组受鼠从诱导起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滋阴清热中药,阴性及阳性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诱导后第2、5、8、12周,检查骨髓细胞中的Y染色体数量,进行嵌合体分析。诱导后每3天观察受鼠的体重、毛发变化并评分。诱导后100天断颈处死小鼠,观察皮肤、肝脏、回盲端小肠的病理变化并评分。结果:阳性对照组和不同剂量中药干预组均可形成较为稳定的供受者混合嵌合体,给予滋阴清热中药预防后,大剂量中药组、中剂量中药组cGVHD的发病率降低,小鼠毛发改变、体重变化和肝脏、皮肤、肠道病理改变评分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小剂量中药组上述指标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适当剂量的滋阴清热中药可预防单倍体相合移植后cGV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山东中医杂志》2017,(12):1059-1062
目的:探讨督脉灸疗法(督灸)对阿尔兹海默病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CA3区HE染色的影响。方法:将40只SAMP8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督灸组、中药组和督灸+中药组各8只,其中督灸组采用督灸疗法,中药组给予六味地黄丸灌胃,实验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法进行行为学检测,HE染色法检测CA1、CA3区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督灸组、督灸+中药组的小鼠逃避潜伏期均降低(P0.05或P0.01),其中督灸组和督灸+中药组用时最短,与中药组比较(P0.05或P0.01),表明督灸疗法可提高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且疗效优于中药组;HE染色结果显示,相比正常组,模型小鼠CA1、CA3区细胞组织均有坏死损伤,相比模型组,督灸组和督灸+中药组CA1、CA3区细胞坏死数量最少,形态学改变最轻,中药组损伤较为明显,说明督灸疗法对SAMP8小鼠海马CA1、CA3区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可减少细胞损伤。结论:督灸疗法能提高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与督灸能保护海马CA1、CA3区神经元和抑制细胞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