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乌梅丸加减治疗慢性腹泻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涤平 《江苏中医药》2002,23(12):20-21
笔者自1989年以来,应用乌梅丸加减方治疗慢性腹泻3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小结如下: 1一般资料 36例患者均为附属医院门诊病人.其中男性16例,女性20例;年龄17~72岁,平均39.3±9.4岁;病程3月~17年,其中1年以内者10例,1~10年者12例,10年以上者14例;西医诊断为慢性结肠炎19例,溃疡性结肠炎3例,胃肠功能紊乱10例,大肠癌术后3例,慢性痢疾1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乌梅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112例用乌梅丸按辨证施治原则加减治疗。结果:治疗8周后,痊愈62例,显效21例,有效2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4%。结论:乌梅丸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正因使用抗生素导致患者胃肠道菌群发生变化,让致病菌更易定植,从而引发多种症状,尤其是腹泻,这就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AAD),即使用抗生素后产生的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腹泻~([1])。老年人胃肠排空及蠕动慢、胃肠激素分泌少,由此导致胃肠道菌群改变和衰退、胃肠道黏膜屏障退化、  相似文献   

4.
肠易激综合征(IBS)属于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是一组包括腹痛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黏液便等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改变的症候群,又称为肠功能紊乱、过敏性结肠炎、痉挛性结肠炎。IBS分腹泻型和便秘型,本篇讨论的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5.
肠易激综合征(IBS)属于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是一组包括腹痛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黏液便等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改变的症候群,又称为肠功能紊乱、过敏性结肠炎、痉挛性结肠炎.IBS分腹泻型和便秘型,本篇讨论的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6.
正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表现为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的腹痛、腹泻、不适、以大便习惯改变,伴有大便频率或性状改变等消化症状,临床上分为腹泻型、便秘型、便秘腹泻交替型和未分型,其中腹泻型最为常见。目前西医仍无有效的方法,而中医治疗胃肠疾病有较大优势。因此,笔者运用乌梅丸联合中药敷贴神阙穴治疗40例寒热错杂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乌梅丸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乌梅丸加减治疗,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治愈病例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92.86%,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复发率为54.17%,治疗组复发率为13.16%,两组复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乌梅丸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安全、有效,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洪杏  陈一斌  张阿锦 《光明中医》2022,(15):2779-2782
目的 观察乌梅丸治疗ICU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厦门市中医院收治的40例寒热错杂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为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梅丸治疗,研究比较组间各项临床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评估组间各项临床观察指标,治疗组患者在腹泻次数、肠鸣音、大便量及性状等方面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腹泻持续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ICU寒热错杂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采用乌梅丸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笔者近年在我院脾胃病专科门诊中用乌梅丸加减治疗肠道易激惹综合征38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8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发病与情绪忧郁有关22例,有心悸、乏力、潮热、多汗、失眠等心肾不交症状16例。临床均以腹痛不适、腹胀、肠鸣、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为主要症状。2治疗方法基本方组成:乌梅、细辛、干姜、黄连、附子、当归、黄柏、桂枝、人参、川椒。脏寒腹痛加吴茱萸、肉桂;中满呃逆加丁香、砂仁;脾虚湿盛加苍术、陈皮;心肾不交桂枝易肉桂;邪热内陷去桂枝、干姜;大便燥结加火麻仁、杏仁。…  相似文献   

10.
乌梅丸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方 《光明中医》2010,25(8):1384-1385
<正>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是消化科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为主症的疾病,并可有黏液  相似文献   

11.
乌梅丸治疗心血管神经症5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郝宪恩  李楠 《陕西中医》2005,26(2):124-125
目的 :总结乌梅丸改成汤剂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疗效。方法 :用乌梅丸改成汤剂加减 (乌梅、炮附子、桂枝、川椒、细辛、干姜、当归等 )治疗心血管神经症 5 0例。结果 :总有效率 92 %。提示 :心血管神经症可从肝阳虚论治。  相似文献   

12.
乌梅丸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4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邹世昌 《新中医》2001,33(12):34-35
目的:探讨乌梅丸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DGP)的临床疗效和促进胃排空的作用。方法:将84例DG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2例,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治疗组患者用钡餐法测定用药前后的胃排空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6%,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9%和33.3%,半年后复发率分别为8.3%和30.0%,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且治疗组胃排空时间由用药前的(88.3±34.6)分钟缩短到(54.3±23.3)分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乌梅丸具有促进胃排空的作用,且疗效持久,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五运六气为中医的一大经典学说,在指导临床应用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乌梅丸为厥阴病的主方。本文通过对泄泻验案的分析,浅谈笔者在五运六气的指导下根据时间的特性运用乌梅丸来治疗疾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厥阴病篇,原为蛔厥、久利而设,清代柯琴谓"乌梅丸为厥阴主方"。刘喜明老师认为乌梅丸酸苦甘辛寒热并用、阴阳共调、气血兼顾、攻补兼施、刚柔相济,集扶正祛邪于一方;凡厥阴风木同夹寒热,乘虚内扰脾胃而木土不和,及寒热虚实错杂的内、外、妇、儿各科诸证皆可使用。本文从厥阴之本质、乌梅丸使用指征、乌梅丸的组方思想、应用关键及验案举例几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刘师使用乌梅丸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乌梅丸治疗雷诺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刘某,女性,30岁,因四肢肢端间歇性发白、紫绀、潮红交替出现2年就诊。开始于指趾尖端,以后逐渐上行,累及手足掌部。发时局部发白、紫绀,寒凉麻木,有针刺样疼痛,待转为潮红时,伴有烧灼感,整个过程约持续1个小时,可自行缓解。遇寒冷或情绪刺激易发作。曾诊为雷诺病,应用烟酸、硝苯地平等治疗有所好转,但停药后复发如初。本次因再次发作而来诊,诊见舌质淡、苔薄黄,脉滑细。依据寒热发作之证,给予乌梅丸治疗:乌梅12g、细辛6g、干姜10g、黄连12g、炮附子10g、当归15g、花椒10g、桂枝15g、人参10g、黄柏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服药10剂后症…  相似文献   

16.
乌梅丸原主治蛔厥及久利,当今疾病病机复杂多变,寒热错杂、虚实相兼、阴阳失调者比比皆是,为乌梅丸的临床使用提供了空间,已非蛔厥久利所限,只要抓住阳衰于下,火盛于上,气逆于中的病机,皆可随证施用乌梅丸。笔者根据其寒热并用,清补兼施之功,加减运用于寒热错杂且正气虚弱之多种疾病,收效尚佳。  相似文献   

17.
乌梅丸是《伤寒杂病论》中辨治蛔厥证或久利证的重要代表方,本文重点探析乌梅丸用药要点、方药配伍、变化用方用量,认为其方药组成作用特点并不局限于蛔厥证或久利证,并可辨治诸多内伤杂病,临证中运用乌梅丸辨治疾病不能仅局限于某一病变部位或症状表现,临证只要审明病变证机是寒热夹虚,用之即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乌梅丸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总结了近年来乌梅丸在内、外、妇、儿等临床各科的应用研究进展,显示乌梅丸临床应用广泛,且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胃肠安丸治疗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因呼吸道感染住院期间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患儿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胃肠安丸口服,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及腹泻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8%,对照组有效率为78.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腹泻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胃肠安丸治疗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