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7 毫秒
1.
中医眼科辨证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的精髓在于辨证。中医眼科的辨证方法从全身辨证到全身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经历了一个的发展过程。然而,面对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眼科辨证是否还需图新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对眼病的中医辨证方法初步探索个人看法如下。至眼科辨证方法的内涵传统的眼科辨证主要以全身辨证和局部辨证为主。眼病的全身辨证:是以中医理论(阴阳、五行、四诊、八纲、脏腑、气血、经络等)结合病因病机,把全身症状和体征、舌诊脉象,分析归纳成“证”的临床一一哩论一一一1陆床思维过程。全身症状和体征是全身辨证的原始素材和根基,倘缺如…  相似文献   

2.
刘玲 《中医教育》2007,26(4):53-54
眼科局部辨证是以眼部各种症状和肉眼可见的体征为依据,分析、归纳其发病机理的诊断方法。眼科疾病有两个特点:一是由于眼球结构独立和精细,许多眼病缺乏相应的全身体征,临床常有无证可辨之虑;二是借助现代检查仪器,人们可以在无创伤的情况下观察到眼部组织形态,为局部辨证提供大量客观、真实的信息。因此,眼局部辨证是对整体辨证的有效补充,如能灵活掌握这一辨证规律,可以使后面各论的学习事半功倍。但由于此部分内容信息量大,各症状、体征之间又缺乏相应的联系,加之学生平素对眼病很陌生,故又成为教与学中的共同难点。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和临床实践,对此章节的讲授有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中医眼科六经辨证具有充分的临床基础与确实的理论前提,即十二经脉的畅通是全身机能如常的反映,亦是眼目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若十二经脉功能失调,也可反映于眼部,甚至可以引起眼病。因此,眼目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亦与经脉密切相关。从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目病的辨证施治纲领,可见眼与脏腑经络的一体化,为眼科疾病的诊治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4.
祖国医学在辨证论治过程中,通过望、闻、问、切四种基本方法,以观察和诊断疾病,称为四诊。中医眼科以问诊和望诊为主,闻诊和切诊为辅。眼作为人体的视觉器官,与脏腑、经络等有着密切联系,故眼病辨证必须局部结合整体,做到四诊合参,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中医眼科对于眼病的辨证论治多种多样,有五轮辨证、八廓辨证、内外障辨证等。眼病的内外障辨证论治首先要分清内障和外障。内障眼病泛指瞳神疾病,多因久病生郁,久郁生病,发病缓慢,病势缠绵,病程长。治宜开郁导滞以调整脏腑、经络、气血、阴阳,使之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6.
眼科疾病有其专科的特殊性 ,长期以来将眼病简要分为内、外障两大类 ,明代《证治准绳》中已记载了内外障病证 1 80种。一般而言 ,内障病以内服药为主 ,外治法为辅 ;外障眼病以局部外用药物为主的外治法和内服药并用 ,因此 ,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中考虑眼科独具的特殊性 ,以及在过去研究的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 ,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供眼科临床中药新药研究中参考。1 关于病证名称的选用 外障眼病所表现的体征 ,用肉眼基本能够观察到 ,因此中医对其症状和体征的描述可能与西医眼科在文字表达方面不同 ,而基本内容是相近的 ,病名可能不同 ,但疾病…  相似文献   

7.
陆绵绵在眼内科领域学术思想特点有: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以全身辨证为主,选用药物方面,以其药理作用有抗炎、抗微生物及主要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为首选;对反复发作的免疫性疾病,采取在辨证基础上选用调节免疫功能作用的中药组成复方;对一些以出血症状为主的循环障碍性疾病,早期以中药为主促进出血的吸收,配合现代医学方法如激光光凝等疗法治疗;在中医急性内眼病主要从瘀证、热证和湿证进行辨证;应用中医辨证治疗配合自血疗法治疗干眼症及角膜上皮营养不良;以组织水肿为主的眼病,应用局部辨病辨证为主配合全身辨证。  相似文献   

8.
徐铭谦  廖良  韦企平 《北京中医》2010,(12):900-902
韦氏中医眼科的第4代传人韦企平教授在传承前人学术经验和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治疗眼病独特的临证经验和用药规律。韦教授以五轮辨证、气血辨证和脏腑辨证为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眼科辨证论治体系;使用先进的现代检查仪器对眼底病况进行直观望诊,发展了内障眼病的辨证方法。同时根据临床经验,总结出了系列专病专症用药规律,强调调畅情志对治疗疾病的辅助作用,重视全身调理,善于运用针药结合等治疗手段,借鉴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从而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9.
徐铭谦  廖良 《北京中医药》2010,29(12):900-902
韦氏中医眼科的第4代传人韦企平教授在传承前人学术经验和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治疗眼病独特的临证经验和用药规律.韦教授以五轮辨证、气血辨证和脏腑辨证为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眼科辨证论治体系;使用先进的现代检查仪器对眼底病况进行直观望诊,发展了内障眼病的辨证方法.同时根据临床经验,总结出了系列专病专症用药规律,强调调畅情志对治疗疾病的辅助作片,重视全身调理,善于运用针药结合等治疗手段,借鉴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从而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10.
小儿目割是眼科常见病,以两目胞脸不自主地频频眨动为主症的外障眼疾,轻者外眼无特殊,重者可见白睛轻度充血,喜揉擦,严重者跟睑眨动时可牵动嘴角,眼科眼部检查未见器质性病变,全身可伴见形容枯槁,面黄肌瘦,胃纳不佳,揉鼻,大便如豆渣,目珠干痒涩,灼热不适等症,跟师学习期间,导师运用中药辨证治疗本病患者28例,疗效显著,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答:目痒是外障眼病的一种常见症状,患眼作痒或涩痒,或刺痒或痒痛交作,尤以在春夏发病的痒如虫行症最剧。目痒可发生在多种眼病,目痒的辨证较为复杂,其要点有三:  相似文献   

12.
眼底病的中医治疗,必须遵循辨证论治这一准则。但如何进行辨证,是一个较在学习前人经验的基础为复杂的课题。本人上,结合临床实践,谈谈眼底病的辨证体会。一、从全身症状辨眼虽为机体的局部器官,但其眼底病多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其病因病机,多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他病继发、眼部外伤、药物中毒等,以致气血失和、脏腑经络失调引起。其中以脏腑经  相似文献   

13.
六经辨证,始创于后汉张仲景,我国著名的中医眼科专家陈达夫教授首次将六经辨证引入眼科疾病的诊治中。目乃五脏六腑之精华,经络实为五脏六腑之道路,没有经络交通,则五脏六腑之精华不能到达于眼,而眼目一但患病,则相应经络亦会有不同的反应点。因此,眼病按六经辨证,是有理论根据的。眼睛中的葡萄膜泛指葡萄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管及玻璃体组织。葡萄膜炎为眼科常见的疑难眼病之一,在该病的中医诊疗中以六经辨证体系为统领,以脏腑辨证为基础。确定病位,结合八纲辨证以辨病性,对全面调整患者的体质,阻断或减轻疾病的复发,提高临床疗效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施炜 《湖南中医杂志》2007,23(6):32-32,38
病毒性角膜炎属于中医“聚星障”范畴,多由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所引起。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其发病率和致盲率在角膜病中占重要位置。它具有难治愈、易复发、病程久等特点。本病若治疗不及时则可变生为“花翳白陷”和“凝脂翳”。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王育良教授,根据祖国医学中眼与脏腑的关系,强调对于病理性角膜炎首先要诊断明确,然后采用局部与全身辨证相结合进行辨证论治。现笔者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医眼科学历来较重视眼局部辨证,故《审视瑶函》有“目病不专重诊脉”之说。整体观是中医学的特点,中医眼科学同样不逆此道。下面试从中医理论角度,谈谈眼局部辨证与整体的关系。一、整体观是眼局部辨证的基础眼是人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脏腑经络都有密切的联系。只有心血充足,肝血畅旺,肾所  相似文献   

16.
牛金霞 《中药材》1996,19(3):156-156
中医中药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眼科早在宋朝就已独立成为专科。中医认为眼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但不是独立的器官,它的生理和病理过程都和人体全身各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系。眼通过经络、脏腑和气血等组织器官保持联系,脏腑或经络的功能失调,可反映于眼部,或引起眼病。同样眼部的疾病,也可通过经络在其它脏腑或全身反映出来。因此在临床治疗眼病时必须联系到脏腑、经络、气血及外界环境诸因素,全面分析,做到审证、求因、用药。  相似文献   

17.
脏腑辨证是中医学常用的辨证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中医眼科是中医学的一部分,也需在中医总理论的指导下辨证论治,但眼科患者往往全身症状不典型,依据全身辨证困难,同时,由于古医者只能凭借双眼观察病人,古文献记载中对外眼疾病的描述、分析及治疗经验较多,但眼底疾病的治疗经验则相对较少,辨证方法也较模糊.  相似文献   

18.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古而有之,历年来是中医学论治疾病的有效途径。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古代眼科医家对外障眼病认识较多,侧重于辨病论治。随着现代诊疗技术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医眼科辨病辨证相结合的思维模式。祁宝玉教授指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主要体现在眼病的诊断、治疗、调摄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和思维的互相启发中,应用时需根据实际病情有所侧重,方能提高临床疗效。本文主要阐述了眼科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思想的历史发展,并总结了名老中医祁宝玉教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思想在眼科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中医眼科临证时,应充分结合中西医诊断技术考虑眼部病因,辨清全身病机,整体辨证与局部辨病相结合,目症与全身症状相结合,眼部检查与舌象脉象相结合,灵活运用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多层次分析、综合辨证、确定证侯,提出合理的治法与方药,对提高眼病疗效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眼科疾病发病时全身症状不显,尤其眼底疾病,以致于医者在临床辨证时常常无症可辨,此时传统的八纲辨证理论无法满足诊疗的需要。玄府理论作为一种独特的诊疗方法,为临床诊治眼病提供了新的思路。眼位至高,寻常药物所不能及,风药轻清上行,可助药力直达眼目,同时作为最常用的开玄府之品,其在眼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本文以玄府理论为基础,总结眼科疾病的发病规律,结合风药辛散的生理特点,探讨风药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经验,提出风药通过祛风、散火、胜湿、润燥、达神等来祛除郁滞眼目的病理产物,调畅目中气血之运行,从而通利玄府通道,恢复目中神光运转功能,达到治疗内外障眼病的独特作用,以期为临床医师应用风药论治眼科疾病时提供新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