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平  苏雅乐其其格 《中草药》2015,46(21):3162-3165
目的研究蒙药多叶棘豆Oxytropis myriophy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薄层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多叶棘豆全草氯仿和醋酸乙酯萃取物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1)、4-羟基苯乙酮(2)、5,4′-二羟基-7,3′-二甲氧基黄酮(3)、5,7-二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4)、异鼠李素(5)、山柰酚(6)、苯乙酮-4-O-β-D-葡萄糖苷(7)、2-羟基-6-甲氧基苯乙酮-4-O-β-D-葡萄糖苷(8)、6-甲氧基香豆素-7-O-β-D-葡萄糖苷(9)、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10)、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1)。结论 11个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7、8为首次从棘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香鳞毛蕨中1个新的色原酮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冰  曾祖平  李萍  何薇  王宏  高增平 《中草药》2013,44(17):2347-2349
目的 研究香鳞毛蕨Dryopteris fragrans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柱色谱法分离,通过理化鉴别及波谱分析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香鳞毛蕨全草分离得到了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乙基-5,7-二羟基-1’-O-β-D-吡喃葡萄糖基色原酮苷(1)、牡荆苷(2)、异槲皮苷(3)、3-羟基-5-丙基苯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4).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香蕨色原酮A,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掌叶大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聚酰胺、凝胶等柱层析等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和理化鉴别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掌叶大黄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2,5-二甲基-6,8-二羟基色原酮(1),1-甲基-2,8-二羟基-3-羧基-9,10-蒽醌(2),ω-羟基大黄素(3),4′-羟基苯基-2-丁酮(4),4′-羟基苯基-2-丁酮-4′-O-β-D-(2″-O-没食子酰基-6″-O-(4′′′-羟基)-桂皮酰基)-葡萄糖苷(5),反式-3,5,4′-三羟基二苯乙烯-4′-O-β-D-(6″-O-没食子酰基)-葡萄糖苷(6),4′-羟基苯基-2-丁酮-4′-O-β-D-(6″-O-桂皮酰基)-葡萄糖苷(7),4′-羟基苯基-2-丁酮-4′-O-β-D-(6″-O-(4′′′-羟基)-桂皮酰基)-葡萄糖苷(8),反式-3,5,4′-三羟基二苯乙烯-4′-O-β-D-葡萄糖苷(9)。结论: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彭冰  高增平  何薇  王宏  韩旭阳  曾祖平 《中草药》2014,45(15):2136-2138
目的研究香鳞毛蕨Dryopteris fragrans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通过理化鉴别及波谱分析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香鳞毛蕨全草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异丙基-5,7-二羟基-1′-O-β-D-吡喃葡萄糖基色原酮苷(1)、(6R,9R)-3-酮-α-紫罗兰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2)和红豆杉苷(3)。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香蕨色原酮B,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王珏  王乃利  姚新生  北中進 《中草药》2007,38(5):647-649
目的研究小花鬼针草Bidens parviflora全株的化学成分,并通过组胺抑制实验寻找活性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ODS柱色谱分离化合物,运用1D NMR、2D NMR波谱学方法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通过组胺抑制实验测定化合物抗过敏活性。结果分离鉴定了4个苯丙苷类及1个苯甲醇苷成分:4-羟基-3-甲氧基苯丙三醇8-O-β-D-葡萄糖苷(guaiacyl glycerol 8-O-β-D-glucosideⅠ)、丁香酚苷(syringin,Ⅱ)、4-烯丙基-2-甲氧基苯酚-O-(6-O-β-D-芹糖基)-β-D-葡萄糖苷[4-allyl-2-methoxyphenol-O-(6-O-β-D-apiofuranosyl)-β-D-glucoside,Ⅲ]、5,7-二羟基色原酮-7-O-β-D-葡萄糖苷(5,7-dihydroxy chromone7-O-β-D-glucoside,Ⅳ)、苄醇-O-β-D-葡萄糖苷(benzyl alcohol-O-β-D-glucoside,Ⅴ)。化合物Ⅰ~Ⅴ抑制组胺释放,IC50分别为70、61、>100、52、>100μg/mL。结论化合物Ⅰ~Ⅴ首次从本植物中分得,Ⅲ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命名为鬼针草酚葡萄糖苷(bidenphenol glucoside)。化合物Ⅰ~Ⅴ具有抑制组胺释放的活性。  相似文献   

6.
桑白皮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敉  陈曼  孙视  夏冰  张涵庆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2):1601-1602
目的:研究桑白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凝胶柱色谱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桑辛素C(moracin C,1),桑辛素M(moracin M,2),桑辛素M-3'-O-β-D-吡喃葡萄糖苷(moracin M-3'-O-β-D-glucopyranoside,3),桑辛素O(moracin O,4),桑皮酮S(kuwanon S,5),桑皮酮T(kuwanon T,6),5,7-二羟基色酮(5,7-dihydroxychromone,7),5,7,2'-三羟基二氢黄酮-4'-O-β-D-吡喃葡萄糖苷(5,7,2'-trihydroxyflawone4,-O-β-D-glucoside,steppogenin-4'-O-β-D-glucoside,8),7-羟基香豆素(7-hydroxycoumarin,9),5,7-二羟基香豆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5,7-dihydro-xycoumarin-7-O-β-D-glucopyranoside,10),桑叶苷C(mullberroside C,11).结论:其中化合物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野菊花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野菊花Chrysanthemum indicum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并用各种波谱学方法和色谱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刺槐素-7-O-β-D-葡萄糖苷(1),木犀草素(2),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3),蒙花苷(4),刺槐素7-O-(6″-O-α-L-鼠李糖基)-β-槐糖苷(5),绿原酸(6),丁香树脂醇4″-O-β-D-葡萄糖苷(7),5,7-二羟基色原酮(8),尿嘧啶(9),对羟基苯甲酸(10),4-O-β-D-葡萄糖氧基苯甲酸(11),boscialin(12),blumenol A(13)。结论:化合物5,7,8,11~13为首次从野菊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采用硅胶、ODS柱色谱和制备型HPLC等色谱技术从尖叶假龙胆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酮类成分,经MS和NMR等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1,7-二羟基-3-甲氧基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1),紫药苷(2),1,3,8-三羟基-4,5-二甲氧基酮-1-O-β-D-吡喃葡萄糖基(6→1)-O-β-D-吡喃葡萄糖苷(3),1,2,8-三羟基-5,6-二甲氧基酮-2-O-β-D-吡喃葡萄糖苷(4),1,3,7,8-四羟基酮-1-O-β-D-吡喃葡萄糖苷(5),1,3,5,8-四羟基-5,6,7,8-四羟基酮(6),1,3,5-三羟基酮(7),1,3,5,8-四羟基酮(8),1,2,8-三羟基-5,6-二甲氧基酮(9),雏菊叶龙胆酮(10),芒果苷(11),当药醇苷(12)。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假龙胆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翻白叶树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翻白叶树根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莨菪苷(1)、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2)、3-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3)、4-羟基-2-甲氧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4)、甲基熊果苷(5)、(+)-南烛木树脂酚-3 α-O-β-D-吡喃葡萄糖苷(6)、(-)-南烛木树脂酚-3α-O-β-D-吡喃葡萄糖苷(7)、(-)-南烛木树脂酚-2 α-O-β-D-吡喃葡萄糖苷(8)、(-)-异落叶松树脂酚-6-O-β-D-吡喃葡萄糖苷(9)、(-)-8,8’-二甲氧基-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10)、(+)-3-oxo-α-ionyl-O-β-D-glucopyranoside( 11)、roseoside( 12).结论 化合物1~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青龙衣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青龙衣(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的未成熟的外果皮)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高效液相制备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青龙衣正丁醇提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O-咖啡酰基奎宁酸丁酯(1)、3,5-二咖啡酰奎宁酸丁酯(2)、香草酸-4-O-β-D-(6′-O-没食子酰基)葡萄糖苷(3)、4-羟基-2,6-二甲氧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4)、4,5,8-三羟基-α-萘酮-5-O-β-D-吡喃葡萄糖苷(5)、1,4,8-三羟基萘-1-O-β-D-吡喃葡萄糖苷(6)、1,4,5-三羟基萘-1,4-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7)、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8)、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9)、槲皮苷(10)、杨梅苷(11)、阿福豆苷(12)、金丝桃苷(13)、胡萝卜苷(14)。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胡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8~12为首次从青龙衣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