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清气透表法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8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清气透表法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风寒证组及风热证组,分别给予上感颗粒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病情变化。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3.75%,两组在治疗总有效率、退热时间、症状改善等方面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清气透表法对于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证属风寒证与风热证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丘宇慧  武曼丽  华荣 《新中医》2022,54(13):200-204
林夏泉认为,岭南外感发热主要病机为脾虚湿盛、外感风热,分为外感风热之轻症、重症,及湿热下注胃肠、膀胱等兼证变证,治以清热利湿、透邪退热,自创经验方青灵汤,制成广东省中医院院内制剂青柴灵口服液,临床应用至今,收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柴莪退热栓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柴莪退热栓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属卫分证、卫气同病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外感高热卫分证、卫气同病证证候与疗效间的关系.方法将患者 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予柴莪退热栓和消炎痛栓塞肛,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两组总体疗效相当,且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柴莪退热栓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九味羌活汤加减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外感风寒夹热夹湿证)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10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外感风寒夹热夹湿证)患者,给予九味羌活汤随证加减治疗,用药3天,随访1天,观察即刻退热疗效和解热时间。结果:服药4h退热32例,占30.19%;72h退热102例,占96.23%;平均解热时间为19.6h。结论:九味羌活汤加减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外感风寒夹热夹湿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科学咨询2007,(17):10-10近3年来,重庆市基于在青篙(黄花篙)种质资源、优良品种选育、种植技术及青篙素制剂生产等方面的综合优势,青蒿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青篙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6.
醒脑静治疗不同证型儿童急性高热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不同证型儿童急性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儿161例辨证分为四组(风寒型、风热型、里热型、湿热型),均以醒脑静入液静滴,同时配合物理降温;比较四组治疗后4h体温及24h内最高体温情况。结果里热型组与其余三组在退热效果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不同证型儿童急性高热疗效差异显著,而对里热型退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上感颗粒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退热效果。方法收集8家医院433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按照诊断标准分为风寒证、风热证、卫气同病证、风邪袭表(寒热不显)、风邪袭表(寒热兼夹)5个证型。均予上感颗粒口服治疗,每天服用2次,疗程3天。观察1个疗程,测量患者给药后1h、2h、3h、4h、24h内、48h内、72h内、72h的体温,观察即刻退热疗效和解热时间。结果服药4h内退热216例,占49.88%;服药后72h治愈413例,治愈率为95.38%;各证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感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清开灵注射液和常规退热西药(安痛定、安乃近和布洛芬颗粒)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退热疗效。方法:126例急性上呼吸吸道感染发热的患儿随机分成清开灵退热治疗组和常规西药退热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和头孢拉啶注射液静滴。观察临床退热疗效。结果:治疗组退热维持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清开灵注射液具有良好的退热作用和抗炎作用,副作用小,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退热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9.
中医截疟法治疗阿米巴病初探310006浙江省中医院蔡宛如,李学铭中医截疟法首见于《内经》,是历代医家用于治疗疟证的一种常用方法。在治疗上主要选用常山饮或截疟七宝饮等方剂,或者选用常山、蜀漆、马鞭草、徐长卿、青篙等单味中药。而阿米巴肠病则属于中医的痢疾...  相似文献   

10.
采用证病结合的临床研究方法,重点观察了牛黄上清胶囊对风火上攻型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并与丸剂对照,总有效率分别为92%、90%,平均生效时间胶囊剂优于丸剂,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实验证实,胶囊剂、丸剂均有镇痛,抗肿胀,抗渗出、通便和退热作用,作用强度相当。  相似文献   

11.
刘寄奴及其混淆品理化鉴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颜色反应、沉淀反应、荧光反应、薄层色谱法对北刘寄奴、南刘寄奴、甜蒿子、元宝草、地耳草进行理化鉴别,方法可靠,为刘寄奴的真伪鉴别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青蒿有效部位及其成分的解热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青蒿提取物有效部位及其主要成分对大鼠的解热作用。方法:采用鲜酵母致大鼠体温升高的模型,观察青蒿有效部位及其成分对大鼠体温的影响。结果:青蒿中的有效部位(BJQH-A)及主要成分(青蒿乙素、青蒿酸、东茛菪内酯)对鲜酵母致大鼠体温升高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结论:青蒿中含有多个具有解热作用的成分,它们的作用强度、起效时间和作用维持时间各有差别,青蒿的解热作用可能是其活性成分群整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青蒿为传统的清虚热要药,因其为抗疟特效药青蒿素的唯一天然产物来源而受到了全世界广泛的关注。除青蒿素外,青蒿还包含倍半萜、黄酮、香豆素、挥发油和多糖等其他化学成分,具有解热、抗炎、抗病原微生物、抗哮喘、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有些成分除自身具有药理活性外,还可通过不同的机制在体内吸收和代谢等环节协同增强青蒿素的抗疟活性。基于此,该文系统整理了青蒿有关的现代研究文献,归纳总结了青蒿的化学成分生物合成、体内分析和药代动力学等内容,以期全面了解青蒿化学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为我国青蒿资源的充分开发及临床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茵陈蒿汤合煎与分煎的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比较茵陈蒿汤合煎与分煎的成分,利用反相高效液相法分析茵陈蒿汤与茵陈蒿、栀子、大黄的指纹图谱,考察中药复方中其化学成分的来源,并进行方法学论证。结果显示,茵陈蒿汤出峰共47个,其中19个峰来源于茵陈蒿,31个峰来源于大黄,6个峰来源于栀子。提示:茵陈蒿汤95%醇提物所含化学成分可能是茵陈蒿、大黄、栀子三味药材所含成分的加合,尚未发现原成分的缺失和新成分的形成。故认为茵陈蒿汤合煎与分煎,两者无明显成分变化。  相似文献   

15.
清气凉营汤为主治疗登革热1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清气凉营汤治疗登革热的临床疗效。方法:18例登革热患者均采用名老中医周仲瑛教授的清气凉营汤(由大青叶、金银花、石膏、大黄、知母、野菊花、青蒿、淡竹叶、白茅根等组成)治疗。结果: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3例。结论:清气凉营汤有良好的退热效果,而且还能明显减轻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茵陈对大鼠肝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黎汉忠  刘义  龙盛京 《中成药》2001,23(1):45-47
目的:研究茵陈对大鼠肝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UDPGT)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腹腔注射茵陈水溶液,从而建立大鼠肝UDPGT诱导模型,并以苯巴比妥为阳性对照,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参照B1ack氏方法测定大鼠肝UDPGT活性。结果:茵陈能够使大鼠肝UDPGT活性增加,肝/体重比增大。结论:茵陈能够诱导提高肝UDPGT活性,从而促进胆红素代谢。  相似文献   

17.
鱼腥草等5种中草药对10种常见细菌体外抑菌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惠芳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1):2202-2203
目的探讨鱼腥草等5种中草药对10种常见细菌体外抑菌效果。方法采用葡萄糖酚红肉汤递倍稀释法,分别测定5种中草药对10种常见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结果艾叶、白芷、鱼腥草、姜、芦荟对10种常见细菌表现出不同程度抑菌作用,其中艾叶、鱼腥草的抑菌效果较好,对金葡球菌、白葡球菌及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其余抑菌作用依次为白芷、芦荟、生姜。结论艾叶与鱼腥草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并创建可扩展标记语言(XML)树图差异度算法,为中药青蒿鉴定研究提供新工具。方法:结合文献研究筛选中药青蒿"宏观、中观、微观"(简称"宏、中、微")等关键信息。在关键信息的基础上,引采国内外专业领域相关上位标准,为每个数据元分配与语言无关的唯一标识,建立相关数据元编码规则。将数字化编码技术应用在弹性结构编辑器上,创建返回格式为第5版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5)或XML树图。在差异度相关算法的基础上,创新研制同时兼顾拓扑和语义的中药青蒿XML树图差异度算法,并建立青蒿相关数学函数表达模型,通过计算结果与现实实际的对比,不断调试算法模型,直至核涵算法模型收敛。结果:通过对差异度算法研究可对XML树图进行两两间差异度比较计算,最终优化确立中药青蒿的鉴定模型,经测试树图计算分析该模型有效率达100%。结论:创建的XML树图差异度算法能够有效辅助鉴定中药青蒿,为中药领域智能化应用研究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与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清肝注射液和茵陈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测定,并分析注射液和药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清肝注射液及茵陈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用光谱相关色谱法对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挥发性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结果清肝注射液中分离出的23个主要物质,有21个来源于茵陈药材。茵陈药材中分离28个物质,定性25个。结论GC-MS法与光谱相关色谱法结合可对具有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注射液及其对应药材的相关性进行快速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不同经典方剂对肝外胆汁淤积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平生  王兵  龙爱华 《中医杂志》2011,52(4):319-321,348
目的比较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大柴胡汤对实验性肝外胆汁淤积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行胆总管三段结扎术复制大鼠肝外胆汁淤积模型,造模1周后各药物干预组每天分别灌胃给予1ml/100g体重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和大柴胡汤,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至造模3周时检测肝肾功能。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降低(P<0.05),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胆固醇(CHO)、尿素氮(BUN)含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活性显著增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和大柴胡汤均可显著增加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降低TBiL、TBA含量,ALT、AST、LDH、ALP、GGT活性(P<0.01);茵陈蒿汤在降低TBiL含量、ALP活性方面显著优于茵陈五苓散组(P<0.01);茵陈蒿汤在降低ALT、AST、LDH、GGT活性,TBA含量方面显著优于大柴胡汤组(P<0.01)。结论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和大柴胡汤均能有效改善BDL所诱发肝外胆汁淤积大鼠模型肝肾功能改变,茵陈蒿汤综合疗效较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