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孙晓艳  何慧琴 《新中医》2013,45(12):139-14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水液缺乏型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为水液缺乏型干眼症的87例患者的资料,治疗组45例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人工泪液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角膜染色、泪膜破裂时间、泪液流量及眼部症状积分等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角膜染色改善、泪液流量增加、泪膜破裂时间延长、眼部症状积分改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泪液流量、泪膜破裂时间、眼部症状积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在改善角膜染色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治疗水液缺乏型干眼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张燕 《北京中医》2009,(2):123-125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妇女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围绝经期妇女干眼症54例108眼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56眼,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26例52眼,给予外用爱丽滴眼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41眼,有效率73.21%;对照组有效31眼,有效率59.6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泪膜破裂时间延长、泪液流量增加、眼部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泪液流量增加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增加泪膜破裂时间、改善眼部症状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妇女干眼症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针刺治疗伴有外隐斜的集合不足性视疲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淑华  左晶 《中国针灸》2008,28(5):345-347
目的:观察针刺对伴有外隐斜的集合不足性视疲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伴有外隐斜的集合不足性视疲劳患者随机分成2组,针刺组40例,眼药组40例。针刺组予针刺治疗,穴取睛明、太阳、承泣、合各;眼药组局部点用艾唯多眼液。治疗2周、4周后观察2组疗效及隐斜度数、集合近点、融合辐辏范围、眼部症状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4周后,针刺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92.5%,均优于眼药组的65.0%和70.0%(P〈0.01);集合近点、融合辐辏范围、眼部症状积分两组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其中在改善眼部症状方面,治疗2周后,针刺组即优于眼药组,在集合通点、融合辐辏范围方面,4周后,针刺组才优于眼药组。结论:针刺治疗伴有外隐斜的集合不足性视疲劳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点用艾唯多眼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远近相伍取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药物组,每组各70例。针刺组采用中医辨证取穴结合西医解剖特定点,药物组采用口服龙骨颈椎胶囊、西比灵胶囊,并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和椎-基动脉血流改善情况。结果与结论:总有效率针刺组(100%)明显高于药物组(61.4G,P〈0.01),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和椎-基动脉血流改善情况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针刺组改善程度较药物组更著fP〈0.05),远期疗效针刺组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2)。  相似文献   

5.
热敏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KOA患者68例,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常规针刺组,分别用热敏灸和常规针刺治疗,每天1次,每周5次,总共治疗15次。治疗前后应用Lysholm膝关节量表进行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总积分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热敏灸组改善优于常规针刺组(P〈0.01)。治疗后2组各症状积分均改善,热敏灸组不稳、肿胀症状积分明显升高,与常规针刺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总有效率热敏灸组为94.29%,常规针刺组为87.88%,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热敏灸治疗KOA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针药并用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90名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3组,药物组采用单独药物(麻仁胶囊)治疗,针刺组针刺天枢、支沟、上巨虚、大肠俞、足三里加百会、长强和内关穴,联合组采用针药并用的方法,观察不同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3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均有明显差异(P〈0.05),联合组差异性最显著(P〈0.01);各组治疗前后排粪造影指标变化:药物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有明显差异(P〈0.05),联合组差异性显著(P〈0.01);治疗结束半年后上述指标在药物组和针刺组均有一定反弹(P〈0.05),且药物组更明显,联合组未见明显反弹(P〉0.05)。结论:针刺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所致的便秘,联合麻仁胶囊疗效更持久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辨证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FD患者随机分为辨证针刺组32例和普通针刺组32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测定患者的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并由受试者填写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I,包括症状指数NDSI和生活质量指数NDLQI),两组均每日针刺一次,每次30min,以6天为一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一个月后回访患者NDI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均较前明显升高(P〈0.05),NDSI较前下降(P〈0.01),NDLQI较前升高(P〈0.01);治疗后一个月,NDSI与NDLQI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辨证针刺组与普通针刺组比较,同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辨证治疗与普通针刺治疗FD均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辨证针刺具有更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陈海云  陈平 《新中医》2012,(4):102-104
目的:观察孙氏手法结合腹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9例。治疗组予孙氏旋转手法配合薄氏腹针治疗;对照组予牵引配合扩血管药物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评价症状与功能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8%,对照组为69.4%。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各项症状与功能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间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眩晕频度、程度、持续时间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孙氏手法结合腹针治疗CSA,在改善眩晕症状上尤其明显,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剌配合药物对帕金森病(PD)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Hoehn—YahrⅡ。Ⅳ期PD患者26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3例采用针刺加西药(美多巴)治疗,对照组13例单用西药(美多巴)治疗。治疗时间均为4个疗程。疗效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和临床症状观察。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4.6%,对照组为61.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UP—DRS评分:观察组治疗2个疗程后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4个疗程后下降显著(P〈0.05,P〈0.01)。对照组治疗后UPDRS评分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对症状的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针刺配合药物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10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足三里等穴位治疗,西药组给予口服多潘立酮。两组疗程均为3周,观察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变化情况。结果针刺组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组(P〈0.01);针刺对上腹饱胀的改善优于西药组(P〈0.01);两组不同中医证型间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临床疗效确切,尤其对饱胀症状的改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滋水涵木”法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女性干眼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视觉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门诊就诊的围绝经期干眼患者40例,计算机随机法分为2组,分别给予人工泪液治疗(对照组)或针刺(主穴为太溪、太冲、三阴交、足三里、睛明、承泣、丝竹空透鱼腰)+人工泪液治疗(治疗组)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分别观察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量(SIT)。并对患者的主观症状评分及视觉相关生存质量评分(VRQOL)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治疗后14d的SIT、BUT、主观症状评分、VRQOL总评分、VRQOL情绪状况评分等均优于治疗前(P〈0.05),而对照组仅治疗后14d的SIT及VRQOL评分优于治疗前(P〈0.05);此外组间比较提示治疗14d后试验组SIT、VRQOL评分及VRQOL情绪状况评分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泪液替代治疗和针刺治疗均可改善围绝经期干眼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与单纯泪液替代治疗比较,增加针刺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基础泪液分泌量及视觉相关生存质量,对患者情绪的改善作用亦较为明显,提示针刺配合泪液替代治疗是治疗更年期女性干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电针疗法和电针加耳尖放血疗法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1组(电针)和针刺2组(电针加耳尖放血),共治疗12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部症状积分、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在眼部症状积分、泪膜破裂时间(BUT)均有明显改善(P〈0.05)。针刺2组总有效率高于针刺l组,在改善眼部症状积分与泪膜破裂时间方面优于针刺1组。结论电针治疗及电针加耳尖放血治疗疗效显著。电针加耳尖放血疗效优于电针治疗,且在改善眼部症状积分和泪膜破裂时间方面优于电针治疗:而两者在改善泪液分泌试验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辨证论治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中药辨证论治治疗,对照组采用泪然滴眼液治疗。治疗2个疗程20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76.32%,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SIT、BUT、FL和干眼中医症状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针刺配合中药辨证论治治疗干眼症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对SSRI类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的增效作用,以及调节炎症因子平衡的作用。方法:9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和针药组,两组连续治疗4周,分别在不同治疗时点通过HMAD评分、愈显率、总有效率及SERS评分来评价针刺对SSRI类抗抑郁药的临床增效作用;以及设立正常组,评价治疗前后两组炎症因子浓度的变化。结果:针药组治疗后第1、2、4周HAMD评分明显较药物组低(P〈0.01)。两组治疗第4周后,针药组愈显率、总有效率明显较药物组高(P〈0.01)。针药组治疗后第1、2、4周SERS评分明显较药物组低(P〈0.01)。治疗后第4周IL-1、IL-6、IL-4、IL-10浓度,针药组与药物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P〈0.01)。药物组与正常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针药组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L-4浓度也较接近。结论:针刺能够有效、快速地增强SSRI类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以及能够调节促炎症因子与抗炎症因子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青光眼滤过术后应用眼三针疗法对视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例符合标准的青光眼滤过术后患者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以针刺眼三针(睛明、承泣、上明)治疗,对照组行空白对照,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4,6个月检测视力、眼压、视野缺损积分法(VFD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眼压的平均值比较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6周内,视野缺损评分,实验组评分平均减少(2.08±0.42)dB,而对照组评分平均减少(1.40±0.28)dB,实验组减少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对照组的视力矫正进步率为13.3%(2/30),而实验组为50%(1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三针疗法对青光眼术后视神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雾化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180眼)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中药雾化治疗,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眼药水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比较患者的自觉症状变化、SIT值和BUT值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4%,对照组为12.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SIT分级和干眼症状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针刺配合中药雾化是一种治疗干眼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中风偏瘫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为40例。对照组仅给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药二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疗效、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分级情况、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7.50%(31/40)明显小于治疗组(100.00%)(P0.05)。2)2组治疗后Ashworth分级情况改善明显优于治疗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Ashworth分级情况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分别为(36.78±9.59)分、(53.29±12.77)分,治疗组分别为(37.39±10.02)分、(69.05±19.38)分,2组治疗前Fugl-Mey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治疗组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评分为(32.00±5.62)分与治疗组(33.27±6.08)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73.29±18.8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7.77±14.51)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大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4)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针药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口服滋阴活血方对超声乳化术后泪膜及眼表变化的影响。方法将55例(60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30只眼)和对照组28例(30只眼),两组均行上方角巩缘3.2mm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折叠式)植入术,手术前后均予西医常规处理措施;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术前3天至术后21天口服自拟滋阴活血方。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第1、7、21、30天干眼相关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及角膜荧光染色变化情况。结果①干眼相关症状评分:治疗组术后1天、7天明显高于术前(P〈0.05),对照组术后1天、7天、21天、30天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P〈0.01);组间术后比较,第7天、21天、30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②基础泪液分泌试验:治疗组术前与术后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与术后1天、7天、21天、30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术后比较,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泪膜破裂时间:治疗组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7天较术前缩短(P〈0.05);组间术后比较,第7天、30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角膜荧光染色评分:治疗组术前与术后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术后各观察期角膜荧光染色评分始终高于术前(P〈0.05,P〈0.01);组间术后比较,第术后7天、21天、30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术可短期内影响患者的泪膜及眼表,围手术期口服滋阴活血方可缓解术后泪膜及眼表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确立穴位埋线法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治疗地位。方法:对6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病例随机分为埋线组和针刺组(各30例),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睡眠率、中医症状疗效指数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均能有效降低评分(PSQI总分及各项目P〈0.01或P〈0.05);治疗后埋线组在改善患者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日间功能优于针刺组(P〈0.01),其余五项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但埋线组改善中医症状优于针刺组(P〈0.01);通过疗效指数分析,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显效率则有明显差异(P〈0.01),说明埋线组更能取得明显疗效。结论:穴位埋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优于单纯针刺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杞菊地黄汤加味配合羟糖甘滴眼液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湖北省房县人民医院眼科、房县中医医院眼科干眼患者60例,按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局部点用羟糖甘滴眼液,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杞菊地黄汤,均治疗8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以及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1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FL)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33%(22/30),对照组为46.67%(14/3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P<0.05)。治疗后,治疗组BUT、SIT、FL评分,对照组BUT、FL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改善(t值分别为4.200、4.374、9.098,2.147、6.627,P<0.05或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BUT、S1T的升高与FL的降低情况均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75、2.43、3.05,P<0.05或P<0.01)。结论杞菊地黄汤加味配合羟糖甘滴眼液治疗可明显改善肝肾阴虚型患者的干眼症状,延长BUT,增加泪液分泌量,减轻眼角结膜损害,疗效优于单纯使用羟糖甘滴眼液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