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蠡沟穴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彩娇 《国医论坛》2006,21(3):19-20
蠡沟穴,又名交仪穴,归属足厥阴肝经,为肝经之络穴,出自《灵枢·经脉》:"足厥阴之别,名曰蠡沟,去内踝五寸,别走少阳."现试从命名、定位、主治病证、主治机理浅析、应用展望等几个方面对蠡沟穴进行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2.
<正>列缺穴,乃手太阴肺经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别名:童玄、腕劳。穴义:肺经经水在此溃缺破散,溢流四方。首见于《灵枢·经脉》:"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起于掖下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于鱼际。其病手兑掌热,取之去腕一寸半,别走阳明。"历代中医学文献对列缺穴的主治应用均做了广泛地记载,其主治病症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这些记载为后世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研究资料。为了总结列缺穴临床应用思路与方法,为临床医师  相似文献   

3.
浅析蠡沟穴     
蠡沟穴又名交仪穴,首载于《灵枢·经脉》篇:"足厥阴之别,名曰蠡沟,去内踝五寸,别走少阳"。归属于足厥阴肝经,是肝经的络穴,起着沟通肝胆两经的作用。蠡沟是临床常用穴,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现对蠡沟穴命名、定位及功用主治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关于命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气穴所发,各有处名。"  相似文献   

4.
后溪穴为手太阳小肠经五输穴之一的输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五输穴为人体经脉之气出入之所,具有主治五脏六腑经脉病变之功,对五输穴各自的主治范畴,<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病满而血者,病生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舍".<难经·六十八难>也言:"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由此可知,后溪穴不但能治疗肢体关节痛重之侯,又能治疗具有间歇发作,时轻时重特点的一类病证.其次,后溪穴因属八脉交会穴而通于督脉,故除上述功能外,还能兼治督脉病证如头痛、项、背、腰痛等,所以后溪-穴身兼数职,既能疏经活络止痛,用于治疗诸多急慢性痛症如落枕、颈椎病、肩周炎、急性腰扭伤、腰椎病及足根痛等,又能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用于疮疡肿毒、风湿痒疹等证.笔者擅长应用后溪穴治疗诸痛疮痒,临床单用或配伍用,或针或刺,应用得法,其效如浮鼓,既可除急病之痛,又能起沉疴固疾于倾刻间.现择录个案如下.  相似文献   

5.
《灵枢·经脉》中提到手少阴心经络穴主治"实则支膈,虚则不能言"。通里作为心经的络穴,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舌强不语等症,而鲜少用于治疗"支膈"症。笔者从源流上探究通里穴治疗"支膈"的依据,为临床提供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6.
筋缩穴溯源     
笔者师从穆腊梅副教授。穆师在针治面瘫和面肌痉挛患者时 ,除用面部穴位及辨证取穴外 ,同时针刺筋缩穴 ,行手法后不留针。如患侧在左 ,针筋缩穴时 ,得气后再向左斜刺 ;如患侧在右 ,针筋缩穴时 ,得气后再向右斜刺。筋缩穴可舒解筋脉 ,因肝主筋 ,此穴与肝经气相通 ,当能疏达肝气 ,治诸筋缩挛之症。今溯本求源 ,以资临床借鉴。不彰之处 ,请同道厘正。1 因名求义 ,可治挛缩之症腧穴的命名有一定的含义 :或取类比象 ,以明腧穴部位气血流注之状态 ;或借生物之名 ,以喻穴位解剖部位的形状 ;有的直接以腧穴之主治命名 ,如睛明、光明等 ,可使人目睛…  相似文献   

7.
Zhao JS  Shi XD 《中国针灸》2011,31(7):646-652
在分析下合穴的形成及背景的基础上,探讨蕴含的腧穴主治规律及对认识经脉的意义.分析表明,足三里用穴经验对腑病主治穴的认识起到重要作用;下巨虚主治症、委阳与三焦对应关系,不全是用穴经验的体现;五输穴与下合穴为先后关系,"合"治腑病概念形成及下合穴来成为完善形式皆与此有关.下合穴的产生,同时也标志阳脉与内脏关系认识的转变,循此探究有助认识经脉脏腑关系及腧穴主治规律.  相似文献   

8.
1长强(Changqiang)长强是督脉的第一穴,穴名最早见于《灵枢·经脉》,经中所言督脉起于下极之腧,从经脉起止上讲,此“下极之腧”应该指的是长强穴(《针灸经穴概要》)。又有气之阴郄、穷骨、龟尾、橛骨、气郄等别名。《甲乙》曰:长强,一名阴之郄,在脊骶端,督脉别络,少阴所结……。指出长强为督脉的络穴,督脉由起始之处分出一条支脉连络于少阴肾经。《会元针灸学》:长强者,长于阳而强于阴,其督脉与任脉之长共九尺。由会阴入胞中四寸而分为任督,其气通于天而化督脉,其质造形而通于地异化任脉。督脉为督辖诸阳之经而长于阳。长强为纯阳初始,使脏…  相似文献   

9.
任脉络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威 《北京中医》1996,(3):12-13
任脉络穴考北京同仁医院(100730)杨威关键词任脉络穴,考证《灵枢·经脉》曰:“任脉之别,名日尾翳,下鸠尾,散于腹。实则腹皮痛,虚则痒搔,取之所别也。”“尾翳”为经穴异名,今人一般不用。因此,“尾翳”所指何穴及由此派生出何为任脉络穴即成为后世医家争...  相似文献   

10.
朱现民  刘小庆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1):1790-1791,1816
<正>针灸穴位中的"行间"功专疏闭祛瘀,使气血流行而百病皆愈;而"太冲"为经气盛大冲突之处,能通调全身气血,两穴功效相近。行间为肝经"荥穴",以清肝热、息肝火、平肝风、泻肝实为用;太冲同为肝经"输穴"和"原穴",以疏肝郁、理肝气、通肝经、益肝虚为用。两穴既能用于足厥阴经脉循行部位之病证,又能用于肝脏胆腑之病证,既可调补以治虚,又可泻邪以治实。行间、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