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血同治的理论在眼科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水,指津液或水液;血,指血液。自《内经》开始,就认为水血相关,水病可以治血,血病可以治水,即水血同治。笔者在眼科临床上常运用水血同治的方法治疗眼科急重症和疑难病,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眼科临床常见致盲性眼病,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本研究在中医学认为水血密切相关及对青光眼发病机制传统认识的基础上,对其血瘀水停的病理机制进行了研讨。1中医学对水与血关系的认识水,是指津液或水液;血,是指血液。中医学对水与血关系的认识始于《内经》,认为水与血密切相关。综合古今论述,中医学对水与血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生理上水血同源:中医学认为,水与血均来源于饮食物的水谷精微,化生于后天脾胃,故有“津血同源”之说。同时,水与血又互为生成之源,二者在生理上相互依附、互相维系。(2)病理上水血互…  相似文献   

3.
正活血利水法是在中医学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在活血祛瘀和利水渗湿治法的基础上,运用活血药和利水渗湿药,针对临床水血互结及血瘀水停病理机制制定的治疗法则,彭清华教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发现多种眼科疾病在其病理过程中,多有血瘀水停的中医病机存在,故而提出水血同治,多采用活血利水法加以治疗。现将常用的活血利水法药物以及治疗眼科手术后角膜水肿的临床经验加以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活血利水法在眼科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活血利水法是指由活血药和利水渗湿药组成的,治疗血水互结或血瘀水停的病证的治疗法则。笔者自上世纪80年代末在国内提出眼科水血同治的理论以来,根据近20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发现在眼科临床上可运用活血利水法治疗眼内出血、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眼外伤等眼科疾病,现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高磊  郑胜  焦静 《吉林中医药》2009,29(9):737-738
人体中津与血均来源于水谷精微,因此津血同源。其病理产物水湿痰饮、瘀血亦同源且,互相影响。血水同病,故治疗应血水同治。《金匮要略》对此有深刻的认识,根据疾病的特点,即血水致病的偏重,确立3种治则:以治血为主,辅以治水;以治水为主,辅以治血;治血、治水并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而用药,治疗水肿、癃闭、黄疸、瘢瘕、痈脓、外伤、血证以及妇产科疾病等与瘀血及水湿痰饮有关的诸多病证,对后世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金匮要略》云:“血不利而为水”,笔者参阅文献并印证临床,认为瘀血是水肿发生的重要病理机制,活血化瘀是治疗水肿发生的重要方法,现不揣己陋,浅议如下。 1 血病及水,血瘀水停 《血证论》云:“血与水本相离”、“瘀血者,未尝不病水;病水者,未尝不病血。”、“瘀血化水,亦发水肿,是血病兼水也”、“肿之生也,皆于风寒热毒客于经络,使血涩不通,壅结成肿也”,《素问·调经论》云:“孙络水溢则经有留血”,清初医家喻昌认为:“瘀浊占据,水不下趋而泛溢,无不至矣,”均言水肿与瘀血有关。水肿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的病理…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认为心、脑在生理、病理上存在密切联系,在治疗上应本着"心脑同治"的原则,但临床上对于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治疗,不能局限在心、脑二者之间,还应重视到"肾虚"和"瘀血"两方面在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从"肾虚血瘀"理论探讨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心脑同治,体现"肾虚血瘀"是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重要病机,在治疗上应补肾活血与心脑同治并举,并重视其治未病作用。  相似文献   

8.
缪晨韵  章勤  方骁杰 《新中医》2016,48(9):10-11
以"血不利则为水"阐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病因病机并指导临床治疗。通过梳理中医文献中"血水同治"理论的源流,分析PCOS的病因病机、总结治疗经验。"血不利则为水"阐明了水与血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了PCOS的病机为瘀血阻络致痰水内生,痰瘀交互为病。PCOS可血水同治,行经期活血化瘀、经前期温阳益气利水、经后期健脾养血利水。  相似文献   

9.
临床中高尿酸血症与慢性心力衰竭常合并出现,从西医学角度认为二者具有共同病理基础。中医学对本病的病机认识可追溯到《黄帝内经》,从《金匮要略》中对"历节"及"心水"的论述可见,二者病性均属本虛标实,本虚为心、脾、肾气虚,标实为瘀血、水湿、痰浊。临床以气虚痰浊血瘀为常见证型,治以益气活血、化痰通络,异病同治,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0.
泻下法治疗肺部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建民 《新中医》2007,39(2):89-90
泻下法属中医学八法之一,是中医临床常用治法。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泄下通便,二是泻下逐水。前者常用于治疗温热病变中热结胃肠阳明腑实证,以及胃肠积滞、大便秘结、蓄血、痰积、虫积等;后者主要用于体内蓄水证,如腹水、胸水等,更有用泻下法治疗急腹症。笔者依据中医学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以及异病同治、表里互治、实者泻之的原则,运用泻下法治疗肺部疾病,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治疗体会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