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与心肌梗死伴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方法 应用24h 全信息动态心电监测仪,分别测定单纯MI 组(39 例),MI 合并T2DM 组(20)例,正常对照组(24 例) HRV 的时域指标:总体标准差(SDNN),均值标准差(SDANN),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和爱丁堡指数(pNN50);频域指标:低频(LF)反应交感神经张力,高频(HF)反应迷走神经能力,低/高比率(LF/HF)反应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均衡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单纯MI 组SDNN、HF 显著降低(P<0.05),rMSSD、PNN50差异无显著意义.MI 伴DM 组与对照组比较,HRV 时域指标SDNN、SDANN、PNN50 显著降低,HF 降低、LF/H F 升高有显著意义.与单纯MI 组比较,SDNN、HF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比较无显著意义.结论 心肌梗死伴糖尿病患者HRV 降低可能与糖尿病性神经系统损害及心肌缺血程度较单纯心肌梗死严重有关.  相似文献   

2.
刘炳生  葛铭  钱海峰  肖季全 《陕西中医》2000,21(11):498-498
目的:讨论外伤性臀筋膜高压症的诊治。方法:随机选择车祸、坠落、重物挤压等26例外伤者。结果:诊断掌握明确外伤史,臀部高度肿胀伴疼痛及皮肤色改变三要点。治疗选用草乌、川芎等或硫酸镁外敷:甘露醇和复方丹参静滴;云南白药或参三七内服。结论:本病需早期诊断和中西医结合着重活血化瘀原则,合并感染为坏死性筋膜炎则早期切开引流。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血脂指标,探讨TG/HDL-C、LDL-C/HDL-C比值水平;在冠心病人和正常人群中的分布及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O-LYMPUS27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汉族199例冠心病患者和189例正常人群静脉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并计算出TG/HDL-C、LDL-C/HDL-C比值.结果:冠心病人血清TG/HDL-C、LDL-C/HDL-C比值分别为2.24±0.41 mmol/L,1.48±0.49mmol/L.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其中LDL-C/HDL-C比值较TG/HDL-C比值差异更显著.结论:冠心病人血清TG、LDL-C显著增加,HDL-C水平显著下降.联合应用TG/HDL-C、LDL-C/HDL-C比值作为CHD的预测指标,较客观地反映出冠心病人的非均一性改变,能及时发现CHD高危病人,进行早期合理干预,对防止AS和CHD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OA)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采用CCl4灌胃给药诱发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给予OA低(30 mg/kg)、高(60 mg/kg)剂量治疗,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等容积溶剂。1个月后分别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血清生化指标及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NOx、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环磷酸鸟苷(cGMP)、I型胶原蛋白的含量;采用血液动力学的方法测定大鼠主动脉的血压(MAP)、门静脉压(PP)、心率(HR)等指标;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测定肝硬化大鼠eNOS的表达;采用Masson染色对大鼠肝纤维化的进展进行研究。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给予OA治疗1个月后显著降低血清ALT、AST、ALP、γ-GT、MDA的水平和提高肝组织中GSH-Px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肝脏的胶原沉积及肝纤维化的进展,进而降低了门静脉压(P0.05),而主动脉压(MAP)和心率(HR)无显著变化;并能显著提高肝内eNOS蛋白表达水平,进而提高了肝硬化大鼠肝内的cGMP和NOx的含量(P0.05)。结论:OA对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促进肝内的eNOS蛋白表达从而提高肝内NOx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探讨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Ⅳ,AS-Ⅳ)对氧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OGD)诱导的PC12细胞自噬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体外建立OGD PC12细胞自噬损伤模型,PC12细胞分为正常组,OGD组,AS-Ⅳ低、中、高剂量组,阳性药右美托咪定(DEX)组。MTT法检测PC12细胞存活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自噬小体及自噬溶酶体,MDC荧光染色法观测自噬小体的荧光强度,Western blot检测LC3-Ⅱ/LC3-Ⅰ、Beclin1、p-Akt/Akt、p-mTOR/mTOR、HIF-1α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情况。与正常组比较,OGD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自噬小体显著增多(P<0.01),MDC荧光强度显著增强(P<0.01),Beclin1、LC3-Ⅱ/LC3-Ⅰ、HIF-1α显著上调(P<0.05或P<0.01),p-Akt/Akt、p-mTOR/mTOR显著下调(P<0.05或P<0.01)。与OGD组比较,AS-Ⅳ低、中剂量组及DEX组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P<0.01...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TCD改变。方法应用TCD对168例VBI患者进行基底动脉(BA)及两侧椎动脉(VA)测定,并与同年龄段8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比较分析。结果VBI患者BA高流速者占42.85%,低流速者占15.47%,正常流速者占41.67%,BA高流速和低流速者VA的平均血流速度(Vm)普遍低于对照组,而搏动指数(PI)普遍升高,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VBI患者BA和VA的TCD基本特征是血流阻力升高和/或伴有血流速度减低或增高,可分为高流速高流阻、低流速高流阻及正常流速高流阻3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加减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蛋白激酶B(Ak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的影响,探讨其保护神经细胞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5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达拉奉组、四君子汤加减低、中、高剂量组(3.69,7.38,14.76 g·kg-1)。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治疗7 d后处死,取大鼠缺血侧脑组织,运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ERK1/2(p-ERK1/2),磷酸化Akt(p-Akt),Bax蛋白含量。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eal-time PCR)测定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内ERK1/2,Akt,Bax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p-ERK1/2,p-Akt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1);Bax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四君子汤加减低、中、高剂量组p-ERK1/2,p-Akt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上调,Bax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四君子汤加减可能通过上调p-ERK1/2,p-Akt,下调Bax蛋白表达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甲亢灵胶囊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彩色多普勒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彩色多普勒对甲亢诊断和甲亢灵胶囊疗效评价的作用。方法 :选择 6 0例阴虚痰结型甲亢患者 ,在超声彩色多普勒监测下随机应用甲亢灵 (甲亢灵组 32例 )或他巴唑 (他巴唑组 2 8例 )治疗 ,并与 2 0例正常组对照。结果 :甲亢患者甲状腺增大 ,内部回声增粗、增强、不均。甲状腺内血流信号丰富 ,动脉血流低阻高速 ,伴甲状腺“火海征”。随病情缓解 ,甲亢患者的超声影像学检查与正常相近。但症状控制欠佳者甲状腺“火海征”亦不消失。甲亢灵组在中医证候和超声改善方面均优于他巴唑组 ( P<0 .0 5 )。结论 :超声显像有效用于甲亢的诊断和疗效判断 ,并且甲亢灵优于他巴唑有超声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桃核承气汤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桃核承气汤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方法制作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桃核承气汤大剂量组、桃核承气汤中剂量组、桃核承气汤小剂量组、乳果糖组。观察肠缺血1 h再灌注3 h后肠黏膜损伤程度,肠组织含水量,测定血浆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并测定血清IL-6、TNFα-含量。结果:桃核承气汤大、中、小剂量组及乳果糖组肠黏膜损伤程度轻,肠组织含水量低,D-乳酸、内毒素、IL-6、TNF-α均低于缺血再灌注组。结论:桃核承气汤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和厚朴酚、青蒿素抗肿瘤及两者联合用药的效果。方法采用MTT测定和厚朴酚、青蒿素对人胃癌MGC-803细胞、正常肝细胞LO2抑制作用,用IC50评测体外直接抗肿瘤效果,用金氏公式进行联合用药分析。结果 20μg/ml的和厚朴酚对人胃癌MGC-803细胞具有快速而不可逆的杀伤作用;和厚朴酚能抑制人胃癌MGC-803细胞、正常肝细胞LO2的增殖,IC50分别为3.96,8.04μg/ml。青蒿素对其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64.85、93.92μg/ml。3.5μg/ml的和厚朴酚与12.5,10,7.5μg/ml的青蒿素联合应用对人胃癌MGC-803细胞体外抑制呈相加作用,Q值分别为1.05,1.04,1.12;与30,20,15μg/ml青蒿素联合应用对人胃癌MGC-803细胞体外抑制呈协同作用,Q值分别为1.21,1.31,1.24;2μg/ml和厚朴酚与30,20,15,12.5,10,7.5μg/ml青蒿素联合应用对人胃癌MGC-803细胞体外抑制呈协同作用Q值分别为1.27,1.28,1.32,1.39,1.16,1.25。结论和厚朴酚对MGC-803细胞较强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青蒿素对人胃癌MGC-803细胞、正常肝细胞LO2的毒性低,和厚朴酚与青蒿素联合应用对人胃癌MGC-803细胞可产生协同作用或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毒蛇咬伤后尿潴留的原因。方法:对2009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毒蛇咬伤尿潴留的病人进行尿动力学检查,进行分类并分析尿潴留的原因。结果:通过对27例尿潴留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并分析,可分为出口梗阻伴逼尿肌收缩乏力型14例(51.9%),逼尿肌收缩乏力型6例(22.2%),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型9例(18.5%),单纯性膀胱出口梗阻2例(7.4%)。受测患者最大逼尿肌压(Pdetmax)、最大尿道压(Puramax)、最大尿流率(Qmax)与正常参考值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毒蛇咬伤后,蛇毒可能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并对膀胱逼尿肌产生影响,引起膀胱顺应性下降,导致高危人群(膀胱出口梗阻、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病变患者)尿潴留发病率提高。  相似文献   

12.
申东原  申鹏飞 《针刺研究》2004,29(2):153-155
目的 :探讨针刺大赫、水道治疗膀胱无力型女性尿道综合征 (FUS)的疗效。方法 :观察针刺前后 ,膀胱无力型FUS患者尿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针刺治疗的总有效率为 91.67% ,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的尿动力学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P <0 .0 5~ 0 .0 1)。结论 :针刺大赫、水道可以提高膀胱逼尿肌的压力 ,改善尿流率 ,从而缓解因膀胱无力而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针刺结合微波穴位照射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比针刺结合微波穴位照射与西药舍尼通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结果,评价其疗效.方法:将8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针刺结合微波穴位照射)和对照组40例(西药舍尼通治疗),以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受困评分(BS)、最大尿流率、前列腺容积和膀胱残余尿量为量化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9.5%和100.0%,膀胱出口梗阻症状得到显著改善,I-PSS、BS评分,最大尿流率、前列腺容积和膀胱残余尿量均有明显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微波穴位照射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优于西药舍尼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后下尿路症候群的疗效及对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信封法将行TURP患者108例分为研究组(n=55)和对照组(n=53),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适宜技术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疗效,并分析对患者中医证候、排尿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55% 与78.18%,P<0.05); 治疗后研究组尿频、尿急、尿痛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两组最大膀胱容量(MCC)、残余尿量(PRV)、最大尿流速(Qmax)、最大逼尿肌压(Pdet)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两组前列腺素E2(PGE2)、β-内啡肽(β-EP)均显著升高,前列腺素F2α(PGF2α)降低,且研究组PGE2、β-EP高于对照组,PGF2α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两组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OABSS)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以上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适宜技术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患者中应用较佳,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下尿路症候群、前列腺增生及排尿功能,减轻膀胱过度活动。  相似文献   

15.
通过60例糖尿病性膀胱病变的中医辨证与尿流动力学关系的研究,证实本组中医辨证分型符合膀胱病变发展规律,排尿功能障碍程度可以通过中医辨证作出估计,为中医辨证提供了一定的客观依据,并对其诊断、治疗和估计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前列腺增生症(BPH)常见3种中医证型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相关性。方法 130例年龄50~85岁BPH患者,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分标准》BPH常见3种中医证型(本研究特定为肾气亏虚证、血瘀下焦证、膀胱湿热证3种证型),并对患者的证型与IPSS、Qmax、PSA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肾气亏虚证、血瘀下焦证、膀胱湿热证3种BPH中医证型与IPSS评分密切相关,BPH常见3种中医证型与Qmax、PSA无相关性。结论 BPH常见3种中医证型与IPSS评分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秦丹  马欢 《河南中医》2020,40(3):367-371
目的:观察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中老年妇女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尿失禁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酒石酸托特罗定治疗,每次2 mg,日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日1剂,水煎温服,每日2次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48.00%,观察组有效率为90.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失禁频率、失禁程度、夜尿次数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尿失禁问卷简表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评分(I-QOL)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与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阴道静息压与阴道收缩压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尿道最大闭合压力(maximum urethral closure pressure,PMUC)、功能性尿道长度(functional urethral length,SFL)、Valsalva漏尿点压(valsalva leak point pressure,PVLP)、膀胱顺应性(bladder compliance,BC)、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detrusor pressure at maximum urinary flow rate,Qmax)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黄细辛附子汤可减少中老年妇女尿失禁患者尿失禁次数,明显增加其阴道压力,改善其尿动力学参数,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包膜下积液的病因及诊治。方法:11例肾包膜下积液患者中10例在B超引导下行穿刺置管引流术,1例伴有肾结核行患肾切除术。结果:11例均治愈,术后随访2~15个月,平均10个月,4例有血压升高表现,术后1~4周血压逐渐降至正常。结论:B超、IVP、CT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确定肾包膜下积液范围及作出病因诊断,肾包膜下穿刺引流为首要的治疗方法,早期诊断治疗可避免肾实质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创伤后 MODS的危险因素和防治。方法:回顾性研究了 1997年 9月~1999年 7月 SICU收治的创伤患者 15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15. 82%)患者发生 MODS,其中 12 例死亡,病死率为 48%, 低血压、感染和 ISS值为高危因素。 MODS患者中发生低血压者 16例(64%),发生感染者 19 N(76%)。 MODS死亡患者均发生过低血压(100%),ISS 值均≥16。结论: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警惕 MODS的发生,早期诊断, 正确处理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刺不同腧穴对急性尿潴留大鼠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三阴交组、合谷组、中髎(次髎)组,每组10只。均先采用0.9%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60 min,测定正常状态下膀胱的尿动力学指标,继予0.9%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造模。造模成功后,模型组不予针刺治疗,三阴交组、合谷组、中髎(次髎)组进行针刺。观察灌注期间大鼠基础膀胱内压、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最大逼尿肌收缩压、排尿间隔时间、排尿阈值压、收缩后膀胱内压的改变。结果:与正常基线相比,模型组大鼠基础膀胱内压、收缩后膀胱内压明显升高(P < 0.01),排尿阈值压亦上升(P < 0.05),排尿时膀胱最大压力下降(P < 0.01),排尿间隔时间延长(P < 0.05),但其膀胱收缩时间未见显著差异(P > 0.05);针刺干预后,三阴交组、中髎(次髎)组与针刺前相比,最大逼尿肌收缩压升高(P < 0.01),收缩后膀胱内压减少(P < 0.01),排尿阈值压未见显著差异(P >0.05),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增加(P < 0.05),排尿间隔时间缩短(P < 0.01);两组组间比较,最大逼尿肌收缩压、排尿阈值压、收缩后膀胱内压、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排尿间隔时间未见显著差异(P > 0.05);合谷组最大逼尿肌收缩压、排尿阈值压、收缩后膀胱内压、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排尿间隔时间均未见显著差异(P > 0.05)。结论:针刺治疗AUR大鼠主要是通过刺激相关神经节段腧穴中髎(次髎)、三阴交从而使AUR大鼠最大逼尿肌收缩压升高、收缩后膀胱内压减少、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增加、排尿间隔时间缩短,效应具有穴位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