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观察某些利胆药物对胆色素结石(pigment stone,PS)患者引流术后胆汁成分的影响,为胆石病的三级预防提供佐证。选取27例行胆总管控查加T管引流术或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的原发性胆管结石患者,于术后分别服用熊脱氧胆酸片(熊脱氧胆酸组,7例)、利胆灵(利胆灵组,7例)以及熊脱氧胆酸片加利胆灵(联合组,7例),并与对照组(6例,饮用开水)进行比较。取服药前及服药后1、3、5、7天胆汁,检测胆汁总胆汁酸(TBA)、3种结合型胆汁酸[甘氨胆酸(GCA)、牛磺胆酸(TCA)、甘氨鹅脱氧胆酸(GCDCA)]、总胆红素(TBIL)、非结合胆红素(UCB)以及胆汁中Ca^2+浓度、细菌性和内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β-G)活性。结果显示:(1)熊脱氧胆酸组及联合组胆汁TBA、GCA、TCA、GCDCA治疗后明显升高(P〈0.05);利胆灵组无显著性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利胆灵组及联合组在增加胆汁中TBIL含量同时可降低胆汁中UCB浓度(P〈0.05)。(3)利胆灵组以及联合组可以明显降低胆汁中Ca^2+浓度(P〈0.05)。(4)利胆灵组以及联合组可以明显降低胆汁中内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肛G)活性。提示利胆灵联合应用熊脱氧胆酸能增加胆色素结石患者引流术后胆汁中的TBA及结合型胆汁酸的含量,增加TBIL的排出,降低UCB和Ca^2+浓度,降低内源性β-G活性,从而降低胆汁成石性,可用于临床胆色素类结石的预防,尤其适合术后预防结石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清利防石汤干预胆色素结石术后结石复发的机制。方法将125例因肝内外胆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患者随机分为清利防石汤组(A组)、胆维他组(B组)及对照组(C组),给予相应干预3个月。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胆汁中游离胆红素(UCB)、胆汁酸(TBA)、钙离子(Ca^2+)及肝功能变化,测定胆道内压变化,1年后B超随访结石复发情况。结果①治疗后A、B两组肝功能ALT、AST、TBIL的降低幅度均显著大于C组(P〈0.05),但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治疗后A、B两组UCB、Ca^2+的降低幅度及TBA升高幅度均显著大于C组(P〈0.05),但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治疗后,A组胆道内压力降低幅度大于B、C两组(P〈0.05),B、C两组之间胆道压力降幅无显著差异(P〉0.05)。④A组的复发率低于B、C两组(P〈0.05)。结论清利防石汤可改善胆色素结石术后患者肝功能,改变胆汁成分,降低胆道压力以预防结石复发。  相似文献   

3.
中药养肝抑石汤对胆色素结石成石趋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学良  冯阳 《四川中医》2009,27(3):53-56
目的:观察中药养肝押石汤对胆道探查术后患者血清中ALT、AST、AKP、GGT、TBA、TBIL、DB和胆汁中TBA、TBIL、UCB、SOD、LPO、Ca^2+等指标的影响,考察该中药是否能够抑制胆色素结石形成的趋势,从而验证养肝柔肝法对胆色素结石的防治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从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治疗组服用养肝抑石汤,共服用10天。对照组仅给予术后常规治疗。分别于术后第1天、中药治疗后第4天、第7天、第10天抽取两组患者血清及胆汁做生化检测。最后将检测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清中:ALT、AST、AKP、C-GT、TBA、TBIL、DB等指标在治疗中后期下降(P〈0.05);治疗组胆汁分泌先达到稳态,胆汁中TBIL和TBA及SOD水平升高(P〈0.05),而UCB和LPO下降;胆汁中Ca^2+含量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养肝抑石汤促进肝功能更快恢复,并且有抑制胆色素结石形成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几组中药对胆管结石术后患者胆汁成分的影响,为预防和治疗胆石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0例行胆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或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的胆管结石病、完全自愿的住院病人,术后随机分为四组,分别服用中药1,中药2,以及中药1+2,取服药前及服药后1,3,5,7天的胆汁,检测胆汁总胆红素(TBIL)、非结合胆红素(UCB)、Ca2+浓度及胆汁中细菌源性和内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β-G)活性。结果:(1)中药1+2可以增加胆汁中总胆红素(TBIL)的含量,降低细菌性和内源性β-G活性,同时降低非结合胆红素(UCB)和Ca2+的浓度。(2)中药1可降低内源性β-G活性,同时降低非结合胆红素(UCB)和Ca2+的浓度。(3)中药2可以降低细菌性和内源性β-G活性,同时降低非结合胆红素(UCB)的浓度。结论:中药1和中药2联合服用能增加胆管结石术后患者胆汁中总胆红素的排出,降低游离胆红素和Ca2+浓度,降低降低细菌性和内源性β-G活性,从而降低胆汁成石性,适用于胆管结石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养肝利胆颗粒对豚鼠胆囊胆色素结石的生化学影响。方法:应用雄性豚鼠建立胆色素结石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养肝利胆颗粒组,每组8只。观察养肝利胆颗粒对该模型成石率、总胆红素、游离胆红素、钙离子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正常组、养肝利胆颗粒组的成石率、总胆红素、游离胆红素和钙离子浓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养肝利胆颗粒通过降低总胆红素、游离胆红素和钙离子含量,逆转成石胆汁,从而起到预防胆色素结石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清热利湿中药对梗阻性黄疸肝细胞凋亡及Bcl-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清热利湿中药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细胞凋亡及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梗阻性黄疸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将模型大鼠分为中药组和盐水组、模型组,并设立假手术组作对照。分别于第3、7、14、21天处死大鼠,观察血清胆红素、肝组织细胞凋亡指数(AI)、Bcl-2表达等。结果:模型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造模成功。盐水组与中药组分别在第3、7、14、21天各时间段血清胆红素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清热利湿中药不能从根本上降低血清胆红素;随着时间推移,血清胆红素将逐渐增高。不同时期盐水组、中药组AI均较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中药组不同时期AI均较盐水组低(P〈0.05)。假手术组Bcl-2表达较低,与盐水组第3、7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与盐水组第14天、第21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假手术组与中药组第3、7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与中药第14、21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盐水组第3、7天与中药组同时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盐水组第14、21天与中药组同时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清热利湿中药可促进梗阻性黄疸状态下Bcl-2表达,抑制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中药含药血清对大鼠肝细胞膜ATP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中药对肝细胞膜ATP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其防治结石形成的机理。方法:采用肝脏原位灌注消化法体外培养大鼠肝细胞,以及血清药理学方法,测定肝细胞膜Ca^2+-Mg^2+-AT-Pase、Na^+K^+ATPase的活性。结果:10倍量和20倍量载药(清热利湿中药)血清能提高炎性细胞因子刺激后Ca^2+-Mg^2+-ATPase、Na^+-K^+-ATPase活性。结论:清热利湿中药可能是通过提高肝细胞膜ATP酶活性,减轻细胞内钙超载,降低胆汁的成石倾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金黄益胆颗粒对原发性胆管胆色素结石患者胆汁成分的影响。方法 66例原发性胆管胆色素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未用中药)和服药组(服用金黄益胆颗粒)。留取术中、服药3、10、40天后经T管流出胆汁,检测其中总胆汁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单结合胆红素、糖蛋白、钙离子、β-葡萄糖醛酸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等成分的含量并进行对比。结果服药组3天后总胆汁酸上升,总胆红素及β-葡萄糖醛酸酶下降,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组10天及40天后总胆汁酸上升,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单结合胆红素、钙离子、β-葡萄糖醛酸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及糖蛋白下降,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服药40天后各指标与本组术中比较总胆汁酸上升,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单结合胆红素、钙离子、β-葡萄糖醛酸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及糖蛋白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金黄益胆颗粒可显著改善胆管结石的病理性胆汁成分,改善胆道内环境,对原发性胆管结石中的胆色素结石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且长期坚持服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胆道排石合剂对实验性致石胆汁有形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先明  陈铭  王峻  崔学教 《新中医》2002,34(4):77-78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胆道排石合剂对实验性致石胆汁有形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洁霉素皮下注射诱发豚鼠胆囊结石动物模型,实验组灌以胆道排石合剂,对照组灌以生理盐水,分别于第7天,第14天,第21天致死,取胆汁测定。结果:实验组灌药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与灌药前比较,胆汁中胆酸含量显著上升(P<0.01),胆汁中总胆红素含量显著下降(P<0.01),胆汁中非结合胆红素(UCB)含量显著下降(P<0.01),胆汁中钙离子含量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则均无变化(P>0.05),结论:胆道排石合剂能明显增加胆汁中胆酸的含量,降低总胆红素,UCB及钙离子的含量,这可能是胆道排石合剂的治疗胆石症的主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观察EST联合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2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EST组13例,传统开腹组12例,2组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均加用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疗程2周,分别观察2组术前及术后症状体征、白细胞总数、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等指标。结果:2组术前和术后症状体征相比较EST组优于开腹组P〈0.01);EST组白细胞总数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开腹组(P〈0.05),EST组术后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下降幅度高于开腹组(P〈0.01);EST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下降幅度高于开腹组(P〈0.01);EST组出院时间平均小于开腹组(P〈O.01)。结论:EST联合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不但可以有效治疗胆总管结石,而且可以减少炎症反应发生,有利于胆汁生化恢复正常和防治结石再生,使肝功能更快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清胆胶囊对豚鼠胆囊胆色素结石模型的生化学的影响。方法:应用雄性豚鼠建立胆色素结石模型(n=8),并设立正常对照组和清胆胶囊治疗组(均n=8),观察各组动物之间模型成石率、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游离胆红素(unconjugated bilirubin,UCB)、钙离子浓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动物成石数模型组为8/8,正常组为1/8,清胆胶囊组为3/8(P<0.001)。与模型组相比,清胆胶囊组总胆红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游离胆红素和钙离子均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清胆胶囊可以通过降低胆汁中游离胆红素和钙离子含量逆转成石胆汁,发挥防治胆色素结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大柴胡颗粒对胆色素结石豚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大柴胡颗粒高、中、低剂量(4.4、2.2、1.1g/kg)组和熊去氧胆酸(50 mg/kg)组.采用饲料法复制胆色素结石豚鼠模型,观察大柴胡颗粒对胆色素结石豚鼠的成石率、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总胆红素(TB)、1分钟胆红素水平、血浆和胆囊组织胃动素和生长抑素(SS)水平,以及胆汁内总胆酸(TBA)、磷脂、总胆固醇(TC)、黏蛋白量的影响;肝脏和胆囊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其组织病变情况.结果 大柴胡颗粒中剂量组可显著降低结石成石率;其3个剂量组均可降低胆囊SS水平;其中、高剂量组可显著升高血浆和胆囊胃动素水平,降低血清γ-GT、1分钟胆红素水平和胆汁黏蛋白的量;其高剂量组可显著降低血清AST和TB、血浆SS和胆汁中TC水平,升高胆汁中TBA的量;而低剂量组可显著升高胆汁中磷脂的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组织病理学观察表明大柴胡颗粒可显著改善胆囊上皮增生,减轻组织水肿、炎细胞浸润、肝脏脂肪变性、汇管区炎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结论 大柴胡颗粒对胆色素结石豚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减少肝胆细胞损伤、调节胆汁成分、促进胆汁分泌等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13.
前白蛋白、总胆汁酸、总胆红素测定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总胆汁酸、总胆红素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不同肝病患者142例,同时选取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进行PA、TBA、TB血清水平测定。结果:PA在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BA在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B在急性肝炎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PA、TBA、TB的测定在各种肝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作为黄药子醇提物致肝损伤早期敏感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取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黄药子醇提物组(以下简称黄药子组),黄药子组每天灌胃给予醇提物5 g/kg,对照组灌服蒸馏水,于给药后1 d、7 d、16 d分批处理动物。乌拉坦麻醉动物,取血,测定常规血液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文献报道的血清早期敏感指标-总胆汁酸(TBA)的水平,取肝,称重,计算肝脏指数并进行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同时间点对照组相比,黄药子组常规生化指标AST和TB的变化较为明显,AST于给药1d~7d升高(P<0.01),TB于给药7 d有升高的趋势(P>0.05),16 d升高(P<0.01);肝脏指数于给药7d~16d升高(P<0.05或0.01),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显示16 d开始出现细胞肿大和单细胞坏死。血清早期敏感指标TBA于给药1d、7d、16d升高(P<0.05或0.01),与AST比较,TBA表现出良好的时效关系,较TB变化更早;与同时间点对照组相比,TBA数值的变化倍数均高于AST和TB。结论:TBA可作为黄药子致肝损伤的早期敏感生物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5.
张正伟  吴佳玉  李斌 《光明中医》2022,37(2):228-230
目的研究茵连化浊解毒汤对胆结石小鼠血生化指标、胆汁代谢谱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择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高脂高热量高胆固醇饲料喂养)、实验组(高脂高热量高胆固醇饲料喂养并给予茵连化浊解毒汤干预)。检测血生化指标、胆汁内代谢产物、肝脏内胆汁酸代谢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液中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及胆汁内胆汁酸(TBA)、丙氨酸(Gla)、TC、LDL-C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及肝脏中Abcb11、Abcc2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小鼠血液中TBIL、DBIL、ALT、AST、TC、HDL-C、LDL-C的含量及胆汁内TBA、Gla、TC、LDL-C的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Abcb11、Abcc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茵连化浊解毒汤用于胆结石小鼠能够通过增加Abcb11、Abcc2的表达来改善肝功能、调节胆汁代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对轻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1年5月-2013年8月的84例轻度ICP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给予茵栀黄口服液20mL口服,3次/d,配合熊去氧胆酸胶囊0.5g口服,2次/d;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胶囊0.5g口服,2次/d。两组均以10d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肤瘙痒症状、血清总胆汁酸(TBA)、甘胆酸(CG)、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孕妇治疗后瘙痒评分、TBA、CG、TBIL、DBIL、ALT、AST 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瘙痒评分、TBA、CG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TBIL、DBIL、ALT、AST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轻度ICP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加味茵陈蒿汤对α-异硫氰酸萘酯(ANIT)诱导胆汁淤积性肝病(CSLD)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6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复方甘草酸苷胶囊组(22.5,45 mg·kg^-1),加味茵陈蒿汤低、中、高剂量组(4.1,8.1,16.2 g·kg^-1)。以ANIT(100 mg·kg^-1)灌胃1次,制备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模型。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及加味茵陈蒿汤在造模第2天开始灌胃给药,连续4 d。第5天进行胆管插管手术测量大鼠胆汁流速,取血清检测各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汁酸(TBA)等血清学指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组织中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TGR5),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胆汁流速显著降低(P<0.01),各血清学指标均显著增高(P<0.01),肝组织病变严重,且肝组织中TGR5,Caspase-1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复方甘草酸苷胶囊组对于胆汁流速和血清学指标无显著影响,加味茵陈蒿汤高剂量组胆汁流速增快(P<0.05),各血清学指标均降低(P<0.05),复方甘草酸苷胶囊组和加味茵陈蒿汤组大鼠肝组织病变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且肝组织中TGR5,Caspase-1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加味茵陈蒿汤可有效治疗大鼠CSLD,其机制可能与胆汁酸分子及胆汁酸受体TGR5介导的炎症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8.
李洪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1):46-47
目的:观察血清总胆汁酸(TBA)与总胆红素(11BIL)在高脂血症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217例健康人群,344例各种原因引起的高脂血症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c)水平。结果:高脂血症组总胆汁酸(11BA)升高,总胆红素降低,健康人群组无异常变化,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脂血症患者血清胆红素胆汁酸水平对评估其患者的预后与疗效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