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41例艾滋病与非艾滋病咳嗽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艾滋病与非艾滋病咳嗽患者的症状体征,探讨艾滋病咳嗽的中医临床证候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设计制定咳嗽临床调查表,制定相关操作规程,如实填写调查表,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艾滋病组以风寒湿燥热袭肺,痰湿、痰热或虚火内生,肺脾气虚,肺肾阴虚,心肝血虚而咳嗽不已;对照组则以风寒湿燥热等外邪袭肺致咳为主,病久则延及他脏虚损。结论:正气亏虚是艾滋病咳嗽的主要证候特点和前提,痰湿、痰热、瘀浊、虚寒或虚火内生乃属其重要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2.
75例艾滋病咳嗽患者中医临床证候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河南广东艾滋病咳嗽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致病规律及特点进行研究,审证求因,探讨艾滋病咳嗽的中医临床证候特点,为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艾滋病患者相关性咳嗽方面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设计制定《咳嗽临床调查表》,制定相关操作规程,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均由经过培训的训查员根据患者回答情况,认真如实填写调查表。结果:河南广东两地艾滋病咳嗽患者属体虚而外感风寒、风热或湿热,痰湿、气虚或痰热内扰,导致肺阴虚、燥邪盛、痰瘀阻;比较而言,河南以痰湿或痰热常见,广东多属燥热或阴虚而咳嗽。结论:正气亏虚是艾滋病咳嗽的主要证候特点,痰湿瘀浊和风寒火热乃属其重要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对艾滋病的治疗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但在艾滋病中医证候研究方面尚缺乏严谨规范的设计,艾滋病中医辨证论治的完整体系还未能形成,近年来在中医诊断界兴起的有关疾病证素特点的研究,为中医证候规范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392例老年艾滋病患者的症状体征分布情况,分析中医证候特征.方法 依托于云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数据库,选取392例老年艾滋病患者,采集症状体征分布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对中医证候进行归纳.结果 老年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有乏力、自汗、盗汗、气短.因子分析提取的常见病位类要素有脾、肺、肾、肝、胆,病性类要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不同途径感染艾滋病的临床症状分布,分析中医证候特点,比较不同途径感染艾滋病的临床症状和证候的异同.方法:用流调法对300例静脉吸毒感染HIV/AIDS患者和300例性传播感染HIV/AIDS患者进行临床症状及证候特点调查.结果 2组临床症状出现频率差异显著的依次为:肌肉痛、关节痛、盗汗、胸闷、纳差、消瘦、头痛、便秘、腹泻、发热、皮肤瘙痒.中医证候特点:多见虚实夹杂的证候,艾滋病发病是正邪相争、虚实错杂的演变过程.潜伏期以实证为主,病位以肝、脾为主,病性为热、湿、瘀;发病期病位以脾、肝、肾为主,主要病邪或病理产物则是以瘀为主,随不同证候类型表现出湿、热、虚的特征.结论:不同途径感染艾滋病的临床症状和证候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因子分析法探讨艾滋病常见中医证候分型规律。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收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1632例,选取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湿热内蕴、湿热蕴毒、痰热蕴肺、邪结皮肤、脾气虚弱、气阴两虚、气血亏虚和肺脾气虚8个证型患者1303例,采用自行设计的《HIV/AIDS中医证候调查表》获取研究对象中医四诊信息,应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依据症状的频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和专家意见,最终筛选45个症状体征进行因子分析,按"特征值大于1"原则,共从45个症状体征中提取15个公因子。因子1表现为肺脾气虚;因子2、因子15表现为湿热内蕴;因子3表现为痰热蕴肺;因子4表现为脾气虚弱;因子5表现为风寒袭肺;因子8、因子10表现为脾虚湿盛;因子9表现为邪结皮肤;因子12、因子14表现为气阴两虚;因子6、因子11、因子13表现为气血亏虚;因子7表现为湿热蕴毒。结论因子分析结果提示艾滋病常见临床证型有10个,分别是肺脾气虚、湿热内蕴、痰热蕴肺、脾气虚弱、风寒袭肺、脾虚湿盛、邪结皮肤、气阴两虚、气血亏虚及湿热蕴毒。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又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以机会性感染和肿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本病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现以来,已造成人类大约2500万人的死亡,由于本病感染率高、面积广、死亡率高,已经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被称之为“世纪瘟疫”。  相似文献   

8.
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根据数学模型估计截至2011年底中国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达78万人,已报告的感染者和病人存活34.6万人,该病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在艾滋病临床治疗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准确的辨别证候是有效地开展治疗的前提,现对近年来艾滋病中医证候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郭晓辉  张丽  谢世平 《光明中医》2016,(18):2615-2618
目的研究分析某地区艾滋病患者常见的中医症状和证候分布,为进一步中医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调查问卷,对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中医症状和证候分布运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常见中医症状与体征为乏力、健忘、气促、心悸、畏寒、喘促等;常见舌色是淡红舌,常见的舌形为正常,常见的舌态为正常,常见的苔色为白,常见的苔质为薄苔;以弱脉出现频次最多。患者中医证候总体分布上以虚证较多,其次是虚实夹杂,其中常见中医证型依次为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肺气虚弱证、脾气亏虚证。结论调查显示气虚是艾滋病的最基本病因,肺脾气虚证是常见基本证型。肺、脾两脏贯穿不同病程,病变的脏腑重在脾肺,涉及心肝肾。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艾滋病带状疱疹的中医证候规律,为其分类及规范化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多中心、前瞻性收集119例艾滋病带状疱疹患者,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感染途径、不同CD4水平与证候类型之间的关系,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探讨艾滋病带状疱疹的中医证候规律。结果:艾滋病带状疱疹发病在不同年龄、性别、感染途径、CD4水平、证候类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带状疱疹可以发生在HIV感染的任何阶段,主要证型有肝经郁热证和脾虚湿蕴证。其发病主要由疫毒引起,CD4越低发病率越高,症状越重。  相似文献   

11.
吴欣芳  王阶 《辽宁中医杂志》2009,(11):1874-1876
免疫重建是通过各种治疗方法,实现机体淋巴细胞在表型及功能上均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中医药在防治艾滋病,干预艾滋病的免疫重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简要介绍了中医药干预艾滋病免疫重建的理论基础、中医药辨证治疗干预艾滋病免疫重建的方法及中医干预艾滋病免疫重建的药物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2.
姜枫 《江苏中医药》2008,40(12):6-7
分析了后HAART时代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应当注意的5个方面:大力宣传中医传统养生、预防思想;发挥中医优势,注重人文关怀;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注重艾滋病基础研究;战线前移,以临床为主线;多专业、多学科协作,扩大队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登革热的中医证候特点、病因病机和辨证治疗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登革热住院患者共72例,对其临床症状、体征、重要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中医辨证论治等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病例中医证型主要有:卫气同病、邪伏膜原、气血两燔、余邪未尽、气分热盛、热陷心包;采用中药汤剂辨证治疗38例,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本组登革热病例中医辨证以卫气同病、邪伏膜原、气血两燔证型多见;治宜清热解毒凉血、化湿运脾。  相似文献   

14.
孙玄厹 《河南中医》2008,28(6):11-13
文章通过分析古今治水法的变迁,提出汗、利、下三法为古今治水法之精髓,并从现代医学角度阐述了中医治水法的优势,即:中医治水法在许多情况下达到了"症因兼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艾滋病淋巴结肿大中医临床诊疗操作规程.方法 搜集和分析艾滋病淋巴结肿大中医诊疗相关国内外文献,经过专家组论证等方法,设计艾滋病淋巴结肿大中医临床诊疗操作规程问卷,并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专家,进行2轮问卷调查.结果 通过2轮专家问卷,初步建立了艾滋病淋巴结肿大中医临床诊断、治疗、调护及疗效评价规程.结论 该规程明确了艾滋病淋巴结肿大病症含义与病因病机,突出了中医诊疗服务的标准化,同时体现宣教、随访及院内外连续性诊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艾滋病月经不调中医诊疗规程。方法根据文献研究结果制订专家调查问卷,采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问卷调查,利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积极度、集中程度、协调程度、满分比等的统计与评价,对操作规程进行修订。结果经过2轮问卷调查,最终各项指标均数在1.97~2.00之间,标准差在0~0.18之间,变异系数在0~0.09之间,满分比在0.97~1.0之间,专家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均较高。结论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初步建立了艾滋病月经不调中医临床诊断、治疗、调护及疗效评价规程。  相似文献   

17.
对艾滋病中医病因病机调查表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艾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为艾滋病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讨论总结的形式,对长期工作在防治艾滋病一线的15名中医药专家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专家认为艾滋病的最常见病因为疫毒、湿毒、湿邪、热邪;临床常见病机为元气亏虚、脾肾阳虚、气阴两虚;病邪侵犯部位出现较多的依次为脾、肾、肺、胃、肝。结论:艾滋病系湿热疫毒之邪为患,艾滋病疫毒为直接致病因素,艾滋病毒邪直伤本元之气为其主要病机特点,病变部位以脾肾为主。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随着血液和腹膜透析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各种透析并发症的治疗又成为当前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我们自1981年开展血液透析(以下简称血透)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以来,对心血管、血液,神经、代谢、运动等各系统出现的常见并发症,以中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知识图谱,对国内关于中药“十八反”“十九畏”配伍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进行分析。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1962-2021年60年间的关于中药“十八反”“十九畏”配伍文献,运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对该领域关键词、作者、研究机构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761篇,发文量以2010-2018年为显著增长期。主要合作的研究机构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南京中医药大学。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钟赣生,最大的作者合作团队是由柳海艳、钟赣生、修琳琳、刘佳、欧丽娜、王茜、陈绍红、李怡文等人合作的团队。研究热点有“甘草”、“海藻”、“反药组合”。结论 中药“十八反”“十九畏”配伍相关文章的发文量以2010年-2018年最多,近期关注度开始下降。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是连接多个研究机构的重要枢纽。“反药组合”出现最晚,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临床对“十八反”“十九畏”的应用应该进行合理配伍以降低其毒副作用,以发挥其最大效用。实验室研究是重要的基础研究环节,可以为临床反药配伍应用的选择提供参考。药材的不同品种、质量差异等因素影响“反药组合”的临床应用疗效及毒副作用,临床应选择疗效相对最好的品种、毒性相对最低的反药药材进行配伍组合,以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