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6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和165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急性期和恢复期hs—CRP含量并作比较;分析血清hs—CRP含量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脑梗死病灶大小、死亡率,以及与患者血压、血脂、血糖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与阪复期hs—CRP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hs—CRP含量分别与NIHSS评分、脑梗死病灶大小、死亡率呈正相关(P〈0.01);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hs-CRP含量变化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并与血糖、血脂、血压等血管性危险因子相关,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及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腕踝针配合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对血尿酸(BUA)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7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予常规降压药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腕踝针治疗,测定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UA、hs—CRP值,分析腕踝针治疗与其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UA、hs—CRP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治疗组BUA、hs—CRP降低程度更明显,两组治疗后hs—CRP、BUA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腕踝针配合药物可明显降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BUA、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3.
刘琼 《亚太传统医药》2013,(11):121-122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1例冠状动脉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单支病31例(SVD组)和多支病变20例(MVD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三组患者的血清hs—CRP、血脂、血糖(FBS)水平,比较各组各指标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VD组和MVD组的hs—CRP、TC和TG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MVD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较SVD组明显升高(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提示TC、TG、hs—CRP水平是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是预测冠脉病变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缺血性卒中患者可溶性P选择索(sP—selectin)与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选择发病72h内缺血性卒中患者120例作为缺血性卒中组,体检健康者7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2组血清sP—selectin水平,同时检测2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水平;依据CSS评分标准将缺血性卒中组患者分为轻度卒中组、中度卒中组、重度卒中组;根据脑CT和/或检查结果按梗死体积大小分为小梗死组、中梗死组、大梗死组;探讨sP—selectin与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结果缺血性卒中患者sP-selecti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缺血性卒中患者随着梗死灶体积增加及病情严重程度加重,血清sP—selectin水平亦越高。结论血清sP—selectin水平升高可能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其水平可反映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胡玲波 《中医药研究》2012,(9):1132-1133
目的观察血脂康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的影响。方法68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4例)。治疗组加服血脂康胶囊治疗12周,检测两组患者血清hs—CRP及血脂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N-(LDL—c)和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O.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及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血脂康不仅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有调节作用,且可以降低血清hs—CRP水平,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S100β蛋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8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其中治疗组给予步长倍通丹红注射液3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对照组予维脑路通0.4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疗程均为14d。分别测定血清hs—CRP、S100β变化,入院前和治疗1个月后进行中国卒中量表(Chinese stroke scale,css)评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d1 hs—CRP最高,经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逐渐下降,治疗组的hs—C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100β在一周内持续增高,其后逐渐降低;治疗组d7d14的S100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CSS评分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hs—CRP、S100β水平,有益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对脑梗塞患者的病情判断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拜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市中心医院 2016 年 3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治疗+拜阿司匹林) 和观察组 30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 10.00 %、死亡 率为 6.67 %,分别低于对照组的 36.67 %、3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超敏 C 反应蛋白 (hs–CRP)、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IMT、hs–CRP、OxLDL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 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接受阿托伐他汀联合拜阿司匹林药物治疗,患者 OxLDL、hs–CRP 等指标改善幅度更大,近期疗效明显,可逆转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变化。方法:对1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83例。治疗组给予舒血宁+依达拉奉;对照组给予阿斯匹林、复方丹参注射液、胞二磷胆碱。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疗及hs—CRP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hs—CRP明显降低。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舒血宁注射液+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明显抗炎、降低hs—CRP。改善脑功能、促进康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通脉地仙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高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将60例确诊UA肾阳亏虚证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口服通脉地仙丸12g,3次/天,疗程30天;对照组30例,口服麝香保心丸,2次/粒,3次/天,疗程30天。治疗前后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hs—CRP、Hcy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血清hs—CRP、Hcy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P〈0.01),其中治疗组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脉地仙丸具有抑制冠状动脉炎症反应作用,预防血栓形成,这可能是其治疗UA肾阳亏虚证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前白蛋白(PA)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分析其在AECOPD病情监测及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115例老年AECOPD患者血清PA、hs—CRP、血沉(ESR)和白细胞(WBC)含量,与55例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比较;AECOPD患者根据预后分成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2组入院时和治疗7d后PA和hs—CRP的差异。结果AECOPD患者治疗前血清PA、hs—CRP与COPD稳定患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WBC和ESR无显著性差异。死亡组入院第1天hs—CRP、PA与存活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死亡组第7天PA较第1天降低,而hs—CRP与第1天相比无明显变化。存活组第7天hs—CRP较第1天降低,PA较第1天升高。第7天存活组hs—CRP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PA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结论PA、hs—CRP参与了AECOPD的发病过程,动态监测血清PA、hs—CRP对于评价AECOPD患者病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