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姚欣艳教授认为,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病机为瘀血阻络,肝风内动。湖南地区的三叉神经痛患者以肝胆湿热、经络瘀阻证,风痰瘀阻、经络不通证和肝阳化风、瘀血内阻证等3个证型为主,其共同病机为瘀血阻滞经络,应治以活血化瘀法,采用活络效灵丹为主方加减。肝胆湿热、瘀血内阻证合龙胆泻肝汤加减;风痰瘀阻、经络不通证合天麻止痉散加减;肝阳化风、瘀血内阻证合镇肝熄风汤加减。  相似文献   

2.
曹月英治疗乙型肝炎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丁继霞 《吉林中医药》2007,27(6):8-8,17
曹月英教授认为乙型肝炎的病机为湿热壅滞,瘀血内阻,正气亏损,临床以虚中挟实,正虚邪恋较为多见。针对病程中不同时期、不同证型,灵活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慢性病、疑难病,属中医学痛经、癥瘕、不孕、月经病等范畴。中医学认为其基本病机为瘀血内阻,可因寒凝、湿热、气滞、气虚等因素引起瘀血阻滞冲任、胞宫、胞脉,从而引发本病。笔者就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药治疗进展进行概述,以期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蒋小敏认为,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因为饮食不当、劳倦所伤;基本病机为脾肾亏虚,湿热浊毒及瘀血内阻;病位在脾肾;主张分期治疗。笔者通过临床跟诊,搜集整理门诊病历,总结其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5.
腰痛作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常见及首要症状,其总的病机为气血瘀滞、脉络痹阻。临床常见寒湿痹阻型、湿热阻滞型、瘀血阻络型、肾虚精亏型,临床时可根据兼夹情况灵活用药。  相似文献   

6.
血栓性浅静脉炎为皮下浅静脉炎症性血栓性疾病,属中医“青蛇毒”“赤脉”“恶脉”等范畴,临床证型多分为湿热内阻型、瘀血阴滞型,不同证型之间炎性细胞因子表达不同,湿热内阻型多处在疾病急性期,伴随炎性细胞因子大量释放,瘀血阴滞型多处在疾病慢性期,炎性细胞因子相对减少。本研究旨在从炎症细胞因子出发,论证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因病机,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从理论探析,从而指导用药。  相似文献   

7.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多由肝木失调、湿热熏蒸,脾肾亏虚、精血不足,正气虚弱、瘀血阻络所致。临床常表现为虚中夹实、本虚标实之病理机转和证侯。本虚为脾肾阳虚、气血亏损,标实为湿热内蕴、气机郁阻,或寒凝血脉、瘀血内阻。其主要病位在脾肾,涉及肝胆。临床辨证分为湿热内蕴、气血两虚、脾肾亏虚、瘀血阻络4型。用自拟抗溶系列方加减治疗的同时应注意正虚邪实、分清主次,中西结合、分期治疗,辨证论治,活用桂枝、柴胡、大黄、虎杖4药。  相似文献   

8.
崔云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1):1548-1549
慢性前列腺炎病因病机复杂,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通过查阅现代文献,结合临床实践,从慢性前列腺炎表现之一定规律性病理变化及证候表现特点,认为湿热、瘀血、气虚是三大主因,湿热毒蕴、瘀血内阻、正气亏虚为慢性前列腺炎三大主要病理变化,清热解毒化湿、活血化瘀、益气扶正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三大主法。  相似文献   

9.
从病因(六淫邪气、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对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作了探讨。指出:湿热内阻、脾胃虚弱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瘀血内阻、积滞不通是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的病理基础,与肾关系密切。其标在脾,本在肾。肝脾气亏虚为发病之本,湿热邪毒为致病之标。  相似文献   

10.
慢性前列腺炎病因病机复杂,顽固难治,且易复发,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通过慢性前列腺炎临床证候特点,应用中医辨证和辨病相结合的方法,认为湿热毒蕴、瘀血内阻、脾肾两虚为慢性前列腺炎三大主要病理变化,故清热解毒化湿、活血化瘀、补益脾肾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三大主法。  相似文献   

11.
湿热证是临床常见基本证候,选择与临床、教学与科研紧密相关的指导用书—《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对其所列疾病及湿热证型进行分析,提取与湿热证相关证型(子证型),揭示病证分布特征,归纳湿热相关证型。发现湿热证与代谢性疾病、慢性肾病、肝胆疾病、脾胃疾病等多个重大或慢性疾病关系密切。但目前对湿热在重大或慢性疾病中的重视程度与研究深度均有待提高,且湿热证相关证型繁杂,尚需统一规范。因此,厘清与湿热证候有关的重大或慢性疾病,建立规范化辨证标准,是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以<温病条辨>中湿热类温病治疗中应用补益药的方剂为研究资料,通过对方剂配伍进行分析,指出在湿热类温病治疗中,补法有通补、守补及涩补之分.对湿伤阳气,而湿浊犹存者,以通补为法;湿热伤正,湿去八九者,则治以守补;湿热伤正,正气耗散者,又以涩补为法.  相似文献   

13.
湿温是常见外感热病,隶属湿热温病,温病四大家均主张三焦分治湿热,遵从"异病同治"原则。临床不仅适用于外感湿热病,对内伤杂病相关湿热证也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本文认为,临床诊治内伤疑难杂病隶属湿热证范畴者,谨守湿热泛溢、郁阻三焦气机之理,紧扣苔腻、大便黏滞不爽等主症,常从三焦分治湿热,湿祛热除,诸症刻缓。  相似文献   

14.
Acne is a kind of common skin disease in modern young people. Damp-heat constitution is the pathological basis of acne. Influenced by external factors, damp-heat constitution can lead to acne in the three pattern types, including lung meridian wind-heat, spleen and stomach damp-heat and phlegm stasis congestion and stagnation. Therefore, according to the though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only way to complet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recurrent acne is to correct the damp-heat constitution. TCM external therapy has always been the common therapy for acne, but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scheme of the therapy has not been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mp-heat constitution and acne, and the design of TCM external therapy for acne on the face oriented by damp-heat constitution will be systematically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long-term clinical practice and theory summary.  相似文献   

15.
张丽丽 《世界中医药》2013,8(12):1499-1500,1504
小儿肺系疾病在临床上越来越凸显,且湿热证所占比例较重,故将近年来关于小儿肺系疾病湿热证的诸家研究与报道进行列述,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湿热证是许多慢性疾病中的常见证候,在肿瘤患者中尤为常见。收集和整理中医肿瘤相关教材及指南中所有疾病及其证候类型,统计结果显示出现湿热证素疾病占82.4%~100%。结合期刊文献中肿瘤证型分布情况作出归纳总结,网络拓扑学分析显示,湿热证主要以“消化系统肿瘤”“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居多。湿热证候在肿瘤患者中显示出较高出现频率,提示湿热证在肿瘤病因病机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加深对于肿瘤湿热证候病机演变规律研究和证候本质研究对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为揭示“异病同治”重大科学命题并提供中医疗效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7.
透邪法是临床治疗温病的重要法则之一,其贯穿于整个温病的治疗体系,温病涉及范围广泛,由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可知病变部位和所属脏腑的病变等,其中脾胃系统的病变在温病中更是千变万化,湿邪是影响脾胃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导致温病的一种病理因素,故在温病中常见湿邪为患的脾胃病,透邪法中采用的药物多以轻清、辛芳之品为主,具有透达、散邪等功效,历代医家将透邪法寓于其他(清热、祛湿、扶正等)治法之中,在祛湿等法的基础之上佐以透邪之法,可以使邪出有路、邪出透彻,因此能够很好的治疗与脾胃相关的温病。临床上湿热证是以脾胃为病变中心,为常见病之一,也是难治病。运用透邪法治疗湿热型脾胃病时具有通畅气机、疏通表里、清轻透邪的作用,为临床上治疗湿热型脾胃病拓宽了思路。现简述透邪法在治疗湿热型脾胃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柳兵 《环球中医药》2012,5(5):397-400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疾病。中医认为其主要病机是禀赋不耐,湿热内蕴,外感风邪等致风、湿、热之邪相搏,浸淫肌肤所致。在治疗上,多种方法治疗均效果较好,如辨证分型治疗,利用自拟方药或已有成方治疗,中药外洗,或内服、外洗、针灸等多种疗法综合治疗。但近年来中医治疗湿疹临床研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缺乏后续的继续深入研究;循证医学证据质量较低,科研价值不大;中医辨证分型诊断标准不统一,治疗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等。  相似文献   

19.
张炳立 《中医杂志》2004,45(11):803-805
<温热论>为温病学的奠基之作.叶天士不仅于温热创见非凡,对湿热证治亦有精辟立论.认为内外湿相合在湿热类温病的发病中起决定作用,分析其说,实将湿热类温病的外因及证候细分为温热挟湿证和湿热证两种,指出湿热证的主要病位在脾胃三焦,发展变化有伤阴伤阳两种机转,重视辨舌察并据此确立治法.治疗上,强调要分解湿热,而突出"以湿为本治"的原则,倡导祛湿当治从三焦,分消上下,尤其重视淡渗利小便以除湿;同时告戒治湿还须重佐理气,气畅湿易散,此外,要兼参体质,顾护阳气.  相似文献   

20.
"湿热"与"阴虚"同病在临床常见。在病机演化上,不仅湿热可化燥伤阴,阴虚火动也可蒸动湿热。辨证、确认证属湿热阴虚同病后,治疗上以"祛湿热"与"养阴液"并行为总则。滋阴药宜选用清润之品,以避免滋阴而助湿生热;祛湿热药宜选用甘淡之味,以避免苦燥而伤阴助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