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分期辨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总结多年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发展具有不同的病理阶段,病机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蕴、痰浊郁结、瘀血阻滞,最终形成痰瘀互结,闭阻肝脏脉络。根据其发展规律,可将非酒精性脂肪肝按早期、轻度、中度、重度分期辨治,或以治痰为主,或以治瘀为主,或痰瘀同治,或从脾论治,或从肝论治,或肝脾肾同调,灵活对待,随证施治。肝气郁滞是脂肪肝初期的主要病机;轻度脂肪肝属牌失健运.水湿内停,聚生痰浊;或气机郁滞,水湿不化聚而成痰,日久化热;中度脂肪肝痰之既成,气滞血瘀日久,痰瘀互为因果,最终由痰瘀互结致病;重度脂肪肝肾精亏耗,水不涵木,肝失所养;或肾气已虚,气化不及,水运失司,浊阴内生。以上分型为指导临床辨证用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性冠心病是糖尿病的慢性大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的主要死因,对其积极有效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糖尿病性冠心病的中医病名、辨证分型、辨证施治等方面进行综述。认为本病病机为气阴两虚,瘀血痰浊内阻,心脉不通;病位在心,与肝、脾、肾有关;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气阴两虚,标实为血瘀、痰浊互阻。临床辨证各有心得,或以阴阳、脏腑、病因、气血津液辨证;或以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或辨病为主;或一方为主,随证加减;或突出治法,辨证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性冠心病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糖尿病性冠心病是糖尿病的慢性大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的主要死因,对其积极有效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糖尿病性冠心病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辨证施治等方面进行综述。认为本病病机为气阴两虚,瘀血痰浊内阻,心脉不通;病位在心,与肝、脾、肾有关;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气阴两虚,标实为血瘀、痰浊互阻。临床辨证各有心得,或以阴阳、脏腑、病因、气血津液辨证;或以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或辨病为主;或一方为主,随证加减;或突出治法,辨证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4.
此文旨在介绍曹正柳教授治疗肺癌的临床经验。曹正柳教授认为正虚之气阴两虚是肺癌发病的内因,邪实之痰毒瘀浊是肺癌发病的关键,痰浊是肺癌转移的重要原因;提出以泄浊扶正为主要治疗原则,用药经验上要求辨证与辨病结合,要注意攻补兼施、邪正兼顾,注意季节性用药特别是春季的用药,同时还应适当加用理气药、疏肝药以及通腑药。  相似文献   

5.
脂肪肝是我国的第二大肝病,中医治疗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辨病为先,辨证为主。由于感受湿热疫毒,情志不遂,饮食所伤,久病体虚等而发本病,本病属本虚标实,以脾肾阳虚为本,气滞、食积、痰浊、血瘀、湿热为标。重视该疾的分期与辨证分型间的关系,治法上强调从脾论治、痰瘀同治、升降相宜、化浊去脂、从虚论治等各有侧重,临床上从湿浊内停证、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痰瘀互结证、脾肾两虚证辨证施治,同时重视预防调护,体质及基础研究拟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方向,旨在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6.
余绍源教授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经验拾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敏  林穗芳 《光明中医》2008,23(10):1480-1481
介绍余绍源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经验,认为脾胃升降失常是慢性胃炎的病机核心,健脾助运、和胃降浊是其治疗大法,强调调和肝脾之气、运湿化浊;辨病辨证相结合,临证中重视舌诊,准确辨证,精心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7.
陶兴 《河南中医》2019,39(4):527-530
龚丽娟教授辨证论治慢性肾功能衰竭时重视原发病的辨识,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把握其病机特点,同时结合现代实验室检查及肾穿刺病理,以中医的宏观辨证为主,辅以现代医学的微观辨病,以更全面地认识疾病,诊治患者时做到既统一规范又兼顾个体化,体现了中医因人而异,同病异治的特色。龚丽娟教授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以正虚为本,脾肾亏虚是核心,标实是病进之因,浊毒是主要致病之邪,治疗当分期论治,兼顾原发病,早期以扶正为主,中期标本兼治,晚期以祛邪为先,综合一体化治疗,多途径多方法给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魏娟  张喜莲  戎萍  刘璇 《天津中医药》2022,39(7):826-828
儿童癫痫是儿科神经系统常见病,中医药治疗有一定特色。文章总结了马融教授运用五脏辨证体系论治小儿癫痫经验。认为病机关键为本虚标实,以痰浊雍盛、引动肝风为标,以肝肾阴虚、脾肾亏虚、心脾气阴两虚为本,病位主要在心、肝、脾、肾,与肺的关系亦相关。治疗时应首辨虚实,再辨病位,实证以豁痰息风为主,虚证则以补脾肾为主,从而确立治法治则及遣方用药,为临床癫痫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中医院韩丽华教授从事中医防治心脏病的研究30余年,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的诊治有独到的见解,认为本病的发病机制可归纳为虚、痰、瘀,即本虚(肺、脾、肾气虚)与标实(痰浊、瘀血)互见,痰浊与瘀血交阻是其主要病机特点,而气虚、痰阻、血瘀贯穿疾病之始终。对本病之治疗以分期辨治结合辨证论治为宜。在慢性肺心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常常贯穿补法、除痰、活血三法,只是不同的发病阶段,其侧重亦不同。  相似文献   

10.
痛风性肾病属"痹症""历节病"等范畴,与脾肾不足、痰瘀湿浊密切相关,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脾肾亏虚是致病之本,痰瘀湿浊是致病之标,当从脾肾论治。健脾则脾之运化升清功能正常,水谷得以化生精液,湿浊之邪难以生成;补肾能使肾藏精、主水、分清泌浊功能正常,精微物质得以保留,湿浊之邪得以排泄;化痰祛湿,泄浊通络,活血化瘀,经脉流畅,则痰瘀湿浊之邪不能滞留为害。急性发作期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状明显加剧,邪气实,以风湿热痹及风寒湿痹为主,方选二陈汤;慢性稳定期正虚邪恋,脾肾虚衰为主,方选温脾汤。临症辨证加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