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偏头痛大鼠行为学、血清相关炎性因子的含量以及腺苷A_1、A_(2α)受体在中枢表达的变化,研究疏肝调神针法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疏肝调神针法对偏头痛的治疗作用,并揭示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预防组和治疗组,每组8只。偏头痛模型制备应用颈后皮下注射硝酸甘油(5 mg/kg)法,疏肝调神预防组和疏肝调神治疗组取百会、风池、内关、太冲穴每天针刺30 min,连续7 d,第8天造模,并进行行为学评分;疏肝调神治疗组初次行为学评分结束后再针刺30 min,再进行行为学评分。结果:(1)行为学评分:造模后30 min行为学评分比较,预防组和治疗组行为学评分均较模型组降低(P0.05),预防组和治疗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造模后90 min行为学评分比较,经疏肝调神针法预防干预和治疗后,预防组和治疗组评分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降低情况优于预防组(P0.05)。(2)相关炎性因子含量:①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L-1β、TNF-α、ICAM-1、COX-1、NF-kB的含量均增高, IL-6的含量降低,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②疏肝调神预防组和治疗组IL-1β、TNF-α、ICAM-1、COX-1、NF-kB的含量均较模型组降低(均P0.01),且治疗组IL-1β、ICAM-1、COX-1的改变情况优于预防组(均P0.05)。③疏肝调神预防组和治疗组IL-6的含量均较模型组升高(均P0.01),且预防组改变情况优于治疗组(P0.05)。④疏肝调神治疗组与预防组TNF-α和NF-kB的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⑤疏肝调神预防组各项炎性因子的含量与预防组比较均更趋近于正常组(P0.05)。(3)腺苷A_1、A_(2α)受体在中枢的表达:模型组A_1R在TNC的表达较正常组比较均明显下降,而A_(2α)R的表达较预防组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经过疏肝调神针法预防干预和治疗后,预防组和治疗组A_1R的表达均升高,A_(2α)R的表达均降低(均P0.05),且治疗组腺苷A_1R表达情况优于预防组(P0.05)。结论:疏肝调神针法能改善偏头痛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具有明显的镇痛镇静作用,并能通过调节相关促炎及抗炎因子的含量变化及影响腺苷A_1、A_(2α)受体在中枢的表达,产生消炎镇痛的作用,有效预防和治疗偏头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疏肝调神针法对偏头痛大鼠行为学、血清炎性因子及前扣带皮层阿片受体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介导阿片受体参与偏头痛治疗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只、造模组30只。于大鼠颈后平坦区域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制备偏头痛模型,造模成功的3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常规针刺组、疏肝调神组各10只。常规针刺组取“百会”、双侧“风池”,疏肝调神组取“百会”、双侧“风池”“内关”“太冲”,两组均留针30 min。干预前后评估大鼠行为学评分,干预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脑组织前扣带皮层μ、δ和κ阿片受体(OPRM、OPRD、OPRK)mRNA及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取另外40只造模成功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抑制剂高、中、低剂量组及PBS组,分别于干预前颅内注射5μg高、中、低浓度的疏肝调神组治疗后表达变化最明显的OPRM抑制剂,PBS组注射等量PBS溶液,之后各组均行疏肝调神针法干预;干预前后评估大鼠行为学评分,干预后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疏肝调神和胃针法对偏头痛大鼠体质量、热痛阈值及5-羟色胺(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影响,探讨疏肝调神和胃针法治疗慢性偏头痛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2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普通针刺组、疏肝调神和胃组,每组8只。隔日(第1、3、5、7、9天)采用大鼠腹腔注射硝酸甘油制备慢性偏头痛模型。每日固定30 min,疏肝调神和胃组针刺“百会”及“内关”(双)、“足三里”(双)、“太冲”(双),普通针刺组针刺“风池”(双)、“太阳”(双)、“外关”(双),余组只固定不针刺,连续9 d。测定造模及治疗后大鼠体质量、热痛阈值的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浆中5-HT、CGRP、VIP的浓度。结果 造模成功后,CM模型大鼠体质量增长缓慢、热痛阈值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针刺组与疏肝调神和胃组体质量及热痛阈值增加,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针刺组与疏肝调神和胃组对比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从趋势上看,疏肝调神和胃组优于普通针刺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浆...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对过敏性鼻炎(AR)大鼠行为学和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E、白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的影响,探讨温通针法治疗AR过敏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药物组和温通针法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基础致敏和鼻腔滴入局部触发的方式复制AR模型。药物组大鼠每天予以丙酸氟替卡松喷鼻,每天1次,温通针法组予温通针法针刺"风池""印堂""迎香",每日1次,每次每穴操作60s,两组均治疗10d。采用行为学评分方法评估大鼠行为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IgE、IL-1β、TNF-α的含量。结果:行为学评分结果显示,模型组评分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治疗第3天药物组及第7、10天药物组、温通针法组行为学评分均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第10天温通针法组行为学评分显著低于药物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gE、IL-1β、TNF-α含量均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温通针法组、药物组大鼠血清中IgE、IL-1β、TNF-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与药物组比较,温通针法组IgE、IL-1β、TNF-α均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AR发作后血清中过敏介质IgE和炎性因子IL-1β、TNF-α含量升高,温通针法可以改善AR模型大鼠发作期的症状,对AR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对症状的治疗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上游过敏介质IgE和炎性因子IL-1β、TNF-α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并比较电针“大肠俞”“天枢”穴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模型大鼠内脏高敏反应、炎症因子及脑肠肽的影响,探讨不同经脉和不同穴性穴位的效应特异性。方法将40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大肠俞组,天枢组,每组10只,急性应激与慢性应激相结合CAS方法制备D-IBS大鼠模型。空白组不予以任何操作,模型组只造模不针刺,大肠俞组和天枢组从造模一周后分别给予双侧“大肠俞”和“天枢”穴电针干预,连续28天。检测大鼠内脏高敏反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的IL-1β、IL-10、TNF-α、5-HT、SP、CGRP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大鼠的AWR评升高(P0.05),血清IL-1β、TNF-α、5-HT、SP、CGRP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IL-10含量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大肠俞组及天枢组大鼠的AWR评分有降低趋势(P0.05),血清IL-1β、TNF-α、5-HT、SP、CGRP水平显著下降(P0.05),IL-10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大肠俞组相比,天枢组在的AWR评分显著降低(P0.05),血清IL-1β、TNF-α、5-HT、SP、CGRP水平显著下降(P0.05),IL-10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电针“大肠俞”“天枢”穴均可改善IBS-D大鼠的症状,但电针“天枢”穴的调节作用较“大肠俞”穴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风池""外关""阳陵泉"对偏头痛模型大鼠脑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三叉神经脊束核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10只。第8日采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制备偏头痛大鼠模型。针刺组和西药组于造模前7d及造模后30min分别针刺双侧"风池""外关""阳陵泉"及灌胃盐酸氟桂利嗪溶液,每日1次,连续8 d。观察大鼠造模前后行为学变化及50%缩足阈值,干预结束后,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脑干IL-6、TNF-α表达,RT-qPCR检测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CGRPm 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针刺组、西药组大鼠行为学评分明显增加(P<0.01),50%缩足阈值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干IL-6、TNF-α阳性细胞及三叉神经脊束核CGRP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西药组大鼠脑干IL-6、TNF-α阳性细胞及三叉神经脊束核CGRP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针刺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风池""外关""阳陵泉"可降低偏头痛大鼠脑干IL-6、TNF-α及三叉神经脊束核CGRP表达,这可能是其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基因和蛋白水平,评价疏肝调神针法对偏头痛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中脑神经激肽-1受体(NK-1R)表达情况的影响,探讨疏肝调神针法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疏肝调神组、普通针刺组,每组8只。采用颈后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制备偏头痛模型。各组大鼠每天抓取固定30 min,连续8 d,固定的同时,疏肝调神组取百会、风池(双)、内关(双)、太冲(双),普通针刺组取百会、风池(双)进行针刺,余组只抓取固定。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法、Western Blot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中脑NK-1R的mRNA、蛋白表达及免疫组化阳性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NK-1R的mRNA、蛋白表达及免疫组化阳性表达在三叉神经脊束核中均显著降低(P0.05),在中脑中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疏肝调神组、普通针刺组NK-1R的mRNA、蛋白表达及免疫组化阳性表达在三叉神经脊束核中均明显升高(P0.05),在中脑中均显著降低(P0.05)。与普通针刺组比较,疏肝调神组在中脑中NK-1R的mRNA、免疫组化阳性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在三叉神经脊束核中免疫组化阳性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疏肝调神针法可双向调节偏头痛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中脑的NK-1R表达,有效治疗偏头痛,其对NK-1R表达的调节作用相较于普通针刺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疏肝调神针法对偏头痛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中脑受体活性修饰蛋白1(RAMP1)、5-羟色胺1D受体(5-HT1DR)表达的影响,探讨本法治疗偏头痛的镇痛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疏肝调神组、普通针刺组,每组10只。疏肝调神组取"百会""风池""内关""太冲"、普通针刺组取"百会""风池"进行针刺,每次30min,每日1次,共8d。针刺干预结束后,于大鼠颈后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复制偏头痛模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中脑RAMP1、5-HT1D R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三叉神经脊束核、中脑中RAMP1的mRNA、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5-HT1DR的mRNA、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疏肝调神组、普通针刺组三叉神经脊束核、中脑中RAMP1的mRNA、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5-HT1DR的mRNA、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普通针刺组比较,疏肝调神组三叉神经脊束核、中脑中RAMP1的mRNA、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5-HT1DR的mRNA、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疏肝调神针法对偏头痛的治疗作用可能与抑制中枢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表达、激活5-HT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颈后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构建偏头痛模型大鼠,观察疏肝调神针法对偏头痛模型大鼠中脑c-fos、c-jun基因、蛋白的表达,探讨疏肝调神针法对偏头痛防治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普通针刺组、疏肝调神组。采用颈后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制备偏头痛模型。疏肝调神组取百会、风池(双)、内关(双)、太冲(双)、普通针刺组取百会、风池(双)进行针刺,余组只抓取固定。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中脑c-fos、c-jun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中脑c-fos、c-jun基因、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 0. 01);与模型组比较,疏肝调神组、普通针刺组大鼠中脑c-fos、c-jun基因、蛋白表达均有明显降低(P 0. 01);与普通针刺组比较,疏肝调神组大鼠中脑c-fos、c-jun基因、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 0. 01)或(P0. 05)。结论:针刺可以下调偏头痛模型大鼠中脑部c-fos、c-jun基因、蛋白的表达,抑制三叉神经血管系统痛觉信号的传导,缓解偏头痛的发生,而疏肝调神针法在抑制c-fos、c-jun基因、蛋白的表达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逆电针少阳经特定穴对偏头痛大鼠的50%缩足阈值(50%PWT)及血清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含量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20)、模型组(n=20)、逆电针组(n=20),每组又分为造模后30 min组、造模后90 min组,每组各10只。空白组、模型组正常饲养并同电针组同时段捆绑30 min×7 d,逆电针组正常饲养并捆绑行电针治疗30 min×7 d。空白组第8天皮下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模型组、逆电针组第8天皮下注射硝酸甘油造模,观察治疗前、造模后大鼠行为学、50%PWT,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CGRP、SP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造模后模型组大鼠50%PWT明显降低(P 0.01),行为学评分及CGRP、SP含量升高(P 0.01);与模型组比较,逆电针组造模后50%PWT明显升高(P 0.01),CGRP、SP含量下降(P 0.01);与造模后30 min比较,模型组50%PWT造模后90 min升高(P 0.05),CGRP、SP含量无明显差异(P 0.05),逆电针组50%PWT造模后90 min升高(P 0.05),CGRP、SP含量下降(P 0.05)。结论逆电针少阳经特定穴可以下调血清中CGRP、SP的表达,减轻大鼠偏头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三叉神经末梢对CGRP、SP等神经递质的释放,抑制三叉神经血管系统的激活,从而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