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胃肠舒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窦平滑肌细胞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胃肠舒和血流干预药物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窦平滑肌细胞(SMC)病变的影响。方法:131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模型组(22)、止血敏组(33)、蚓激酶组(33)和胃肠舒组(33),除正常组外大鼠1次性ip链脲佐菌素(60mg.kg-1)造模,以7天后血糖≥16.7mmol.L-1为纳入标准。3天后开始分别ig胃肠舒、止血敏i、p蚓激酶,模型组和正常组予蒸馏水ig。30周后检测血糖、碘[125I]-胰岛素(FINS)、碘[125I]-C肽(C-P)、胃液体排空率等。取胃窦组织,行HE染色、Mallory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胃窦组织SMC形态变化、SMC凋亡以及凋亡调控基因Bcl-2和Fax基因蛋白的表达。电镜下观察胃窦组织SMC超微结构改变。结果:30周后模型组大鼠胃窦SMC变性,SMC凋亡指数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SMC中Bcl-2基因蛋白表达减低、Fas基因蛋白过度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胃肠舒和蚓激酶治疗后胃窦平滑肌病变明显改善,而止血敏却使胃窦平滑肌病变加重。结论:糖尿病胃轻瘫存在着胃窦SMC病变,血流干预药物对其有影响,胃肠舒具有降糖、改善胃窦SMC病变、促进胃动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王不留行[Vaccaria segetalis(Neck.)Garcke,VSG]对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大鼠胃窦平滑肌自发运动的影响。方法:(1)用链脲佐菌素建造糖尿病大鼠模型;(2)测定胃内色素残留率和小肠传输速率确立胃轻瘫模型;(3)用恒温灌流浴槽,将离体肌条分为正常组和DGP组,DGP组又分为:VSG组、VSG+异搏定(10-7mg·L~(-1))组、VSG+酚妥拉明(10-6mg·L~(-1))组、VSG+苯海拉明组(10-6mg·L~(-1))、VSG+消炎痛组(10-6mg·L~(-1))和VSG+阿托品组(10-6mg·L~(-1))6组,以探讨VSG对DGP大鼠胃窦离体肌条自发收缩的影响及机制。结果:VSG能增强DGP大鼠胃窦离体肌条收缩的振幅、持续时间和收缩面积,但对频率(DGP组:4.50±0.83,VSG组:4.51±0.46)无显著影响;而异搏定和阿托品能明显抑制VSG增强平滑肌活动的效应;酚妥拉明、苯海拉明和消炎痛则无影响。结论:VSG增强DGP胃窦平滑肌的收缩可能与细胞膜上M受体和钙通道有关,与α受体、H受体和前列腺素受体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苦豆子总碱(total alkali Sophora alopecuroids,TASa)对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大鼠胃窦平滑肌活动的影响。方法:1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造糖尿病大鼠模型;2测定糖尿病大鼠胃内色素残留率和小肠传输速率以证实DGP模型的建立;3用恒温灌流浴槽,将标本分为正常组(NS)和DGP模型组,模型组分:TASa,TASa+异搏定(1×10-7mg·L-1),TASa+酚妥拉明(1×10-6mg·L-1),TASa+苯海拉明(1×10-6mg·L-1),TASa+消炎痛(1×10-6mg·L-1)和TASa+阿托品(1×10-6mg·L-1)6组,以探讨TASa对DGP大鼠胃窦平滑肌的作用及机制。结果:TASa能增强DGP大鼠胃窦平滑肌收缩波的振幅、持续时间和收缩面积(P0.01),但对频率无显著影响;异搏定能明显抑制TASa收缩平滑肌的作用,而阿托品、酚妥拉明、苯海拉明和消炎痛无影响。结论:TASa可能是激活Ca2+通道而加强DGP大鼠胃窦平滑肌的收缩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益气健脾中药复方对糖尿病胃轻瘫(DGP)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中药组、针药组和西药组,除空白组外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尾静脉注射及高糖高脂不规则喂养法建立糖尿病胃轻瘫模型.成模后针刺组每日给予三阴交、足三里穴针刺30 min治疗,中药...  相似文献   

5.
李春霞  秦晓民  徐敬东 《中成药》2004,26(5):426-428
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 DGP)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Kassander[1]于1958年首先提出"糖尿病胃轻瘫"的概念,其定义为:由于糖尿病并发症所致胃排空显著延长,胃内液体和固体食物猪留,因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群.蒲黄为香蒲科植物长苞香蒲(Typha angustata Bory et Chub),宽叶香蒲(T.latifolia L),水烛香蒲(T.angustifolia L.)等同属多种植物的花粉.具有活血化瘀,收敛止血的功能,中医用于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其有明显的兴奋子宫,活血等作用.本实验用离体灌流方法,观察蒲黄水煎剂对DGP大鼠胃窦平滑肌条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发现蒲黄水煎剂可增加胃窦的收缩力.为临床治疗DGP提出"糖尿病胃轻瘫"的概念,其定义为:由于糖尿病并发症所致胃排空显著延长,胃内液体和固体食物猪留,因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对糖尿病胃轻瘫(DGP)大鼠胃肠运动及其胃窦起搏细胞Cajal间质细胞(ICC)超微结构、c-kit受体蛋白表达及干细胞因子(SCF)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DGP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穴位组、电针非穴组、胃复安对照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2%链脲佐菌素结合高糖高脂饲料不规则喂养制备DGP模型。电针穴位组电针"足三里""梁门""三阴交",电针非穴组电针"足三里""梁门""三阴交"穴位对照点,胃复安对照组予1.7%胃复安药液(1mL/100g)灌胃,均每日1次,连续15d。监测血糖,酚红灌胃法测量大鼠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透射电镜法检测胃窦ICC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法、RT-PCR法分别检测大鼠胃窦c-kit蛋白及SCF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显著升高(P0.01),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P0.01),ICC呈细胞凋亡样改变,SCF 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穴位组大鼠血糖明显降低(P0.05),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显著升高(P0.05,P0.01),ICC数目增加,受损超微结构得到修复,SCF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与电针非穴组比较,电针穴位组ICC受损超微结构有所恢复,SCF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各造模组间比较,c-kit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等穴可调控DGP大鼠血糖,促进胃肠排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SCF mRNA,修复受损ICC超微结构,恢复其起搏功能,进而改善胃肠运动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胃肠舒和血流干预药物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窦Caial间质细胞(ICC)病变的影响。方法:131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止血敏组、蚓激酶组和胃肠舒组;除正常组外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造模。30周后检测血糖、FINS、C—P、胃液体排空率等指标。取胃窦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胃窦ICC的数量,计数nNOS阳性神经元。电镜下观察胃窦ICC超微结构改变。结果:30周后模型组大鼠胃窦部ICC数量减少、肌间神经丛nNOs阳性神经元减少、细胞变性。经胃肠舒和蚓激酶治疗后大鼠胃窦部ICC的病理损害减轻,可见ICC的数量明显增多、细胞间的连接增多。而用止血敏干预的大鼠胃窦部ICC的病理损害加重,表现为ICC的数量更少、细胞间的连接显著减少,尚存的细胞间连接的结构也有破坏,结构不清,连接松散。结论:胃肠舒具有降糖、改善胃窦Cajal间质细胞病变、促进胃动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梁门""三阴交"对糖尿病胃轻瘫(DGP)大鼠胃肠动力、胃窦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受体(IGF-1R)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DGP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腧穴组、电针非穴组、胃复安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2%链脲佐菌素(55mg/kg)结合高脂高糖不规律饮食制备DGP模型。电针腧穴组取单侧"足三里""梁门""三阴交"电针治疗,电针非穴组取同侧三穴对照点电针治疗,胃复安对照组予1.7%胃复安药液(1mL/100g)灌胃,均每天1次,连续干预15d。观察各组大鼠症状积分、血糖、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ELISA法检测胃窦组织IGF-1及IGF-1R的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明显降低,血糖、症状积分、胃窦组织IGF-1及IGF-1R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腧穴组、胃复安对照组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明显升高(P0.05,P0.01),电针腧穴组血糖、症状积分、胃窦组织IGF-1及IGF-1R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与电针腧穴组比较,电针非穴组及胃复安对照组症状积分、胃窦组织IGF-1及IGF-1R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电针腧穴能降低DGP大鼠血糖水平,促进胃肠动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胃窦组织IGF-1及IGF-1R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壮医药线点灸对糖尿病胃轻瘫(DGP)大鼠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电针联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DGP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电针组、点灸组、联合组,每组15只。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DGP大鼠模型。西药组予0.15 mg/mL枸橼酸莫沙必利混悬液灌胃给药;选取大鼠“中脘”“内关”“三阴交”穴,电针组电针20 min(10 Hz/50 Hz, 2 mA),点灸组每穴点灸3壮,联合组为电针联合点灸治疗。均每日1次,连续3周。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血糖、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ELISA法检测血清活性氧(ROS)活性;HE染色观察胃窦组织的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胃窦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HO-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 2)、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NOX4)、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PGC-1α)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糖升...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通过观察逍遥散对肝郁脾虚证大鼠胃组织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A)和Rho相关螺旋卷曲蛋白激酶(ROCK)1、ROCK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调节肝郁脾虚证大鼠胃肠动力的作用机制。方法: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0.001 8 g·kg-1)、逍遥散高(16.7 g·kg-1)、中(8.35 g·kg-1)、低(4.175 g·kg-1)剂量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慢性束缚应激方法造模,造模同时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10 mL·kg-1生理盐水灌胃,各药物组大鼠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灌胃,每日1次,共21 d。造模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胃组织RhoA、ROCK1、ROCK2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及胃组织RhoA、ROCK1、ROCK2 mRNA和...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四磨汤对老年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血清胃肠激素、胃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老年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α-硫辛酸、枸橼酸莫沙必利联合治疗,α-硫辛酸0.6 g/次,1天1次,连用14 d,枸橼酸莫沙必利5mg/次,1天3次,连用6周,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口服四磨汤治疗,1天1剂,连用6周,所有患者均随访半年,治疗前、治疗6周观察上腹胀痛、早饱、恶心/呕吐、厌食及反酸/嗳气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胃动力学指标[胃收缩频率、胃收缩幅度、胃排空时间、胃排空率]及胃肠激素[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测定,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统计随访期间胃轻瘫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治疗6周后上腹胀痛、早饱、恶心/呕吐、厌食及反酸/嗳气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上述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6周后胃收缩频率、胃收缩幅度、胃排空率明显高于治疗前,胃排空时间明显短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6周后上述胃动力学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GAS、MT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SS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GAS、MT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半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磨汤是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胃轻瘫高疗效、低复发的药物,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降低疾病复发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胃肠动力紊乱、调节胃肠激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疔毒丸对胃肠平滑肌电活动与胃肠运动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改进的整体同步记录方法,研究疔毒丸对胃肠平滑肌电活动及胃肠运动效应的影响,大鼠以3.5g/kg灌胃可显著增加胃肠电慢波平均振幅,胃肠运动总振幅,肠电慢波频率和肠运动频率(P>0.05),但对胃电慢波频率和胃运动频率无明显影响(P>0.05)。小鼠以5.2g/kg灌胃可显著促进肠套叠还纳作用。结果显示疔毒丸可增强肠电活动和肠运动,其程度明显大于对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红芪多糖对糖尿病胃轻瘫(DGP)大鼠胃窦平滑肌细胞凋亡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IGF-1/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2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2只、造模组50只。造模组采用小剂量多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联合不规律高脂高糖饮食法4周构建大鼠DGP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莫沙必利组和红芪多糖高、中、低剂量组。红芪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予红芪多糖200、100、50 mg·kg-1灌胃,莫沙必利组予枸橼酸莫沙必利1.35 mg·kg-1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予等体积纯净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8周。每2周测定大鼠随机血糖及体质量,检测胃排空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胃窦组织平滑肌病理形态;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检测胃窦组织平滑肌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窦组织平滑肌IGF-1、磷酸化(p)-PI3K、p-Akt蛋白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胃窦组织平滑肌中IGF-1、p-PI3K/PI3K、p-Akt/Akt、B细胞淋巴瘤-2(Bcl-2)及Bcl...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不同机体状态下穴位配伍效应的变化,探究腧穴配伍对效应方向及效应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成年SD大鼠,运用胃球囊内压测量方法,观察在胃运动正常、兴奋、抑制状态下,电针(刺激参数为3 mA,2/15 Hz)天枢组、天枢配上巨虚组、天枢配曲池组、天枢配大肠俞组(每组每种状态为10只大鼠)对调节胃运动效应的差异.结果 电针天枢单穴在3种胃运动状态下均为抑制效应(变化百分率分别为-15.83±1.80、-13.95±4.35、-21.30±2.75),兴奋状态下的效应量最高;天枢穴与曲池、上巨虚、大肠俞配伍后,其效应量均降低,3种状态3种组合的9种情况下,7种情况的效应量较单穴效应量的差异(78%)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天枢穴与不同部位腧穴的两两配伍对胃运动的调节呈现拮抗作用.结论 电针刺激不同状态下的天枢穴均呈现抑制效应,机体状态可影响效应量,并不影响效应方向;天枢穴与上肢、下肢、背部穴位配伍,对调节胃运动均呈现拮抗作用,这一作用也不受机体状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