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文静  翁连进  易立涛  耿頔 《中草药》2016,47(4):554-558
目的研究猫眼草Euphorbia lunulat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凝胶等柱色谱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波谱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猫眼草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十八烷醇(1)、β-谷甾醇(2)、咖啡酸十八烷酯(3)、cycloart-23Z-en-3β,25-diol(4)、东莨菪素(5)、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6)、豆甾醇(7)、短叶苏木酚(8)、o-phthalic acid bis-(2-ethyl decyl)-ester(9)、阿魏酸二十六烷酯(10)、东莨菪素苷(11)、β-香树脂醇(12)、没食子酸(13)、蔗糖(14)、17-羟基-岩大戟内酯A(15)、岩大戟内酯A(16)、岩大戟内酯B(17)。结论化合物1、3、8~12、14~1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首次从大戟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月腺大戟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索有效的抗癫痫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和光谱分析法分离和鉴定。结果:从月腺大戟根甲醇提取液的沉淀部分,鉴定了2个化合物,分别为二十九烷醇-10和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结论: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俞媚华  侯爱君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22):3002-3006
目的:研究狼毒大戟的抗乙肝病毒活性成分。方法:应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并将化合物进行抗乙肝病毒活性的筛选。结果: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5,24-甘遂二烯-3β-醇(tirucalla-5,24-dien-3-ol,1),24-亚甲基-5,24-甘遂二烯-3β-醇(24-methyltirucalla-5,24-dien-3-ol,2),大戟醇(euphol,3),丁酰鲸鱼醇(butyrosper-mol,4),24-亚甲基环阿屯醇(24-methylenecycloartenol,5),环阿屯醇(cycloartenol,6),大戟内酯E(jolkinolide E,7),泽漆内酯A(helioscopinolide A,8),异莨菪亭(isoscopoletin,9),西瑞香素(dephnoretin,10),3,3′-二甲氧基逆没食子酸4′-O-β-D-木糖苷(3,3′-di-O-methylellagic acid 4′-O-β-D-xylopyranoside,11)。结论:化合物1,2,10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8,9,11对HBsAg和HBeAg有弱的抑制作用,化合物10对HBsAg有弱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狼毒大戟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多种层析方法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即(+)-nyasol(1),23(Z)-环阿尔廷-23-烯-3β,25-二醇(2),环阿尔廷-22-烯-3β,25-二醇(3),月腺大戟素A(4),2,4-二羟基-6-甲氧基-3-醛基苯乙酮(5),α-亚麻酸(6),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醇(7),环阿尔廷醇(8),β-谷甾醇(9),3,3’-二乙酰基-4,4’-二甲氧基-2,2’,6,6’-四羟基二苯甲烷(10),狼毒乙素(11)。结论:化合物1为该属首次分离,化合物2-6为该种植物首次分离。  相似文献   

5.
绿玉树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晓阳  刘丽萍  康廷国  王红兵 《中草药》2011,42(12):2398-2401
目的 研究绿玉树Euphorbia tirucalli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反复硅胶和凝胶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绿玉树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树脂醇乙酸酯(1)、羽扇烯酮(2)、3-乙酰基-20-羽扇烷醇(3)、环阿尔廷-25-烯-3β,24ζ-二醇(4)、环阿尔廷-25-烯-3β-醇-24-酮(5)、环阿尔廷-23(E)-烯-3β,25-二醇(6)、大戟烷-25 -烯-3α-醇(7)、槲皮素(8)、山奈酚(9)、胡萝卜苷(10)、谷甾醇(11).结论化合物1~9为首次从绿玉树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伸筋草Lycopodii Herba(石松Lycopodium japonicum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制备型HPLC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伸筋草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其中生物碱类1个,三萜类化合物4个,其他类型化合物8个,分别为白桦脂醇(1)、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2)、α-芒柄花素(3)、16-oxo-3α-hydroxyserrat-14-en-21β-ol(4)、3-表伸筋草醇(5)、(24S)-24-甲基胆甾醇(6)、lycopodiin A(7)、毛樱桃烷B(8)、α-玉柏碱(9)、石松醇(10)、千层塔烯二醇(11)、(-)-1-(4′-hydroxy-3′-methoxyphenyl)-2-(4″-hydroxy-3″-methoxyphenyl)propan-3-ol(12)、13,13-ethylenedioxy-15,16-dinorlabd-7-en-6β-ol(13)。结论其中化合物1、2、6、8、11~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6、8、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霸王鞭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大松  李资磊  魏建国  杨永平  李晓莉 《中草药》2013,44(15):2039-2043
目的 对大戟科大戟属植物霸王鞭Euphorbia roylean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RP18、MCI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霸王鞭地上部分70%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S,9R)-长寿花糖苷(1)、13-carboxyblumenolC 9-O-β-glucoside (2)、3,3'-二甲基鞣花酸-4-O-β-D-葡萄糖苷(3)、23-环木菠萝烯-3β,25-二醇(4)、23(E)-25-methoxycycloart-23-en-3β-ol (5)、融香树脂醇(6)、triptohypol F (7)、3β-羟基-9(11),12-齐墩果二烯(8)、3β,29-木栓烷二醇(9)、D:A-飞齐墩果-29-醇-3-酮(10)、眼树莲二醇(11)、羽扇豆醇(12).结论 化合物1、2、7~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大戟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佳  安宁  刘春雨  徐丽珍 《中草药》2008,39(4):497-499
目的 对准噶尔大戟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MPLC制备色谱技术,通过理化方法和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准噶尔大戟的乙醇提取物中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茅二醇(Ⅰ)、白桦脂醇(Ⅱ)、白桦脂酸(Ⅲ)、齐墩果酸(Ⅳ)、7-O-β谷甾醇(Ⅴ)、3-甲氧基-4-羟基反式苯丙烯酸正二十八醇酯(Ⅵ)、二十八酸(Ⅶ)、I-二十八烯(Ⅷ)、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Ⅸ)、大戟醇(Ⅹ)、β-谷甾醇(Ⅺ).结论 化合物Ⅰ~Ⅷ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狼毒大戟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和凝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3(Z)-环阿尔廷-23-稀-3β,25-二醇(1)、22(E)-环阿尔廷-22-稀-3β,25-二醇(2)、Jolkinolide B(3)、2,4-二羟基-6-甲氧基-3-醛基苯乙酮(4)、β-香树脂醇乙酸酯(5)、Antiquorin(6)、二十四亚甲基环阿尔廷醇(7)。结论:化合物7为首次从绿玉树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蛇足石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罗超  陈重  张文芳  李笑然  许琼明  杨世林 《中草药》2011,42(12):2407-2409
目的 研究蛇足石杉 Huperzia serrata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5,7,4′-三羟基-3′-甲氧基黄酮(2)、5,7,4′-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3)、芹菜素(4)、正三十烷醇(5)、21β-hydroxy-serrat- 14-en-3β-ol (6)、21α-hydroxy-serrat- 14-en-3β-ol (7)、16-oxo-21β-hydroxy-serrat-14-en-3α-yl-acetate (8)、3β,21α-dihydroxy-serrat- 14-en-24-ol (9)、3α,21β-dihydroxy-serrat- 14-en-24-ol( 10).结论 化合物2~5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杨国勋  王文宣  胡长玲  楼滨  熊娟  胡金锋 《中草药》2014,45(18):2597-2601
目的研究臭梧桐Clerodendrum trichotomum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并结合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与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根据化合物对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生成的抑制作用考察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从臭梧桐干燥根中分离到4个24-乙基胆甾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ethyl-7-oxocholesta-5,22(E),25-trien-3β-ol(1)、decortinone(2)、22-dehydroclerosterol(3)和clerosterol(4)。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臭梧桐的根中分离得到,并确定化合物1的24位的绝对构型为S型。体外抗炎活性筛选显示化合物1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由IL-1β诱导的结肠癌HT-29细胞中IL-8的生成。  相似文献   

12.
程志红  萧伟  王振中  侯惠民 《中草药》2015,46(22):3420-3426
泽泻是一味具有多种用途的中药,在中国已有很长的应用历史。早期的临床研究已初步证明泽泻提取物可能是良好的调血脂药物,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其可能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已有的安全性评价实验发现泽泻提取物肝肾毒性小,适合长期用药。从已发表的泽泻有关调血脂药效的文献出发,对泽泻的作用机制、药效成分、药动学、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综述。泽泻原萜烷三萜类成分泽泻醇A、泽泻醇A 24-乙酸酯等是其调血脂活性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黄兰  潘杰  曹佩雪  潘卫东  梁光义 《中草药》2013,44(7):812-815
目的 研究肺筋草Aletris spicat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然后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对其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化合物1~3)进行了抗肿瘤活和抗菌活性初步筛选.结果 从肺筋草的干燥全草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甲基-9,19-环羊毛甾-24-烯-3-醇(1)、24-甲基-9,19-环羊毛甾-25-烯-3-醇(2)、24,24-二甲基-环木菠萝烷-3-醇(3)、美商陆酚A(4)、异美商陆酚A(5)、9′-methyl americanolA (6)、1-(4′-羟基苯基)-7-(3″-甲氧基-4″-羟基苯基)-4-烯-3-庚酮(7)、methyl-9,12,13-trihydroxyoctadeca-10E,15Z-dienoate (8)、5-羟甲基-2-呋喃甲醛(9).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无抗肿瘤和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4.
白桦树皮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明  赵英楠  李军  时志春  王金兰  王丹  张树军 《中草药》2020,51(16):4117-4123
目的研究白桦树Betula platyphylla树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及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白桦树皮的二氯甲烷萃取物中分离得到20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3-羰基-24-亚甲基环阿尔廷烷(1)、谷甾酮(2)、3β-乙酰基齐墩果酸(3)、羽扇豆醇(4)、柠黄醇(5)、桦木醛(6)、3β-乙酰氧基-11α,12α-环氧齐墩果烷-13β,28-内酯(7)、齐墩果酸(8)、高根二醇(9)、3-羟基-1,7-双(4-羟基苯基)-庚烷(10)、β-谷甾醇(11)、3β,20-二羟基羽扇豆烷(12)、3β-O-咖啡酸桦木醇酯(13)、柏拉图酸(14)、3β,12α-二羟基-齐墩果酸-13β,28-内酯(15)、30-去甲羽扇豆烷-3β,28-二醇-20-酮(16)、桦木酸(17)、桦木醇(18)、1,7-双(4-羟基苯基)-庚烷-4-烯-3-酮(19)、5-羟基-1,7-双(4-羟基苯基)-庚烷-3-酮(20)。结论化合物1、5、7、14~1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泽泻降糖活性提取物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泽泻Alisma orientalis根茎具降糖活性的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用泽泻水、醇提物干预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胰岛素抵抗模型,从整体上观察泽泻提取物对小鼠糖耐量的影响,然后采用硅胶、ODS、制备液相等分离方法对具有降糖活性的醇提物进行分离,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对于高脂饲喂小鼠胰岛素抵抗模型,泽泻水、醇提物均可改善糖耐量。进一步从泽泻醇提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谷甾醇(1)、棕榈酸(2)、十七烷酸(3)、二十烷酸(4)、11-去氧泽泻醇B(5)、23-乙酰泽泻醇B(6)、23-乙酰泽泻醇C(7)、泽泻醇B(8)、24-乙酰泽泻醇A(9)、泽泻醇G(10)、24-乙酰泽泻醇F(11)、泽泻醇L(12)、泽泻醇C(13)、泽泻醇F(14)、泽泻醇A(15)、16-羰基-24-乙酰泽泻醇A(16);其中9种三萜类成分具有促进Hep G2细胞葡萄糖摄取活性。结论化合物3、4为首次从泽泻中分离得到,泽泻水、醇提物均可改善高脂诱导小鼠胰岛素抵抗,泽泻三萜类成分可能是其降糖药效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6.
戴梦翔  金姝娜  宋成武  李森 《中草药》2023,54(5):1620-1635
泽泻Alisma Rhizoma是具有着悠久使用历史的传统中药,具有利水渗湿、泄热、化浊调脂之功效。历代医书古籍中均有记载,是许多经典名方的主要组成部分。泽泻有多种炮制品,随着泽泻炮制工艺的历史变革以及使用需求的改变,目前以盐泽泻和麸泽泻最为常用。由于不同的炮制方法对泽泻的化学成分种类、含量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炮制品的药理作用也不尽相同。目前尚未有文献对泽泻及其炮制品的差异进行系统比较和总结。通过对泽泻及其炮制品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炮制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为泽泻药材的合理使用、质量控制、炮制工艺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乐飞  赵军  唐文照  王晓静 《中草药》2014,45(2):161-163
目的研究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根皮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与核磁数据进行结构鉴定;采用琼胶平板法测定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结果从臭椿根皮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达玛烷型三萜,结构鉴定为20(R)-24,25-三羟基达玛烷-3-酮(1),其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IC50值分别为48.2和61.3μg/mL。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化合物,命名为臭椿萜酮,具有较弱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8.
泽泻药材的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慧娟  龚苏晓  许浚  张铁军  刘昌孝 《中草药》2019,50(19):4741-4751
泽泻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中多有收载。泽泻主要分布于福建、四川和江西,具利水渗湿、泄热、化浊调脂之效,现代药理活性广泛,其临床研究也逐步深入。从本草考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几个方面对泽泻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明确泽泻不同基原的差异,并根据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概念,从生源途径出发,结合药效、新药用途及炮制等的研究,预测泽泻的质量标志物,以期为泽泻有效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和新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95%,75%乙醇提取花椒茎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取花椒茎25 kg,经95%乙醇,7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过滤后浓缩成浸膏。95%乙醇提取得到的浸膏,分别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各萃取部分与75%乙醇提取得到的浸膏经反复硅胶柱色谱,LH-20型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C18柱色谱,中压制备,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用质谱、核磁等波谱技术进行鉴定。结果:分离得到的16个化合物分别为白鲜碱(1),德卡林碱(2),花椒棚碱(3),伪非洲防己碱(4),茵芋碱(5),去甲白屈菜红碱(6),欧芹酚(7),白蜡树素(8),3,4,5-三甲氧基肉桂醇(9),细辛脂素(10),丁香树脂二甲醚(11),丁香树脂酚(12),刚果荜澄窃脂素(13),邻苯二酸双(2-乙基己基)酯(14),24-propylcholesterol(15),蔗糖(16)。结论:化合物伪非洲防己碱(4),3,4,5-三甲氧基肉桂醇(9),24-propylcholesterol(15)为花椒属中首次分离,化合物白鲜碱(1),欧芹酚(7),白蜡树素(8),细辛脂素(10),丁香树脂二甲醚(11),丁香树脂酚(12),刚果荜澄窃脂素(13),邻苯二酸双(2-乙基己基)酯(14)为花椒中首次分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三七药性菌质中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系统溶剂萃取、D101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开放式ODS柱色谱、半制备液相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学性质和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三七药性菌质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人参皂苷Rk3(1),拟人参皂苷RT2(2),人参皂苷Rg3(3),24(R)-拟人参皂苷GQ(4),人参皂苷Rd(5),绞股蓝皂苷LXIX(6)。结论:化合物2和化合物4为首次从三七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三七药性菌质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