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出口梗阻性便秘是指粪便通过直肠或肛管时受阻导致排便困难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排便困难,大便干燥或不干,排便不尽感为主症。按其病理特点结合排粪造影结果将出口梗阻性便秘分为两大类:盆底松弛综合症和盆底失弛缓综合症。盆底松弛综合症(称弛缓型便秘)是局部组织结构松弛:盆底失弛缓综合症(称失弛缓型便秘)是肛管紧缩,耻骨直肠肌肥厚。结合临床其他症状,按中医理论辨证,弛缓型便秘总为虚证,多为气虚阳虚或阴血亏少:失弛缓型便秘多为实证,多为气秘或热秘。按此分类中医治疗,通过临床观察,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以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盆底松弛、耻骨直肠肌肥厚及直肠前突引起的便秘为例,介绍陆金根教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经验。其临证不提倡常规使用大黄、芦荟、番泻叶等刺激类通下药物,认为治疗此类便秘应在明确具体疾病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主张以益气、开秘、通络为大法。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盆底松弛综合征的病理生理特征,并探讨盆腔紧固术及穴位埋线对本病的治疗价值。方法对64例诊断为盆底松弛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了分析,并行标准化盆腔紧固术加穴位埋线,术后平均随访19个月。结果患者的主要症状与体征为排便困难、排便不全、会阴坠胀、排便时会阴下凸、子宫后倾及直肠松弛。肛肠动力学检测有静息压、收缩压下降,收缩时间缩短,直肠感觉功能减退。排粪造影示盆腔多种松弛性变变同时存在。术中可见结肠、直肠、子宫的固定松弛及腹膜腔位置降低。术后57例症状完全消失;7例明显改善。结论盆底松弛综合征的病理生理特征是以盆腔脏器为主的多部位、多系统、多脏器松弛性改变。盆腔紧固手术及穴位埋线治疗本病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FOOC)答疗效和途径。方法:对181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在术前已明确具体病因,行微创手术、硬化剂注射及使用肛管扩张器、口服六味安消胶囊等中西医结合手术治疗。结果:治愈179例,有效1例,无效1例。结论:对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在术前行肛门直肠测压、排粪造影和胃肠通过时间测定,可以明确该型便秘的具体原因。将该型便秘分为两类:一是盆底松弛性(包括直肠内套叠或直肠粘膜脱垂、直肠前突、会阴下降综合征),二是盆底痉挛性(包括耻骨直肠肌综合征、内括约肌失弛缓症、盆底痉挛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手术方式固定,疗效确切,创伤小,远期效果明显,其与单纯西医手术对照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出口梗阻性便秘又名直肠排空障碍性便秘,是一种慢性功能性便秘,因肛门直肠的出口部位存在梗阻性因素,继而导致排便时间延长、排便困难、肛门直肠下坠、排便不尽、排便阻塞感等症候[1]。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则会导致患者形成顽固性便秘,继而增加临床治疗难度。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长期受原发疾病的恶性刺激,在机体大脑皮层创建了永久兴奋灶,进一步增加疾病治疗难度。因患者本身存在一定的生理不适,又发生出口梗阻性便秘,疾病迁延不愈,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加重身心负担[2]。临床治疗出口梗阻性便秘的方法较多,西药、手术、生物反馈疗法以及中医疗法等[3]。  相似文献   

6.
直肠黏膜内脱垂以及直肠黏膜松弛其主要临床表现:排便困难,排不尽感,便后肛门下坠感持续等.主要原因是直肠远端因在盆底附着松弛,加之用力排便引起的腹内压增高使直肠远端黏膜挤入到肛管,使大便不能顺利排出.临床医学把此类便秘归为出口梗阻型便秘.传统医学认为是脾肾阳虚,阳虚不举,中气下陷所致,属冷秘范畴.近年来我们应用中医理论辨证施治,用温阳补气升提润肠法治疗此类疾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 自2003年1月-2007年7月采用手术配合中药治疗出口梗阻性便秘120例,远期疗效满意。本组男42例,女78例;发病年龄最大81岁,最小19岁,平均42.35岁;病程2~30年,平均7.6年。入选病例均行排粪造影、钡灌肠大肠造影、肛门直肠压力测定,部分病例行结肠慢传输试验及肛肠肌电图检查。单纯出口梗阻型108例(直肠前突12例,直肠黏膜内套叠40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6例,盆底痉挛综合征3例,肛门直肠狭窄2例),直肠前突、直肠黏膜内套叠及耻骨直肠肌综合征同时存在者42例,出口梗阻伴结肠慢传输12例。  相似文献   

8.
盆底失弛缓综合征(pelvic floor dyssynergia,PFD)是盆底肌反射性或随意性异常引起的一组症候群[1],其临床特征表现为患者静息时盆底肌呈持续收缩状态,排便时盆底肌不仅不放松,反而收缩;肛直肠角不增大,反而缩小,因而导致排便困难[2].目前认为,该疾病为一组综合症候群,除了便秘症状外,还可能合并肠易激综合征、排尿困难、肛门直肠痛、帕金森氏病等多种疾病.现将近年来祖国医学及现代医学对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进行归纳、整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韩宝  贾海翔  周振东 《中医杂志》2003,44(Z1):175-176
直肠前突综合征是女性排便障碍的主要疾病.经病史、指诊、排粪造影即可作出诊断.据我们多年临床观察直肠前突患者86%以上伴有直肠粘膜松弛或粘膜内脱垂,我们将此现象称为直肠前突综合征.1996~2002年4月我们采用中药消痔灵注射固定法治疗直肠前突综合征88例,1年后进行随访,其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维持肛门直肠功能完整的主要组织结构有:(1)肛门内括约肌:(2)联合纵肌;(3)耻骨直肠肌和肛门外括约肌群;(4)齿线上下区域的肛管皮肤和直肠粘膜;(5)直肠瓣、盆底及会阴神经。上述组织结构在支撑盆底、固定肛管、肛门舒缩节制功能方面具综合统一作用。在肠肠疾病手术治疗过程中,恰当处理这些组织结构,对减少乃至避免并发症、后遗症、提高疗效,力求术后肛门功能完整方面至亲重要。笔者参阅有关文献资料,结合往治3000余病例的临床体会与经验,试论在5种肛肠手术治疗中如何正确处理肛门括约肌和保护肛管直肠七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